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觏

李觏
  • 姓名:李觏
  • 别名:字泰伯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建昌军南城(今属江西)人
  • 出生日期:1009
  • 逝世日期:1059
  • 民族族群:

李觏[gòu](1009—1059)字泰伯,建昌军南城(今属江西)人。自幼熟读经籍,俊辩能文,曾举茂才异等科试不第,建盱江书院,教授生徒,学者称盱江先生。皇祐初,以范仲淹等举荐,授将仕郎、试太学助教,为直讲。嘉祐中,除通州海门主簿、太学说书。四年,权同管勾太学,因葬祖母乞假归,是年八月,病卒于家,年五十一。李觏一生研精儒学,尝自称“所务唯学,所好为经”(《上富舍人书》),对当时学者不通经术而专以文辞为务,深表不满,以为其“大抵摹勒孟子,劫掠昌黎,若为文之道止此而已,则但诵得古文十数篇,拆南补北,染旧作新,尽可为名士矣,何工拙之辨哉”(《答黄著作书》)。其所著文章多关涉时事,《富国》、《安民》、《强兵》三策,《易论》、《礼论》、《周礼致太平论》,《庆历民言》诸篇,都从儒家经邦济世观念出发,评论时政得失,提出救正之术。朱熹称他“文得之经中,虽浅,然皆自大处起议论”(《朱子语类》卷一三九)。他不以诗名,但也有一些较好的诗篇传世。其《哀老妇》诗描写老妇“寡时十八九,嫁时六十馀”的凄凉晚境,较深刻地反映了民生疾苦。一些近体小诗也含蓄婉曲,富有韵味,《读长恨辞》“当时更有军中死,自是君王不动心”,议论精当。王士禛尝举其《王方平》、《璧月》、《梁元帝》、《送僧游庐山》、《忆钱塘江》诸诗,以为别有风致,颇似李商隐(《居易录》卷一一)。李觏曾自述有《退居类稿》十二卷、《皇祐续稿》八卷、《周礼致太平论》十卷,均亲自编定(《退居类稿序》、《皇祐续稿序》)。又著有《常语》三卷、《后集》六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明正德年间孙甫编为《直讲李先生文集》(又称《盱江集》)三十七卷、《外集》三卷,现存明正德刊本、明成化刊本、清康熙刊本、《四库全书》本、1981年中华书局出版有王国轩校点本。《全宋诗》卷三四八至三五○录其诗三卷。《全宋文》卷八九二至九一七收其文二十六卷。事迹见陈次公《李先生墓志铭》(《盱江外集》卷三)、《宋史》卷四三二本传。宋人魏峙编有《李直讲年谱》。

李觏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北海集

北海集

四十六卷。《附录》三卷。宋綦崇礼(1083—1142)撰。綦崇礼,字叔厚,高密(今山东高密县)人,后徙潍之北海(今山东潍坊)。登重和元年(1118)上舍第。调淄县主簿,历秘书省正字。高宗时,拜中书舍人,历漳州、明州,除翰林学士。以宝文阁直学士知绍兴府。退居台州卒。赠左朝议大夫。史称崇礼“妙龄秀发,聪明绝人。覃心辞章,极润色论思之选。再入翰林,凡五年。所撰诏命数百篇,文简意明,不私美,不寄怨,深得代言之体。”其内外诸制,大多明白晓畅,切中事情,颇与汪藻风格相近。著有《北海集》六十卷,世久失传。《北海集》四十六卷,《附录》三卷乃清四库撰官从《永乐大典》中辑录编次而成。有《四库全书》和 《四库全书珍本初集》诸本。

野菜谱

野菜谱

一卷。明王磐撰。王磐,字鸿渐,号西楼,高邮 (今江苏高邮县)人。约生活于明正德、嘉靖年间。因江、淮之间连年水、旱,饥民多采食野菜充饥,王磐热心饥民因误食有毒野菜而丧命,便多方调查访问,写成《野菜谱》一书,供饥民们参考。《野菜谱》记录了六十多种野菜,且 “题下有注,注后系以诗歌,又绘图其下。其歌多寓规戒,似谣似谚,颇古质可诵。”这使得《野菜谱》成为一本通俗易懂的普及性读物,更加便于它的推广传播。除被收入《四库全书·子部农家类》存目之外,还有 《山居杂志》本、《三续百川学海》本、《说郛》本、《说郛续》本、及 《古今图书集成》本等。

与山巨源绝交书

与山巨源绝交书

晋嵇康撰。山涛字巨源,他与本篇作者都是“竹林七贤”中人物。涛曾任选曹郎,后他迁,欲荐嵇康代其原职,康作此书拒绝。本篇以老庄思想为精神指归,就礼法的森严提出“七不堪”,就生性的放荡提出“二甚不可”,以此表示不与世俗合流的决心。文笔之幽默,骋情之自由,可谓嘻笑怒骂皆成文章。如写自己的独立不羁:“少见驯育,则服从教制,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蹈汤火,虽饰以金镳,飨以嘉肴,逾思长林而志在丰草也。”再如对山涛的抨击:“不可自见好章甫,强越人以文冕也,己嗜臭腐,养鹓雏以死鼠也。”文章所流露的批判精神,具有广泛的针对性,它不但触及到了山涛的灵魂,还触及到了司马氏统冶集团的本质,这不免为日后的杀身之祸埋下了前因。

海底眼

海底眼

《海底眼》这是一本易卦六爻预测类书籍

伍子胥

伍子胥

中篇小说。冯至著。1946年9月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初版。《伍子胥》是中国现代文坛代表性作家冯至的经典中篇小说,影响深远。全书共九节,分别以伍子胥可能经过的地点为题名。首先是郢都外的“城父”;接着,经过了两处水域“林泽”和“洧滨”;随之是两处陆地“宛丘”和“昭光”;接着又是两处水域“江上”与“溧水”;整个故事则结束在另两处陆地:“延陵”和“吴市”——而“吴市”,冯至暗示我们注意那可能是又一个“城父”。全书故事的结构非常均衡完美,具有厚重的历史感,令人回味无穷。

棣华馆小集

棣华馆小集

诗别集。宋杨甲著。一卷。诗十八首。有《两宋名贤小集》本。又有清曹庭栋《宋百家诗存》本,诗亦十八首,但其中有一首与《两宋名贤小集》本异。又有民国李之鼎《宋人集》甲编本,内容、编次同于《两宋名贤小集》本;另补辑诗二首,一得自《宋百家诗存》,一得自《宋诗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