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十二 周身部(1)

皮肤分Ixf中华典藏网

麻木病Ixf中华典藏网

麻 非痒非痛。肌肉之内如千万小虫乱行,或遍身淫淫如虫行,甚至如虫行有声之状。按之不止,搔之愈甚,有如麻之乱。Ixf中华典藏网

木 不痒不痛,自己肌肉如他人肌肉,按之不知,搔之不觉,有如木之厚。Ixf中华典藏网

麻木皆有久暂。暂时虽因气血不足,未足为病,用重剂反损真元。惟经年累月,无一日不麻,必内气虚甚,风痰凑之。痰本不能作麻,为风所嘘,如波浪沸腾而起,阴阳失运行之柄,安得不麻。《伤寒论》曰:身如虫行,汗多亡阳也。则知气虚是本,风痰是标。Ixf中华典藏网

先以生姜为向导,枳壳开气,半夏逐痰,防风、羌活散风,木通、牙皂通经络,又僵蚕治如虫行之圣药。在手臂用桑条,在股足加牛膝。待病减用补中益气,多加参芪。若经年累月,无一日不木,乃死血凝滞于内,外挟风寒,阳气虚败,不能运动,用附子、肉桂向导,乌药、木香行气,当归、桃仁、红花、阿胶活血,木通、牙皂、川甲通经络,待病减,用八物补气血,无不验者。Ixf中华典藏网

麻木备用诸方Ixf中华典藏网

浑身麻木,目缩,或昏或热Ixf中华典藏网

神效黄芪汤 黄芪二钱 人参 白芍各三钱 炙草三钱 蔓荆二分 陈皮五分Ixf中华典藏网

六服效。小便涩,加泽泻五分。如大热,加酒柏三分,麻木则不可加(2)。再加黄芪一钱。如麻木重甚,加芍药、木通各一钱。眼缩,去芍药。Ixf中华典藏网

皮肤间有麻木是肺气不行Ixf中华典藏网

芍药补气汤 黄芪二钱 白芍三钱 陈皮二钱 泽泻一钱 炙草二钱Ixf中华典藏网

暑天手麻木是热伤元气Ixf中华典藏网

人参益气汤 黄芪八分 人参 生甘草各五分 炙甘草二分 五味子十二个 升麻二分 柴胡三分半 白芍三分Ixf中华典藏网

空心服,少卧,摩麻木处。午前又一服。第二次,黄芪四钱,红花三分半,陈皮五分,泽泻二分半,亦日二服。[眉批]第二服。第三次,黄芪三钱,黄柏六分,陈皮钱半,泽泻,升麻各一钱,白芍二钱半,生甘草二钱,生芩四钱,炙草半分,五味子五十个,水煎稍热服,照前服法。[眉批]第三服。Ixf中华典藏网

左腿麻木沉重Ixf中华典藏网

除湿补气汤 黄芪二钱 甘草一钱半 五味子三十个 升麻一钱半 当归 柴胡 泽泻各五分 红花六分 陈皮二分半 青皮一钱Ixf中华典藏网

水煎热服。Ixf中华典藏网

体倦麻木,食汗善饥,舌强声嗄,身重Ixf中华典藏网

清阳补气汤 苍术一钱 藁本五分 升麻一钱半 柴胡八分 五味四分 黄柏八分 知母五分 陈皮六分 甘草五分 当归五分 黄芪八分Ixf中华典藏网

四肢肿,肌肉麻Ixf中华典藏网

续断丸 续断 当归 萆薢 附子 防风 天麻各五钱 乳香 没药各二钱半 川芎三钱七分Ixf中华典藏网

蜜丸酒下。Ixf中华典藏网

痹病甚者Ixf中华典藏网

黄芪酒 黄芪 独活 防风 细辛 牛膝 川芎各一两 炮附 炙草 川椒炒出汗,各一两 川乌炮 山萸 秦艽 干葛各七钱 官桂 当归各八钱 大黄三钱四分 白术 炮姜各五钱Ixf中华典藏网

浸酒,日夜服三次。虚加肉苁蓉,下利加女萎,多忘加石斛、菖蒲。Ixf中华典藏网

浑身麻木Ixf中华典藏网

八仙汤 当归一钱 茯苓一钱 川芎 熟地 陈皮 半夏 羌活各七分 白芍八分 人参 秦艽 牛膝各六分 白术四钱 桂枝三分 柴胡四分 防风五分 炙草四分Ixf中华典藏网

五积散亦可。Ixf中华典藏网

四(3)肢面目皆麻Ixf中华典藏网

补中益气汤 补中益气汤加木香、炮附、麦冬、羌活、防风、乌药。Ixf中华典藏网

口舌麻木,吐涎或身麻有痰Ixf中华典藏网

止麻消痰饮 黄连 半夏 瓜蒌仁 黄芩 茯苓 桔梗 枳壳 陈皮 天麻 细辛 南星 甘草Ixf中华典藏网

血虚加当归,气虚加人参。Ixf中华典藏网

瘀血麻木Ixf中华典藏网

四物汤 加桃仁、红花、韭汁。Ixf中华典藏网

身麻木,生疙瘩Ixf中华典藏网

散滞汤 防风 荆芥各四分 羌活 独活 连翘 当归 生地 苍术 槟榔 玄参 牛蒡 忍冬各五分 升麻 防己各五分 赤芍 陈皮 萆薢各一钱 半夏二钱 茯苓 蒺藜各八分 乌药 牛膝各七分 木瓜六分 木香三分 黄连四分Ixf中华典藏网

