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宗必读
作者:李中梓
中医门径书。十卷。明李中梓撰。成书于明崇祯十年(1637年)。本书卷一为医论及图说,其中医论十四篇,详述医学源流及业医应有的知识,代表作者学术思想的“肾为先天本脾为后天本论”和“水火阴阳论”即在其中,图说则论述了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卷二为脉诊、色诊。卷三卷四分草、木、果、谷等十类论述常用药物三百五十余种。卷五至卷十,论伤寒及内科杂证三十六种,每种病证均先取《内经》之说,次采各家名论,并参以己见,对其病因病机、脉象症状,治法方药等详加论述,其间每有独到见解。如对“伤风”主张防治兼顾;“积聚”证治疗分初、中、末、三法;“肿胀”分寒热虚实之辨;“心腹诸痛”从部位的不同分析与脏腑经络的关系等,对临床都有指导意义。在学术上,作者主要继承了张元素、李杲、薛已、张介宾等易水学派诸医家的学术思想,主张脾肾并重,阴阳并重以阳气为主。他认为人身之根本有二,先天之本在肾,后天之本在脾,治先天之本当分水火,治后天之本当分饮食劳倦。水不足而火旺,用六味丸壮水以制阳光;火不足而水盛,用八味丸益火以消阴翳;饮食伤者虚中有实,用枳术丸消而补之;劳倦伤者属虚,用补中益气汤补之。李氏师众取长,持论公允,善于概括总结,如书中明确提出的“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
猜你喜欢的书
春雨杂述
书学论著。明解缙撰。一卷。本书涉及书法的部分,有《学书法》、《草书评》、《评书》、《书法详说》、《书法传授》等。在《书学详说》中论及学习书法的过程:“愈近而愈未近,愈至而愈未至。切磋之,琢磨之。治之已精,益求其精,一旦忽然贯通焉,忘情笔墨之间,和调心手之用,不知物我之有间,体合造化而生成之也,而后为能学书之至尔。此余所以为书之详说也。”
三洞修道仪
三洞修道仪,北宋初道士孙夷中编撰。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此书言道教传授经箓之阶次及道士冠服品位。卷首有作者自序,内称唐末五代道教衰落,道士星散,经籍亡佚。作者意欲重整典籍,有阳台道士刘若拙精熟法教,为作者口述入道仪式及冠服品位,遂编成此书。书中详列道士自童蒙入道后依次受度经戒法箓之阶级、称号。例如:童男童女十五岁以上出家入道,称智慧十戒弟子; 授初真八十一戒,称太上初真弟子; 授正一盟威法箓,称正一盟威弟子; 授金刚洞神箓,称太上洞神法师; 授太上高玄箓,称太上紫虚高玄弟子或高玄法师; 授太上升玄箓,称太上灵宝升玄内教弟子或升玄真一法师; 授灵宝中盟箓,称太上灵宝洞玄弟子或无上洞玄法师; 授上清大洞经箓,称大洞弟子或洞真法师等号。此外另有居山道士、洞渊道士、北帝太玄道士等品位,最后为女官部。以上各阶道士除授箓、称号不同外,又各有不同冠服、剑履、印授等法物。此书所述大体与《三洞奉道科仪范》等隋唐道书相同。
白熊
短篇小说,为《侠盗鲁平》系列里的一部。和《博物院的秘密》情节差不多,结尾巧克力应该味道不错。
李太白全集
唐李白撰。李白,字太白。清王绮辑注,中华书局1977年9月据王注的较晚本子校点排印刊行。此是李白诗文集中最完备的注本。
读礼通考
一百二十卷,清徐乾学著。此书积十余年,三易其稿。始撰于康熙十六年(1677)。二十九年续加订定。得阎若璩、万斯同、胡渭等协助,三易其稿而成。著者去世二年后,于康熙三十五年刊行。于《仪记》的《丧服》、《士丧》、《既夕》、《士虞》等篇及《大戴礼》、《小戴礼》,兼取众说,剖析其义。于历代典制,则一本正史,参以《通典》及《开元礼》、《政和礼》、《新仪》诸书。全书立八大纲:(1)丧期;(2)丧服;(3)丧仪节;(4)葬考;(5)丧具;(6)变礼;(7)丧制;(8)庙制。《丧期》各代有异同的,则列表以明之;《丧服》、《丧仪节》、《丧具》则有图,缕析条分,颇为详备。其书博而有要,超迈前儒, 自古以来言丧礼最完备之书。其后秦惠田《五礼通考》,即因其义例而成之。
佛教基本知识
《佛教基本知识》是正果法师为中国佛学院编写的一部教材。正果法师师承太虚大师,恪守法相唯识原典结构,视法相唯识学为入佛必备的基础知识。本书就是以法相唯识学观点编写的佛学概论,出版史赵朴初先生曾亲笔题写书名。本书处处体现了正果法师对佛法解行并重的思想特色,它系统地阐明了佛教关于境,行,果的基本理论。被众多佛教院列为重要教材,影响甚广。真正的佛教,是人间的,唯有人间的佛教,才能表现出佛法的真义。在无边佛法中,人间佛教是最根本和最精要的。【本书图片很多,请尽量在电脑上阅读,手机图片可能会显示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