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传奇门拨雾经

作者:佚名
秘传奇门拨雾经

清抄本。撰人不详。内容包含:三十吉格,另附吉凶格,三元例,阴阳顺逆,阴遁九局歌,起奇门定例,阳遁直符,定命辰吉凶,遁甲八卦篇,门宫合卦,九星制伏,超神接气,烟波钓叟歌,摘专征赋,星门主课,小直符吉凶,诸格总论,三奇吉凶断,六义吉凶断,十干相加吉凶,真人闭六戊法,奇门占验法等。

猜你喜欢的书

人类的由来

人类的由来

英国达尔文著。中译本由潘光旦、胡寿文据伦敦1887年第2版译出,商务印书馆1983年出版。《人类的由来》又译《人类起源及性选择》,是达尔文把自然选择理论推广到人类起源领域,通过人与动物的比较研究,揭示人类起源奥秘的学术经典名著。初版于1871年。全书3篇21章。第1篇,人类的由来或起源。附录赫胥黎《论人与猿猴的脑在结构与发育上的异同》。第2篇,性选择。第3篇,性选择与人类的关系、并结论。补论,《性选择与猿猴的关系》。全书第一次以科学的证据论证了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指出不仅人的生物体是从某些结构上比较低级的形态演进来的,而且人类的智力、人类社会道德和感情的心理基础等精神文明特性也是像人体结构的起源那样,可追溯到较低等动物的阶段,为把人类归入科学研究的领域奠定了基础。达尔文通过系统缜密的比较论证,得出了人类起源于古猿的科学结论。但是,他简单地把人只看作是一种动物,强调自然选择和性选择在人类起源中的主导作用;而看不出人类的意识作用已经在本质上不同于动物的心理活动。5年后,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中,提出了“劳动创造人”这一光辉的论断,最终科学地解决了人类的起源问题。而达尔文完全应用动物进化规律套用于人类进化的观点和做法,后来被错误地推向极端,逐渐演变为反动的“社会达尔文主义”。

少林寺志

少林寺志

清叶封、焦钦宠原辑,施奕簪等续辑。乾隆十三年(1748)刻本。卷首张学林序称:“其目有八,其卷有四。”此本实为四册,不分卷。查《贩书偶记》,亦称: “四卷,图说一卷。”或另有刊本。本书记嵩山少林寺创置沿革、殿宇建筑、碑刻、题咏诗文、古迹传说等。分绘图、形胜、营建、古迹、祥异、艺林、题咏七门。绘图有少林寺总图以下至钟馗像碑图共十二幅,间附图说。艺林所录文翰、碑记、僧传等多见于邑乘。题咏兼收已诗,博而未精。

太上洞玄灵宝护诸童子经

太上洞玄灵宝护诸童子经

太上洞玄灵宝护诸童子经,撰人不详。盖系唐宋道士所作。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本文类。经称世间男女身处浊世,出入门户常触犯恶星丑宿,致有灾祸。若能虔心祝诵,或读诵此经,将有北斗七星童子、五神童子及十方诸善童子前来卫护,降福消灾。「使诸男女或求嗣胤,或保长年,普谢诸灵,皆如是愿」。

治台必告录

治台必告录

编者丁曰健,字述安,安徽怀宁人。1854年(清咸丰四年)后,历任台湾淡水同知、知府、福建粮道、布政使、台澎兵备道加按察使衔。曾参与镇压黄位、戴潮春起义。1866年(同治五年)离任。次年将福建巡抚徐宗干所辑《治台必告录》及自著《平台药言》等篇及在台所上摺奏合为一集曰《治台必告录》,凡八卷。卷一为蓝鼎元《鹿洲文集》三十二篇及魏源《圣武纪略》三篇;卷二有谢金銮《蛤仔难纪略》一篇,邓传安《蠡测汇钞》四篇,周凯《内自讼斋文集》一篇,姚莹《东溟文集》十二篇,《东槎纪略》三篇;卷三有达洪阿等《防夷奏疏》一篇,刘韵珂《奏开番地疏》等二篇,熊一本《条复筹办番社议》等二篇,仝卜年《上刘玉坡制军论台湾时事书》一篇,史密《筹办番社议》等二篇;卷四有徐宗干《斯未信斋存稿》三十四篇;卷五有徐宗干《斯未信斋文集》三十五篇;后三卷均属作者自撰,有《平台药言》及书札、奏疏五十一篇,均为有关戴潮春案之史料。全书计收文184篇,均为与台湾有关之文章。1867年(同治六年)刻印出版,藏于台湾大学图书馆。1959年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将其收入《台湾文献丛刊》第17种出版。

南明史料

南明史料

本书(四册四七六面二八五、六○○字)分四卷,系由「明清史料」甲编、乙编、丁编、戊编及己编选辑清初敉平南明江、浙、皖、赣等省抗清运动有关档案而成。当年南明之坑清,由福、鲁、唐、桂诸王相继监国、继统与之相持;东南各地倡义响厅,风起云涌。有关清廷应付台湾郑氏之一切档案,已另汇辑「郑氏史料」,分刊第一五七种「郑氏史料初编」、第一六八种「续编」及第一七五种「三编」。本书即就关涉郑氏以外之资料汇辑,总名曰『南明史料」。计卷一有六十二件,自顺治二年迄四年:卷二有四十八件,自顺治五年迄七年;卷三有三十件,自顺治八年迄九年;卷四有五○件、自顺治十年迄康熙元年:全书共收一九一件。凡此文件;虽然充满「叛贼」、「寇逆」之类字样,却适足反映当时东南各省民族情绪之高昂与抗清运动之激烈。本书应与「郑氏史料」并读,方可获得南明抗清之概观。

慧琳音义

慧琳音义

佛教典籍注音释义书。为别于玄应《一切经音义》,故名。唐僧慧琳著,100卷。《宋高僧传》卷五《慧琳传》说:琳“尝引《字林》、《三仓》,诸经杂史,撰《大藏音义》(即本书)一百卷,起贞元四年(788),迄元和五载(810)绝笔。”另说书成于元和二年(807)。序称:注释佛经“总一千三百部,五千七百余卷”,实际上为1225部,5314卷。是在前诸家字韵的基础上,对玄应、慧范、云公、窥基等所撰音义,加以删补,所引古音韵的典籍更为广泛。书撰成后,于宣宗大中五年(851)奏请入藏。后经变化,一度亡失,光绪初年,从日本得此书。民国初年(1912)始由上海频伽精舍印行。内容精审,非前后诸家音义所能及。其依据以字音释字义的原则,使人由普通义而明其理,因此,开元入藏的佛典,得此书之助,皆可理解。在文字学方面,可用以校勘。在音韵学方面,可为研究古韵和音读者之助。一般学人可用其辑佚或考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