姜葱煎,热服取汗(4)。初服加麻黄一钱,二三服加当归,四五服加酒大黄一钱半。五服愈。Ixf中华典藏网

因气麻木Ixf中华典藏网

开结舒经汤 紫苏 陈皮 香附 乌药 川芎 羌活各八分 苍术 南星 半夏 当归各八分 桂枝 甘草各四分Ixf中华典藏网

痹病论Ixf中华典藏网

痹,闭而不通也,或遍身或四肢拘挛而痛。有不痛者,病久入深也。初因元精内虚,外为风寒湿三气所袭,不能随时祛散,久则成痹。风气胜者为行痹,古称走注,今名流火,脉浮。寒气胜者为痛痹,世称痛风及白虎历节风,脉涩。湿气胜者为着痹,即麻木,脉沉缓。三痹各有所胜如此,治药以胜者为主。要知三气杂合成病,不可举一废二。忌收敛,宜辛敛,行气开痹饮。Ixf中华典藏网

行气开痹饮 羌活、川芎、防风、苍术、秦艽、红花、肉桂、细辛、续断。风胜,倍风药,寒湿偏胜,酌倍之。在上加片姜黄、桂枝、威灵,在下牛膝、防己、萆薢、木通。Ixf中华典藏网

又有五痹。筋屈不伸为筋痹,前方加木瓜、柴胡。血凝不流为脉痹,前方加菖蒲、茯神、当归。肌多不仁为肉痹,前方加白茯苓、陈皮、木香、砂仁。遇寒皮急,遇热皮纵,为皮瘅,前方加紫菀、杏仁、麻黄。重滞不举为骨痹,前方加独活、泽泻。治痹不外乎此。Ixf中华典藏网

流注病论Ixf中华典藏网

或结块,或漫肿,或生于四肢关节,或流于胸腹腰臀,皆因忧思忿怒,亏损肝脾,腠理不密,外邪因而客之,或湿痰流注,或跌蹼(5)血滞而成。妇人则产后劳役,复伤气血,以致营卫不从,逆于肉里,或产后恶露不尽,气注血凝,皆气血虚损之病。若气血充实,经络通畅,决无此患。Ixf中华典藏网

急用葱捣烂炒热,贴患处,冷则易,此外补阳气,运散壅滞之法。内用益气养荣汤,八物加黄芪、贝母、桔梗、陈皮、香附。或方脉流气饮,二陈加苏叶、黄芪、青皮、当归、川芎、芍药、乌药、桔梗、防风、枳实、木香、大腹子,则未成自消,已成自溃。Ixf中华典藏网

又须审其见症。畏寒阳虚,十全大补。晡热内热,阴虚,四物加参术。作呕胃虚,六君加炮姜。食少体倦,脾虚,补中益气加茯苓、半夏。四肢逆冷,小便数,命门衰,八味丸。小便数,作渴,肾水亏,六味丸。若不补气血,不节食饮,不慎起居,不戒七情,或用寒凉克伐,多至不治。Ixf中华典藏网

结核病论Ixf中华典藏网

遍身皆有,肉里皮外。有如榛如豆,焮肿有形者。有结于肉里,其色不变者。有形于肢节,累累如贯珠者。有大按则痛久不愈,或服消克之剂,不按自痛者。其症皆起于郁怒亏损肝脾,或暴怒触动肝火,妇人胎产经行,失于调养。形伤则痛,气伤则肿,慎不可轻用行气破血之剂。Ixf中华典藏网

结于项侧耳前后 胸肋肿痛,肝胆少血火燥,脉浮大而涩,滋肾养肝益元。六味丸、加味逍遥散参用。Ixf中华典藏网

结于喉间 肝脾郁结,归脾加半夏、山栀、升麻、紫苏。Ixf中华典藏网

结于腹内、小腹内 结块作痛,非肝脾气滞即亏损。脉虽洪数弦紧,亦作真气虚、邪气实论。只于补中益气、六味、加味逍遥三方治之。Ixf中华典藏网

时消时作 气滞痰结。归脾、六君子调和肺脾之气,自愈。Ixf中华典藏网

溃而核不败,或肉不生 五脏皆虚。但用补中益气、六君子调补脾胃,以滋诸脏,各症自退。Ixf中华典藏网

血风病论Ixf中华典藏网

遍身疙瘩,或如丹毒,痒痛不常,搔破成疮,名血风疮。此症皆肝脾肺三经风热,或郁久血燥所致。内症则小便不调,夜热内热,或往来寒热,自汗盗汗。妇人则月经失常。断不可专用风药治外,复伤阴血,须审治之。Ixf中华典藏网

