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定易图

作者:李觏
删定易图

北宋庆历前后,刘牧的图书之学流行,其《易数钩隐图》影响很大。李觏认为刘牧的学说过于繁琐,且多有穿凿附会之处,担心其误导学子、破坏世教,于是撰写了《删定易图》。 李觏在《删定易图序论》中,对刘牧的《易数钩隐图》进行了评判和删削。他删去了刘牧的 52 幅易图,仅保留了河图、洛书、八卦三图,并在序解中对这三图进行了校正和阐释,还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详细论述,形成了六论。例如,他认为河图之数为 45,洛书之数为 55,二者虽于易无文,但数与位有条理,不可移易,同时批判了刘牧对河图洛书的错误解读以及画卦之说的不合理性。 该书以汉唐义理易学为标尺,对刘牧的宋学特色易学进行了反思和修正,有助于纠正当时易学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于后世认识易学的不同流派及发展变化史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李觏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注解大六壬指南

注解大六壬指南

《大六壬指南》成书于明末清初,着录于《清史稿·艺文志》,由[明]陈公献、程起鸾、庄公远等数人编撰而成,最后由清陈公献定稿。全书共分为五卷,立意高远,举重若轻;理论简约,言简意赅;课例精妙,字字珠玑。是书乃是继宋代邵彦和《六壬断案》之后,又一部集六壬学大成之巨著,乃六壬学者之圭臬。学者深入研习,自有所获。

太清石壁记

太清石壁记

简称《石壁记》,署名楚泽先生编。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内有道教外丹药物之鉴别,器皿之制作,以及诸丹药物的名称、剂量、炼制方法,是一部有重要价值的道书。据考证,成书于760—763 年。 卷上载有“太一金英神丹方”“造大还丹方”“黄帝九鼎大还丹方”“八石丹方”“五灵丹方”“五石丹方”等二十六种。其中“黄帝九鼎大还丹方”历来为丹家所宝,视为大丹,唐·梅彪就不敢记载。“五灵丹方”,即有名的五石散。这些都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书中还有制“六一泥法”“飞丹禁忌法”“造丹炉法”和“造药釜法”等七种,对炼丹所用材料、器皿有详细介绍。卷中载有“八神丹方”“三使丹方”“伏火硫黄丹”及“治口血喝方”计一十四种,另有“造水银霜法”“朱砂霜法”“造硫黄水炼法”及“治疟丹”“治疮癣”和“丹经秘要口诀”“合药诀”等有关丹经丹诀、治病药方。卷下载有“炼钟乳法”“疗病状法”“服八石丹法”“服八石慎忌法”及“紫雪法”“造砒丹法”等,详细阐述了服食丹药须注意的事项,服丹后的症状表现及其治法。

汪洋中的一条船

汪洋中的一条船

《汪洋中的一条船》是台湾作家郑丰喜(1943—1975年)根据自己的经历写成的自传体小说。因为家里贫困,天生残疾的作者幼年时曾经跟随耍猴人街头卖艺,后来又几乎在洪水的激流里丧生。艰苦的人生磨难,激发了他自强不息的毅力与求生存的积极人生态度,不但靠超乎常人想象的毅力在社会上生存了下来,还逾越了种种生理和心理的巨大障碍坚持求学,终于考入台湾中兴大学法律系,并收获了宝贵爱情。小说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出版后,便在台湾文化界掀起一股热潮,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这20多年的时间里一直被认为是台湾最具影响力的文化读物之一,曾先后获得1975年台北图书周好书第一名,是《中国时报》“四十年来影响我们最深的书籍”之一,1987年《讲义》杂志票选“对现代人影响最大的十本中国名著”第五名。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于1978年拍摄,由李行担任导演。电影出品后造成了空前的轰动,创造了极高的票房纪录,获1978年第15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剧情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编剧奖、最佳男主角奖、最佳摄影奖以及演技优良特别奖等多项荣誉。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

道光二十年,林则徐领导禁烟抗英运动,因受琦善等投降派谗言而获罪。这二首诗是道光二十二年七月林则徐被贬伊犁,由西安启程作别家人时,随口吟诵而成的两首诗。全诗抒发了诗人在即将流放边疆时刻,仍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个人得失的高尚情怀,同时也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对最高统治者昏庸无能的不满。

凤洲杂编

凤洲杂编

笔记。明王世贞撰。世贞有《弇州山人四部稿》已著录。世贞号凤洲,故以名书。此编皆抄录府库文献,如《偶于户部复疏见近来边费之详录于此》条,记载边区供奉朝廷钱粮数目惊人;《会典载番货价值》,亦可备查阅当时经济情况参考。其他如王公往来书信,诸王公主岁供之数,刘瑾构党,文臣谥号,武臣赏格,科举制度等均有记载。其中记癸未(1523)二月,会试大火,焚死举人九十余人,及正德戊辰,大学士王鏊、尚书梁储主会试,刘瑾以片纸书五十人姓名欲登第,因开科额三百五十人的传说,皆可见士人之悲惨遭遇及奸臣挟势右左考试的腐败。此书有一定史料价值。有《纪录汇编》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治心经

治心经

曾国藩的《治心经》,讲心、身并治,口、体兼防。他认为“治心之道,先去其毒”,表面的毒是愤激,没有涵养,有一点长处即向人炫耀,有一点不顺就勃然大怒,这都不是“有厚福之人所为”。有襟怀、有气量、有品格的人,心如鼎镇,志如磐石,任何力量都不能动摇(《养心篇》)。他还主张“胸襟广大,宜从‘平’‘淡’二字用功。凡人我之际须看得平,功名之际须看得淡,庶几胸怀日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