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仙人灵草歌
作者:佚名猜你喜欢的书
见素集
诗文别集。明林俊(号见素)著。 四十七卷。其集原为诗集十四卷、文集三十五 卷,版毁于嘉靖四十一年(1562),其孙林及祖 于万历时重刊,统成本集,有文集二十八卷,续 集十二卷,奏议七卷。文集卷首有正德元年 (1506)张翊等序,二十八卷均为各体文。续集 前有嘉靖十五年王凤灵等序,卷一至卷五为 诗,卷六至卷一二为文。后有附录二卷,收录生 平家世文献。并有万历十三年(1585)林及祖 跋。文集与续集中之文正好三十五卷,而诗只 五卷,已不符十四卷之数。其诗集十四卷,今存 有明正德十四年原刊本。有万历十三年林及祖 南京刊本,《四库全书》即据以收入。
文章缘起
文体论。旧题南朝梁任昉作。又名《文章始》。一卷。原书已佚。今传本疑即《新唐书·艺文志》所载张绩补作之书。论述诗文骚赋各体起源,共八十五题,颇通博。惟辞甚简略,时有疏误。有明陈懋仁注本,清方熊补注本。《四库全书》曾据两淮马裕家藏本,将其编入诗文评类。本书曾收入《文学津梁》等丛书,流传较广。《梁书·任昉传》提到“昉所著文章数十万言”,但没提到著有《文章缘起》。《隋书·经籍志》著录任昉《文章始》1卷,但已称有录无书,是其书在隋朝已不存。《新唐书·艺文志》载有《文章始》,注明“张绩补”。
血盆经
全一卷。全称大藏正教血盆经。收于卍续藏第八十七册。本经叙述目连尊者至羽州追阳县时,见许多女子在血盆池地狱中受苦。目连问狱卒原委,狱卒即道彼等受苦系由于女子月经、生产时所流污血污秽了地神;加之用水洗其不洁之衣,人们不知情,复用此水供养诸圣。女子有上述罪业,故死后堕血盆池地狱受苦。目连复问如何为彼等解脱此苦,狱卒答以孝顺、敬重三宝,及持血盆斋三年,后再行血盆法会,请僧诵血盆经,血盆池地狱中之罪人即可超生佛地。 本经未见记载于诸经录中,而被疑为伪经。然因具有上述之功德,故日本禅宗亦持诵之,尤以曹洞宗,于授戒会时,常将本经授予妇人。
游心安乐道
全一卷。新罗僧元晓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七册及净土宗全书第六卷。内容阐明净土之安乐及往生净土之因缘等。共分七门:(一)述教起之宗致,(二)定彼土之所在,(三)明疑惑患难,(四)明往生之因缘,(五)出往生之品数,(六)论往生之难易,(七)作疑复除疑。本书古来于净土诸家间颇盛行。
如来师子吼经
梵名Sim!ha -na^dika-su^tra 。全一卷。佛陀扇多(梵Buddhas/a^nta )于元魏正光六年(525)译出。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全经经义强调一切法性皆不可说,‘智’为不可外求而应由内求者,由是说明自内证之旨趣,可说系保持大乘空观立场之经典。又本经说法地点于日月宫中胜藏殿,且与会大众之人数超乎寻常,此亦为本经特点之一。本经之异译本有大方广师子吼经,为地婆诃罗于唐永隆元年(680)译出。本经现仍存有西藏译本。
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
十八卷,宋维净与法护共译。与大方等大集经海慧菩萨品第五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