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雍

- 姓名:邵雍
- 别名:字尧夫
- 性别:男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1012年1月21日
- 逝世日期:1077年7月27日
- 民族族群:
邵雍(1012年1月21日—1077年7月27日)北宋著名哲学家、宋明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字尧夫。自号安乐先生。谥康节。先祖居河北范阳,后徙衡章,又徙共城(今河南辉县)。晚年定居洛阳。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卒于宋神宗熙宁十年。一生不仕,与富弼、司马光、吕公著、张载、程颢、程颐交好。从李之才受《河图》、《洛书》、宓羲八卦六十四卦图像,并“探蹟索隐,妙悟神契,洞彻蕴奥,汪洋浩博,多其所自得者”(《宋史·邵雍传》)。
哲学上,融汇儒、道、佛三家,创立了宋明理学中的象数学派,亦称先天学,意谓他所拟构的宇宙图式在天地万物存在之先就早已存在了,天地万物不过是这些先天图式的体现而已。从此出发,他认爲永恒的精神本体“道”(亦称“太极”或“心”)産生了天地万物,他说: “心爲太极”,“道爲太极” (《观物外篇》),指出“天由道而生,地由道而成,物由道而形,人由道而行。天地万物则异矣,其于道一也”、“道爲天地之本,天地爲万物之本”(《观物内篇》)。认爲宇宙産生的具体过程是:先是精神本体“道”産生了象数,然后再由象数衍生出具体事物,他说: “太极一也,不动,生二,二则神也。神生数,数生象,象生器”,“太极不动,性也。发则神,神则数,数则象,象则器。器之变复归于神也。”(《观物外篇》)他认爲两仪(动、静)、四象 (阴、阳、刚、柔)、八卦 (太阴、太阳、少阴、少阳、太柔、太刚、少柔、少刚)是“象”,与这些象相应的“一”、“二”、“四”、“八”、“十六”、“三十二”、“六十四”是“数”,他说:“一分爲二,二分爲四,四分爲八,八分爲十六,十六分爲三十二,三十二分爲六十四。……犹根之有干,干之有根,枝之有叶。愈大则愈小,愈细则愈繁。合之斯爲一,衍之斯爲万”,“天以一而变四,地以一而变四。四者,有体也,而其一者,无体也。”(同上)意谓太极是“无体”的“一”,它虽然无形不动,但通过“一分爲二”就有天地;“二分爲四”、“四分爲八”就有了天之四象——日、月、星、辰和地之四象——水、火、土、石;日、月、星、辰之变有了寒、暑、昼、夜;水、火、土、石之变有了风、雨、雷、露;寒、暑、昼、夜之变有了性情形体;风、雨、雷、露之化有了飞走木草。如此从“一”到“万”、用简单的“加一倍法”(程颢语),就把整个宇宙和人类统摄起来。这种“合之斯爲一,衍之斯爲万”的象数学体系,当然是唯心主义的,但他的卦序和卦位图符合某些数学原则,与二十四节气也有一定关係,因此,也含有一些合理的内容。
在象数学的基础上,又提出“元会运世”的宇宙循环论。他根据一年十二月,一月三十日,一日十二时辰,一时辰三十分的数量关係来规定一元的时间及其变化,认爲三十年爲一世,十二世爲一运,三十运爲一会,十二会爲一元。一元爲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代表宇宙的一次生灭变化。在这一生灭过程中,天形成于子会(第一会),地形成于丑会 (第二会),人形成于寅会(第三会)。人类历史发展到巳会(第六会)的第三十运的第九世,便达到了顶峰,这就是唐尧盛世。从午会(第七会)开始爲盛极而衰的夏商周到唐宋时期,再发展到戌会(第十一会)时,万物将归于死亡,最后到亥会 (第十二会),天地也归于倾覆和终结。以此出发,他认爲唐尧以后的全部历史经历了由皇而帝、由帝而王、由王而霸的退化过程。断言“三皇”的特点是“以道化民”,“以道化民者,民亦以道归之,故尚自然”(《观物内篇》); “五帝”的特点是“以德教民”,“以德教民者,民亦以德归之,故尚让,夫让也者,先人后己之谓也”(同上); “三王”的特点是“以功劝民”,“以功劝民者,民亦以功归之,故尚政。夫政也者,正也,以正正夫不正之谓也” (同上); “五霸” 的特点是 “以力率民”,“以力率民者,民亦以力归之,故尚争。夫争也者,争夫利者也。取以利不以义,然后谓之争”(同上)。依照这个标准,他认爲汉以后直到宋代的历史,都是霸政,且一 代不如 一代,“汉,王而不足;晋,霸而有馀;……隋,晋之子也;唐,汉之弟也。