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女经
作者:佚名
一卷,不著撰人名氏。此书言“房中”之术。中国自古即讲求房术,《汉书·艺文志》列此类著述入“方技略”;班固云:“方技者,皆生生之具也。”又云:“房中者,情性之极,至道之际,是以圣王制外乐以禁内情,而为之节文。传曰:‘先王之作乐,所以节百事也’。乐而有节,则和平寿考;及迷者弗顾,以生疾而殒性命。”此说足以代表汉儒对房中术的认识与重视。所谓“素女”,据高诱称,是“黄帝时方术之女”;而《素女经》之见于载籍,最早当推晋葛洪《抱朴子》之《遐览篇》。此前,东汉张衡《同声歌》有“素女为我师,仪态盈万方”;此后,南朝陈徐陵《答周处士书》有“优游俯仰,极《素女》之经文;升降盈虚,尽轩皇之图艺”;而清姚振宗《三国艺文志》“道书”类著录《玄女经》一卷、《素女经》一卷,《隋书·经籍志》“医方”类有《素女秘道经》一卷,注云“并《玄女经》”。由以上推知,此经成书或在东汉,至隋唐之世仍有流传。两唐《志》则均不著录,是宋人已无由得见;此后亦遂绝迹中土,不料却藉日本之遣唐使携入东瀛。叶德辉云:“日本宽平中《见在书目》有《素女经》一卷……虽未见有刊本,而载在彼国永观二年丹波康赖所撰《医心方》廿八卷中。”遂由叶氏录出刊行,其事始末略见其附于卷首之《新刊素女经序》。本书从医疗和养生的角度研究
猜你喜欢的书
别尔金小说集
《别尔金小说集》是俄国作家普希金创作的小说集,首次出版于1831年10月。小说集共收入《射击》、《暴风雪》、《棺材匠》、《村姑小姐》和《驿站长》五个短篇。这些短篇均写于1830年9月,均用“伊凡·彼得罗维奇·别尔金”为笔名,因而成集时定名为《别尔金小说集》。《别尔金小说集》由五篇短篇小说组成,作者假托乡间地主别尔金来叙述五个故事。《射击》写一个小城驻军军官西尔维握因争出风头与人结仇而准备复仇的故事。西尔维握为人豪爽,仗义疏财。为了报仇他忍辱负重,但是却在报仇之时离开,因为引起仇人心理上的惊恐已经达到了他的复仇目的。最后他把生命留给了希腊人民反对土耳其统治的斗争。《暴风雪》讲的是一个阴差阳错的爱情故事。女主人公在暴风雪的天气里外出与心上人成婚,不料由于天气恶劣,她误与别人成婚,多年后两位互不相识的“夫妻”再次相遇。《棺材匠》描写一个棺材匠人由于职业的特点而形成的自私、孤僻的性格。他不由自主地希望病人快死,用次等木料代替优质木料做棺材欺骗顾客,又怕别人对自己的职业蔑视嘲笑。《驿站长》讲述驿站长维林处于俄国官衔的末流,因为社会地位低下他不得不忍受种种屈辱。可是给他带来最大打击的是他的爱女与骠骑大尉私奔。他担心女儿,急忙赶到彼得堡寻找,却被大尉撵出门外。回来后驿站长借酒消愁,忧伤成疾而死。《村姑小姐》中的贵族小姐打扮成村姑模样,巧遇贵族青年,擦出爱的火花。两人经历小波折后,真相揭晓,有情人终成眷属,故事圆满结局。
日损斋笔记
一卷,元黄溍撰。《日损斋笔记》是元代儒学名臣黄溍的一部带有考据色彩的读书笔记,涉及校勘文字、辨析名物、补正讹误、考证制度、疑古辨伪诸方面内容。此书主要考证经、史、子、集等百家之书异同得失,兼及遗闻轶事。原书分条记事,没有分类诠次,后刘刚依类重编,析为三门,分辨经六则、辨史十六则、杂辨十三则,共三十五则。其中辨史十六则尤为精审。
红线传
