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 物 类
鸡
Gallus gallus domesticus Brisson.
鸡,为雉科动物家鸡。药用部分有:鸡蛋、蛋壳、蛋黄、鸡肝、鸡肫皮(鸡内金)、雄鸡冠、鸡血等。
[性味]鸡肉:甘、咸、平。鸡蛋:甘、平。
[成分]鸡肉含蛋白质、脂肪、钙、磷、铁、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鸡蛋壳含碳酸钙、有机物、碳酸镁、磷酸钙及胶质。鸡蛋白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D、碳水化合物、钙、磷、铁、核黄素、尼克酸、烟酸。蛋黄含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维生素A、硫胺素、核黄素。鸡内金含胃激素、角蛋白等。
[功用]补益五脏,治脾胃虚弱。鸡蛋蛋白外涂解热毒红肿,生服解胡蔓草毒。蛋黄治心悸怔忡,蛋黄油生肌长肉。鸡蛋壳壮骨制胃酸。喜蛋(孵化成鸡胚的蛋)补虚损、治眩晕。鸡肝明目治夜盲。鸡苦胆治百日咳。鸡肫皮助消化。雄鸡冠调经。鸡血治出血和喘咳。
[便方]
1.误吞盐卤:急取生鸡蛋白搅拌,大量灌服。
2.心脏病脉搏间歇:蛋黄油,每日约1毫升(或将油装入胶囊中吞服),一日分2次服。
3.胃酸过多,胃、十二指肠溃疡疼痛:鸡蛋壳焙燥研极细末(越细越好),每次3克,饭前以温水送服,一日2~3次。
4.胃痉挛:新鲜大鸡蛋12个,打碎搅和,加冰糖500克,黄酒500毫升,一并熬成焦黄色,每次食前服一大匙,一日3次。
5.浸润型肺结核:鸡蛋壳5~6个研细,再加入鸡蛋黄5~6个,搅和后置搪磁(或陶器)锅内,于炭火上炒拌至焦黑色,即有褐色之油渗出,将油盛在盖碗内备用。每次饭前1小时服3~5滴,或盛入胶囊内,每次服2个胶囊,一日3次。
6.气管炎咳嗽、哮喘,百日咳:鸡苦胆2~4个(小儿1个),取胆汁烘干,白糖拌和,一日分2次服,连服5天为一疗程。据报道曾治疗32例,效果良好。
7.头晕眼黑,腰脚无力:喜蛋(孵化胚胎)煮熟以少许食盐蘸食。每次饭前1个,一日2~3个。
8.妇女月经不调:每天煮食雄鸡冠(未经阉割的)2个,每月服3~5次。
9.妇女功能性子宫出血:取健康(无腹泻的)公鸡,抽取鲜血20毫升,立即趁热饮服,每日2次。(鸡血取法:用健康无病的公鸡,拔去翅膀下的毛,露出静脉,以消毒注射器抽血,每饮可抽15~20毫升,此鸡隔10~15天后,可再抽。)
10.妇女宫颈糜烂:取新鲜鸡蛋,先以碘酒或酒精消毒蛋壳,然后刺破一端,将蛋清(不要蛋黄)倒入消毒过的器皿内,在晚上用生理盐水拭洗阴道后,以棉球蘸蛋清塞至子宫颈处,次日取出,连用5日为一疗程,必要时可连续治疗2~3个疗程。据报道治疗32例,治愈18例,好转7例,未坚持治疗者7例。(《中华妇产科杂志》57年第四号)
11.烫火伤,冻疮溃烂久不收口:鸡蛋黄油外涂,有促进愈合之效。
12.下肢溃疡,痔瘘漏管:清洁患部后,涂以鸡蛋黄油,可促使愈合。(蛋黄油制法:熟蛋黄,锅中炒焦成炭时,有油渗出,用铲拌压,挤出油。技术熟练,火候恰当,一个蛋黄可得油5~10毫升。)
