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囊
作者:张元素
本草著作。又名《洁古珍珠囊》。1卷。金张元素(洁古)撰,约成书于13世纪初。首列“药象阴阳”,将时、卦、季节、用药集于一图。次为诸品药性阴阳论、药性升降浮沉补泻法、诸脏五欲、五苦、五臭、五行、五色、五味、五走、五脏主禁例、引经主治例、诸药泻诸经之火邪、诸药相反例、五脏补泻主治例、用药凡例等。其论多本《素问》,阐药性气味阴阳厚薄理论原则,将性、味、臭、色等与脏腑相联系,并按十二经归类药性,使归经学说首次系统化、具体化。“诸品药性主治指掌”为此书主体内容,共论药90味。每药简述性味、良毒、升降、阴阳、功效等,将药物性能加以归纳,突出其重点。书末为“用药法象”,简列天地阴阳与人身相应之关系。明李时珍评曰:“(张洁古)辨药性之气味阴阳厚薄、升降浮沉补泻,六气十二经,及随证用药之法,立为主治秘诀,心法要旨,谓之《珍珠囊》。大扬医理,灵、素之下,一人而已。”此书今有明代《医要集览》本,与《药性赋》合刊。后世《珍珠囊指掌补遗药性赋》等书,常将《珍珠囊》与《药性赋》合为一书,或掺杂其他内容,亦常题为金张元素或李东垣撰。另李时珍称本书为《洁古珍珠囊》,此与元杜思敬《济生拔粹》本《洁古珍珠囊》同名,内容迥异。
猜你喜欢的书
浮想录
《浮想录》是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生前在授课、研究之余随时记录下来的片段性学术随想,以及对现实问题的一些看法。从1977年7月始至1988年,历时12年,记录有695条,文字简洁、思辨,且多有深刻警句令人拍案叫绝。 陈旭麓先生的“新陈代谢”史学思想影响深远,而《浮想录》对“新陈代谢”有着不同角度和不同层面的多种表述和使用,是这一史学思想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阅读此书,可以加深我们对于“新陈代谢”史学思想的认识。 本次出版《浮想录》,收录了陈旭麓先生的《浮想录》和诗词作品。
五音集韵
韵书。十五卷。金韩道昭撰。成书于金泰和八年(1208年)。韩道昭,字伯晖,真定松水(今河北正定)人。金音韵学家。在其父韩孝彦所著《四声篇海》基础上,修成此书。其余不详。书中所收字大致以《广韵》、《集韵》为蓝本,并参照其它有关字书。把《广韵》二百零六韵归并为一百六十韵,其中平声四十四韵(含上平十三韵、中平十七韵、下平十四韵),上声四十三韵,去声四十七韵,入声二十六韵。这种合并不完全依照《广韵》同用例。
周易劄记
三卷,明逯中立著。其书是读书笔记一类,多采自他人之说,偶以己意论说。但去取较为精审,以义理为主,至“中孚”诸卦,又参用《易纬》卦气说及值六日七分说。书前为《启蒙集略》,次分上经为一卷,下经为一卷,《系辞》以下为一卷,都不载经文,只标卦名、篇名。《明史 ·艺文志》、《经义考》不著录。原与其奏议合为一书,《四库全书》始分别著录。是书系作者读《易》笔记,不录经文,只记卦名、篇名,分条札记。卷首有《启蒙集略》。第一卷为上经,第二卷为下经,第三卷为《系辞》以下诸传。为说主于义理。
鬼谷子天髓灵文
鬼谷子天髓灵文,撰人不详。从内容看,似出于宋代。二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方法类。本书内容颇为杂乱、以符咒术为主,兼服丹药。上卷为鬼谷子《秘密天文》,内载隐形藏体符、驱冲入室符、魂游三界符,火假四大符、五假符等十余种符文。依法书符吞服,并念咒语,可以隐形尸解,驱役鬼神。又有《求祭福神应灵之法》,内载天甲符、地甲符、人甲符、鬼甲符、通目符、伏藏符、冢墓符等,谓书符念咒,可以识天灾,见伏藏,寻人送鬼,见神捕贼。下卷有《混天移地法》,内载天地人、龙虎风云、金、木、水、火、土等十二种印图。谓施用神印能制天动地,克敌制胜,降龙伏虎,起云生风,辟金生木,行水发火,生长谷菜等。又有《天髓治国安邦章》,内载灰坛图、开心符、通身符、战胜符、神兵符等。谓依法施用,能千变万化,出有人无,撤豆成兵,斩草为马。又有《点检法》,依法施符念咒,可起死回生,又有返魂丹、招魂符、登波术、启扉术、脱壳现形术、分神散、异容散、知命丹等灵药和法术。
庸吏庸言
二卷。清刘衡撰。刘衡,江西南丰县人。嘉庆五年(1800)由副贡生考充官学教习,历任广东新兴及四川垫江、梁山、巴县等县知县。道光十年(1830)官至河南开归陈许道。书前有作者自序和郭尚先、吴寿椿二序。据自序说,刘衡在任地方官吏时,不设门丁,也不要书役插手,亲自理政。这和当时广泛存在的州县舍门丁、书役而无法治理的风气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他在理政时,写了许多禀、札和批文等,论述兴利除弊、关心闾阎休戚之道。后来,吴寿椿将它们刊为一编,称之为《庸吏庸言》。道光十一年,刘衡因病归里后,又搜检旧箧,将自己平日所写的东西续刻成书,另为一卷,名之为《庸吏余谈》。这对于研究清代中叶的吏治,提供了极为宝贵的资料,同时也使人们认识到,清朝统治之由盛转衰,乃历史之必然。有琉璃厂刊本。
奇然智禅师语录
2卷,清超智说,明林.明灿等编。卷上住襄阳府百丈山黄龙禅寺语录住襄州南漳县双池禅寺语录住襄阳府枣阳县狮峰白水禅寺语录住襄州南漳县宝山灵慧禅寺语录,卷下小参普说示众法语颂古真赞机缘联芳佛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