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极经世

作者:邵雍
皇极经世

北宋邵雍撰。原书已不得见。现流传的各版本,虽卷数各不相同。但大都保留原书的基本内容。这是一部借《易卦》推衍,用以说明万物生成、道德渊源和世界治乱的象数学体系,带有浓厚的神秘主义和宿命论色彩。按其子邵伯温所述:《皇极经世》凡12卷。“皇极”一词,最早见于《尚书,洪范》,孔颖达疏:“皇,大也;极,中也。”“皇极”指帝王政事措置和道德教化的最高准则。“经”本意为织布的纵线,引申为“治理”。其中《观物内篇》和《观物外篇》为最重要部分。据 载内篇系邵氏自著,外篇系其子伯温和弟子所记。该书 借助对《易》卦的推衍,以易理、易数说明天地万物的发 生变化和天时人事的离合治乱。自称所讲为“先天之 学”,认为天地万物产生之前即已存在着先天的图式, 宇宙的起源、自然界的演化和人类社会的变迁即按此 先天图式展开。

猜你喜欢的书

律吕成书

律吕成书

二卷,元刘瑾撰。瑾有《诗集传通释》,已著录。是书以候气为定律之本,因而推其方圆周径,以考求其积分。盖瑾之学笃信宋儒,故其注《诗》守朱子之说,不逾尺寸。其论乐守蔡氏、彭氏之说,亦不逾尺寸也。瑾合二家之书,反覆推衍以成是编,较诸古人之神解,诚未必窥其精微。然宋儒论乐,所见不过如此。有元一代,着述尤稀,《律吕成书》犹不甚支离者。长短兼存,以资考订,固亦不妨姑备一说云尔。

蟫精隽

蟫精隽

明代笔记。16卷。徐伯龄撰。徐伯龄字延之,嵊县(今属浙江)人。主要生活在明天顺年间。该笔记传本较少见,今存有《四库全书》本。《四库全书总目》介绍该笔记尚较允当:“是书杂采旧文,亦兼出己说。凡二百六十一条,大抵文评、诗话居十之九,论杂事者不及十分之一。其体例略似孟棨《本事诗》,其多录全篇又略似刘壎《隐居通议》。其中猬琐之谈,或近于小说。而遗文旧事,他书所不载者亦赖以传。其论周德清《中原音韵》一条,尤为明确。《千顷堂书目》作二十卷,此本仅十六卷,前后无序跋,亦无目录,不能知其完阙。其中多阙字阙句,又所录诗文往往但存其标题,而其文皆作空行,盖缮录者图省工力,因而漏落。”该笔记关于明初诗词的记述较有价值,如卷8“秋虫三谏”条关于徐贲诗作的介绍、卷11“菊庄诗”、“清溪博雅”、“鹤窗蕴藉”等条关于刘泰、陆昂、马洪诗词的介绍,以及卷4“吕城怀古”条说明自己如何作《香台集》注的记述,均为他书没有或很少涉及的话题,这给研究明初诗词演变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词林典故

词林典故

八卷。清乾隆时官修。乾隆九年(1744),重修翰林院落成,高宗案临赐宴赋诗,因命掌院学士鄂尔泰、张廷玉等纂辑本书。十二年成书。专记翰林院建制、设官、职掌,以及有关制度。全书共分八门,依次为:“临幸盛典”,记乾隆九年燕饮诸礼,以为本书所缘起;“官制”,记翰林院所设各官之品级、员额,上起西汉,下至清朝,因待诏之选,写字之官,皆自汉代肇起端,故始于汉;“职掌”,记翰林院各官之职掌,亦始于西汉;“恩遇”,记唐朝至清朝,历代皇帝宠渥之典,下设“优眷”、“迁擢”、“侍宴”、“赉予”、“词科”、“考试”、“议叙”、“赠恤”八子目,分述历朝右文之举;“艺文”,收录唐朝以来御制及应制诸作,而词馆唱和之作不录;“仪式”,记述唐朝以来有关翰林之礼仪;“廨署”,记载唐朝以来官署规制;“题名”,只列有清一代翰林院官。本书对翰林院之设置、职掌、沿革,记述甚详,且追本溯源,颇便读者。自唐朝李肇撰《翰林志》,后有数种,然或属杂记之类,或专记一代之典。本书之撰,实有超逾前书之处,故颇具史料价值。有《四库全书》本传世。

延平二王遗集

延平二王遗集

延平二王指延平武王国姓爷朱成功(郑成功,字大木)与其子延平文王郑经(字元之)。伪将施琅攻占台湾后,搜罗明政府与二王资料销毁篡改。大清时代满洲人用文字狱恶法压制汉人,使得关于二王的资料不仅无法付梓,甚至私人传抄保存都要承担宗族性命危险。有佚名人氏在其侄即将烧毁的书籍中发现延平二王诗一章,求借不得,连夜抄录。之后冒死保存诗集,并补上别处收集的延平文王墨谕编成延平二王遗集,希望能使二王诗文以后重见天日。辛亥复国后,郑振铎搜集晚明史料编纂《玄览堂丛书》时将此集收录影印。

诗札

诗札

清毛奇龄(1623—1716)撰。二卷。奇龄有《西河全集》已著录。此书乃《毛诗写官记》之姊妹篇。前书假设问答之辞以申明己说,此则又托名与写官书札往还,研讨诗义而缀辑成篇。凡八十四则。第二卷卷首有其门人题记,谓“此西河少时所作,故其立说有暮年论辩所不合者,其间校韵数则,尤所矛盾。行世既久,不便更易”。可见是编为其门人编成,所载有非奇龄最后审定者。但其旁征博引,考订名物训诂,颇有人所未见者。有《西河合集》本。

华聚陀罗尼咒经

华聚陀罗尼咒经

佛说华聚陀罗尼咒经,一卷,失译人名。与华积陀罗尼神咒经。佛说华积楼阁陀罗尼经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