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精义
作者:黄元吉章节列表
升序↑- 序
- 第一章 众妙之门
- 第二章 功成弗居
- 第三章 不见可欲
- 第四章 和光同尘
- 第五章 不知守中
- 第六章 谷神不死
- 第七章 天长地久
- 第八章 上善若水
- 第九章 功成身退
- 第十章 专气致柔
- 第十一章 无之为用
- 第十二章 去彼取此
- 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
- 第十四章 无象之象
- 第十五章 微妙玄通
- 第十六章 虚极静笃
- 第十七章 功成身遂
- 第十八章 大道废
- 第十九章 少私寡欲
- 第二十章 独异于人
- 第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
- 第二十二章 全而归之
- 第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
- 第二十四章 跂者不立
- 第二十五章 道法自然
- 第二十六章 重为轻根
- 第二十七章 常善救人
- 第二十八章 常德不离
- 第二十九章 去奢去泰
- 第三十章 故善者果
- 第三十一章 恬淡为上
- 第三十二章 知止不殆
- 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
- 第三十四章 终不为大
- 第三十五章 往而无害
- 第三十六章 国之利器
- 第三十七章 道常无为
- 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
- 第三十九章 以贱为本
- 第四十章 有生于无
- 第四十一章 大器晚成
- 第四十二章 损之而益
- 第四十三章 无为之益
- 第四十四章 多藏厚亡
- 第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
- 第四十六章 天下有道
- 第四十七章 不为而成
- 第四十八章 为道日损
- 第四十九章 圣无常心
- 第五十章 生生之厚
- 第五十一章 尊道贵德
- 第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
- 第五十三章 行于大道
- 第五十四章 修之于身
- 第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
- 第五十六章 为天下贵
- 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国
- 第五十八章 祸兮福倚
- 第五十九章 长生久视
- 第六十章 两不相伤
- 第六十一章 大者宜下
- 第六十二章 为天下贵
- 第六十三章 终不为大
- 第六十四章 无为无执
- 第六十五章 善为道者
- 第六十六章 为百谷王
- 第六十七章 我有三宝
- 第六十八章 不争之德
- 第六十九章 哀者胜矣
- 第七十章 被褐怀玉
- 第七十一章 知不知上
- 第七十二章 民不畏威
- 第七十三章 不召自来
- 第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
- 第七十五章 贤于贵生
- 第七十六章 柔弱处上
- 第七十七章 为而不恃
- 第七十八章 受国之垢
- 第七十九章 常与人善人
- 第八十章 小国寡民
- 第八十一章 为而不争
猜你喜欢的书
一月十六日夜
美国客观主义作家兰德,《源泉》,《阿特拉斯耸耸耸肩》的作者,在美国火爆巡演80年的 三个剧本——《一月十六日夜》《理想》《三思》。《一月十六日夜》讲述的是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 白手起家的非法集资犯在一月十六日夜坠亡,法院公审其情妇,妻子出庭作证找出真凶 的律政大戏。如同中国的吴英案、曾成杰案一般精彩,不同的是,陪审员由所有观众担任 ,有罪还是无罪,由现场观众决定,与今日中国现状惊人类似。