单热作痛 肝经风热血燥,当归饮,四物加刺蒺藜、黄芪、防风、荆芥、首乌、甘草,外加柴胡、山栀、钩藤。Ixf中华典藏网

寒热作痛 肝脾郁火,小柴胡加山栀、黄连。Ixf中华典藏网

疙瘩搔痒 肺经风热,宜清热消风,黄芩、防风、荆芥、连翘、沙参、玄参、紫苏。Ixf中华典藏网

体倦食少,口干潮热 肝脾郁火伤血,加味逍遥散。Ixf中华典藏网

夜热作渴 血分有热,小柴胡合四物。Ixf中华典藏网

癍疹病论Ixf中华典藏网

癍疹皆热毒,热则伤血,血热不散,传于皮肤。有色点,无颗粒,状如锦纹,曰癍。点小有颗粒曰疹。Ixf中华典藏网

伤寒发癍 胃热也。Ixf中华典藏网

吐泻发癍 由胃虚,无根之火游行于外。此症不妨,但可补不可泻,可温不可凉。Ixf中华典藏网

阴症发癍 伏寒在下,逼其无根失守之火聚于胸中,上热熏肺而发癍。用调中汤温胃,羌活、白芷、麻黄、桂枝、藿香、苍术、川芎、桔梗、芍药、陈皮、半夏、枳壳、砂仁、甘草、生姜。Ixf中华典藏网

内伤寒物亦发癍 暑月得之。先因伤暑,次食寒物,并居凉处,内外皆寒,逼暑火于外而为癍。亦用调中汤。Ixf中华典藏网

风疹 经云汗出见湿,乃生痤痱。汗出则虚矣。露卧见风,沐浴见湿,使人身振寒热,致生风疹。勿专治风,调中汤最稳。Ixf中华典藏网

一方治瘾疹 浮萍焙干,牛蒡酒炒晒干,僵蚕各一两,为末。每服二钱,薄荷汤下。Ixf中华典藏网

赤白游风病论Ixf中华典藏网

肢体或腿臀腕间患癗,或赤晕如霞,游走不定,瘙痒,赤曰赤游,白曰白游。白属气,赤属血,得风则游行。或因肝经血燥生风,或怒火内动肝风,或脾经郁结,血虚生热,风邪因而外袭。治法不宜祛风,风药燥血,血随火化,反成败症,加味逍遥散最妙。脾经郁热,加味归脾汤。晡热内热,六味丸。五味子、浮萍最利此症,宜加入。将鹿胶顿镕,涂之立愈。Ixf中华典藏网

遍身搔痒病Ixf中华典藏网

凡痒皆属虚。气虚午前痒,血虚午后痒。遍身搔痒,大约肺家血虚火盛而生风,不可误服风药,四物加二冬、桑枝、蝉蜕、僵蚕、牛蒡、刺蒺藜、威灵仙,外用苍耳叶、地肤子、浮萍,汤浴。Ixf中华典藏网