13.神经性皮炎:新鲜鸡蛋3~5个,放入大口瓶内,泡入好浓醋,以浸没鸡蛋为度,密封瓶口,静置10~14天后,取出蛋打开,将蛋清蛋黄搅和,涂患处皮肤上,经3~5分钟,稍干再涂1次,每日2次,如涂药期间皮肤发生刺激现象时,减少涂药次数。据报告,治疗32例,治愈率达70.9%。
14.小儿疳积,食积腹胀,遗尿:砂炒鸡内金、炒山楂、枳壳、白术等分共研末,炼蜜为丸,每服3~6克,一日2次。
15.鸡盲、夜盲,小儿疳眼(角膜软化症):每天取鲜鸡肝1~2个,在沸水中烫20分钟,以食盐或酱油蘸食,连吃3~5天为一疗程。
16.咳嗽不止:鸡蛋1只,去壳,连黄、白打碎,另用白糖1~2匙,水半碗,煮沸,趁热将蛋冲入,搅和,随即加入生姜汁少许,搅匀服之,每日早晚各一次。
蛤 蜊
Mactra guadrangularis Deshayes
蛤蜊,属蛤蜊科。一名海蛤或文蛤。李时珍认为,海中诸蛤之有利于人者,统称蛤蜊。白壳紫唇,或壳上有花纹,故称文蛤或花蛤。我国沿海各地均有。大小不等,形圆,其肉可食,味鲜美而营养丰富,其肉及壳均入药。蛤的种类虽多,但性能大致相近。
[性味]咸、平,无毒。
[成分]蛤肉含糖类、蛋白质、脂肪、烟酸、无机盐、维生素A、维生素B1 、维生素B2 。蛤壳含碳酸钙、磷酸钙、矽酸镁、碘及溴盐等。
[功用]蛤蜊肉:润五脏,止消渴,软坚散肿,为营养品,又为利尿药。壳粉(海蛤粉):治咳逆上气,项下瘿瘤,搐搦抽风,心气疼痛等。因其是有机钙质,能治胃酸过多,并适用于小儿佝偻病或因缺钙而来的痉挛抽搐病。
[便方]
1.胃溃疡,胃酸过多症:蛤壳粉研至极细,生甘草粉等分,共研和,以温水调服,每服6克,一日2次。
2.小儿软骨病,怀孕妇女缺钙症,痉挛抽搐:蛤壳、炮山甲片、炮鳖甲片等分,各研极细末,炼蜜为丸,以米汤送服,每服6克(小儿减半),一日2次。
3.项下瘿瘤(包括淋巴结肿大,甲状腺肿大等):蛤蜊肉经常煮食。
4.肺结核,阴虚盗汗:蛤蜊肉加韭菜(韭黄更好),煮作菜,经常食有效。
5.肺结核咯血:蛤粉炒阿胶,研细末,温水送下,每日10克,分2次服。
6.鼻衄,齿衄,出血性紫癜:蛤壳粉30克(水飞至极细),槐花15克,炒燥研末,混合,每服3克,一日3次。或另用花生衣3克,红枣6个,煮浓汤送服更好。
蚶 子
Arca inflata Reeve
蚶子,属魁蛤科。原名魁蛤,亦名瓦楞子。收载于《名医别录》。肉味极鲜美。产我国沿海各地,浙江近海以田养殖,叫蚶田。壳有沟楞,故名瓦楞子。其壳供药用。
[成分]蚶肉含蛋白质、脂肪、糖元、维生素A、维生素B1 、维生素B2 、维生素C、尼克酸。壳含碳酸钙。
[功用]壳火煅后治血气,癥癖,消血块,化痰积,制胃酸。
[便方]
1.胃、十二指肠溃疡,胃酸过多,慢性胃炎、胃痛:煅瓦楞子研极细末,炒茅术研细末,等分研和,每服6克,一日2次,食前温水送服。
2.瘀血腹痛,血积癥块:瓦楞子12克,玄胡索10克,当归10克,加酒水煎服。
3.小儿头疮,久年烂腿:煅瓦楞子、生石膏等分,共研细,撒布患处或以麻油调涂。
玳 瑁
Eretmochelys imbricate(L.)
