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的书
北宋文化史述论
一个时代的文化精神,往往在文化构成各个层面的交汇处得以体现。作者治北宋文化史,而以‘宋学’为纲领,深入探讨了传统儒学在北宋时期的发展和变化,及其对同时代其他文化层面的渗透和影响。本书比较全面地剖析了宋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发展的各个阶段,揭示了宋学若干重大主题和以议论精神为主的宋学基本精神,论述了宋学与宗教哲学、文学艺术以及科学技术等北宋文化各层面之间的相互关系,展现了北宋社会文化中无所不在的宋学及其时代精神。
洞真太上青牙始生经
经名:洞真太上青牙始生经。撰人不详,约出於南北期。假托西王母传谷希子。言服食五方生气法术。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
述二人共吞五牙(五方之气)之术,实为房中术。
三国典略
唐丘悦撰。三十卷,一作二十卷。以关中、邺都、江南为三国区域,分别记述起自西魏,迄于北周事迹,并兼及东魏、北齐、梁、陈四朝。宋代已仅存前十九卷。后散佚。
莲修必读
莲修必读,一卷,清观如辑并序,附回向偈。
三圣圆融观门
简称《三圣圆融观》。佛教著述。唐澄观述。一卷。主要论述“华严三圣”(毗卢遮那如来、普贤和文殊)的圆融无碍关系。书分两部分:(1)“相对明表”,谓三圣之中,二圣为因,如来为果,“若悟二因之玄微,则知果海之深妙”。又二圣“表”不同之“三法”:普贤“表”所信法界、所起万行和所证法界;文殊表能信之心、能起之解和能证大智。(2)“相融显圆”,先述二圣法门本身各自圆融,次述二者相互圆融,在此基础上述三圣圆融,“普贤因满,离相绝言,没因果海,是名毗卢遮那”。书中并强调理智等不离于心,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三圣圆融”说首创于李通玄,此文受其影响,又有发挥。见载于日本《大正藏》。
力士移山经
一卷,西晋竺法护译。增一阿含经八难品之别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