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其蓁

- 姓名:叶其蓁
- 别名:字杏林
- 性别:男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南汇(今属上海市)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叶其蓁[zhēn],生卒年月不详, 清代医家。字杏林,号困庵、抱乙子或抱乙山人。南汇(今属上海市)人。工诗文,精研理学,后转而攻歧黄之学,专长幼科。著述甚丰,有《幼科指掌》五卷、《女科指掌》五卷、《诸科指掌》(或称《十三科指掌》),其体例系仿《千金方》而作。尚有《疫疠脉镜》。其子蕉村等,亦为名医。
叶其蓁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睡美人
《睡美人》(1961)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晚期作品,小说通过主人公的人性自我完善,表现了人性升华的美;小说以丑为题材,但能化丑为美,它提供给我们的是从丑恶堆中复活出来的人性之花。它叙述一位年近七旬的江口老人先后五次到一家秘密妓院过夜 。这家妓院是丑恶的,它专门为那些丧失了性能力的老人而设。睡在妓馆里的美人,服了药,处于昏迷状态,夜里发生了什么事,全然不知道。第二天早上,老人走后,她们才会苏醒过来。小说开头,在江口老人还未见到睡美人之时,那位妓馆女人再三说明:“到这里来的客人都能够令人放心。”她把江口老人也看成是丧失了性能力的人。“然而,江口老人打年轻起就乐道此事,所以并不像这女人说的是可以放心的客人”。江口老人也自认为要破坏这家妓馆的“禁忌”,“他是可以做得到的。”
杭俗遗风
风俗志。清范祖述撰。一卷。于同治二年(1863)撰成是书,专记道光至咸丰以来俗情掌故。约三万七千字。分时序、乐善、声色、婚姻、寿诞、丧事、排场、俦品、女工、饮食、驰名、备考十二类。时序类记其四季风俗、婚姻、寿诞、丧事,排场诸类记婚嫁、生日、作茔安葬、搭彩等三十余事,为民俗学研究提供丰富史料。声色类载杭城四大戏班,南词、花调、木人戏、花鼓词及著名艺人,是研究戏曲发展史重要资料。女工类记妇女所事职业,如磨纸、糊锭、办线、收生等,详叙其操作,工具及生意状况。饮食类专载各味食店及四时点心。全书内容广泛,所记均为作者亲见,详实可据,与后出《杭俗怡情碎锦》相接,备载杭城近代掌故。抄本见藏台湾,前有林真序及自序,后附吴凤藻撰祖述墓志铭及自跋。 另有台北《中国方志丛书》本, 《申报馆丛书》续集本等。
风雨桐江
当代长篇小说。司马文森著。作家出版社1964年出版。这部小说描写了1935年中央红军北上长征后,桐江一带侨乡人民对敌斗争的事迹。故事情节曲折惊险,刺州地区的革命组织,由于叛徒的出卖,遭到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极大破坏,特支书记陈鸿被杀,地下党员宋日升等20多人被捕,斗争形势极为艰难。上级党委派老黄同志接替陈鸿的工作。老黄和德昌互相合作,一面坚持城市的合法斗争,一面坚持把斗争的重点转移到农村,发动广大群众,在青霞山建立革命根据地,用革命的武装反对反革命的武装。他们办起了《农民报》,成立打狗队,利用国民党中央军和地方部队的矛盾,巧妙地促使敌人内斗,逐步消灭地主武装,处置了叛徒,粉碎了敌人的多次进攻,巩固了革命根据地。一代新人蔡玉华、许三多等人迅速成长,成为革命根据地的基干,知识分子黄洛夫也经久考验,成为出色的人物。反面人物许大姑、吴启超、周维国的形象也勾勒得逼真、生动,富有个性。
论衡全译
《论衡》是东汉著名哲学家王充的重要著作。两千年来,《论衡》对中国哲学与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中国学术文化宝库中的一部奇书。
寂照神变三摩地经
全一卷。唐代玄奘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又称寂照三摩地经、寂照神变经。本经相当于西藏译本三部中之初部。系佛陀在灵山时,贤护菩萨就菩萨之依处、大慧智、方便化度等法请问佛陀。佛陀遂答有一‘三摩地’,称为寂照神变,摄菩萨所行之佛地,菩萨能安住其中,于一切诸法皆得圆满。更就此三昧之意义、德性等详加叙述。
群牛譬经
佛说群牛譬经,一卷,西晋法炬译。以群牛譬好比丘,以驴譬恶比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