玳瑁,为海龟科动物玳瑁的甲片。产于我国台湾、福建、广东、海南岛、西沙群岛等温、热带的海洋中。其肉可食,甲片供药用。
[性味]甘、咸、寒。
[成分]含角蛋白及胶质。
[功用]清热、解毒、定惊、安神。
[便方]
1.中风、中恶,面青肢冷、不语、不识人:玳瑁、朱砂、雄黄、白芥子等分,捣为细末,共60克,加麝香0.3克,研和均匀,炼蜜为丸,如绿豆大,每服10丸,研细温水下。
2.高血压、血热上冲、目赤头疼、脑血管意外:玳瑁,羚羊角或山羊角,用水磨汁服。或玳瑁剉细末5~10克,山羊角粉等量,绢袋盛煎水服。
蛇 首 贝(紫贝齿)
Erosaria caputserpentis(L.)
蛇首贝,为宝贝科软体动物。紫贝齿为蛇首贝的贝壳,又称紫贝、文贝。产于我国海南岛、西沙群岛、南沙群岛、福建、台湾等海滩上,质白如玉,背有紫纹,古时以为宝货,而紫贝尤贵。
[性味]咸、平,无毒。
[成分]贝壳含碳酸钙90%以上,有机质约为0.47%,尚含少量镁、铁、硅酸盐、硫酸盐、磷酸盐和氯化物。
[功用]安神、平肝、清热、解毒、明目。
[便方]
1.小儿癍疹,痘疮,发热惊搐:紫贝齿1~2个,生捣碎(先煎),金银花、野菊花、生甘草各5克,煎水,一日2~3次分服。
2.小儿痘疹入目,疳眼目翳:生紫贝一个,为细末,生羊肝或鸡肝,劈开,撒药末3克,线缚定,饭锅上蒸熟,每晨空腹时服用。(“婴童百问”)
牡 蛎
Ostrea gigas Thunberg
牡蛎,为牡蛎科动物。一名蛎蛤,名见《本草经》。福建地区叫蚝子。宋·苏颂说:“南海闽中尤多,皆附石而生,块垒相连如房,呼为蛎房,初生只如拳石,四面渐长至一二丈者,崭岩如山,俗呼蚝山。”其肉称蛎黄,味极美,可制蚝油。蛎房即药用之牡蛎。
[性味]咸、平、微寒,无毒。
[成分]牡蛎的软组织中含有一种含糖类脂物,其中主要成分是右旋葡萄糖、左旋岩藻糖以及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D、维生素E。牡蛎壳含碳酸钙、磷酸钙、硫酸钙,并含镁、铝、硅及氧化铁。
[功用]蚝肉为极好的营养品,蛎壳为镇静、制酸药。
[便方]
1.腺病体质虚弱儿童,肺门淋巴结核、颈淋巴结核:蚝肉为最佳的食品。如无鲜蚝肉,可用蚝油作调味品亦好。
2.盗汗:牡蛎15克,加水煎至200毫升,早晚分2次服。
3.淋巴结核:生牡蛎、大贝母、玄参等量,研细炼蜜为丸,每服6克,一日2次。
4.胃病,胃酸过多:牡蛎火煅研细末,每次10~15克以布包之水煎,食前服。或研极细末,以米汤送服,每服1~1.5克,一日2~3次。
5.神经衰弱,心悸,梦遗滑精,妇女带多:生牡蛎、龙骨各10克,水煎,一日2次分服。
淡 菜
Mytilus edulis L.
