高学山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古文观止译注

古文观止译注

阴法鲁译注。《古文观止》共选录自先秦到明朝末年的二百二十二篇古文,是一本流传甚广、影响甚大且传世不衰的文章选本,原为为当时的学童和其他读书人编纂的一本古文启蒙读物,旨在初步了解古文的内容、文体、风格,增长历史、文学知识,认识古代社会以及提高古文阅读能力。这本译注对每篇古文都进行了题解、注释和白话文翻译的工作,译文文笔优美,便于今天的读者学习、欣赏。

四库全书简明目录

四库全书简明目录

目录书。纪昀等著。乾隆中修《四库全书》,每书卷首都有提要,后来汇集起来进一步统一加工成为《四库全书总目》200卷,乾隆二十九年(1774)因其卷帙太繁、翻检不易,另编《简目》,至乾隆四十七年(1782)完成编写工作。馆臣赵怀玉录出副本带出四库馆,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在杭州刻版印行,比《总目》刻版行世早5年。后有乾隆六十年(1795)湖州沈氏刻本、同治七年(1868)广东书局刻本等。1957年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用广东书局官刻本标点排印,并用赵怀玉刻本补上后来删除的李清《诸史同异录》等10种“违碍书”的提要,改正了一些错字,将卷首的圣谕、职官、表文等附在后面,并编制了书名、著者索引,较为完善。1963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用这个纸型重印,198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订正了一些错误,重新排印,更趋完善。本书20卷,卷1至卷4经部,卷5至卷8史部,卷9至卷14子部,卷15至卷20集部,分类体系与《总目》同。但四部大序、各类小序都已取消。存目6 793种提要,亦不在其内。提要较《总目》简明扼要。整个篇幅只相当于《总目》的十分之一。每书只记书名、卷数、著者,并用简短的几句话概括书的内容、品评书的优劣。鲁迅评价此书:“其实是现有的、较好的书籍之批评,但须注意其批评是‘钦定’的。”(许寿裳《亡友鲁迅印象记》第94页)

六壬大全

六壬大全

十二卷,不著撰人名氏。此书传本卷首题有“怀庆府推官郭载騋校”,可知其成书不晚于明代。“六壬”为古代占卜术之一种。据阴阳五行之说,人之气运命数根于五行,五行始于水,而十干之中壬、癸属水,壬为阳水,癸为阴水,舍阴而取阳,故名“壬”;又所谓“天一生水,地六成之”,故曰“六”。其法:以天盘嵌地盘上;天盘圆形,可旋转,其中央为北斗七星,次列十二辰为十二神将,亦指十二月;外列二十八宿,为列星。集历代六壬术家之说,以阴阳五行合天干地支占验人事吉凶。为明清术士占验所本。

淮南子

淮南子

西汉淮南王刘安(汉高祖刘邦之孙)及其宾客所著的一部杂家著作。本名《淮南鸿烈》,自刘向校定后,称《淮南》,《隋书·经籍志》始题作《淮南子》。《汉书·艺文志》著录内21篇,外33篇。内篇论道,外篇杂说,现只流传内篇。该书内容以道家思想为主,以道家自然天道观为中心,但也杂揉了儒、法、阴阳诸家。提出“道”、“气”学说和宇宙生成学说。有“以道绌儒”的思想倾向,与汉武帝的“独尊儒术”相对抗。该书保留先秦原始资料甚多,其中的自然科学史资料颇为珍贵。《淮南子》体系庞大,内容丰富,自成一家。它对以往文化的搜集整理,较之稷下学派和吕不韦规模更为宏大,概括水平更高。在保存先秦文化,反映汉初精神,开拓西汉中期以来文明等方面,都起了一定历史作用。它又是西汉时代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对当时哲学所能论及的各种问题作了概括和总结,在各成系统的基础上,以道连贯起来,形成有内在逻辑次序,前后较为一贯的理论体系。宇宙发生论和形神论超越了前人。在天文、地理、生理、物理等学科上有新创见,从而成为中国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的重要一环。另一方面,书中所含有的天人感应、灾异禁忌、神仙长生、人生而静等观点,在当时与后世也都产生了消极影响。本书版本通行的有《二十二子》、《诸子集成》等本。其历代注本甚多,其中以近人刘文典《淮南鸿烈集解》最为可读。

清净毗尼方广经

清净毗尼方广经

全一卷。后秦鸠摩罗什(或谓竺法护)译。又称清净毗奈耶方广经、清净毗尼经、毗尼方广经。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四册。本经叙述方广大乘之净戒,以寂调伏音天子与文殊之问答为其架构。就声闻及菩萨律行之不同,提出十七种对比。本经之异本有宋代法海所译之寂调音所问经一卷;西晋竺法护所译文殊师利净律经一卷,又称净律经、净经、文殊净律经等。

阿弥陀经疏

阿弥陀经疏

全一卷。唐代窥基撰。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七册。为注释鸠摩罗什所译之阿弥陀经。计分七门:(一)明示弥陀佛身通于报化二身,登地菩萨见佛之受用身,地前菩萨及凡夫唯见应化身。(二)就佛土说法性土、自受用土、他受用土、变化土等四种。(三)论不退转义。(四)叙偏赞之心,引用随愿往生经之说,谓若十方皆有净土,众生之心则便慢缓;若唯显示一处,心即殷重,故独赞西方。(五)略述体性,净土以佛及菩萨之唯识智为体。(六)叙述部类多少,宗趣所明。(七)判释本经文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