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象大意存解 [四库本]
作者:任陈晋![易象大意存解 [四库本]](/d/file/books/21a03b0f257602a116ef9f1b12c01edd.jpg)
清任陈晋撰。一卷。《四库全书》本。此书不载《周易》经传本文,唯折衷诸家《易》说,阐明《易》象大意,故题曰《易象大意存解》。《四库全书提要》指出:“考《左传》韩起聘鲁,见《易象》、《春秋》。则《易》之主象,古有明文。陈晋以象为宗,实三代以来旧法。卷首标《凡例》七则,多申尚象之旨。书中首论太极五行,兼谈河、洛、先天诸图,然发挥明简,惟标举其理所可通,凡一切支离推衍、布算经而绘奕谱者,剪除殆尽。其《凡例》有曰:‘后之言象数者,流入艺术之科,其术至精,而其理亦更奥涩;然偏于一隅,似反涉形下之器。’可云笃论。次论彖、论爻、论象,不废互体之说,盖以《杂卦传》为据;次论六十四卦,各括其大旨,亦大抵切人事立言;终以《系辞》、《序卦》、《说卦》、《杂卦》,其文颇略。盖著书之意在于六十四卦,余皆互相发明耳。”
任陈晋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孙明复小集
宋代诗文别集。1卷。孙复著。《文献通考》载孙复有《睢阳集》10卷,《宋史·艺文志》称有《孙复集》10卷,两书皆不传。后人重新收集,得文19篇、诗3首,更名《孙明复小集》,并附有序、题识和欧阳修所撰《孙明复先生墓志铭》。《四库全书》本未收序,题识、墓志铭等。孙复文章,在宋初文体卑靡之际,颇有别开生面之意。孙复与尹洙共同继承穆修、柳开复古之风。成为宋代古文运动的先驱者之一。《四库全书总目》称其文章“根柢经术,谨严峭洁,卓然为儒者之言,与欧、苏、曾、王千变万化务极文章之能事者,又别为一格。”惜其所传甚少,不得窥其全貌。另有《孙明复小集》3卷本,清光绪十五年(1889)问经精舍校刊本。《宋文选》所收《孙明复文集》,分为2卷。
南岛志
《南岛志》日本国最早研究琉球的著作。新井白石(1657—1725)著。共凡二卷10章:分为卷上、卷下两册。·卷上: ⑴地里,⑵世系;·卷下: ⑶官职,⑷宫室,⑸冠服,⑹礼刑,⑺文艺,⑻风俗,⑼食货,⑽物产。
金箓斋三朝仪
玉皇称帝,本仪盖出自宋后。述金箓早、午、晚三朝仪。
清高宗实录选辑
本书(四册七三六面四四一、六○○字)系选自「大清高宗纯皇帝实录」之集辑,为清乾隆朝对台湾所作施之纪录。乾隆朝(一七三五~九五)历时六十年又四月,在此漫长岁月中偏多消极措施。对于内地人民之渡台,犹时而限制、时而放宽;因此「偷渡」事件与取缔律例,屡见不鲜。但由于内地渡台人数逐渐增加,与先住民不免发生冲突,于是「番害」时有发生,「番界」屡经变更。此种继续「扩张」之自然趋势,不难由若干措置中窥其梗概。此外又有防止武员置产之禁令,反应当时土地问题渐趋严重;减征丁银及「番饷」之举措,从知人民税负之大概。至堪注意者,在此六十年中,迭有动乱发生。数其大者:三十三年至三十四年间,先有黄教事变;五十二年,继有林爽文事变;六十年,又有陈周全率变。其中尤以「林变」及其余波,所占篇幅几及一半。
天竺国菩提达摩禅师论
《天竺国菩提达摩禅师论》,又名《达摩禅师论》,中国僧人假托禅宗初祖菩提达摩所撰典籍,着者不详,一卷。 已知在敦煌遗书中存有两号:伯2039号(首尾完整)与北新1254号(首残尾全),文字略有差异。在《藏外佛教文献》第一辑中,已综合两号录为全本。考虑到古代佛典在传抄中颇有增衍嬗变,形成异本的情况,在此将两号分别录文,以供参考。详情请参见《藏外佛教文献》第一辑《天竺国菩提达摩禅师论》题解。 录文一以伯2039号为底本,无校本。个别地方据北新1254号校勘。录文二以北新1254号为底本,无校本,个别地方以伯2039号校勘。
林间录后集
禅宗文集。宋惠洪撰。一卷。是惠洪所撰赞、铭、偈、诗的汇编。体裁及内容与《林间录》完全不同。共收惠洪作品三十二篇,多数载于惠洪所著《石门文字禅》卷一七至卷二○。此书作为《林间录》的附录载于《嘉兴藏·续藏》,日本《卐字续藏》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