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卷
(进修节要十三篇)
悟生死 第一
一昼一夜,大道之自然:一生一死,人道之自然。神圣知昼夜生死皆幻妄,而非真常,故黜聪明,去私欲,忘昼夜,外生死,超常见之自然,法大道之自然。故能宇宙在手,万化生身,德合天地,明并日月,无量劫中,不生不灭也。
因欲开示后学,故说经遗教,使人知大道惟有一门,舍此一门,余皆旁门外道。此一门为何?即《道德经》云:“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此十三者,乃生我之门,死我之户,出生入死,皆由此门。但百姓随流顺化,是以动入死户,不知回头便是生门。
夫十三者何?一切万有,咸借水、火、土而生化,三者归一,则既济而为生门;三者异途,则未济而为死户。水数一,火数二,合而为三。水火不能自合,借坎离中先天戊己真土,擒真铅而制真汞,则水火方既济而生。阳土五,阴土五,合为十数,与水(一)、火(二)共合为十三也。一生—死,在此十三,一顺一逆之间耳。
普通群众,已生更求生,则三者分离,即死户也;大修行人,未死先学死,则三者集合,即生门也。求生则心火外炎,不能内温肾水,水寒不能化气,火上炎则水下漏,故名曰未济,此“死之徒十有三”也。是以太上立此十三生死之门,使知水、火,土归一之元,反身而诚。
撄宁按:“反身而诚”见《论语》中,则三者互济于中,此“生之徒十有三”也。嗟乎!世人惟如图名利,恣情欲,迷而不悟,水火两分,动入死地而不知,故曰“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也。
撄宁按:此解虽不是老子的本意,若专就丹道而论,亦可算是上乘。
《阴符经》曰: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同此义也。
故钟离祖曰:生我之门死我户,几个惺惺几个悟;夜来铁汉细思量,长生不死山人做。此诗重在“铁汉”二字,若非铁汉,焉能下死功夫而实证长生之道耶?
下根劣见之流,每指妇女下窍为生死之门户,不啻毁谤圣道,余因画既济、未济、生门、死户之图,以俟智者由之耳。
未济死户人心之图
联曰:
不思万劫轮回苦,枉用千般牛马心。
诗云:
莫谓人生有百年,谁知生死刹那间;
无情阎罗来相请,难说妻儿债未还。
(撄宁按云:“此二图亦不好,若把人头像除掉,只画中间一段,就容易画好。”)
后有生门,前有死户,寻死路,纵意向前;求活计,休心退步。即此地狱天堂,由你从心做去。
既济生门道心之图
那时“婴儿跨虎中宵去,姹女乘龙向晓归;丁公引入黄婆舍,混沌神房永唱随”(撄宁按:婴儿,即金铅;姹女,即木汞:丁公,火也;黄婆,土也),修炼家前半段之大事了矣。
(海牙按:原抄本此章结尾,作者谓“莲华会上亲闻佛旨之徒,言及一大事因缘.尚有五千退席,况其碌碌者乎?若非铁汉,难退这红炉”云云。撄师按曰:“佛经上所谓一大事因缘,未必就是这件事,不可附会其说。”是以先师更为“修炼家前半段大事了矣”。)
养道胎 第十二
《黄庭经》曰“仙胎”;《楞严经》曰“道胎”;白玉蟾祖师曰“男儿今日也怀胎”。
(撄宁按:《白紫清真人全集》云:怪事教人笑几回,男儿今日也怀胎;自家精血自交媾,身内夫妻真妙哉。)
道胎、凡胎,同而异,异而同。凡胎因父母情动性迷而有,故有形有相;仙胎因自己情忘性寂而凝,故非色非空。至于一时播种,十月养胎,二者均无异也。故《金丹四百字·序》云:“三百日内,日日要施工;三万刻中(撄宁按:三万刻,即是三百日),刻刻要用事。若有一刻差违,则药材消耗。故毫发差殊不作丹。”此即“道不可须臾离”之义也。
师曰:三百日内,只是一个呼吸到底不离之妙。
(撄宁按:一个呼吸到底,就是心息相依,一直到底,如此做去,中间不可停止,非只许一个呼吸,不许两个、三个、千个、万个呼吸。)
丹经云“火记六百篇,篇篇相似”者,亦喻一个呼吸到底也。文虽别而义则同。胡可执文泥卦,以辞害意,因一日两卦之说,乃执卦行道;因一个呼吸之说,乃着意行气;种种偏执,以致昧于身心合一,无修无证之自然妙化?但若不洞明以上十二篇之密义,而遽言“道本自然,无修无证”者,则又堕于自然外道矣(撄宁按:佛家有“自然外道”之名)。
证圆通 第十三
证者,躬行心得之实验也;性全命立,造道之极,谓之圆;形神俱妙,千百亿化,谓之通。从有修至于无修,自凡夫至于圣位,圣而不可知,之谓神;神化不测,斯谓证圆通也。但君子之道,则暗然潜修而不露,故能造圆通之域而日彰也;小人之道,则的然好露而自炫,故卒堕群魔之境而日亡也。
(撄宁按:儒书云:“君子之道,暗然而日彰;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
是故《阴符经》曰:“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盖谓群生自无始习染种种业根,惟色根、利根、名根最为难断,若有一根不断,必堕一业之魔,焉得实证圆通而真符妙化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