淡菜,为贻贝科动物的贝肉。俗称水菜,因曝干时不加食盐,故名淡菜。淡菜壳三角形,长2~3寸,足根有丝状茸毛附着于岩石。产于浙江近海,肉红紫色,味美,为营养食品,亦作药用。
[性味]甘、温,无毒。
[成分]肉含蛋白质、脂肪、糖类、烟酸,维生素A、维生素B以及钙、磷、铁等。
[功用]补虚,去胸中烦热,降丹石毒(古称丹石毒,是指误服丹石中毒,相当于高血压、血管硬化等疾患)。
[便方]
1.老年头晕,阴虚阳亢:淡菜(干品)300克焙燥研细末,陈皮150克,共研,炼蜜为丸,如小豆大,每服3~6克,一日2次。
2.头晕腰痛,小便余沥,妇女白带,下腹冷痛:淡菜用黄酒洗过,和韭菜煮食,有补肾助阳之功。
3.高血压,耳鸣眩晕:淡菜15克,焙燥研细末,松花蛋1个,蘸淡菜末,每晚一次吃完,连吃5~7天。
海 参
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
海参,为刺参科动物。一名刺参,产于渤海、黄海的浅海水草间。沿海一带群众视为普通食品,不若内地视为珍品。
[性味]甘、微咸,无毒。
[成分]含蛋白质,并含糖类、脂肪、钙、磷、铁。此外,还含有少量的碘。海参蛋白质中所含的氨基酸为精氨酸、脱氨酸、组氨酸、赖氨酸。
[药理]海参素有抗真菌作用,能抑制多种真菌。粗制海参毒素能抑制肉瘤180和腹水癌的生长。这种海参毒素是羟甾烷衍生物的配糖体,对中风的痉挛性麻痹有效。
[功用]补虚损,理腰脚,利大小便。饮其汁止消渴,去黄疸,退水肿。
[便方]
1.高血压、血管硬化:海参30克,冰糖适量,煮烂,每日空腹服。
2.痔疮出血:海参烧存性,研细粉,每次1.5克,加阿胶6克,和水半杯炖至溶化后,空腹以米汤冲服,每日2次。
3.糖尿病:海参、鸡蛋、猪胰各1个,煮熟,酱油蘸食,间日服1剂。
海 蜇
Rhopilema esculenta Kishinouye
海蜇,为海蜇科动物。一名水母。名见陈藏器《本草拾遗》,原称海蛇。渔民捞捕加工后,称其帽状伞体为白皮子,呼其口腕及触手为海蜇头。
[性味]咸、温,无毒。
[成分]含蛋白质、脂肪、糖、钙、磷、铁。此外还含有碘、烟酸、维生素A、维生素B。
[药理]静脉注射海蜇制剂能降低兔血压。又可使兔的耳廓体表血管及蛙的周身血管舒张。
[功用]主治妇人劳损,积血,带下,小儿风热,丹毒,本品有降血压,软坚化痰之功。
[便方]
1.高血压,头昏脑涨,烦热口渴,便秘:海蜇头60~90克,漂洗去咸味,同荸荠等量煮汤服。
2.肺热咳嗽,痰浓黄稠:海蜇和荸荠适量煮汤,常服有效。
海 狗
Callorhinus ursinus(L.)
