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月庐医案

作者:佚名
爱月庐医案

《爱月庐医案》写于清代,作者不详,其中记载喉风、喉蛾、颈痈、骨槽风等临床病症医案圆远则,载方源缘首。本书“玄”、“弦”皆缺笔,“玄胡”写作“元胡”,“玄参”写作“元参”,均避清圣祖玄烨讳,据此可知系清代人所抄。

猜你喜欢的书

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代表作。亚里士多德去世后,吕克昂学院第11代继承人安德罗尼柯整理亚里士多德的讲稿、讲义,他把当时所能收集到的遗稿加以分类编纂,研究自然界运动变化的著作被编在一起,称之为《物理学》,而把讨论抽象问题的作品编在一起,取名即《物理学之后诸篇》,西方文字一律音译这一书名。由于中国古代有“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为之器”的说法,而亚里士多德的这本书是研究个别、一般等抽象哲学问题的,故而称之为《形而上学》。《形而上学》共14卷,由于是文章汇集,所以各卷、甚至各章节之间在结构上都缺少连续性。近代研究者认为这14卷可以分为4组:第1、3、4、6卷为第1组,主要研究哲学的性质、对象和范围。第1卷讨论哲学的形成和性质,介绍在他之前的哲学家关于世界的本原的看法。第3卷提出哲学应研究的十多个问题,例如一般和个别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构成本书的基本内容。第4、6卷回答哲学的对象和范围问题;哲学分为第一哲学和第二哲学。前者研究存在本身及其固有属性,以及表述存在的最一般范畴和各门科学都应遵循的一般公理。第7、8、9卷为第2组,主要是关于实体的学说,是亚里士多德哲学的核心部分。他认为实体是存在的中心范畴,是与一切事物相关的本原。在这里,专门讨论了他的哲学体系的三大基本理论,既实体论,形式和质料,潜能与现实。第10、13、14卷为第3组,批驳柏拉图主义者将数和理念看作独立存在实体的观点。第2、5、11、12卷为第4组,仍然是讨论哲学问题,但内容庞杂而不集中连贯。

幽闲鼓吹

幽闲鼓吹

唐代轶事小说集。1卷。张固撰。《新唐书·艺文志》小说家类著录“张固《幽闲鼓吹》一卷”。《崇文总目》、《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宋史·艺文志》同。现存最早的版本是明刊《顾氏文房小说》本,有顾元庆跋语,说明他是据家藏宋本翻刻。全书25条,为张固在唐懿宗、唐僖宗时采录唐宣宗时遗事所成。张固生平不详。其书今本实分为26条,原因是今本误把“潘炎妻”一条分为两条。书中记事不限于唐宣宗时遗事,还有元和、会昌时事,是记载中晚唐帝王将相上层人物与著名文人轶事的小说集。《续百川学海》、《历代小史》、《宝颜堂秘笈》、《说郛》、《五朝小说》、《四库全书》、《唐人说荟》、《学海类编》、《古今说部丛书》、《说库》等丛书均收有本书。1958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有排印本(与《大唐传载》、《中朝故事》合订为1册)。其中较精彩的有:“杜黄裳”条记其廉洁俭朴,“潘炎妻”条记一位有识见的妇女,“顾况”条记其对白居易的赏识,“李贺”条记韩愈对其《雁门太守行》的赞赏,“李宗闵”条记李德裕与李宗闵的互相倾轧,都可作史料看。“苗晋卿”条与“刘禹锡”条记术数应验,有志怪意味。

薄命

薄命

短篇小说。杨华著。初载1935年3月5日《台湾文艺》2卷3号,初收入1936年4月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版短篇小说集《山灵》(即《朝鲜台湾短篇小说集》)。此篇与杨逵的《送报夫》、吕赫若的《牛车》,是日据时期最早介绍到大陆来的台湾小说。小说从童养媳受迫害、受摧残的角度,冷静剖析了妇女问题的要害。主人公爱娥是个聪明柔弱的女孩,从小母亲早亡,父亲赌输了钱,将她卖到一个冷冰冰的陌生人家做媳妇仔(童养媳),七八岁就惨遭毒打和詈骂,终日苦不堪言,愁容满面。长大出嫁后,受尽公婆虎狼般的虐待、摧残、殴打,变成一个呆人,折磨得“全身差不多只有一张皮了”。婆家的生意被官厅禁止,她又不慎把一间堆柴的草屋烧掉了,从此更令公婆憎恶和毒打,最终被逼发疯致死。作品在末尾对爱娥的悲剧提出了深沉的诘问:“唉!爱娥的一生的命运,有谁去怜惜呢?她的死,更有谁知道这是谁害她的呢?”爱娥的命运反映了台湾妇女的悲惨处境。表现手法很有特色,它像叙事诗一样,娓娓地叙述爱娥一生的凄苦,其中蕴含着作家对主人公的同情与痛惜,曲折地表现了对摧残人性的不公平世道的诅咒。当“我”追忆表妹爱娥发疯的往事时,那种无限的哀伤与失望,流露出作家无可奈何的感伤与哀愁。

鬼谷四友志

鬼谷四友志

又名 《孙庞演义》、《七国四友志》。杨景淐(字澹游)撰。三全书三卷,每卷又分上下卷,实为六卷,即六回,有清代刊本。书成于高宗乾隆末年。现存有清嘉庆八年博雅堂刊本,文渊堂刊本,清咸丰十一年 “汲古” 刻本,上海书局石印本则题为 《四大英雄奇传》。书叙河南府郡城东南嵩山之麓,有幽不可测的鬼谷,其间居住着一位姓王名栩自号鬼谷子的隐者。鬼谷先生才学渊深,兼通数学、兵学、游学以及出世之学。为此,慕名求学的弟子纷至沓来,孙膑、庞涓、苏秦、张仪即其中的四位。本书叙写战国时孙膑与庞涓斗智、苏秦与张仪连横合纵的故事。小说结构严谨,情节惊险,人物丰满,文字也通俗易懂。

皇帝大同學革弊興利百目

皇帝大同學革弊興利百目

廖平经学四变时期著作。全书分论圣、《论语》、《周礼》、《诗经》、《易经》、《尚书》、《礼记》、《春秋》、《大学》、《中庸》、子学、九家、理学家、中国政治家、中人西学、西人宗教家、西人大同学、西人政治家、西人思想家、西人天文家、西人地学家、今日时局等二十二题,共列各题中有关皇帝大同説的正反观点一百零一目,逐条予以简要解説、论证或反驳。书中主要以公羊张三世、夷夏之辨、素王立法、小康大同等角度,从经典和中西思想家观点中寻求佐证,提出六经皆孔子微言,诸子爲孔子后学,孔子爲全球立皇、帝、王、伯之法等思想。该书原附于《公羊验推补证》,有光绪三十二年(一九〇六)则柯轩刊本,今据此本整理。

外道问圣大乘法无我义经

外道问圣大乘法无我义经

一卷,宋法天译。因外道之问而说一切法如梦如幻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