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钦定四库全书IxI中华典藏网

仁斋直指卷六     宋 杨士瀛 撰IxI中华典藏网

明 朱崇正 附遗IxI中华典藏网

心气IxI中华典藏网

心疼方论IxI中华典藏网

紫之夺朱相去一间耳而毫厘疑似实霄壤焉夫心爲五官之主百骸之所以听命者也心之正经果为风冷邪气所干果为气血痰水所犯则其痛掣背胀脇胸烦咽乾两目赤黄手足俱青至节朝发而暮殂矣然心之包络与胃口相应往往脾痛连心或阳虚阴厥亦令心下急痛或他臓之邪亦有客乘於心者是则心之别脉受焉如所谓九种心痛一虫二疰三风四悸五食六饮七冷八热九去来者皆是也真心果痛不知能愈否乎然则治剂之法将何如曰热者凉之寒者温之感受风邪者散之顺气调血逐水豁痰此其要略耳苏沈内翰有方目曰沉麝圆凡心脾疼痛随试辄効他如玄胡索五灵脂官桂当归乳香没药沉香木香等辈皆的对药也临机应变学者亦当察其微IxI中华典藏网

心疼证治IxI中华典藏网

沉麝圆治心脾气血诸痛【方见血类】IxI中华典藏网

和剂七气汤治七气相干心下疼痛【方见气类】IxI中华典藏网

沉香降气汤治隂阳不和心腹刺痛【方见气类】加些乳香为佐IxI中华典藏网

大沉香圆治冷气攻冲心腹刺痛亦治卒暴心痛IxI中华典藏网

沉香    乾姜【炮】   姜黄IxI中华典藏网

辣桂    檀香【各四两】  白豆?仁【二两】IxI中华典藏网

白芷    甘草【爁】   甘松【洗焙】IxI中华典藏网

天台乌药【各半斤】香附【浄爁一斤】IxI中华典藏网

右末炼蜜圆如大弹子每一圆食前姜汤嚼下或姜三片略煎服IxI中华典藏网

苏合香圆治卒心痛【方见门】用生姜橘皮汤调下IxI中华典藏网

桂枝四七汤治风冷寒邪客博心腹作痛IxI中华典藏网

桂枝    白芍药   半夏【制各一两】IxI中华典藏网

白伏苓   厚朴【制】   枳殻【制】IxI中华典藏网

甘草【炙各半两】  人参    紫苏【各一分】IxI中华典藏网

右剉每服四钱姜七片枣二枚食前煎服IxI中华典藏网

胜金散治心下痛IxI中华典藏网

桂枝    延胡索【炒】  五灵脂IxI中华典藏网

当归【等分】IxI中华典藏网

右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酒三分同煎食前服IxI中华典藏网

灵脂酒治心腹卒痛IxI中华典藏网

川五灵脂【去砂石略炒】IxI中华典藏网

右为末每二钱温酒调下加延胡索没药尤妙IxI中华典藏网

生地黄膏治热气乘心作痛IxI中华典藏网

石菖蒲【一两半】 北前胡   赤茯苓【各三分】IxI中华典藏网

右为末蜜一盏生地黄汁一盏夹研为膏每服弹子大紫苏煎汤食後调下IxI中华典藏网

灵砂丹治冷气乘心作痛IxI中华典藏网

好灵砂【三分】  川五灵脂【二分】IxI中华典藏网

右研极细稀糕糊圆麻子大每服二十圆食前石菖蒲生姜煎汤下或用五丹圆【方见血类】或用养正丹【方见痼冷门】须审其脉证虚冷乃可用脾家冷痛亦可择用IxI中华典藏网

姜桂饮治心腹刺痛IxI中华典藏网

良姜    辣桂【等分】IxI中华典藏网

右为末每服二钱米汤乘热调下IxI中华典藏网

生姜枳殻汤治中脘气滞心下引痛IxI中华典藏网