海狗,又名北海熊,为海狗科动物。产于渤海,是一种很名贵的皮毛兽,能游泳,也能完全在陆地上活动,四季皆可捕捉,皮为裘,肉可食。雄性生殖器称海狗肾,作药用。
[性味]海狗肾:咸,热。
[成分]睾丸含雄激素。肉含蛋白质、脂肪、糖类等。
[功用]补肾壮阳,填精益髓。
[便方]
1.肾虚阳痿:海狗肾1具(切片炙脆),淡苁蓉20克,炮附子10克,人参20克,甘草10克,共研细末,制为蜜丸,每次服3克,一日2次。
2.慢性胃病,胃弱脾虚,消化不良:海狗肉(炙脆),茅术,神曲,山楂肉,共研细末,制为蜜丸,每次服6克,一日2次。备注:海豹(PhocavitulinaLinnaeus)又名腽肭兽,雄性睾丸,亦名海狗肾,供药用,功效相同。
海 马
Hippocampus kuda Bleeker
海马,为海龙科动物。一名龙落子。可食,亦作药用。
[性味]甘、温、平,无毒。
[成分]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糖。
[药理]克氏海马乙醇提取物,可延长雌性小鼠动情期,并使子宫及卵巢重量增加。海马提取液表现雄性激素样作用,其作用较蛇床子、仙灵脾弱,但比蛤蚧强。
[功用]主治妇女难产,老人虚弱,止血、止痛。
[便方]
1.创伤流血不止:海马烤焦研细末,敷于伤口,立即止血。
2.妇女子宫阵缩无力而难产:海马1个,煮水,冲入黄酒半杯温服。
3.跌打损伤、内伤疼痛:海马焙燥研末,每服3~6克,温黄酒送服。
4.阳痿、不育:炙海马研细,每次1~2克,黄酒送服,一日2~3次。
5.乳腺癌:海马10克,蜈蚣6克,炙山甲10克,共研细末,混合,每次3克,一日3次,黄酒冲服。
6.哮喘:海马焙黄研末,每服3克,红糖汤送服。
蝗 虫
Oxya japonica Willemse
蝗虫,为蝗虫科动物。又名蝗蝻。未生翅膀的幼虫叫做“蝻”,成虫叫做“蝗”,为庄稼害虫。北方农民常在捕捉后,先用开水将它烫死,再以油酱煎炒作菜,或作副食品,味如虾仁。或焙燥研末,其粉末可制酱油,味颇鲜美。此物既富营养,亦作药用。
[性味]咸、平,无毒。
[成分]富含蛋白质及脂肪、钙、铁、磷,并含维生素A、维生素B等。
[功用]补养强壮,主治肺结核、小儿疳积等。
[便方]
1.小儿腺病质,颈淋巴结核:蝗虫,去翅、足,焙燥研粉,以温开水送下,每服3克,一日2~3次。
2.神经衰弱、失眠,肺结核、咳嗽气急:蝗虫粉,每服6克,一日2~3次,食后服。
3.哮喘,百日咳:蝗虫5~6只,水煎去渣,加黄酒少许,一日2次温服。或用蚱蜢,亦有类似功效。
家 蚕 蛾(蚕蛹、白僵蚕等)
Bombyx mori L.
家蚕蛾,为蚕蛾科动物。其蛹叫蚕蛹,是高蛋白营养品。晚蚕砂(蚕屎)、蚕蜕、蚕茧、白僵蚕(感染白僵菌病死的蚕)等,均入药。
[性味]白僵蚕:咸、辛、平,无毒。蚕茧:甘温,无毒。蚕蛹:甘、平。晚蚕砂:甘、辛、温,无毒。
[成分]蛹含蛋白质、脂肪油,其中主要成分是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少量卵磷脂、甾醇、脂溶性维生素等。蚕砂(蚕屎)含有机物,其中有蛋白质及叶绿素,并含植物生长激素及组氨酸。日光照射后的蚕砂,小鸡食后有钙化骨骼的功效,或系其所含维生素D前级物质属于2,1-氢钙化醇之故。
[功用]蚕蛹炒食治劳瘦及小儿疳瘦,蚕蛹油对高血压、脂肪肝、高脂血症等有一定效果。白僵蚕治小儿惊痫夜啼,痉风撮口。晚蚕砂浸酒缓诸风,去顽痹。蚕茧治消渴,止血及治齿衄。