血虚作痒Ixf中华典藏网

加味四物汤 四物汤加黄芩,调浮萍末。Ixf中华典藏网

诸痒如虫行是血虚Ixf中华典藏网

四物汤大料服之。Ixf中华典藏网

风寒积聚,瘾疹瘙痒Ixf中华典藏网

消风散 茯苓 川芎 羌活 人参 荆芥 防风 藿香 甘草 蝉蜕 僵蚕 厚朴 陈皮Ixf中华典藏网

茶酒煎服。Ixf中华典藏网

皮肤病Ixf中华典藏网

皮肤痛,手不敢按Ixf中华典藏网

桑白二钱 干葛 柴胡 枯芩各一钱 玄参一钱 地骨皮 天冬 麦冬各一钱五分 甘草 木通各四分Ixf中华典藏网

姜葱煎服,取微汗。Ixf中华典藏网

皮肤枯燥如鱼鳞Ixf中华典藏网

牛骨髓、真酥油合炼一处,每日空心热酒调服三匙。Ixf中华典藏网

遍身青紫斑点,色若葡萄Ixf中华典藏网

初起:Ixf中华典藏网

羚角散 羚羊角 防风 麦冬 玄参 知母 黄芩 牛蒡各八分 甘草二分Ixf中华典藏网

痱病Ixf中华典藏网

痱子痒痛,常如草刺Ixf中华典藏网

苦参汤 苦参四两 菖蒲二两Ixf中华典藏网

水五瓢,煎数滚,添水二瓢,盖片时,临洗和入公猪胆汁四五枚洗之,不三次全愈。Ixf中华典藏网

痱子抓破皮损Ixf中华典藏网

鹅黄散 绿豆粉一两 滑石五钱 黄柏三钱 轻粉二钱Ixf中华典藏网

搽之自愈。Ixf中华典藏网

Ixf中华典藏网

内服:Ixf中华典藏网

消风散 生地 防风 蝉蜕 知母 苦参 胡麻各一钱 荆芥 苍术 牛蒡 石膏各一钱 甘草 木通各五分 当归一钱Ixf中华典藏网

煎服。外搽:Ixf中华典藏网

绣球丸 朝脑 轻粉 川椒 枯矾 水银 雄黄各二钱 枫子肉一百个Ixf中华典藏网

为末。桕油一两,化开搅匀,作丸搽之。或用:Ixf中华典藏网

一扫光 苦参 黄柏各一两六钱 烟胶一两 木鳖肉 川椒 蛇床子 白矾 枯矾 硫黄 枫子肉 朝脑 水银各二钱 轻粉二钱 白砒五分Ixf中华典藏网

猪油调搽,二次愈。Ixf中华典藏网

漆疮Ixf中华典藏网

二粉散 杭粉一两 石膏三钱 轻粉五钱Ixf中华典藏网

为末,韭汁调敷。如无韭汁,凉水调敷。忌浴热汤。Ixf中华典藏网

Ixf中华典藏网

勿论干湿Ixf中华典藏网

土大黄膏 硫黄八钱 生矾四钱 川椒二钱Ixf中华典藏网

鲜土大黄根汁调,抓损搽之。多年顽癣,加醋和之。如此不效,用:Ixf中华典藏网

必效方 川槿皮四钱 轻粉 雄黄各四分 百药煎一个 斑蝥全用,一分 巴豆去油,一分半 大黄二钱 海桐皮二钱Ixf中华典藏网

抓损搽之。Ixf中华典藏网

瘤初起根小者Ixf中华典藏网

枯瘤膏 白砒 硵砂 黄丹 轻粉 雄黄 乳香 没药 硼砂各一钱 斑蝥二十个 田螺三个,去壳,晒干为末Ixf中华典藏网

糯米粥调作小饼子晒干,先灸瘤顶三炷香,以饼贴之,用黄柏末水调,盖敷药饼。十日外瘤自枯落。次用:Ixf中华典藏网

敛瘤膏 血竭 轻粉 龙骨 海螵蛸 象皮 乳香各一钱Ixf中华典藏网

鸡蛋煮熟,用黄熬油一小盅,药各为末,和入鸡蛋油内。每日早晚甘草汤洗净患处,用鸡翎蘸涂,太乙膏盖贴。Ixf中华典藏网

颤动Ixf中华典藏网

木克土,脾主肌肢,木鼓之故动,经谓风淫末疾。此病中年以后有之,老人尤多,惟血虚也。Ixf中华典藏网

手足颤,觉内寒Ixf中华典藏网

星附散 南星 半夏 人参 炮附 白附 茯苓 川乌 僵蚕 没药Ixf中华典藏网

水酒煎,热服,取微汗。Ixf中华典藏网

颤,觉内热Ixf中华典藏网

摧肝汤 胆星 钩藤 酒连 滑石 青黛 僵蚕各等分 天麻倍 甘草 竹沥Ixf中华典藏网

有痰,合导痰汤。Ixf中华典藏网

颤,心不宁Ixf中华典藏网

补心汤 当归一钱五分 川芎 炙草各一钱 生地钱半 远志二钱五分 枣仁 柏仁各三钱 人参一钱 琥珀五分 茯神七分 胆星五分 石菖蒲六分Ixf中华典藏网

为丸更妙。Ixf中华典藏网

老人颤Ixf中华典藏网

定振丸 天麻 秦艽 全蝎 细辛各一两 熟地 生地各二两 当归 川芎 白芍各二两 防风 荆芥各七钱 白术 黄芪各一两五钱 威灵仙五钱Ixf中华典藏网

酒糊丸。Ixf中华典藏网

气虚人颤Ixf中华典藏网

参术汤 人参 白术 黄芪各二钱 茯苓 炙草各一钱 陈皮一钱 炮附五分Ixf中华典藏网

仍间服:Ixf中华典藏网

独活汤 独活 羌活 防风 人参 当归 细辛 茯神 远志 半夏 桂心 白薇 石菖蒲 川芎各五分 炙草二分半Ixf中华典藏网

姜煎服。Ixf中华典藏网

潮热Ixf中华典藏网