传奇。唐杨巨源撰。一卷。巨源有《昆仑奴传》已著录。是篇红线女本为男子,因行医错用药而误杀三命,“阴力见诛,陷为女子。”侍潞州节度使薛嵩十九年,当薛嵩与邻镇节度田承嗣有隙,红线女为主子效力,星夜奔走两镇,使两镇化干戈为玉帛,以报主恩。主恩既报,红线女亦别辞而去。反映安史乱后,藩镇雄据一方,互为并吞之争。男变女身颇为诡异,充满因果报应思想。早有唐袁郊辑入《甘泽谣》小说集。有《虞初志》、《绿窗女史》、《五朝小说》、《五朝小说大观》、《唐人说荟》、《龙威秘书》、《艺苑捃华》等丛书本,而《无一是斋丛钞》题唐段成式撰。
翰苑群书
典志文献。南宋洪遵辑。2卷。遵父子兄弟皆入翰林,遂以家藏唐宋有关翰苑故实之作11种,汇为此编。其上卷录李肇《翰林志》、元稹《承旨学士院记》、韦处厚《翰林学士记》、韦执谊《翰林院故事》、杨钜《翰林学士院旧规》、丁居晦《重修承旨学士壁记》、李昉《禁林䜩会集》等7种。下卷录苏易简《续翰林志》、苏耆《次续翰林志》2种。据《文献通考》所载尚有张著《翰林盛事》、李宗谔《翰苑杂事》2种,今本已不存。卷末有《学士年表》、《翰苑题名》以及洪遵所记《翰苑遗事》一篇。《四库全书》分为12卷著录,别有《知不足斋丛书》本。
日本国志
清末黄遵宪撰。四十卷。典志体日本史。黄氏于光绪初年随使日本时编纂。光绪十三年(1887)成书。意在介绍日本明治维新后“百务并修,气象一新”的情况,以供清廷取法。全书除卷首年表外,分国统、邻交、天文、地理、职官、食货等十二志。以详今略古史法,于《国统志》所记日本古史沿革及明治维新史,《邻交志》所记中日二千年来经济、政治、文化交流史较详。而《职官》、《食货》诸志中,对明治维新后日本政治、经济、文化制度记载尤为详实。兼用“史表”、“自注”、“史评”,叙史多夹以议论。征引日本原始资料广泛,采书至二百余种,凡维新以来政令、图表、条例,皆多采择。刊行后对戊戌变法影响颇大,是清末研究日本史的重要著作,日本学者誉其为近代中国人所撰日本史中最完善的一部。有光绪十六年羊城富文斋刻本。
稽古录[四库本]
编年体史书。北宋司马光撰。20卷。由《历年图》、《百官公卿表大事记》以及上古至三家分晋前历史三部分组成。光因所著《资治通鉴》卷帙繁重难读,另编《历年图》,起迄与《资治通鉴》同,治平元年(1064)进呈。又编太祖建隆元年迄英宗治平四年事为《百官公卿表大事记》,成于元丰四年(1081)。再纂述上古伏羲至周威烈王二十二年事,使三编连为一书。取《尚书》“曰若稽古”之语为书名,于元祐元年(1086)进上。是书记事详近略远,其初只载诸帝世次,共和元年(前841)始为编年。叙历代重要事迹只记其大体,旨在总结治乱兴废规律。所附评论,对君臣邪正、政事得失及35个政权的兴乱衰替,均反复剖析,论断精切,鉴戒昭然,有助于研究司马光的思想与史论。是书于宋时有潭本、越本之分。越本早佚,现存明清11种版本均源于潭本。通行者有《四库全书》、《学津讨原》、《四部丛刊初编》本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据光绪五年(1879)江南书局刻本校以他本,参阅诸史,择善而从,于1988年点校出版。此本为四库本,本站也有标点本,可以搜索对照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