辣桂【一两】   生姜母【一两半】 枳殻【制三分】IxI中华典藏网

右麄末每服三钱新水煎服IxI中华典藏网

拈痛圆治九种心痛IxI中华典藏网

五灵脂   木香    当归IxI中华典藏网

蓬莪术【煨各半两】 生乾姜【三分】IxI中华典藏网

右为末炼蜜圆桐子大每二十圆食前橘皮煎汤下IxI中华典藏网

心腹痛方IxI中华典藏网

草果    延胡索   灵脂IxI中华典藏网

没药IxI中华典藏网

右末酒调一二钱腹痛手拈却IxI中华典藏网

附诸方IxI中华典藏网

家秘祛痛散治诸般心气疼痛气滞不行攻刺心腹痛连胸脇小肠吊疝及妇人血气刺痛立有神効青皮【去穰】   五灵脂【研飞去砂浄】川练子IxI中华典藏网

川山甲【各二钱】 良姜【香油炒】  玄胡索IxI中华典藏网

没药【各一钱五分】 沉香【一钱】   八角茴香【二钱】?榔【一钱五分】  木香【一钱二分】  砂仁【少许】IxI中华典藏网

右件?咀为粗末用木鳖子去一钱二分剉片同前药炒令焦香去木鳖子不用共为细末每服一钱加盐一星用酒或滚水送下此方累用无不应验故附於後与好生君子共之IxI中华典藏网

落盏汤治急心痛IxI中华典藏网

陈皮    香附子   良姜IxI中华典藏网

吴茱茰   石菖蒲【各等分】IxI中华典藏网

右末水煎先用碗一个用香油三五点在内小盏盖之将药淋下热服IxI中华典藏网

玄桂丸【丹溪方】治死血留胃脘当心作痛IxI中华典藏网

玄胡索【一两半】 滑石    红花IxI中华典藏网

官桂    红麯【各五钱】  桃仁【三十个】IxI中华典藏网

右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菉豆大每服四十丸姜汤下IxI中华典藏网

螺蛳殻丸【丹溪方】治痰饮积胃脘当心而痛IxI中华典藏网

螺蛳殻【墙头年久者佳】滑石【炒】   苍术IxI中华典藏网

山栀    香附    南星【各二两】IxI中华典藏网

枳殻【去穰炒】  青皮    木香IxI中华典藏网

半夏    砂仁【各半两】IxI中华典藏网

右为末生姜汁浸蒸饼为丸如菉豆大每服三四十丸姜汤下春加川芎夏加黄连冬加吴茱茰各半两IxI中华典藏网

安痛散治心胃急痛IxI中华典藏网

五灵脂【去砂石】 玄胡索【炒去皮】 苍术IxI中华典藏网

良姜【炒】   当归【洗各等分】IxI中华典藏网

右为细末每服二钱不拘时热酒醋汤调下IxI中华典藏网

脾胃 【附 腹痛 脇痛 内伤 伤食 调理IxI中华典藏网

脾胃】IxI中华典藏网

脾疼方论IxI中华典藏网

血气痰水皆能作痛而食积伤脾风冷入脾与夫脾间虫动其为痛也居多血气痰水食积风冷诸证之痛每每停聚而不散惟虫动则乍作乍止来去无定又有呕吐清沫之为可验焉俗谓脾家疼痛出於胃虚大率用养脾之剂而不知受病各有自来苟不能推究其原则和养等剂掩护邪气非徒无益而又害之况夫风冷入脾尤念虑之所不到至有荏苒岁月而不可揣度者有一田夫醉饱之余露星取快一枕天明自此脾疼攻刺百药罔功淹淹数载後遇至人授以和气抽刀散温酒调下数服顿愈则知风露之根入胃良姜菖蒲为能散其邪巴猫借气为能伐其根观此可以通一毕万矣然而痛不复作养脾之剂独不可继是调理之乎疗病如濯衣必去其垢汚而後可以加浆饰医言意也请借是以为喻IxI中华典藏网