一日一发为潮热,一日三五发是发热。Ixf中华典藏网

潮热,大便坚,喜冷,畏热不寐此是气盛Ixf中华典藏网

参苏饮。见发热门。Ixf中华典藏网

潮热,气乏食少,神悴体瘦,病少去,五心常有余热Ixf中华典藏网

参苏饮合当归、川芎、白芍、熟地,[眉批]参苏饮。间服十全大补汤。见虚弱门。Ixf中华典藏网

病后欠调理,潮热者Ixf中华典藏网

八珍散 人参 茯苓 白术 黄芪 山药 粟米炒 扁豆 甘草[眉批]八珍散。Ixf中华典藏网

有潮热,似虚,背心痛,服补药不效是饮Ixf中华典藏网

五饮汤 旋覆花 人参 陈皮 枳实 白术 茯苓 厚朴 半夏 泽泻 猪苓 前胡 桂心 白芍 炙草Ixf中华典藏网

姜煎服。Ixf中华典藏网

夜微热,早起自能动作,饮食如常,并无别症此血虚也Ixf中华典藏网

茯苓补心汤润之,俟热稍退,继以养荣汤、十全大补汤。[眉批]茯苓补心汤。Ixf中华典藏网

血虚,五心热,昼则减,夜则剧热Ixf中华典藏网

四物二连汤 当归 生地 白芍各一钱 川芎七分 黄连炒,五分 胡连三分Ixf中华典藏网

热在皮肤,日夕甚,喘咳洒淅肺热也Ixf中华典藏网

地骨散 柴胡 地骨 桑白 枳壳 前胡 黄芪各七分五厘 茯苓 五加皮 人参 甘草 桂心 白芍各五分Ixf中华典藏网

姜煎服。Ixf中华典藏网

热在筋肉,寅卯时甚,便难转筋肝热也Ixf中华典藏网

柴胡散 柴胡 黄芪 赤苓 白术各一钱 人参 地骨皮 枳壳 桔梗 桑白 赤芍 生地各三分半 麦冬一钱半 甘草三分Ixf中华典藏网

姜煎服。Ixf中华典藏网

产后蓐劳,寒热往来Ixf中华典藏网

黄芪散 黄芪 鳖甲 当归各一钱 桂心 白芍 续断 川芎 牛膝 肉苁蓉 沉香 柏仁 枳壳各六分半 熟地五分Ixf中华典藏网

寡妇尼僧独阴无阳,乍寒乍热Ixf中华典藏网

抑阴地黄汤 生地三钱 柴胡 秦艽各五分 黄芩五分 赤芍一钱Ixf中华典藏网

为丸,亦可蜜丸,乌梅汤下。Ixf中华典藏网

子午潮热Ixf中华典藏网

加减逍遥散 当归 白芍 白术 茯苓 丹皮 柴胡 栀子 黄芩 胡连 麦冬 地骨 秦艽 木通 车前Ixf中华典藏网

寒热Ixf中华典藏网

身大热,反欲近衣是热在外,寒在内Ixf中华典藏网

先用:Ixf中华典藏网

桂枝汤 桂枝 白芍 生姜各三钱 炙甘草二钱Ixf中华典藏网

枣煎服。须臾吃稀粥一盅,以助药力,被覆一时,身微似有汗为度,治内寒也。再服:Ixf中华典藏网

小柴胡汤 黄芩二钱 人参一钱 半夏一钱 柴胡三钱 甘草八分Ixf中华典藏网

姜枣煎,治外热也。Ixf中华典藏网

身大寒,反不欲近衣是寒在外,热在内Ixf中华典藏网

先用:Ixf中华典藏网

白虎人参汤 知母三钱 石膏八钱 甘草一钱 粳米一撮 人参三分Ixf中华典藏网

治内热也。再服:Ixf中华典藏网

桂枝麻黄汤 桂枝一钱六分 白芍 生姜 炙草 麻黄各一钱 枣一个 杏仁五个Ixf中华典藏网

解外寒也。Ixf中华典藏网

腰以下热,腰以上寒Ixf中华典藏网

至(6)效散 炒栀二钱半 瞿麦五分 炙草三分 葱白三根 姜三片Ixf中华典藏网

煎热服。Ixf中华典藏网

腰以下寒,以上热头目赤肿,下部寒,足胻尤甚,大便微秘Ixf中华典藏网

既济解毒汤 熟大黄便利去之 酒黄连 酒黄芩 炙草 桔梗各二钱 柴胡 升麻 连翘 当归身各一钱Ixf中华典藏网

忌酒、面、生、冷硬物。Ixf中华典藏网

炎暑月得寒病身凉脉迟Ixf中华典藏网

附子理中汤 人参 炮附 炮姜 炙草 白术等分Ixf中华典藏网

寒减大半,止,脉得四至可矣。Ixf中华典藏网

阵阵寒如凉水,洒惨惨不乐,面色异于平时,兼倦怠好卧阳气不升也Ixf中华典藏网

升阳益胃汤 黄芪一钱 半夏 人参 炙草各五分 独活 防风 白芍 羌活各三分 陈皮二分 茯苓 柴胡 泽泻 白术各三分 黄连五分Ixf中华典藏网

姜枣煎,巳午未初服。服后如小便利,病益甚,是不宜利小便也。去茯苓、泽泻。Ixf中华典藏网

外症唇破口干,内却虚寒, 脉沉迟,肢冷Ixf中华典藏网

大建中汤 黄芪 当归 桂心 白芍各一钱 炙草 半夏 炮附各一钱一分 人参五分Ixf中华典藏网

姜枣煎。Ixf中华典藏网

内外皆寒,冷气刺痛,泄呕肢冷,小便不禁Ixf中华典藏网

二气丹 硫黄 肉桂各一钱二分半 炮姜一钱 炮附二钱半Ixf中华典藏网

面糊丸,朱砂一钱为衣,艾盐汤下三十丸。Ixf中华典藏网

