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删卜易

作者:丁耀亢
增删卜易

全书以断事情的吉凶成败为基础,理论由浅入深的阐述,对“屡验者存之,不验者删之”。特别是配合大量实占卦例来解说理论,为后世的研究,做了很好的范例性引导,这是其他所有六爻典籍无法比拟之处。此书可以说是六爻预测学的一部扛鼎之作。

猜你喜欢的书

子午流注针经

子午流注针经

针灸著作。金何若愚撰,阎明广注。三卷。若愚善针灸,曾探讨经络之原,针刺之理,撰《流注指微论》,原书佚,其义仅存于流注指微赋。此书约二万言。卷上载流注指微针赋(作于1153年,有阎氏详细注解)、流注经络井荥说、平人气象论、经隧周环图等篇,论述手足阴阳十二经脉的循行、主病,附有图示。卷中为井荥俞经合部分图与五子元建日时歌,专论子午流注。卷末为针经井荥歌诀附图,及五行造化。共附插图五十八幅。强调人体经脉气血的流注、开合,随日时干支变化。为现知最早论述子午流注学说的专书,为针灸学界所重视。元至大四年(1311)被著名针灸学家窦桂芳收入《针灸四书》。其中大部分内容为明以后各针灸名著所转载,是学习和研究子午流注针法的必读参考书。有《针灸四书》本,一九八三年人民卫生出版社点校本。

易象钩解

易象钩解

明陈士元撰。四卷。《归云别集》本。此书专阐《周易》经文取象之义,其论说虽未必尽切,但精当者颇多。《四库全书提要》指出:“前有士元《自序》,称:‘朱晦庵,张南轩善谈《易》者,皆谓互体、五行、纳甲、飞伏之类俱不可废。盖文、周彖爻,虽非后世纬数琐碎,而道则不冒焉。传注者惟以虚玄之旨例之,有遗论矣。’其《履》卦注又曰:‘京房之学授受有自,今之学士大夫摈斥不取,使圣人不因卜筮,而作《易》,惟欲立言垂训,则画卦揲蓍何为哉?朱子曰:《易》之取象,固必有所自来,而其为说必已具於太卜之官,今不可复考,亦不可谓象为假设。然则京氏之学安知非太卜所藏者耶”云云。案太卜之法虽不可考,然《左传》所载变爻、互体诸占,犹可以见其崖略。汉《易》自田何以下无异说。孟喜六日七分之学,云出田王孙,而田王孙之徒以为非。焦赣直日用事之例,云出孟喜,而孟喜之徒又以为非。刘向校书,亦云“惟京氏为异党”。《汉书·儒林传》源委秩然,可以覆案。京氏书虽多散佚,而《易传》三卷犹存,其占法亦大概可考,与《左传》所载迥殊。士元以京氏《易》当太卜所藏,殊为无据。且京氏之法绝不主象,引以为明象之证,亦失其真。然其谓《易》以卜筮为用,卜筮以象为宗,则深有合於作《易》之本旨。故所论虽或穿凿,而黎然有当者为多,要胜於虚谈名理、荒蔑古义者矣。是书每卷标目之下皆题《归云别集》,卷数自五十八至六十一。盖当时编入全集,如李石《方舟集》收《易互体》之例。其《序》又称往为《汇解》二卷,括其大凡。考《明史·艺文志》,载士元《易象钩解》四卷,《易象汇解》二卷,则《汇解》亦发明象学者。今以未见其书,故不著录焉。

比目鱼

比目鱼

《比目鱼》自刘藐姑、谭楚玉双双投水殉情写起,叙述刘藐姑和谭楚玉在水中得宴公神灵护佑,一息尚存,被莫渔翁救起,二人遂成婚配。谭楚玉在莫渔翁的帮助下,乡会两试俱登高魁,除授汀州司理。夫妇赴任途中在殉情投水的埠镇,与刘藐姑之母相认。谭楚玉后来破贼有功,补漳南兵宪,为慕容石公(莫渔翁)雪耻,辞官后夫妇晚居严陵,与慕容石公共享天年。

言兵事疏

言兵事疏

又名“上书言兵事”,西汉晁错任太子家令时,给汉武帝的奏疏。内容以边事为主,兼议政事。晁错认为戍边的关键在于择用良将。在战争中,取胜主要条件是:“得地形”、“卒服习”和“器用利”。战备方面,主张利用矛盾,破坏其联盟,这样汉王朝的边疆可自固。文章结构严谨,议论深刻,切中要害,言辞犀利,简洁明畅,被视为作者代表作,亦被人看作是西汉散文的代表作之一。

北平录

北平录

一卷。著者姓名不详。此书记载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遣徐达、李文忠分道出塞,追击王保保以及袭破应昌府的战事。但记载颇为简略。此篇载明初太祖命将北征之事。纪事简略,惟详于徐达、李文忠所上二表,太祖封爵诸臣诏谕及君臣鉴戒之语。似后人摘钞明太祖实录之文。

四分律随机羯磨疏正源记

四分律随机羯磨疏正源记

四分律随机羯磨疏正源记,八卷,宋允堪述并序,妙通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