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易通解

作者:魏荔彤
大易通解

清魏荔彤撰。十五卷,《附录》一卷。《四库全书》本。此书阐解《易》义,颇有所见;卷后《附录》为《读启蒙杂说》、《太极说》、《书范论》。《四库全书提要》指出:“是编乃其罢官后所作。其论画卦,谓与河图、洛书只可谓其理相通,不必穿凿附会;又以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非生卦之次序。其论爻,则兼变爻言之,谓占法二爻变者以上爻为主;五爻变者占不变爻;四爻变者占二不变爻,仍以下爻为主;余占本爻与象辞。此书系罢官后作,略谓先天图非生卦之次序,论爻则兼言变爻, 又谓泰、否、损、益四卦为上、下经之枢纽。收入《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珍本初集》。

魏荔彤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止山集

诗文别集。明丘云霄(号止山)著。二十卷。本集又析为《南行集》四卷、《东游集》二卷、《北观集》四卷、《山中集》十卷。前三集均为诗集。《南行集》卷首有嘉靖十三年(1534)丰熙序,卷一为《建安稿》,卷二为《延津稿》,卷三、卷四为《晋安稿》。《东游集》二卷均为《括苍稿》。《北观集》卷首有嘉靖二十六年黎节序,卷一为《楚稿》、《越稿》、《吴稿》,卷二为《宋稿》、《鲁稿》、《齐稿》,卷三、卷四为《燕稿》。《山中集》卷首有嘉靖二十六年冯承芳序,卷一至卷四为诗,卷五为赋,卷六至卷一○为文。有旧抄本,《四库全书》据以录入。

西游真诠

小说评点本。清陈士斌评点。 一百回。有回评和眉批。卷首有康熙三十五年 (1696)尤侗《西游真诠序》,称评者用“三教圣 人之书”“解《西游记》”,揭示其基本精神。间有 评语指出小说“粗看极其荒唐,细味实在至理” (第六十九回评)、“借以喻古来世情之变幻” (第十回评)等,涉及到神魔小说的创作方法。 也注意到小说刻画人物时“八戒有八戒的声 口,行者有行者的身分,摩神写意,无不精妙” (第二十五回评),并认识到《西游记》“笔墨游 戏”,“趣而且妙”的特点。有清乾隆庚子 (1780)刊本等。

续侠义传

章回小说。近代无名氏著。十 六回。本书是唯一描写七侠五义故事的续书, 内容与《小五义》等完全不同。书述白玉堂误入 铜网阵遇险被擒关入地牢,幸侠女翠绡相救得 与众侠重聚。颜查散上报襄阳王谋反盟单,帝 命进剿。经过艰苦战斗、多次反复终于全歼叛 逆并拿获潜逃的反党军师魏明公。翠绡受邀助 战屡建奇功,反党消灭后她奉旨与白玉堂成 婚。五鼠见朝政不明,先后辞官,遁迹江湖。玉 堂夫妇在陷空岛居住十年,生育二子,后入山 修行,不知所终。结尾打破一般侠义小说封官 厚赏的雷同格局,有一定的思想意义,在艺术 上也属一种创新。全书结构较严谨,情节亦跌 宕有致,注意人物形象刻画。有晚清刻本,前有 《侠义传》评赞。近有199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 排印本,收入《中国小说史料丛书》。

汉礼器制度

《汉礼器制度》是秦、汉之际薛县叔孙通所撰的典制文献。《隋书经籍志考证》称,《仪礼·士丧疏》引郑玄注:“凌人曰:汉礼器制度,大槃(同“盘”)广八尺,长一丈二尺,深三尺,漆赤中。”《周礼·天官疏》曰:“叔孙通前汉时作《汉礼器制度》,多得古之周制,故郑君(玄)依而用之也。”《周礼·夏官疏》曰:“冕礼,《周礼》无文,叔孙通作《汉礼器制度》,取法于周,今还取彼以释之。”旧列史部政书类。久佚。收录于《玉函山房辑佚书续篇》

贤首五教断证三觉拣滥图

清续法集,门人严指校。一卷。是华严宗教义的图解书。书前有序,后有注解。“五教”指小、始、终、顿、圆的判教;“断证”指消除“执障”,证悟“法界”;“三觉”指“本觉”、“妙觉”、“圆觉”。认为“此三觉五位能判教相之权实也”。又认为此图表为“略示梗概”,如欲进一步理解华严教义,需阅读《贤首五教义》等书。清康熙九年(1670)曾将此图竖行抄录,康熙二十年(1681)又将此图横行抄录。认为学者通过横竖不同次序阅读,既可“作迷本逐末看”,又可“作返妄归真看”,从而见“其行布中而实圆融无碍焉”。见载于日本《卐字续藏》。

五蕴皆空经

一卷,唐义净译。初为五比丘说苦空无常之义。亦出杂阿含经第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