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方集验

作者:王梦兰
秘方集验

方书。2卷。清代王梦兰 (蕙子)纂辑。本书首列诸症歌诀88首,包括中风、伤寒、瘟疫、中暑等常见病证。概述其因、证、治则及禁忌。歌诀以下分别诸药食毒、诸虫兽伤、暴死诸症、危笃诸症等36门,门下又分证、列方,其方多属秘授、经验者,药则专取简易,便于穷乡僻壤应手而得。卷末附“余方补遗”。现存康熙四年(1665)醇祐堂刻本,及杨守敬藏抄本。日本藤井见隆译为日文,易名为《锦囊妙药秘录》。

王梦兰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苏城舞会

苏城舞会

《苏镇舞会》发表于七月革命前夕的1829年,尚属巴尔扎克的试笔之作。作品描述了一个贵族小姐的不幸的婚姻。她由于贵族经济的衰败和封建门阀观念的日趋破灭的影响,导至婚姻的悲哀。作者形象地刻画了复辟时期贵族的尴尬地位。

传授三洞经戒法箓略说

传授三洞经戒法箓略说

唐张万福编。道教经书。上下二卷。末尾题记说:大唐先天元年( 712 )十二月十二日太清观道士张万福谨记。则此书成于唐玄宗初。书中简述道教经戒,认为这些戒律是修道者首先必须进行的科目,否则不能得仙,犹如涉海而需办楫一样。根据信教对象的品位、贤愚、禀气清浊等而分别授以不同的戒律。书中开列了三归戒(初起心入道受)、五戒(令除五欲、出五浊、修五德)、八戒(持八事以契入神)、无上十戒(在俗男女所受,断十恶行十善)等等,按修道者功力深浅及正一、三皇、灵宝、上清等不同道派的弟子而设置,反映了当时道教戒律与受戒者的基本情况。此书为当时道教经戒的总结,为研究唐代三洞经戒法箓传授情况的文献。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

气法要妙至诀

气法要妙至诀

气功著作。作者姓名、成书年代不详。本文主要论述气功养生法中“气法”的巧妙及深奥道理。同时结合导引,指出习炼气功,认识神气的相互关系至为重要,因为神气的相互作用促进身体的阴阳变化。同时还认为习炼气功,要节制性欲,调节饮食,避免精神刺激。

盛明杂剧

盛明杂剧

明代戏曲剧本集。60卷。明人沈泰编辑。分初集、二集两集,每集30卷,每卷1个剧本,共收明杂剧60种。沈泰在《凡例》中说:“非快事、韵事、奇绝、趣绝者不载”,“又如旁及诙谐,足捧滑稽之腹亦附集末。其他俗本虽多,未堪解酲,岂敢灾梨”。凡明代著名杂剧如徐渭《四声猿》、康海《中山狼》、陈与郊《昭君出塞》、孟称舜《桃花人面》等,是集俱收。而且沈泰对每一剧都作有眉批,指明该剧的意韵、情趣、关目、词语之微妙所在,颇能助人理解和欣赏剧作,也表达了编者的审美思想和情趣。这个剧本集编成后,就使人对明杂剧的面貌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故人称其“与元人百种并传”,称沈泰乃继臧懋循之业,“续千古一快事”(分别见于《盛明杂剧》序二与序三)。《盛明杂剧》初集于崇祯二年(1629)刊行,二集于崇祯十四年(1641)刊行。诵芬室于1918年翻刻了初集,1925年又翻刻了二集。中国戏剧出版社1958年据诵芬室本影印出版。

孟东野诗集

孟东野诗集

诗别集。十卷。唐孟郊撰。孟郊诗在晚唐已有结集,晚唐邵谒曾有《览孟东野集》一诗。据宋敏求记述,宋初孟集行世之本很多,但卷数不一,多寡各异。宋敏求把它统编成十四类,合成十卷,使孟集有一个较善之本,而以前的汴吴本、周安惠本、蜀之二卷本《咸池集》俱废。宋敏求本遂成为以后一切孟集的祖本。晁公武、陈振孙所著录的都是此宋编十卷本。黄丕烈曾得一北宋椠本,半页十一行,行十六字,后历经辗转,为李盛铎木樨轩所得(见《藏园群书经眼录》卷一二),今藏于北京大学。1934年武进陶氏涉园影印者即为此本。黄丕烈另有一北宋蜀本,仅存五卷,藏于北京图书馆。南宋理宗景定三年(1262),天台国材曾用宋敏求本锓诸梓。明世宗嘉靖三十五年(1556),无锡秦禾于都穆处得国材旧本,秦氏又从之翻刻,卷帙行款尚是宋本之旧,末附与韩愈的联句。此本又有凌濛初朱墨套印本,增入刘辰翁评语。须溪评语仅赖凌本以传。国材本系统之外,尚有书棚本系统流传。陆心源皕宋楼藏汲古阁影宋精抄《孟东野诗集》十卷,题后有“临安府棚前北睦亲仁坊南陈宅经籍铺印”一行,因知乃抄自棚本。今《四部丛刊》所影明孝宗弘治十二年(1499)刊本,据丁丙判断,“其为翻雕棚本无疑,……惟无临安府棚前一行耳”(《善本书室藏书志》)。孟集刊刻者甚多,又有汲古阁本、闵氏套印本、席启㝢刊本等,皆源于宋敏求本,仅在个别处有出入。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华忱之校订的《孟东野诗集》,末附年谱,辑录遗事。注释本有陈延杰《孟东野诗注》十卷及夏敬观《孟郊诗选注》。

林灵素传

林灵素传

林灵素。北宋道士,温州(今属浙江)人。字通叟,本名灵噩。少依佛门为僧,因常受其师笞骂,后改从道教。善妖幻祷雨之术,往来淮、泗间(今安徽治北)政和(1115)末,由左道录徐知常推荐于朝廷,林称宋徽宗为神霄玉清王下降,又称自己是神霄府仙乡,褚慧,下降佐帝君之治,深得徽宗宠信,赐号通真达灵先生,建上清宝箓宫以居之,徒众美衣玉食者达二万人。随即又加号元妙先生、金门羽客、冲和殿侍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