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应篇

作者:李昌龄
太上感应篇

道教劝善书。约成书于北宋末南宋初,《宋史·艺文志》著录“李昌龄《感应篇》一卷。”现《正统道藏》收入有南宋李昌龄传、郑清之赞《太上感应篇》30卷。另有刻本、注本多种。主要内容是劝导世人行善去恶。从“天人感应”、“因果报应”思想出发,劝人遵守儒家道德规范和佛教、道教戒规。宣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又称人身中有“三尸神”,时刻记录人之罪过,至庚申日上报天庭,天神据此决定人命寿夭。非义而行,背理而行者,天将夺其算纪,短命而死,罪大者殃及子孙。依道而行者,则“天道佑之、福禄随之,众邪避之,神灵卫之,所作必成,神仙可冀”。若有过而能改恶从善者,则可转祸为福。此书在南宋至明清时代流传甚广,对世俗民众影响甚大。类似道书还有《文昌帝君阴骘文》等。

李昌龄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许氏医案

许氏医案

医案。清许恩普撰。一卷。成书于光绪二十年(1894) 。载伤寒、温病、痢疾、淋症、霍乱、咳喘呃逆、胸腹绞痛、血晕等验案三十余则,约近万言。所载多为内科杂病及妇产科常见病证治。案例不多,但较为典型。审证细致,论治灵活,叙案简捷明了,辨证精当,尤长于脉诊。善于化裁成方,但不拘于内服方药。如治难产血晕用蒸薰疗法取效案; 治虚热牙痛,内服玉女煎加减,外以烧酒滴耳并敷药消肿止痛取效案等,获效迅速,简便易行。末附在京十年中来往诊视名公巨卿人名录,多达数百人。许氏临证经验丰富,可资临证参考。有一九二三年裘庆元刊 《三三医书》 本。

蜃楼志

蜃楼志

清代白话长篇世情小说。又名《蜃楼志全传》、《盖世无双情中奇全传》。二十四回。题“庾岭劳人说,禺山老人编”,其真实姓名不详。成书于清嘉庆年间。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嘉庆九年(1804)本衙藏板本,藏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英国皇家亚洲学会。小说以广东为背景,写广州十三行洋商苏万魁之子苏吉士的读书、经商及爱情生涯。着重叙述了苏吉士依赖先辈遗资以及一张漂亮面孔,成了一只花蝴蝶,在少女丛中讨生活,而失却了早期民族工商志士叱咤风云气势的故事。同时也展示了当时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小说文笔细腻不俗,如行云流水;情节跌宕曲折,宛然有致;人物生动传神,栩栩如生,曾受到郑振铎先生高度评价。《蜃楼志》对后世小说影响颇深;其“辞气浮露,笔不藏锋”,开后来谴责小说之先河。问世后,曾多次遭禁毁。

摄大乘论译注

摄大乘论译注

无著撰。有三个汉译本:①《摄大乘论》三卷,陈真谛译;②《摄大乘论》二卷,北魏佛陀扇多译;③《摄大乘论本》三卷,唐玄奘译,以真谛和玄奘译本影响较大。是对《大乘阿毗达摩经》中《摄大乘品》的解释论述,从瑜伽行派的观点,概括性地阐明大乘教义教理。为法相宗所依的重要论典。有世亲著《摄大乘论释》(汉译有真谛、达摩笈多、玄奘三种译本)和无性著《摄大乘论释》(玄奘译),皆收入《大正藏》第三十一册。

大吉祥天女十二契一百八名无垢大乘经

大吉祥天女十二契一百八名无垢大乘经

一卷,唐不空译。佛,住安乐世界,为观自在菩萨初说三十八吉祥如来之名号,次说吉祥天女之一百八名。为十二契讽称之,分十二段之曲谱。故云。

因缘僧护经

因缘僧护经

佛说因缘僧护经,失译,一卷。五百商人入海时,请僧护为说法者。迨至海中,龙王乞僧护去授四龙子以四阿含经。商人还时,僧护自海出同还。途中相失。见地狱中五十六事。次至五百仙人处一宿济度之。来见佛,问因缘。佛一一答之。

宝女所问经

宝女所问经

又名《宝女经》、《宝女问慧经》、《宝女三昧经》。印度大乘佛教经典。西晋竺法护译。四卷或三卷。首尾皆残,仅一纸二十八行。经中主要论述毗尼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三十七助菩提分、三十二相业因、三十二障大乘法、七十六种菩萨行法、三十二速成就大乘法等佛教理论。系《大方等大集经·宝女品》的异译本,篇幅比《宝女品》约多一倍。历代大藏经均收,敦煌本可供校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