80年来,一半的观众判他有罪(弱势群体居多,比如,给盲人演出时,著名女作家海伦凯勒即为当场的陪审员主席,判定其有罪),而另一半则认为其无罪(企业家、白领居多) 。不得不说,兰德除了是思想家之外,还是一流的好莱坞编剧。罪案、律政、司法、道德之辩精彩纷呈,80年来未曾有过能达成共识的判决。《理想》则围绕犯下了杀人罪的女演员凯伊展开,它被认为是安?兰德小说的前奏。被警方追捕的凯伊先后投奔了六个曾写信给自己的影迷,却先后遭到了拒绝与背叛。凯伊所象征的就是人的“最高价值”——自我实现。如果一个人背叛了凯伊,他就永远不能实现每个人的灵魂中都希冀的“最高价值”。作者想通过这个故事讨论的,是人类的道德缺失,及人类对于他们所信奉的理想的背叛。《三思》是一出典型的侦探剧,描述了布雷肯里奇先生一心追求凌驾于他人之上的权力,结果成了众人希望除掉的对象。剧作的主题是典型的安·兰德道德观:利他主义的罪恶,以及人对于独立、自我存在的渴求。
蚓窍集
明代诗文别集。管时敏著。初刻于永乐元年(1403),原题:“云间管时敏撰;西域丁鹤年评。”共10卷,卷内有评语及圈点。前有洪武三十一年(1398)吴勤序,永乐元年胡粹中序。又有《全庵记》1篇,为周子冶撰。名其集曰蚓窍,盖取韩愈《石鼎联句》语。收入《四库全书》者即以此为底本,《四部丛刊》三编据此刻本影印。管时敏诗作,颇有工力。丁鹤年评论说,其“诗体制严整,间出新语,亦复清绝”。
读书笔记
一卷。明祝允明撰。是书乃是作者居忧其间,就平日读书所得之事物之理,随笔笺记而成。篇幅较短,约一千六百余字,不分门类,随意漫记,以自己的观点阐发事理,虽为一己之见,然亦有可取之处。如关于坚持常久学习和更新知识的关系,他总结为“学贵有常,又贵日新。日新若异于有常,然有常日新之本也。”关于当时人情险恶,世事艰难,作者也有议论,“虎狼存父子之仁,蜂蚁有君臣之义,虫盖有时而人也。今人仁不如虎狼,而虐如之;义不如蜂蚁,而毒如之,是人亦有时而虫矣。然虫之人也,进也;人之虫也,退也。人之不如虫也,哀夫。”也有一些文字,则反映了作者的处世哲学,如“高不虚也,卑不污也,明而无耀也,暗而无昧也,张乎其博,而非空也,敛乎其约,而非隘也。不偏焉,不倚焉,其中也。而莫过莫不及也。心之本体盖如此。”此书版本很多,择其要者录于下:《顾氏明朝四十家小说》(正德嘉靖本、宣统排印本、民国石印本)、《金声玉振集·撰述》、《宝颜堂秘笈》(万历本、民国石印本)广集、《说郛》续卷四、《学海类编》(道光本、影印道光本) 子类、《广四十家小说》等。1939年商务印书馆出版 《丛书集成初编》单行本 (据《宝颜堂秘笈》本排印),1959年补印。
遁甲演义
四卷,明程道生撰。“遁甲”为古代术数之一种,亦称“奇门遁甲”、“奇遁”,起于《易纬乾凿度》所载太乙行九宫之法,溯其源则为《洛书》;神其说者谓出自黄帝、风后及九天玄女,固属无稽。此术当南北朝时已颇流行。其法:以九宫为本,以日生于乙,月明于丙,丁为南极、为星精,故乙丙丁曰三奇;又以戊己庚辛壬癸为六仪,三奇六仪分置九宫。而甲为阳之首,故以甲统之,隐于六仪之内;又有八门、九星。视甲之加临所示吉凶以趋避之,故名“遁甲”,即《后汉书》章怀太子注所谓“推六甲之阴而隐遁也”。或云“遁甲”即“循甲”,言以六甲之循环以推论命数。此书辞约旨该,于遁甲之法及用奇置闰之要论述颇详;又论本命行年当乘本局中之吉星以生旺,亦发他书所未言,故为后世主遁甲者所习用。有《四库全书》本、《四库全书珍本初集》本。
继灯录
凡六卷,另有目录一卷。明代僧永觉元贤(1578~1657)着,清顺治八年(1651)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四七册。元贤广搜博采诸方文献,继五灯会元、五灯会元续略等诸种传灯录,编集曹洞宗自青原行思之系统中第十六世天童如净以下之四十一人,以及临济宗自南岳怀让之系统中第十八世净慈悟明以下之二一六人,又附录沩山太初等法系不详者七人,计辑录二六四位禅林耆宿之机缘略传、宗乘法语等。元贤另著有‘补灯录’一书,然其传本所在不明。据禅籍志所抄录永觉元贤之补灯录自序略文记载,该书共载录禅僧一八○人之传记。
底哩三昧耶不动尊威怒王使者念诵法
一卷,唐不空译。说念诵三部不动使者之仪轨。佛为执金刚,说念诵悉底哩真言成就事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