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例释
作者:莫枚士莫枚士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君主论
又名《君王论》、《霸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杰出的政治家、政治思想家马基雅维利的政治学著作。中译本根据《君主论》意大利原文版的马佐尼校订本(1927年意大利版)、卡塞拉校订本(1930年罗马版)和邦凡蒂尼校订本(1954年米兰版)译出,商务印书馆1985年出版。全书近10万字,共分为26章。主要论述了以下三方面内容:君主国的类型及统治方式、军队的性质和作用、君主应具有的行为和品质。本书是作者献给君王小洛伦佐(1492——1519)的一部阐述他研究经国治世之道成就的著作。它的理论基础是作者对历史和现实经验中人性的分析。他相信,一个人实际中怎样生活,和他应该怎样生活是完全不同的。因此他不是从书本中的道德箴言出发,而是依据历史和经验中人的实际面目考察问题。他认为,人在追求权力和财富的基本欲望驱使下,彼此之间的关系是虚假、伪善、反复无常、背信异义的。出于这种观念,本书认为国家的根本问题是统治权力,努力的基础是使人畏惧的实力或暴力。他用state称呼国家,西方学者认为,这个概念含义一是主权,一是领土,标志着西方国家观念演变中的又一个阶段。作者以权力为基点考察国家的本质,利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这是第一次使政治学从伦理学中独立出来。本书赞扬共和制,但又认为在当时腐朽衰败的现状下,只能建立集中的君主制,才有利于意大利的统一和强盛。君主凭据的手段,一是法律、一是武力,法律必须以武力为后盾。本书着重论述了巩固君主统治的方法和政治权术。从所谓“目的总是证明手段正确”的原则出发,认为君主为了达到统治的目的,应当摈弃道德,运用权术,采取背信异义、残酷无情、搞阴谋诡计等各种手段。认为凡是“聪明”的君主,都应采取暴力和欺骗相结合的统治方法。这种权术思想,即所谓的“马基雅维利主义”,它为剥削阶级统治和奴役人民提供了方略,但也充分暴露了剥削阶级奴役人民的本质。
割圆术
一种有关圆的计算方法。魏晋时杰出数学家刘徽所创。他发现“周三径一”(即圆周率π=3)的数据实际上是圆内接正六边形周长和直径的比值,不是圆周与直径的比值,用这数据计算的结果是圆内接正十二边形的面积,不是圆的面积。认为圆内接正多边形边数无限多时,其周长的极限即为圆周长,面积的极限即为圆面积。正确地计算出圆内接正192边形的面积,从而得出圆周率π的近似值为3.14,又计算出圆内接正3072边形的面积,得到π的近似值为3.1416。割圆术的创立,为计算圆周率和圆面积,建立了严密的方法,开创了圆周率研究的新纪元,并把极限的概念运用于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中,是世界数学史上一项重大成就。
啼笑因缘
长篇小说。张恨水著。初载于1929至1930年上海《新闻报》副刊《快活林》。1930年12月由上海三友书社初版。它是作者的成名作。小说主要描写了青年学生樊家树和唱大鼓书的姑娘沈凤喜自由恋爱的悲剧故事。樊在听书时与沈结识后,便“一见钟情”。与此同时,富贵风流的何丽娜与纯正勇敢的关秀姑也双双爱着樊家树,但没能打动樊的心。他以重金将沈及其一家从社会底层拯救出来,立誓与沈终身为伴。其后,他因母病而暂离北平,而军阀刘德柱便依仗权势,趁机霸占和摧残了沈,终于落得个“有情人不能成为亲眷”的遗恨。最后,作品借关寿峰的口悲愤地向旧社会发出了有力的控诉:“这是什么世界!北京城里,大总统住着的地方,都是这样不讲理。若是在别地方,老百姓别过日子了。”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揭露和鞭挞了北洋军阀的凶残、上层社会的腐败以及封建势力的黑暗,具有反封建的积极意义。作者善于将看似平常的生活素材,通过符合生活逻辑的独特艺术构思,运用“误会”、“巧合”等传奇手法,叙事记人,挥洒自如,奇文迭起,合情入理,并借助于“能表现个性”的天然去雕饰的大众化语言,把旧日北平典型的风土人情与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塑造了樊家树等各具个性的人物形象,“能令读者如入真境,以至着迷”。因此,自小说当年在《快活林》刊登后,“便引起了无数读者的欢迎了”、“一时文坛竟有‘啼笑因缘迷’的口号。一部小说,能使阅者对于它发生迷恋,这在近人著作中,实在可以说是创造小说界的新纪录。”(《严独鹤序》)
无盦词
詹安泰《无盦词》词序的内容,大致可分为记事、写景、抒情、怀人、忧国、论学六类,其中以记事类为最多。词序的文笔清新雅洁,风格感慨凄郁,常常流露出诚挚的感情色彩。
日本国志
清末黄遵宪撰。四十卷。典志体日本史。黄氏于光绪初年随使日本时编纂。光绪十三年(1887)成书。意在介绍日本明治维新后“百务并修,气象一新”的情况,以供清廷取法。全书除卷首年表外,分国统、邻交、天文、地理、职官、食货等十二志。以详今略古史法,于《国统志》所记日本古史沿革及明治维新史,《邻交志》所记中日二千年来经济、政治、文化交流史较详。而《职官》、《食货》诸志中,对明治维新后日本政治、经济、文化制度记载尤为详实。兼用“史表”、“自注”、“史评”,叙史多夹以议论。征引日本原始资料广泛,采书至二百余种,凡维新以来政令、图表、条例,皆多采择。刊行后对戊戌变法影响颇大,是清末研究日本史的重要著作,日本学者誉其为近代中国人所撰日本史中最完善的一部。有光绪十六年羊城富文斋刻本。
东行三录
马建忠为清末洋务派要员,谙习洋务外交。此书即为其出使朝鲜时的闻见记录,同时详细记载了清朝政府在朝鲜问题上的态度和政策,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东行续录》一卷、《东行三录》一卷,为马氏所续书,内容同上。本标点本据民国年间排印本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