心腹寒痛,泻利肠鸣,米谷不化,手足冷Ixf中华典藏网

已寒丸 荜拔四钱 肉桂四钱 炮姜六钱 良姜六钱Ixf中华典藏网

面糊丸。Ixf中华典藏网

表虚自汗,恶风寒Ixf中华典藏网

黄芪、桂枝、白芍、甘草。或汗后表虚,调中益气汤倍黄芪、桂枝。见劳伤门。Ixf中华典藏网

素歉弱脉,虚不能任风寒Ixf中华典藏网

四君子汤 人参 白术 茯苓 炙草各八分 黄芪 桂枝各一钱五分Ixf中华典藏网

甚者加炮附。Ixf中华典藏网

明明内火甚,反振慄恶寒是火兼水化Ixf中华典藏网

四物泻火汤 当归 川芎 白芍 生地 黄芪 黄柏 黄连Ixf中华典藏网

外感发热恶寒Ixf中华典藏网

治见伤寒、伤风门。Ixf中华典藏网

内外热Ixf中华典藏网

发热能食,大便难实也Ixf中华典藏网

三黄丸 黄连 黄芩 生大黄各等分Ixf中华典藏网

蜜丸。Ixf中华典藏网

内热,口唇燥,咽肿目赤,鼻血口疮,谵妄,二便结Ixf中华典藏网

凉膈散 栀仁 连翘 薄荷 黄芩 甘草各一钱五分 大黄 芒硝各五分 竹叶七片Ixf中华典藏网

入蜜煎服。Ixf中华典藏网

上焦热,咳衄,口甘口苦,神不定,消渴淋浊Ixf中华典藏网

麦冬汤 薄荷一两半 麦冬二钱 甘草一钱半 生地六钱 黄连一钱 黄芪 蒲黄 阿胶 人参 木通 柴胡各二钱Ixf中华典藏网

表虚热,夜则甚Ixf中华典藏网

退热汤 黄芪一钱 柴胡七分 生草 黄连酒炒 黄芩 白芍 地骨 生地 苍术各五分 当归 升麻各三分Ixf中华典藏网

感冒发热Ixf中华典藏网

参苏饮 干葛 前胡 半夏 人参 茯苓各七分五厘 木香 苏叶 枳壳 桔梗 炙草 橘红各五分Ixf中华典藏网

姜枣煎,频进,以热退为度。Ixf中华典藏网

妇人发热,经或来或断,昼则明白,夜则昏谵是热入血室Ixf中华典藏网

柴胡加地黄汤 柴胡六钱二分 人参 黄芩 炙草 半夏 生地各三钱五分Ixf中华典藏网

姜枣煎服。Ixf中华典藏网

妇人热病经来,寒热如疟,狂妄Ixf中华典藏网

姜柴汤 柴胡一钱 桂枝三分 花粉五分 牡蛎 炮姜 炙草各二分Ixf中华典藏网

煎服,汗出愈。Ixf中华典藏网

发热病二便如常,不恶寒,夜多热,昼少热,时作时止是杂症热入血室Ixf中华典藏网

泻血汤 酒生地 熟地 蒲黄 丹参酒炒 当归 防己酒炒 柴胡 炙甘草 羌活各一钱 桃仁三分Ixf中华典藏网

空心服。Ixf中华典藏网

手心热是热郁Ixf中华典藏网

火郁汤 升麻 干葛 羌活各五分 防风二分半 甘草半生半炙,六分 柴胡三分 人参 白芍各五分Ixf中华典藏网

葱白煎。Ixf中华典藏网

胸满嗳酸,便臭发热是伤食Ixf中华典藏网

柴胡二陈汤 柴胡 半夏 陈皮 茯苓 枳实 山楂 神曲 炙草Ixf中华典藏网

劳役甚发热是内伤Ixf中华典藏网

补中益气汤。挟外邪加羌活,因房事劳加酒知母、酒柏。[眉批]补中益气汤。或用:Ixf中华典藏网

人参二钱 白术二钱 麦冬二钱 黄芪一钱五分 陈皮一钱半 五味子十个 炙草七分Ixf中华典藏网

饮酒多发热Ixf中华典藏网

葛花解醒汤。Ixf中华典藏网

夜不热,昼热气分热Ixf中华典藏网

小柴胡汤加 柴胡 黄芩 半夏 栀子 黄连 知母 地骨皮Ixf中华典藏网

昼不热,夜热血分热Ixf中华典藏网

四物汤加 当归 川芎 白芍 生地 知母 黄柏 黄连 栀子 丹皮 柴胡Ixf中华典藏网

外毒分Ixf中华典藏网

肿疡Ixf中华典藏网

一切肿毒大毒未成Ixf中华典藏网

卫生汤 羌活 防风 白芷 穿山甲 沉香 红花 连翘 石决明煅,各六分 忍冬花 皂刺 归尾 草节 花粉各一钱 乳香五分 大黄酒炒,二钱,便利不用Ixf中华典藏网

在上,先药后饮酒。在下,先饮酒后药。Ixf中华典藏网

肿毒坚硬疼甚Ixf中华典藏网

内消沃雪汤 青皮 陈皮 乳香 没药 连翘 黄芪 当归 草节 白芷 射干 花粉 山甲 贝母 白芍 忍冬 皂刺各八分 木香四分 大黄二钱Ixf中华典藏网

水酒各半煎服。Ixf中华典藏网

肿毒发热,呕,便秘饮冷,舌干口苦,脉沉实Ixf中华典藏网

内疏黄连汤 木香 黄连各一钱 山栀 当归 黄芩 白芍 薄荷 槟榔 桔梗 连翘各一钱 甘草节五分 大黄二钱Ixf中华典藏网

肿毒初起寒热拘急,渴,便秘Ixf中华典藏网

双解复生散 荆芥 防风 川芎各五分 白芍 黄芪 麻黄 草节各五分 薄荷 山栀 当归 连翘各八分 滑石 忍冬 羌活 人参 白术各八分 大黄 芒硝各二钱Ixf中华典藏网

