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枢悬解
作者:黄元御猜你喜欢的书
济南集
诗文别集。一作《济南月岩集》、《李方叔文集》、《李廌集》。宋李廌撰。廌卒后,其子集其文名曰《月岩集》,宋徽宗政和六年(1166),李之仪为序。序见《永乐大典》卷二二五三七。本书《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著录为二十卷。《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三十卷。《文渊阁书目》卷九著录云一部四册,全。明世宗嘉靖(1522—1566)中,俞弁撰《逸老堂诗话》,其书卷上尚引廌文字,知其时其集尚传。以后遂佚。清修四库全书,自《永乐大典》辑出诗文各四卷,凡八卷;廌所撰《德隅堂画品》,别为一本。1921年,李之鼎为之校勘,收入《宋人集·丙编》,以《德隅堂画品》附后。今人栾贵明复自《永乐大典》残卷辑得诗一首,收入《四库辑本别集拾遗》。吕本中《紫微诗话》引廌作《赠汝州太守诗》“安得”云云一联、《太平治迹统类》卷二五、《宋史·李廌传》节引廌作祭苏轼文,今集中皆未收,知所遗者尚多。
武当福地总真集
元刘道明集。前有自序,撰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述武当山峰岩溪涧、宫观本末、神仙灵迹、仙禽神兽、奇草灵木、真武神历代封号及传记、录善降日、供献仪物、古今明达等。
钱神论
辞赋名篇。西晋鲁褒作。《晋书》、《艺文类聚》见载,各有删节,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拼合收录。晋惠帝以后,纲纪大坏,以贫素自立的鲁褒,“伤时之贪鄙,乃隐姓名,而著《钱神论》以刺之”。赋文假设主客对答,年轻富有的司空公子见年老贫穷的綦母先生欲以《诗》《书》求富贵,拍腿大笑,便以钱的无比神通教训綦母先生“何必读书然后富贵”。公子之议论构成本文的主体部分,大肆宣扬钱的作用:它能决定贫富穷达,“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强”;它能主宰生死安危,“钱之所在”,转祸为福,因败为成,危可使安,死可使活;它能改变世俗人情,钱多处前为君长,钱少居后为臣仆;甚而“达穷开塞,振贫济乏,天不如钱”。赋文尽列金钱通神使鬼的万能作用,对当时社会拜金的腐败现实进行无情的揭露和鞭挞。作者以高度的概括力、深邃的洞察力以及生动幽默的笔触,产生了讽刺辛辣有力的艺术效果,流露出作者强烈的愤世疾俗之情。本文影响巨大而深远,不仅“疾世者共传其文”(《晋书·鲁褒传》),引起时人共鸣,而且后世传诵仿效不绝,南朝梁代萧综作有《钱愚论》、清戴名世作有《钱神问对》等。袁宏道《读〈钱神论〉》曰:“闲来偶读《钱神论》,始识人情今益古。古时孔方比阿兄,今日阿兄胜阿父。”即在1700年后的今天,仍不失讽刺价值。本文语言谐谑,风格滑稽,颇似《庄子》笔法,可谓千古奇文。
唐诗品汇
明初洪武间高棅编选的一部比较全面而有广泛影响的大型唐诗选本。此书广选全唐一代之诗,诸体皆备,各个时期的重要作家和作品大都选入,基本上可以反映出唐代诗歌创作的全貌。全书凡90卷,共选作者602人,诗5769首,分体编排,计五古24卷,七古13卷(附长短句),五绝8卷(附六言绝句),七绝10卷,五律15卷,五排11卷,七律9卷(附七排)。后又编《唐诗补遗》10卷,附于书后,足成百卷之数。该书卷首附有《历代名公叙论》,评述有唐一代之诗。“其有评论本人之诗者,则附于姓氏之后;有评论本诗者,则附于本诗之前;有评论本句者则附于本句之下”(《凡例》)。且偶有作者笺注。这些评论对读者都很有帮助。该书的最大特色在于首次把唐诗分期明确定为初、盛、中、晚四期,并把入选作家和作品,按时期和体裁区分为正始、正宗、大家、名家、羽翼、接武、正变、余响、旁流等九格。“大略以初唐为正始,盛唐为正宗、大家、名家、羽翼,中唐为接武,晚唐为正变、余响,方外异人等诗为旁流。间有一二成家特立与时异者,不以世次拘之”(《凡例》)。高氏承袭宋人严羽《沧浪诗话》之说,提倡规仿盛唐,对明代前、后七子“诗必盛唐”的主张颇有影响。明代馆阁皆以此书为宗。
谢金莲诗酒红梨花
元杂剧剧本。简名《诗酒红梨花》或《红梨花》。张寿卿撰。旦本。剧叙赵汝州慕洛阳名妓谢金莲,先寄书与同窗洛阳太守刘公弼,意欲与金莲一晤。后至洛阳,刘以金莲嫁人相告。赵本想辞归,刘强留宿于后园。夜间,有王同知之女至,与赵幽会,饮酒赋诗,并以红梨花相赠。不料被女之嬷嬷撞见,未尽欢而散。有卖花婆至后园采花,赵以红梨花炫示。卖花婆见后大惊,道:此物乃王同知之女墓上独有之物,王女已死,作鬼迷恋少年,其子李秀才因此而死。所言女子容貌,与赵所见无异。赵知遇鬼,不辞而去。赵赴京城,一举而中榜魁,授洛阳县令。刘公弼设宴相待,出谢金莲侑酒。赵大呼有鬼。刘以实告:恐赵迷花恋酒,不肯赴试,故使金莲等人设局说鬼,激其上进。当堂使赵谢结为百年之好。此剧正旦前为谢金莲,后为卖花婆,异于杂剧常格。本事见《情史》中的《赵汝州传》,而略有异同。明人徐复祚《红梨记》传奇亦本此剧。现存主要版本有:脉望馆校《古名家杂剧》本,顾曲斋本,《元曲选》本,《柳枝集》本,明刊《红梨记》(董氏影印)附录本。
西厢记诸宫调
诸宫调作品。又称《西厢弹词》、《弦索西厢》,通称《董西厢》。金董解元作。取材于唐元稹传奇小说《莺莺传》(又名《会真记》),但根本上改变了原作主题。张生被改写成有情有义、始终忠实于爱情的正面人物,他和莺莺一起为争取自由结合而同老夫人为代表的封建势力进行斗争,最后双双团圆。还塑造红娘这个热心为崔张奔走的婢女形象。情节曲折,结构宏伟,语言活泼,长于刻画人物内心世界。是今存宋金时期唯一完整而又标志当时说唱文学水平的作品,对元王实甫《西厢记》杂剧有直接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