[便方]
1.肺结核,消瘦,慢性胃炎,胃下垂:蚕蛹焙燥研粉,每服2~3克,一日2次。此粉须干燥保存,最好装入胶囊。
2.风湿筋骨痛,神经痛,肢体麻木感:晚蚕砂90克炒燥,盛入布袋,浸泡于500克黄酒中,7~10天后,适量饮酒,一日2次。
3.消渴尿频,糖尿病:带蛹蚕茧10个,水煎服。清朝名医王孟英治消渴,常用缫丝汤,同此理。
4.血友病,牙龈出血,紫斑,鼻衄:蚕茧烧存性,研细,每服3克,一日2次。本品亦作外伤出血的止血剂。
5.荨麻疹、皮肤瘙痒症:白僵蚕6克,荆芥穗6克,蝉蜕3克,水煎服。
6.风疹块:僵蚕、蝉衣、大黄、姜黄等分为末,每服6克,以蜜调黄酒送下。为清·杨栗山验方,名“升降散”。
7.小儿惊风抽搐,破伤风痉挛:僵蚕、全蝎、蜈蚣、蝉衣、胆南星等分,共研细末,以糖汤送下,每服2~3克,一日2~3次。
8.中风:白僵蚕、红花、荆芥穗、棕榈叶各3克,水煎服。
9.癫痫:白僵蚕、紫苏子、牛蒡子各10克,辰砂1克,生姜2片,水煎服。
10.风湿腰痛:晚蚕砂30克(布包),鲜松针30克,切细,加黄酒和水各1碗,煎至减半去渣,一日2次温服。
蜜 蜂(蜂蜜)
Apis cerana Fabricius
蜜蜂,为蜜蜂科昆虫。它所酿的蜜糖叫蜂蜜,通称蜜糖。古时多采用野蜂蜜,即生于岩石上者,《本草经》称为石蜜或岩蜜。现在则都用人工放养蜂蜜。蜂巢、蜂皇浆、蜂蜡都供药用。
[性味]甘、平,无毒。
[成分]含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糊精、蛋白质、矿物质(铁、钙、钾、钠、铜、锰、磷酸等)、蜡质、天然香料、色素、有机酸(苹果酸、乳酸、甲酸)、酶(氧化酶、淀粉酶、还原酶、过氧化酶、转化酶)、维生素B1 、维生素B2 、维生素B6 、维生素D、维生素E、烟酸、泛酸等。
[功用]补中益气,安五脏,和百药,解百毒。蜂蜜为良好的营养剂,药用有缓解疼痛和润肠之功,并有强大的杀菌力,它在试管内能把伤寒、副伤寒、大肠、痢疾杆菌等杀灭。但医疗用取天然的未经加工的蜂蜜为佳。蜂蜜具有营养心肌、保护肝脏、润肠胃、降血压、防止血管硬化的效果。
[便方]
1.胃、十二指肠溃疡:蜂蜜100~150毫升(约1杯),隔水蒸熟后,于食前空腹时一次服下,一日3次,坚持每天服,能使胃液总酸度降低,红血球、白血球恢复正常值,疼痛消失,大便正常。连服2~3星期,溃疡壁龛逐渐消失。
2.高血压,大便秘结,胃痛,神经衰弱:食前空腹时用温水化服蜂蜜半杯,每日1~2次。如能坚持长期服用,效果更佳。
3.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肝脏病:每日服蜂蜜2~3次,每次2~3匙。
4.支气管炎,鼻炎、鼻塞,牙痛:撕蜜蜂蜂房1片,放于口中嚼烂吐渣,一日3次。近有人用作解毒抗癌剂。(国外资料)
5.神经衰弱的失眠:临睡前饮蜂蜜水1杯有效。
6.病后、产后体虚贫血及神经衰弱:蜂皇浆服之有良效。医药公司有成品(蜂乳)供应。
7.小腿溃疡:蜂蜜厚厚地涂于纱布上包扎,1~2日更换1次。
8.小儿头部湿疮:蜂蜜60克,锌氧粉(西药)适量,调和成膏,在清洁患部后涂敷,盖以纱布,用胶布固定,一日2次。
9.烫火伤:蜂蜜涂上有止痛之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