姜葱煎服。Ixf中华典藏网

肿毒内攻恶心Ixf中华典藏网

护心散 豆粉一两 乳香三钱 朱砂一钱 甘草一钱Ixf中华典藏网

白滚水调服二钱,日二服。Ixf中华典藏网

肿毒已成,未脓,防毒内攻Ixf中华典藏网

蜡矾丸 白矾一两二钱 黄蜡一两 雄黄一钱二分 琥珀一钱 朱砂一钱二分 蜜二钱Ixf中华典藏网

镕黄蜡为丸,如豆大,每服三十丸。Ixf中华典藏网

肿毒内干,大渴Ixf中华典藏网

竹叶黄芪汤 黄芪 甘草 黄芩 川芎 当归 白芍 人参 半夏 石膏 竹叶 麦冬各八分 生地一钱Ixf中华典藏网

灯草煎服。Ixf中华典藏网

肿毒已成不破Ixf中华典藏网

透脓散 黄芪四钱 山甲一钱 川芎三钱 当归二钱 皂针一钱半Ixf中华典藏网

水煎,临服入酒少许。Ixf中华典藏网

阴毒,不肿不疼,不热不红,但坚硬者Ixf中华典藏网

回阳汤 炮附 人参各一钱 黄芪 当归 川芎 茯苓 枸杞 陈皮 萸肉各一钱 木香五分 甘草 紫草 厚朴 苍术 红花 独活各五分 皂角树上白皮二钱 煨姜三片Ixf中华典藏网

水酒各半煎,三服取效。Ixf中华典藏网

一切肿毒敷法Ixf中华典藏网

金黄散 花粉一两六钱 黄柏 大黄 姜黄各八钱 白芷八钱 厚朴 陈皮 甘草 苍术 南星各三钱Ixf中华典藏网

为末,蜜调敷肿上。Ixf中华典藏网

肿毒将溃,已溃根散不收Ixf中华典藏网

铜绿五钱 明矾四钱 胆矾三钱 五倍炒,一两 白及五钱 轻粉 郁金各二钱 麝香三分Ixf中华典藏网

陈醋一碗,慢火熬起金色黄泡为度。上药为末,每一钱搅入醋膏内,每用顿温,用笔蘸涂疮根上,以绵纸盖其疮根,自生皱纹,渐收渐紧,再不开大。Ixf中华典藏网

贴疮膏药Ixf中华典藏网

加味太乙膏 肉桂 白芷 当归 玄参 赤芍 生地各二两大黄 木鳖各二两 阿魏三钱 轻粉四钱 槐枝 柳枝各一百段 血余一两 黄丹四十两 乳香五钱 没药三钱Ixf中华典藏网

油五斤,先将油浸药数日,入火熬至药焦浮,捞药渣过油净,入血余熬,待血余浮起,然后称油,每油一斤入黄丹六两半,却再熬,先发青烟,后至白烟则膏成矣,如稀亦可再加炒丹。离火下阿魏,次下乳香、没药、轻粉,倾入冷水浸,乘温扯拔,百转为妙。Ixf中华典藏网

阴毒不起,色变紫黑,急服Ixf中华典藏网

回毒银花散 忍冬枝叶花并用,二两 生黄芪四两 甘草一两 酒二十两Ixf中华典藏网

煮三炷香时,饮之即高肿。Ixf中华典藏网

肿毒已成,瘀肉不腐,及不作脓或内有脓而外不溃Ixf中华典藏网

作腐紫霞膏 蓖麻仁 轻粉各三钱 血竭二钱 巴豆五钱 朝脑一钱 砒五分 螺蛳肉二个,晒干Ixf中华典藏网

共为末,麻油调搽,以绵纸盖之,或膏贴俱可,不过二次即烂。Ixf中华典藏网

肿毒成不消者服之易溃Ixf中华典藏网

内托千金散 白芍 黄芪 川芎 当归各一钱 防风 桔梗 花粉 忍冬 人参各一钱 肉桂 白芷各五分 甘草 乳香 没药各五分Ixf中华典藏网

煎成入酒一杯。Ixf中华典藏网

肿毒初起,寒热骨痛,呕恶似伤寒Ixf中华典藏网

梅花五气丹 冰片五分 麝香五分 轻粉 辰砂各六分 乳香 没药 血竭 雄黄各一钱 鲜酥自取蟾酥二钱,用男乳调Ixf中华典藏网

将上药为末,入酥乳汁内调丸,即刻晒干,用川椒、灯心同药收藏瓶内,以蜡封口。凡遇恶疮大毒,用葱白食后嚼下,然后将药丸放舌下,睡暖处盖被,药化徐咽之。疮大者二三丸亦可,即得汗而愈,寒月将葱白汤催之。如暗疔势急,用葱白煎酒一杯,研药五丸灌下,其效如神。此外科第一奇方也。Ixf中华典藏网

诸毒诸疮内服外敷Ixf中华典藏网

太乙紫金丹 山慈菇去毛皮,焙,二两 五倍去末,焙,二两 麝香三钱 千金子白仁,去油,一两 红牙大戟去芦,焙,一两半 朱砂三钱 雄黄三钱Ixf中华典藏网

糯米浓汁调和,杵千余,每锭一钱,每用一锭,病重者连服二锭,取利后以温粥补之。Ixf中华典藏网

膏粱金石热毒及消病,恐生痈疽Ixf中华典藏网

金液戊土丹 人中黄 乌梅肉 茯神 胡连 五味各一两 石菖蒲 辰砂 雄黄 远志各三钱 硝石三钱 牛黄 冰片各一钱 金箔二十张Ixf中华典藏网

炼蜜为丸,每丸重一钱,人乳、童便下。Ixf中华典藏网

溃疡Ixf中华典藏网

肿毒已溃洗药Ixf中华典藏网

猪蹄汤 猪前蹄一只,煎汤去肉并油入 羌活 甘草 赤芍药 黄芩 白芷 当归 蜂房等分,共一两入汁内煎,去药,以绢蘸汤,淋于疮上,轻手去瘀腐恶物,随汤而下,洗毕贴膏Ixf中华典藏网

