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元素

张元素
  • 姓名:张元素
  • 别名:字洁古
  • 性别:
  • 朝代:金代
  • 出生地:易州(今河北易县)人
  • 出生日期:1131
  • 逝世日期:1234年
  • 民族族群:

张元素(1131~1234年),金代医学家。字洁古,易州(今河北易县)人。人称易水先生。张氏二十七岁考进士落第,因而发愤学医。据记载当时名医刘河间病伤寒八日不愈,元素为之诊治而愈,从此成名。张氏医学思想渊源于《内经》、《难经》、《伤寒论》。他受《内经》运气学说的影响,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医学也应该向前发展,不应泥古不化,倡导“运气不齐,古今异轨,古方新病不相能也”的见解,主张根据当时的气候变化和患者体质等情况灵活用药,以适应临证实际需要,并善于化裁古方,自制新方。他这一主张,对金元医学学术的革新与争鸣产生深刻的影响。其著作有《珍珠囊》、《脏腑标本药式》、《医学启源》、《药注难经》等。其中以《脏腑标本药式》、《医学启源》为代表作。张氏毕生致力于药学的研究,他受《中藏经》的影响,以脏腑经络辨证为基础,进行药物归经的探讨,对药物理论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作出较大的贡献。这一理论根据脏腑经络的标本寒热虚实之理,研究药物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及其归经的运用,从而更好地发挥药物的效能。李时珍赞扬张元素曰:“辨药性之气味,阴阳厚薄,升降浮沉,补泻六气,十二经及随证用药之法……大扬医理,《灵》(灵枢)《素》(素问)之下,一人而已。”张氏的学生有李杲(东垣)、王好古,都是当代名医。尤其是李东垣继承了张元素的脏腑辨证用药学说,而创立脾胃学说;在药物升降浮沉、归经等理论指导下,创立了不少行之有效的名方。其子张璧,继父业,著名于时。

猜你喜欢的书

玉皇十七慈光灯仪

玉皇十七慈光灯仪

玉皇十七慈光灯仪,撰人不详。约成书于元代或明初。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此篇为道教灯仪之一,用于祈福求愿。行道者依次在玉皇天尊神座前点燃宝灯,供奉十七慈光,礼拜赞颂,念诵《高上玉皇心印经》,并启告发愿,祈求玉皇天尊赐福,「有求斯应,无愿不从」。忏文所谓十七慈光,指大神通光、大慈悲光、大喜舍光、大忍辱光、大平等光、大柔和光、大自在光、大利益光、大如意光、大智慧光、大吉祥光、大解脱光、大皈依光、大功德光、大圆满光、大无碍光、无能胜光等。

雅舍谈吃

雅舍谈吃

1985年初版。《雅舍谈吃》是梁实秋的一部散文作品集,初版收录文章64篇,每篇都以一种食物的名称为题目,篇篇精致,充满闲情逸趣,读来常常口齿生津,馋涎欲滴。梁实秋先生一生在饮食文化方面才华的集中展示。“馋,则着重在食物的质,最需要满足的是品味。馋,基于生理要求,也可以发展成为近于艺术的趣味。”

辋川集

辋川集

唐代诗集。王维作。共20首,为王维晚年山水诗代表作,由王维自己编定。收入《王右丞集》。集中收入王维与其友人裴迪游览辋川别墅各处风景时写的唱和诗,均为五言绝句。其主旨在于描写山川景物的自然之美,抒发自己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如《柴鹿》一首写空山里阒寂无人,只能听到人语回响,那回响宛如来自另一个世界。一缕夕阳的返照透过密林射在青苔上,更点缀出环境的凄清。这种空而寂的境界,反映了诗人自己的情趣和追求,类似这种境界的诗还有《辛夷坞》、《栾家濑》等,但是,这样超然的心情诗人并不总是具有,如《孟城坳》,同样是写景,这里却是“衰柳”,从这“衰柳”显示了“孟城口”的凋零。由此而生出感叹,“来者复为谁,空悲昔人有”。这就透出了悲哀的感情。再如《漆园》、《椒园》等,情调也大致与此相同。这一类诗代表了《辋川集》内容题旨的另一面。王维在山水诗的创作上,是开一代风气之先的人,《辋川集》作为这方面的代表作,历来受人重视,其影响及至后世所有写山水者。

白话新唐书

白话新唐书

《新唐书》,记传体断代史书。“二十四史”之一。宋欧阳修、宋祁等撰。嘉祐五年(1060)成书。二百二十五卷。分本纪十卷,志五十卷,表五卷,列传一百五十卷。记载唐代二百九十年历史。此为《新唐书》白话文。

西归行仪

西归行仪

西归行仪,一卷,清古崑录集(原目作古昆待考),芳慧跋,维遐发愿偈。

永嘉禅宗集注

永嘉禅宗集注

凡二卷。明代僧无尽传灯重编并注释,熹宗天启二年(1622)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一一册。唐庆州刺史魏静曾编集永嘉集,揭示永嘉玄觉之修禅要义及悟道历程,然传灯以为永嘉集之内容杂乱,迭有讹谬,与永嘉玄觉之本意相去甚远,故将原有之十项目(慕道志仪、戒憍奢意、净修三业、奢摩他颂、毗婆舍那颂、优毕叉颂、三乘渐次、理事不二、劝友人书、发愿文)更改次序与内容为:归敬三宝、发宏誓愿、亲近师友、衣食诫警、净修三业、三乘渐次、事理不二、简示偏圆、正修止观、观心十门。又详予注释,并附录宋僧行靖所撰永嘉集注之注释,以阐明玄觉大师之止观观心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