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科指掌

作者:叶其蓁
女科指掌

妇产科著作。五卷。清·叶其蓁撰。刊于1724年。本书分调经、种子、胎前、临产、产后五门。作者博采前贤妇科著作中影响较大或颇具一得之见的有关论述,参以己见编成此书。叙述每种病症。首先编成歌诀使读者便于习诵。其次分析病证利用中医辨证规律,求其病因病机、亦能入理;然后介绍历代妇科大家的治疗大法和方药,堪为初学者之津梁。惟书中杂有部分迷信论述。现存初刻本及其他刊本抄本、石印本等。

叶其蓁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克拉多克太太

克拉多克太太

“本书也可名为《爱情的胜利》”——我们的“故事圣手”毛姆在开篇便如此开门见山地宣称。然而,不要被这过分的坦诚所欺骗,因为仅凭毛姆对于人心的洞察,他就不可能满足于大团圆式的俗套。这个故事发生在一百多年前世纪之交的英国。克拉多克太太是一位富有士绅的女儿,出于一颗渴望爱情与自由的心,义无反顾地嫁给了自己的管家——一个出身、地位远不如她的质朴青年。但这场婚姻带给她的远不是她当初期盼的幸福……当一切终于尘归尘,土归土之后,我们的女主人公如此盖棺论定自己的丈夫:“他唯一的缺点就是,我爱他——又不再爱他。”

静庵文集

静庵文集

近代王国维诗文集。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自辑其光绪三十至三十一年所著哲学、教育等论文十二篇及光绪二十四至三十一年诗五十首而成。内容较多介绍康德、叔本华及尼采的哲学思想,并以此为据批判程朱理学,认为理只有理性和理由二义,皆主观上之物。《红楼梦评论》为以哲学观点评论文学作品的开端,对后来的《红楼梦》研究有很大的影响。《叔本华之哲学及其教育学说》论述科学与艺术的区别,持超功利主义艺术观。认为艺术的价值在于使人求得暂时的解脱。此论集反映了作者的哲学思想和艺术观点。清末曾列为禁书。光绪三十一年出版于上海。收入商务印书馆《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

古本水浒传

古本水浒传

梅氏藏本《水浒传》又称,《古本水浒传》或《古本水浒》,初由江苏常熟医生、藏书家、小说家梅寄鹤发现,被一部分研究者认为是《水浒传》的一个古老但长期被埋没的、甚至《水浒传》作者最初的版本。但是此说也被另一部分研究者认为并不属实,这一观点认为此书实为清朝或民国时所作。双方各有理据,此书成书年代和作者目前仍有争议。梅氏藏本《水浒传》共一百二十回,前七十回与金圣叹评点的贯华堂本《水浒传》基本一致,后五十回则与现存任何其他《水浒传》版本不同。在没有特别注明的情况下,一般所称“梅氏水浒”或“古本水浒传”等,即指此书后五十回部分。

后水浒传

后水浒传

清佚名撰。四十五回。题“青莲室主人辑”。首有“采虹桥上客题于天花藏”的序,序后钤有“素政堂”、“天花藏”图章各一。书虽以“水浒”为名,实则叙南宋杨幺洞庭起义事。故事以燕小乙重游梁山为引子,承接宋江、卢俊义等被害死的前书,通过罗真人说破天机,指出宋江、卢俊义为首的梁山英雄(天上的星宿)又下界转生为杨幺、王摩等洞庭英雄。所叙三十七位好汉先是分头上了天雄山、君山、焦山、白云山,然后集中于洞庭大寨,统一于一个共同的领袖。使小说情节植根于官逼民反的现实社会生活中。故事的结局既不是投降,也不是被杀,而是走进轩猿井中集体升天。故事使宋江转生为杨幺,把历史上两次著名农民起义相连结,使小说主题更具有积极的政治意义。有大连图书馆藏本,为郑公盾一九六五年以陈宽笔名在《光明日报》首次揭示。此前,不见于清廷查禁书目,鲁迅《中国小说史略》、郑振铎关于中国文学史诸著中亦均未提及。惟清康熙时人刘廷玑在《在园杂志》卷三里曾咒骂是书,方才为后世研究者留下一条线索。解放后有春风文艺出版社1981年11月重印本,郑公盾校点。

马关议和中日谈话录

马关议和中日谈话录

《马关议和中日谈话录》五篇,系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时,李鸿章与日本代表的对话实录,双方互有问答,每句必录,读之如临其境,有很强的写实性。此五篇谈话录,为当时在场书记官所记,李鸿章“全集中一字不载”,由此可知谈话录的重要价值。

知空蕴禅师语录

知空蕴禅师语录

2卷,卷首收序;卷上收上堂、小参、示众、茶话、行录;卷下收法语、机缘、赠偈、三关总颂、十无颂、像赞、杂著。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三十七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