脾疼证治IxI中华典藏网

良姜拈痛散治脾疼妙甚IxI中华典藏网

良姜【切作大片先用吴茱茰慢火炒少顷次入东畔当日壁土须无雨处者同炒次以米醋酒IxI中华典藏网

同炒至茱萸黑】IxI中华典藏网

右只用良姜为末每服一钱重温米饮调空心服IxI中华典藏网

和剂抽刀散治脾胃积冷中满疼痛IxI中华典藏网

川白姜【五两剉入巴豆肉一钱一字同炒至巴黑去巴】石菖蒲【五钱半不炒】良姜【剉五两入班猫二十五个同炒至猫黑去班猫不用】糯米【六两一分炒黄】IxI中华典藏网

右为末每服二钱空心温酒调下IxI中华典藏网

调痛散治脾疼气隔IxI中华典藏网

木香    丁香    檀香IxI中华典藏网

大香附   天台乌药  蓬术【煨】IxI中华典藏网

辣桂    片姜黄   生白姜IxI中华典藏网

白豆?仁  缩砂仁   甘草【炙各等分】IxI中华典藏网

右剉每服二钱半紫苏四叶煎服IxI中华典藏网

桂花散治脾积气痛IxI中华典藏网

香附【五两炒赤去毛】 蓬术【醋煮焙乾】  良姜IxI中华典藏网

甘草【炙各三两】  桂花【一两】IxI中华典藏网

右末每二钱盐一点沸汤热调食前服IxI中华典藏网

秽迹脾疼方IxI中华典藏网

香附【净】   良姜【等分】IxI中华典藏网

右为末每服二钱空心陈米汤热调服IxI中华典藏网

沉麝圆灵脂酒治气血攻刺脾疼【方见心疼类】IxI中华典藏网

和剂七气汤治痰水攻脾作痛【方见气门】夹和剂流气饮煎亦得【方见胀满门】IxI中华典藏网

苏合香圆【方见门】夹感应圆【方见胀满门】等分用沉香降气汤下【方见诸气门】治食积脾痛IxI中华典藏网

独桂汤治风冷入脾逆气上攻作痛IxI中华典藏网

辣桂【去麄皮】IxI中华典藏网

右细剉每二钱食前煎服或为末紫苏煎汤乘热调下腹痛通用IxI中华典藏网

姜桂饮治风冷入脾作痛【方见心疼类】姜桂散治心腹痛【方见气类】IxI中华典藏网

?榔散治虫动脾痛乍去乍来呕吐清沫IxI中华典藏网

鸡心大?榔 贯衆【各二分】  石菖蒲IxI中华典藏网

木香【各一分】  甘草【炙一钱】IxI中华典藏网

右剉每三钱水煎空心吞灵砂十圆或金液丹盖灵砂金液有流黄水银能杀虫也IxI中华典藏网

金液丹壮阳道健胃气除冷癖杀诸虫IxI中华典藏网

好硫黄【十两飞炼去砂石研细末入磁合水调赤石脂封口盐泥固济日乾於地内埋小罐子盛蒲水安磁合在上再用泥固济慢火养七日七夜续加顶火一通候冷取出研末】IxI中华典藏网

右药一两用蒸饼一两汤浸握去水为圆桐子大每三十圆空心米饮下IxI中华典藏网

二物汤治脾痛IxI中华典藏网

鸡心大?榔 良姜【等分】IxI中华典藏网

右细剉每服三钱陈米百粒煎服IxI中华典藏网

乾姜甘草汤治脾中冷痛呕吐不食IxI中华典藏网

川白姜【微炒一两】 甘草【炙二钱】IxI中华典藏网

右剉散每服二钱大枣一枚同煎食前温服IxI中华典藏网

脾痛方治脾痛胀满IxI中华典藏网

大草果【二个去殻】IxI中华典藏网

右剉用酒煎痛时服酒能饮一盏以两盏煎一盏能饮两盏以三盏煎两盏欲其中节也IxI中华典藏网

脾痛气痛方IxI中华典藏网

良姜   陈皮【各半两】  丁香IxI中华典藏网

石菖蒲  甘草【炙各一分】IxI中华典藏网

右剉散每服三钱水大盏煎八分入鸡舌香散二钱再煎少顷滤清汁服IxI中华典藏网

和胃证治IxI中华典藏网

治中汤【方见呕吐门】加肉豆?缩砂温脾止痛IxI中华典藏网

沉香磨脾散治脾胃虚寒腹中胀满IxI中华典藏网

人参    沉香【各一分】  丁香IxI中华典藏网

檀香    木香    白豆?IxI中华典藏网

缩砂仁   半夏麯   辣桂IxI中华典藏网

乌药【各半两】  藿香叶【三分】  甘草【炙三钱半】IxI中华典藏网

右细剉每二钱姜五片枣二枚煎服IxI中华典藏网

安胃散开胃和中止呕进食IxI中华典藏网

人参    白术    木香IxI中华典藏网

?榔    丁香    半夏麯IxI中华典藏网

肉豆?【湿纸煨】 橘红    藿香IxI中华典藏网

白伏苓   青皮    甘草【炙等分】IxI中华典藏网

右剉散每三钱姜四片煎服IxI中华典藏网

人参开胃汤助胃进食IxI中华典藏网

人参    橘红    丁香IxI中华典藏网

木香    藿香    神麯【炒】IxI中华典藏网