隋季诸君之伯(霸),江汉之馀波也;唐季诸镇之伯(霸),日月之馀光也;后五代之伯 (霸),日未出之星也”(同上)。这种历史观虽是神秘的、退化的,但却触及到了皇与帝、王与霸、无爲与有爲、让与争、义与利两条不同政治路綫的对立,这种对立在邵雍、程颢、程颐、司马光同王安石关于变法问题的争论中已表现出来,到了南宋更发展为道学家与事功派在理论上展开的“王霸、义利、理欲”之辩。邵雍的象数理论对宋明理学的产生和发展,都有重大影响,他和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合称“北宋五子”。著作有《皇极经世》和《伊川击壤集》。《皇极经世》中的《观物内篇》和《观物外篇》爲其主要哲学代表作。
猜你喜欢的书
山中来信
《山中来信》是2012年5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卢梭,译者是李平沤。本书是一部论战类文章,《山中来信》共九封信,信中讲述的,不是山中景色,而是“设计全国人民利益的大事”,是18世纪论战类文章的一部杰作。卢梭在写作《社会契约论》和《爱弥儿》之后,受到法国政府的迫害和查禁,日内瓦的宗教界人士和普通民众对是否通缉卢梭产生了争议,掌握行政权的小议会对法国政府亦步亦趋,坚持对卢梭进行迫害。为此,小议会的检察长写了一篇《乡间来信》为议会辩护,卢梭则针锋相对地写了一篇《山中来信》,作为答辩。此书篇幅不大,也被认为是卢梭的经典著作之一。
巴尔萨克考察队的惊险遭遇
伦敦发生了一桩大胆的抢劫案,即中 央银行抢劫案。五名强盗计划周密,得手后消失得无影无踪。银行办事处的 经理也同时失去踪迹。警察局对此案一筹莫展。 巴尔萨克考察队的探险将要彻底揭开这个谜。读者将会看到许多神奇惊 险的场面:一座黑城、恐怖的魔王、黑暗的监牢、太空中来的呼吁、浴血奋 战的一夜以及一座城市的毁灭。勇敢的莫尔娜小姐终于揭开了谜底,恢复了 家族的荣誉。 《印度贵妇的五亿法郎》:印度贵妇戈库尔夫人的一笔五亿法郎的遗产, 分给两个继承人:一个是法国医生萨拉赞,另一个是德国化学教授舒尔茨。 萨拉赞医生用这笔遗产建造了一座理想城,居民们在这里过着幸福的生活。 而舒尔茨教授却建造了一座军工厂,生产大规模毁灭性的武器,其目的是破 坏人们的幸福生活。勇敢的青年工程师马塞尔深入虎穴,粉碎了舒尔茨的阴 谋。最后,舒尔茨教授被自己发明的冷气弹炸死在密室里。
阴符经玄解正义
(清)闵一得撰古书隐楼藏书本 清光绪三十年(1904)刊本。阴符经玄解者,范一中所着,名曰玄解而义不轨于正,遗误非细,故述本经之义以正之。一得亦深惧饶舌之罚,惟是阴符经注凡数十家,各有玄义,何敢敢轻议而谓是,的解则未能治于心。
沈从文甲集
短篇小说集。沈从文著。上海神州国光社1930年6月初版。收1929年和1930年所写短篇小说7篇。其中《我的教育》通过一个士兵的见闻,描写旧军队强逼筹饷、残杀农民、毒打逃兵,以及刽子手拿着带血的杀人刀到肉案上随意割肉等情形;《第四》描写一牧师以宽厚的态度征服已另有所爱的妻子及其情人的故事;《牛》描写农民和牛的亲密关系。另外4篇是《冬的空间》、《夜》、《自杀的故事》和《会明》。
鲁迅回忆录
现代作家回忆录。许广平著。初载1960年《新观察》杂志第3期至第13期。北京作家出版社1961年5月初版单行本。回忆录记述了鲁迅的生平、斗争和日常生活,有鲁迅早年的生活经历、十月革命和苏联文学对他的影响。也记述了鲁迅在“围剿”和反“围剿”斗争,在激烈的阶级斗争风暴中的战斗历程。显示了鲁迅从革命民主主义者到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的转变。回忆录也生动地记述了鲁迅在友情、家庭生活中的风貌。回忆录所描写的许多史实和背景,长期以来成为广大读者深入地认识鲁迅、了解鲁迅、以及研究者进行研究的重要参考。
大乘百法明门论开宗义记序释
佛典注疏。作者不详。一卷。敦煌遗书藏本。存斯1313号,首尾齐全。原卷无标题,现题系据内容所拟。本文是对昙旷撰《大乘百法明门论开宗义记》序言的疏释。文中有“辛酉年十二月十二日了竟”题记一行,文末又有“十四日毕。十四日说竟。辛酉年十二月十三日了。从序内已至题目二□”等。研究者或谓辛酉年即建中二年(781)。证之北昆6号背书“大乘百法明门论随听手记”之题,则两号应为同一性质的笔记,且敦煌遗书之尚未整理的《百法明门论疏》中,必有同一著作之残卷,详情待考。本文未为中国历代大藏经所收。敦煌出土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