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真传伤科秘方

作者:佚名
少林真传伤科秘方

伤科著作。又名《少林寺秘传应验跌打损伤奇方》。不分卷。撰人与撰年未详。少林伤科起源于隋唐时期,伴随少林武术发展而成熟。僧众习武过程中难免受伤,催生了以气血经络理论为基础、内外兼治为特色的伤科体系。《少林真传伤科秘方》成书于明清时期,由少林寺武僧与医僧代代口传手录,融合了佛门禅医思想、道家养生理念与民间验方,形成了一套高效、务实的创伤救治方案。除收载众多理伤医方外,更详述各部位损伤整复手法,有的方法源于民间的临证经验。现有清刻本传世。

猜你喜欢的书

茶酒论

茶酒论

唐宋之际茶书,王敷撰,1卷,今存。此为敦煌石室中发现的通俗文学作品,全用拟人化代言体对话形式写成。作者王敷,唐代王敷是一名乡贡进士,他的 《茶酒论》久已不传,自敦煌变文及其 他唐人手写古籍被发现后,才得以重 新为人们所认识。《茶酒论》以对话的 方式、拟人手法,广征博引,取譬设 喻,以茶酒之口各述己长,攻击彼短, 意在承功,压倒对方。最后,《茶酒论》 是这样结尾的:“两个政夺人我,不知 水在旁边。”于是由水出面劝解,结束 了茶与酒双方互不相让,一争高下的 争斗,指出“茶不得水,作何相貌? 酒不得水,作甚形容?米曲干吃,损 人肠胃;茶片干吃,只粝破喉咙。”只 有相互合作、相辅相成,才能“酒店 发富,茶坊不穷”,更好地发挥效果。 《茶酒论》辩诘十分生动,且幽默有 趣。茶与酒的争论针锋相对,难分胜 负,描述生动有趣,使读者清楚了两 者的长与短: 茶与酒相比,茶更显出 宁静、淡泊、隐幽,酒更显得热烈、豪 放、辛辣,二者体现着人不同的品格 性情,体现着人不同的价值追求。今存《敦煌宝藏》伯2718卷等6种写本,王重民先生《敦煌变文集》卷三收录时进行了校订,又可据《敦煌变文集·校订》进行参校,合此二本可为善本。遗憾的是《全宋文》编入卷四七时没有充分利用上述二书的校订成果。

履霜集

履霜集

医论。清臧达德撰。三卷。达德字公三,琅琊(今山东诸城) 人。成书于嘉庆十九年(1814)。时年六十九岁。卷一载虚损痨症、阴阳两虚、滋阴降火、虚痨吐血、咳嗽、消渴等论,专论虚损痨伤,阐述先天真水、相火,后天脾胃至各种虚痨证治,提倡无病寡欲,遇病绝欲。卷二论调经、通经、止血、胎前产后、大补等,专论妇产科证治,提倡以六科益母丸治疗妇科诸证。卷三专论痘疹证治,强调治痘要以气血为主,急治标,缓治本,总以发、透、托三法为秘诀。凡三十七篇,约万余言。援引医经或前人著述,结合个人临证经验,论理简捷,明晰条达,间附成方数十首。有一九三六年世界书局铅印 《珍本医书集成》本。

道德真经集义大旨

道德真经集义大旨

道德真经集义大旨。元刘惟永编集。三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

安晚堂集

安晚堂集

诗别集。七卷。宋郑清之撰。《宋史·郑清之传》载其“代言奏对,多不存稿。有《安晚集》六十卷”。此集为诗文合集,当时刊于临安。由于清之曾保护过江湖派之中坚陈起,陈在《江湖集》中亦曾收清之诗集。后六十卷本郑集散佚,唯存第六至十二卷,凡七卷,皆为诗,遂为藏书者所宝贵。明末汲古阁毛晋遂据此宋残本影印,称《安晚堂诗集》。清高宗乾隆(1736—1795)间收入《四库全书》。现有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民国年间古书流通处据毛晋印本影印。民国三年(1914),李之鼎重刻此七卷本,又从《江湖小集》中辑得郑集《补编》二卷,并辑《补遗》一卷、《辑补》一卷,收入宜秋馆所刻《宋人集》的丙编中。

永源寂室和尚语录

永源寂室和尚语录

凡二卷。又作寂室录、圆应禅师语录、圆应录。日本临济宗僧寂室元光(1290~1367)撰。收于大正藏第八十一册。辑录偈颂、佛祖赞、小佛事、说 、书简、法语、遗诫、遗偈、江州永源寺开山圆应禅师行状等。

大明太宗文皇帝御制文殊赞

大明太宗文皇帝御制文殊赞

大明太宗文皇帝御制文殊赞,明 太宗御制,佛教大藏经 第083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