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氏医通

作者:韩懋
韩氏医通

《韩氏医通》系综合性医书。 2卷。 明·韩懋撰。刊于1522年(嘉靖元年)。韩氏搜辑家传有效方案,结合个人临床心得编撰成书,书分九章,共九十五则。卷上为绪论、六法兼施、脉诀、处方、家庭医案共五章; 卷下为悬壶医案、药性裁成、方诀无隐、同类勿药四章。作者善用补法,对常用补药的配伍和用法深有研究;并发展了医案程式,重视四诊对病证的鉴别,颇为后世医家所重视。其于临证“一望形色、二闻声音、三问病情、四切脉理、五论病源、六治方法,每诊病必填式纸,慎重其事”(谭天骥《意园读医书笔记》)。由此可见,韩氏平素诊治疾病,重视程式和规范化,其制方亦较有深意,创用了三子养亲汤、天一丸、异类有情丸等方,其中三子养亲汤已成为后世广泛运用的著名方剂。此外韩氏并介绍了半夏曲制法、固本丸制法、枳术丸烧饭法以及食疗中黄牛肉、梨汁等的临床应用等。全书卷帙虽少,然皆切于实用。1958年上海卫生出版社出版排印本。

韩懋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她们

玛丽·麦卡锡是一位重要女性主义作家,作为她最著名的一部小说,《她们》开启了女性自我解放主题讨论的先河。 《她们》出版于1963年,讲述了20世纪30年代,八个20余岁的女孩从美国著名女校瓦萨学院毕业后的人生轨迹。 她们名校毕业,心中满怀理想,她们不甘做没有自己姓名的家庭主妇,努力工作养活自己。但当她们与现实生活遭遇时,虽有惊喜,更多的却是种种问题。 虽然时代变迁,但每一代的女性其实都面临着相同的困境。婚前性行为、不靠谱的男人、事业与家庭的冲突,人生的控制权其实并不在她们自己手里。她们本以为自己可以改变世界,但最后却发现,她们始终要接受自己作为第二性的角色。

教女遗规

有关女子教育的文献。清代陈宏谋编。是《五种遗规》之一,分上、中、下三卷。它采集历代女子教育的书籍有关所谓“女德”的内容,合辑编成。收班昭著的《女诫》、蔡中郎的《女训》、宋若莘的《女论语》、吕近溪的《女小儿语》、吕新吾的《闫范》、王孟算的《家训御下编》、《温氏母训》等组成。多为表彰贞妇烈女,宣传闫范母训等内容,在清代流传甚广。

周易本义

南宋学者朱熹对《周易》的注解,又名《周易注》。成书于淳熙4年(1177)。原书据吕祖谦校订的古文《周易》经传十二篇而分为十二卷。其书以“象数”与“义理”合一为宗旨。“易本为卜筮而作,以断吉凶。今其法不传,诸儒之言象数者,例皆穿凿;言义理者,又太汗漫。故其书为难读。此《本义》、《启蒙》(《易学启蒙》)所以作也。”(《答刘君房》,《朱文公文集》卷六十)卷首列有《周易本义卦歌》和《周易本义图》。本书卷首除刘世谠所辑考证,为卦歌,易图。易图为河图图、洛书图、伏羲八卦次序图等,并解释曰:有天地自然之易。自伏羲以上,皆无文字,只有图画,最宜深玩,可见作易本原精微之意。文王以下,方有文字,即今之《周易》,然读者亦宜各就本文消息,不可便以孔子之说,为文王之说。卷末为易赞,筮仪。自宋元以来,易宗程朱。程传经文从王弼本,以传附经。

秋收

茅盾著。《农村三部曲》之二。发表于1933年《申报月刊》2卷5期。写谷贱伤农的故事。老通宝经历了春蚕丰收的悲剧,落得白赔桑地又负债,还生了一场大病,全家只好吃南瓜和芋头过日子。但老通宝并没有因此失望,他把希望寄托在水稻秋收上。先向吴老爷赊了三斗稻种,后向小陈老爷借债购买肥料。于是水稻猛长,田水不足,老通宝又借债租洋水车,指望丰收后好还去一半债。可是老通宝的希望很快破灭,水稻收成虽好,米商不断压低粮价,而讨债人又川流不绝地催款,农民只好忍痛粜米。老通宝的惨痛经历,生动地揭露了在帝国主义经济侵略下,商业资本家和高利贷者加紧剥削农民,造成谷贱伤农的悲剧。小说还描写了春蚕丰收成灾以后,农民活不下去,终于走上了反抗的征途。他们在老通宝的孙子多多头和陆福庆的领导下,发动了吃大户、抢米囤风潮,从乡镇拥向城市,遭到了反动当局“保安队”的弹压,后经过商人绅士采用软化政策,才平息了风潮。小说通过多多头的形象,表明旧中国农村中贫苦农民从灾难中开始觉醒。

唐才子传

唐及五代诗人传记汇编。10卷。元代辛文房著。本书卷首有写于元年宗大德八年(1304)的引言,即应编成于此时。全书以10卷的篇幅论列了398位唐(包括五代)诗人,其中有专传的为278人,附见的为120人。为一代诗人作列传,在此书问世之前未曾有过,因此,无论从开创意义而言,或是从其资料丰富、涉及面广博而言,本书都是研究唐诗最主要的典籍之一。到清初,本书在国内已无传本,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中辑出佚文,重编为8卷,但仅存有287位诗人的传记。本书自元代问世以来,曾传入邻国,日本尚保存有其元利10卷本,清光绪年间由杨守敬访得日本流传的10卷原本,影印行世,国内才又得见本书的全貌。自1987年5月至1990年9月,中华书局陆续分4册出版了傅璇琮主编的《唐才子传校笺》。《唐才子传校笺》的原文校勘由孙映逵完成,全书的校笺工作分由20余位学者分工撰写。校笺主要包括:考证原书资料出处,纠正史实讹误,补辑原书未备的重要资料。校笺一问世,立即受到学术界好评,不但提供了该书的通行本,也成为唐诗人生平资料的集大成者。

金山活佛神异录

金山活佛的一生事迹,我认为含有历史价值,他的许多动作,都有启示作用,古人说:‘史者,记实也。’故尔在这本集子初版印出之后,我仍不断向此地与活佛熟识的出家同道,和活佛在家男女信徒方面访问,探听活佛在仰光的情形,以求真实,根据多数人的谈话,来确定它的真实性,因此,才能够改手初版许多错误地方,并且还得到补入的八篇珍贵资料。……所以我写这篇文字,行文造句,不示诡秘,不求浮华,但求真实,这是我写作的观感与所持的态度,我只希望读者看到金山活佛种种坚苦伟大处,不思议处,对佛法僧三宝生发信心,归向佛法,种植善本。活佛他不贪财、不务名、不攀缘、不享受、淡泊清修、苦心度生等等作风与愿力精神,希望今日僧界同道们,大家来效法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