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通注

作者:傅以渐
易经通注

九卷,清傅以渐、曹本荣等著。 此书是顺治十三年(1656年)十二月,傅以渐、曹本荣等奉诏而作。于十五年(1658年)完成。顺治诏书称:“自魏王弼、唐孔颖达有注与正义,宋程颐有传、朱熹有《本义》出,学者宗之。明永乐间,命儒臣合元以前诸儒之说,汇为《大全》,皆于《易》。首载顺治十三年十月十五日谕旨,次载顺治十五年十月傅以渐等进书表,则是书完成于1656年至1658年间。次为傅以渐序文,略谓明永乐年间,官修《周易大全》综合元代以前诸儒之说汇为一书,虽对易理多所发明,但其中异同互存

傅以渐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袋鼠

袋鼠

主要讲的是作为诗人和作家的萨梭默斯与妻子哈里埃特从英国本土来到遥远的澳大利亚所经历的事情。在澳大利亚他们结识了退伍军人俱乐部的袋鼠、杰瑞、杰兹,以及社会主义者斯特劳瑟斯。萨梭默斯的魅力和思想征服了他们,他们都想拉拢他加入他们的团体,与他们一起干一番事业。袋鼠在战争中为军队工作,战后成了一名著名的律师,澳大利亚的现实令他不满,他发誓要改变澳大利亚,企图做这个世界的救世主、拯救者。袋鼠的名字叫本·库利,由于他的两只小眼睛靠得很近,又长了一个大肚子,所以人们都称他为袋鼠。

何水部集

何水部集

别集名。南朝梁何逊(郯城人)作。逊曾官水部员外郎,故名。原集久佚,明薛应旗有辑本2卷。又明张燮辑本3卷,附录1卷。因逊曾为庐陵王室记室,故又名《何记室集》。又明张溥辑本合为一卷。凡赋、笺、书共11篇,乐府4首,诗97首,联句16首。1980年,中华书局据张燮本排印,作了校刊,名《何逊集》。增佚诗4首,序跋3篇。逊早年即以诗文著称,其文与刘孝绰并见重,当时谓之“何刘”,其诗与阴铿颇相似,后人谓之“阴何”。集中所存100余首诗,多为赠答及纪行之作,写景抒情皆精妙,语言清新隽美,明净自然,颇有谢朓风致,但乏风骨,比较平弱。《临行与故游夜别》、《赠诸游旧》、《与胡兴安夜别》等诗,是其优秀之作,情真意切,耐人寻味,其中写景诸联,细致精当,工于炼字,颇有唐诗的境界格调。清沈德潜《古诗源》称其“情辞宛转,浅语俱深”。诗中有不少写景名句如“岸花临水发,江燕绕樯飞(《赠诸游旧》),“野岸平沙合,远山远雾浮”(《慈姥矶》)等,向为后人称道。杜甫极推许其诗,《解闷》诗中云“颇学阴何苦用心”。另集中所存少量辞赋和骈文,无显著特色,成就远不及其诗。

古文苑

古文苑

诗文总集。佚名辑。二十一卷。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谓“世传孙洙巨源(1032—1080)于佛寺经龛中得之,唐人所藏也。”所辑录诗赋杂文, 自东周迄于南齐,凡二百六十余篇,皆史传、《文选》所不载。其汉魏诗文,多从《艺文类聚》,《初学记》删节,石鼓文亦与近体相同,真伪难辨。南宋淳熙六年(1179)韩元吉(1118—1190? )加以整理,分为九卷。绍定五年(1232),章樵又加以增订,并为注释,重分为二十一卷。唐以前散佚之文,赖此以存。韩元吉整理的宋淳熙本九卷,有嘉庆十四年(1809)孙氏坊刻本。章樵绍定本二十一卷,有明成化十八年(1482)张世用刻本。近世有《四部丛刊》影印宋刻本,《万有文库》影印《守山阁丛书》本。清孙星衍(1753—1818)仿其例,又辑金石、传记、地志和类书中的遗文,从周迄元,编为二十卷,名《续古文苑》。引文均注出处,辑佚并有校订,有案语疏通隐奥,颇有实用价值。有嘉庆十二年(1807)原刻本,《万有文库》影印原刻本。

永乐东昌志

永乐东昌志

明钟彦彰、曾钝编纂的永乐《东昌志》,是现存最早的江西志书,原本不存,仅有清初手抄本藏于江西省博物馆。是志收录了庐陵籍文人及游客自宋至明永乐间撰写的诗文二百九十七篇,实为东昌艺文志。东昌,今吉安县永和镇。“昔班史纪艺文,仅列篇目。及有明修志,乃载及词章,非体例异也。志以纪事,文艺即纪事之言。凡政治所系,因革所宜,以及山川风物,吊古言情,皆有不容自已之心,然后其事传者文亦传,其人亦因以并传。”(乾隆《安福县志·艺文志序》)《东昌志》翔实地记载了当地的历史及概况,可补正史之阙,极具文献价值。《中国地方志总目提要》认为永乐《东昌志》“对研究东昌县历史有较高的参考价值"。然而由于原本早已不存,传本甚少,其价值长期湮没。永乐《东昌志》三卷附志一卷,以“忠臣烈士之砺志砥节、名公巨儒之擢科登仕、仙翁释子之留迹遗踪” 为吟咏对象,记载了东昌的历史沿革、名胜古迹、人物事迹、宗教信仰、文人交游等,翔实地反映了当地的历史及概况,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地理辨正

地理辨正

《地理辨正》为地理风水学名著,为明末清初地理风水学家蒋大鸿所著。此书乃为蒋大鸿对古代五本地理风水名著《青囊经》《青囊序》《青囊奥语》《天玉经》《都天宝照经》的注解,集成《地理辨正》一书,成为地理风水学上的经典巨作,对后世影响巨大。

杂阿含经新译

杂阿含经新译

《杂阿含经》原始佛教基本经典,是“四部阿含”之一。因所集诸经篇幅短小,事多杂碎,故名。近现代学者公认为佛灭后“五百集结”中,最早集成的一部经典。全经包括五十一相应,乃佛祖在世时对弟子所说的重要教理,以“五蕴”、“六入处”、“十八界”为禅观,对“缘起”、“四圣谛”的阐释,了知一切法是“无常”、“苦”、“空”、“无我”,从而获得真正的解脱。《杂阿含经》是禅修的经典,文章精简杂录,超过一千三百多篇经文,包含:“五阴诵”、“六入处诵”、“杂阴诵”、“道品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