已溃流脓Ixf中华典藏网

生肌玉红膏 白芷五钱 甘草一两二钱 归身二两 血竭四钱 轻粉四钱 白蜡二两 紫草二钱 麻油一斤Ixf中华典藏网

先将归、草、芷、紫入油浸,火熬枯色,去渣,再熬令滚,下血竭化尽,次下白蜡化尽。先用碗顿水中,将膏倾碗内,方下轻粉则成矣。每用先用猪蹄汤洗去瘀腐,却将此膏挑掌中捺化,遍搽疮上,以太乙膏盖之。大疮早晚洗换二次,兼服补脾胃气血暖药,其腐肉自脱,新肉易生。Ixf中华典藏网

脓清稀,并见虚症Ixf中华典藏网

宜服十全大补汤。Ixf中华典藏网

虚热Ixf中华典藏网

宜服八珍汤。Ixf中华典藏网

气不足,倦怠身热Ixf中华典藏网

宜服补中益气汤。Ixf中华典藏网

发热恶寒,痿黄消瘦Ixf中华典藏网

宜服人参养荣汤。Ixf中华典藏网

病久郁结Ixf中华典藏网

宜服归脾汤。Ixf中华典藏网

不思食Ixf中华典藏网

呕恶,香砂六君子汤。Ixf中华典藏网

已溃血虚,疼痛不可忍Ixf中华典藏网

托里定痛散 归身 熟地 乳香 没药 川芎 白芍 肉桂各一钱 粟壳去筋蜜炙,二钱Ixf中华典藏网

热大脓多,气血大虚Ixf中华典藏网

参术膏 人参四钱 白术 熟地各三钱Ixf中华典藏网

日二服。Ixf中华典藏网

已溃流脓,常服无变症Ixf中华典藏网

小保安汤 当归 茯苓 川芎 黄芪 麦冬 陈皮 桔梗 人参 白术各一钱 半夏 甘草 藿香各五分Ixf中华典藏网

姜枣煎服。Ixf中华典藏网

疔毒Ixf中华典藏网

初起项以上,用铍针刺入疮心四五分,挑断疔根,出恶血,用回疔丹或蟾酥条插入孔内,膏盖之。项以下当艾灸,亦用前治法。后俱用蟾酥丸,冬月万灵丹发汗。红丝疔挑断丝出血,其初疮亦用前法治之。Ixf中华典藏网

恶症歹疮不痛,止麻木呕吐昏愦Ixf中华典藏网

蟾酥丸 蟾酥二钱,酒化 轻粉五分 枯矾 寒水石煅 铜绿 乳香 没药 胆矾 麝香各一钱 雄黄二钱 蜗牛二十一个 朱砂三钱Ixf中华典藏网

先研蜗牛,和酥酒调稠,入药末,匀丸如绿豆大。[眉批]为条即蟾酥条。用葱白五寸,患者自嚼烂,同药三丸,热酒送下,被盖,如人行五六里,出汗为效。甚者再一服。Ixf中华典藏网

疔毒入心,内热口干,脉实Ixf中华典藏网

黄连解毒汤 黄连 黄芩 黄柏 山栀 连翘 甘草 牛蒡Ixf中华典藏网

灯心煎。Ixf中华典藏网

疔刺后用此插之Ixf中华典藏网

立马回疔丹 蟾酥酒化 硵砂 轻粉 雀粪各一钱 蜈蚣炙,一个 雄黄 朱砂各二钱 乳香六分 麝香一字 砒五分Ixf中华典藏网

糊成麦子大,插入疔孔,膏盖之。追出脓血疔根效。Ixf中华典藏网

毒攻心,恶心不食,并一切肿毒Ixf中华典藏网

神效护心散 僵蚕 川甲 大黄 牙皂去皮弦 番鳖炒焦,去毛Ixf中华典藏网

各土炒,等分为末,热酒下一钱。如呕出,再服。待药存住,则毒不攻心矣。一切肿毒未成可散。Ixf中华典藏网

杨梅疮Ixf中华典藏网

大黄熟,五钱 玄明粉二钱 山甲炙,五钱 赤茯一钱Ixf中华典藏网

以上用酒煎好。再用乳香、没药各一钱,鹿茸一钱五分,为末和入,服后解下即愈。Ixf中华典藏网

【注释】Ixf中华典藏网

(1)周身部:此标题原无,据目录补。Ixf中华典藏网

(2)麻木则不可加:诸本同,疑误。Ixf中华典藏网

(3)四:原作“十”,据扫叶山房本改。Ixf中华典藏网

(4)汗:原作“汁”,据文义改。Ixf中华典藏网

(5)蹼:用同“扑”,倒下。Ixf中华典藏网

(6)至:原作“王”,据扫叶山房本改。Ixf中华典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