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药证直诀

作者:钱乙
小儿药证直诀

中医儿科学著作,又名《小儿药证直诀》、《钱氏小儿药证直诀》。3卷。宋朝钱乙述,阎孝忠撰。约于宣和元年 (1119年)刊行于世。此书现有清康熙间起秀堂照宋本影刻本和清武英殿聚珍本(辑佚本)。1949年后有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本。首为小儿诊候与方论81篇,次为钱氏儿科医案23则,最后为儿科方剂。对小儿病的诊断和治疗都作了简明扼要的记述,临床实用价值很高。是我国早期内容比较完整,并载有病案的儿科重要专著。共3卷。卷上为脉证治法,载小儿诊候及方论81篇;卷中具体收载钱氏小儿医案23例;卷下载方120余则。

钱乙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少女与吉卜赛人

少女与吉卜赛人

它写于1926年,并于1930年死后出版。The Virgin and the Gipsy 也译作《处女与吉卜赛人》、《未婚少女女与吉卜赛人》以反抗虚伪的道德文明著称的廿世纪最伟大英国小说家劳伦斯,再次以其犀利讽刺的文笔,“离经叛道”的精神,塑造了这本“问题小说”,也是他的最后一本小说。在本书中,一个追求真爱的女人,由于无法忍受她那具有自恋倾向和精神性阳萎的牧师丈夫,而毅然抛弃了家庭、子女,并跟随一个身无分文的年轻人出走。十多年后,禀承了母亲这种“堕落”根性,同样生长在这个病态家庭里的两个女儿,目睹父亲那种槁木死灰的“圣徒”生活,以及祖母那种伪善、弄权的卑鄙面目,也在她们内在自由的渴望与外在的诱惑中,挣破礼教的束缚,步上了母亲的后尘。就主题的探讨而言,这本小说可以说是《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姊妹作,而在处理的手法则更胜之。主题的出现不再是诉诸孤立的独白,而是藉周遭环境的演变,把故事一步步地推入问题的核心,使读者不自觉地被书里精采的情节所吸引。这位一直被世人误解的作家,在本书里向您提出了他最后也是最具体的解释。想要了解劳伦斯的“最后结论”的人,不能不读这本书。

大明太宗皇帝御制集

大明太宗皇帝御制集

明成祖朱棣编撰的文集,现存卷三、卷四两卷,明内府精抄本。卷第三为序,内容依次为:1.太祖高皇帝宝训序,2.太祖高皇帝实录序,3.永乐大典序,4.圣学心法序,5.大诰武臣后序,6.文革宝鉴序,7.性理大全序,8.为善阴骘序,9.为善阴骘后序,10.孝顺事实序,11.古今列女传序,12.太微济世经书序。卷第四为序二,内容依次为:1.普庵语录序,2.普庵实录序,3.金刚经集注序,4.道藏经序,5.传心妙诀序,6.传心妙诀后序,7.大齐瑞应录序,8.淮安施经瑞应序,9.报恩寺施经瑞应序,10.五台山施经瑞应序,11.神仙传序,12.神僧传序,13.水懴序,14.般若论序,15.喜金刚本续序,16.正宗大觉妙经序,17.四部经序,18.佛顶经咒序,19.大悲经咒序,20.华严经序,21.真实名经序,22.观世音普门品经序,23.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序。

苌楚斋随笔

苌楚斋随笔

近代刘声木撰。五十卷。刘氏系淮系官僚刘秉章子,辛亥后以遗老自居。此书所述多朝章、国故,间评诗文。亦有谈论朝鲜壬午事变、甲午中日之役等历史事件之文字,可资参考。有直介堂丛刊本,民国年间印行。

内经知要

内经知要

医经类著作。明李中梓(1588—1655)撰。二卷。中梓字士材,号念莪,华亭(今上海)人。博学多闻,后因多病及其子被庸医误治,究心医学,对《内经》、《伤寒论》的理论有较深研究。医术高超,颇负盛名。在学术上受李东垣、薛立斋、张介宾等人影响较大,主张脾肾并重,强调阳气的重要性,治疗上擅长温补。一生著述较多。根据《内经》、《伤寒论》理论,参阅诸家著述,结合其多年临床经验,撰有《医宗必读》、《士材三书》、《颐生微论》、《伤寒括要》等著作。本书撰于崇祯十五年(1642),是《内经》的节注本。约五万字。分道生、阴阳、色诊、脉诊、脏象、经络、治则和病能八类。分类系统,选材精当,注文联系实际,重点突出。实为学习《内经》的一部较好参考书。为后人所重,流习甚广,为学习 《内经》必读之书。至清薛生白重校加按语,即后世通行本。有金阊传万堂刻本,清道光五年(1825)太邑赵氏重校刻本,一九三七年上海世界书局影印本。杨春波《论李中梓的学术思想及其主要成就》(《福建中医药》1963.8)、徐荣斋《略论李士材学说》(《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78.2),可供参考。

汉高皇濯足气英布

汉高皇濯足气英布

简名《气英布》。杂剧剧本。元尚仲贤作。四折,末本。本事出《汉书·英布传》。剧写项羽征九江英布击汉,布因与龙且不和托病不赴。刘邦从张良计,派辩士隋何往九江说布降汉。布正犹豫,适楚使至。何出谓楚使云:“九江王已归汉!”并拔剑杀楚使。布只得随何归汉,但要汉王重用优于项羽。至成皋,不见汉王迎接。请亲见汉王,汉王倨坐使侍女洗脚,而召布入。布愤而返营,欲还九江,隋何复陈说利害,使布进退两难。汉王欲挫布锐气,至此方出,令摆筵赠歌女慰布,命张良、曹参陪宴,拜布九江侯、破楚大元帅,亲为推车,又跪而为之敬酒。布方回嗔作喜,率军击楚,大败项羽,斩龙且而归。汉王加其为淮南王,领九江诸郡。今存《元刊杂剧三十种》本、《元曲选》本。

中国哲学史

中国哲学史

钟泰编,上海商务印书馆1929年3月初版。全书分上下两卷,凡四编七十二章,通过介绍自周至明清百余位哲学家的生平和思想叙述了中国哲学的发展过程。第一编上古哲学史共13章,对先秦时期儒、墨、道、法、名、阴阳、兵家等诸子百家的哲学思想作了精赅的分析;第二编中古哲学史共13章,对两汉时期的今、古文经学之争,魏晋时期的有无之辩,南北朝时的神灭、神不灭辩和隋唐时期儒、释道三教哲学思想的争论和融合作了系统、明晰的阐述;第三编近古哲学史共30章,对宋明道学的师承渊源、思想流变作了简洁的梳理,对周、张、陈、朱的理学派和陆、王心学派的旨趣异同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第四编近世哲学史共35章,对清初至光绪以前的哲学思想作了提纲挈领的整理,对清初三大家和乾嘉汉学诸派的分析均有探幽发微,阐前人之未发的地方,特别是作者对一些以前不被人重视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如唐甄等作了肯定的评价,并专章列论。作者立论严谨,对各家各派学说力图作客观的述评,不轻易褒贬;同时作者的视野较为开阔,全书收论的哲学家具有广泛的代表性。特别是作者对光绪、宣统以后的近代哲学自谦“虽关蹊径,未睹旨归,编录之责,让之来者”体见了“多闻阙疑”、“多见阙殆”的存疑、求真谦逊、朴实的学风。全书以中国哲学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为经,以各哲学家的思想为纬,条理清晰地勾勒了中国哲学史发展的全景,堪称是当时中国哲学史教材中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