麦孽【炒】   白术    伏苓IxI中华典藏网

缩砂仁   莲子肉   厚朴【制】IxI中华典藏网

半夏麯   甘草【炙等分】IxI中华典藏网

右剉散每三钱姜四片煎服IxI中华典藏网

助胃膏治呕吐不食IxI中华典藏网

人参    白术    白伏苓IxI中华典藏网

橘红    缩砂仁【各一分】 木香IxI中华典藏网

丁香    肉豆?【微煨】  草果仁【各一两半】白豆?仁【一钱】IxI中华典藏网

右末炼蜜圆弹子大每一圆姜三片煎汤下IxI中华典藏网

宫方七香圆消食快膈和胃止痛IxI中华典藏网

木香    丁香    檀香IxI中华典藏网

甘松【浄】   丁皮    橘红IxI中华典藏网

缩砂仁   白豆?仁  三棱【醋煮】IxI中华典藏网

蓬术【醋煮焙乾各半两】大香附【炒去毛二两半】IxI中华典藏网

右为末研米糊圆菉豆大每三四十圆姜汤下IxI中华典藏网

丁香半夏圆治脾胃宿冷呕吐痰水噫闷吞酸IxI中华典藏网

人参    丁香    木香IxI中华典藏网

肉豆?   陈橘红【各一分】 藿香叶【半两】IxI中华典藏网

半夏【汤洗七次用姜汁淹炒黄用三两】IxI中华典藏网

右细末姜汁煮麫糊圆小豆大每二十圆姜汤下IxI中华典藏网

千金五套圆治胃虚膈满宿滞不消停痰留饮头眩臂疼辟雾露风冷岚瘴之气IxI中华典藏网

南星【每个切十余块】 半夏【切破各二两以水同浸三日逐日换水次用白矾二两研IxI中华典藏网

调水再浸三日洗焙】  良姜    乾姜【炮】IxI中华典藏网

白术    伏苓【各一两】  丁香IxI中华典藏网

木香    青皮    橘红【各半两】IxI中华典藏网

右末用神麯一两大麦蘖二两同末为糊圆桐子大每五七十圆米汤下IxI中华典藏网

附诸方IxI中华典藏网

烧脾散【济生方】治饮啖生冷菓菜停留中焦心脾冷痛IxI中华典藏网

乾姜【炮】   厚朴【姜汁炒】  草果IxI中华典藏网

缩砂仁   甘草【炙】   神麯【炒】IxI中华典藏网

麦蘖    陈皮    高良姜【炒各等分】IxI中华典藏网

右为末每服三钱热盐汤点服不拘时IxI中华典藏网

草豆?丸治客寒犯胃痛者宜此丸【方见内伤门】IxI中华典藏网

二姜圆治心脾冷痛【方见诸气门】IxI中华典藏网

家秘祛痛散治诸般心气疼痛气滞不行攻刺心腹痛连胸脇小肠吊疝及妇人血气刺痛立有神効【方见心痛门】IxI中华典藏网

感应圆治积冷伤胃腹脇胀痛【方见诸气门】IxI中华典藏网

温胃汤【拔粹方】治服寒药多致脾胃虚弱胃脘痛IxI中华典藏网

益智【五钱】   砂仁    甘草【各二分】IxI中华典藏网

姜黄【三分】   白豆?【三分】  陈皮【一分】IxI中华典藏网

泽泻    乾姜【各三分】  黄耆【七分】IxI中华典藏网

厚朴【二分】   人参【二分】IxI中华典藏网

右?咀每服八钱水二盏煎至八分食前服IxI中华典藏网

蟠葱散【和剂方】治男子妇人脾胃虚冷气滞不行攻刺心腹痛连胸脇膀胱小肠疝气及妇人血气刺痛IxI中华典藏网

延胡索   肉桂    乾姜【炮各二两】IxI中华典藏网

甘草【炙】   缩砂【去皮】   苍术【制各半两】IxI中华典藏网

丁皮    ?榔【各四两】  蓬术IxI中华典藏网

三棱【煨】   茯苓    青皮【去白各六两】IxI中华典藏网

右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白一茎煎七分空心热服IxI中华典藏网

乌梅丸治胃冷虫攻心痛呕吐四肢冷IxI中华典藏网

乌梅【三百个】  黄栢【炙】   细辛IxI中华典藏网

肉桂    附子【炮各六两】  黄连【十六两】IxI中华典藏网

人参【六两】  蜀椒【炒去闲口者及目】当归【各四两】IxI中华典藏网

乾姜【炮十两】IxI中华典藏网

右为末取乌梅肉和蜜丸梧子大每服五十IxI中华典藏网

秘传?榔散治男妇心脾痛IxI中华典藏网

五灵脂   ?榔IxI中华典藏网

右为末煎菖蒲汤调三钱服隔夜先将猪肉盐酱煮熟令患人细嚼休吞了吐出却服前药空心食前服谨按用肉味所以引?头向上用药所以杀?也IxI中华典藏网

螺蛳殻丸【丹溪方】治痰饮积胃脘当心而痛【方见心气门】玄桂丸【丹溪方】治死血留胃脘当心作痛【方见心气门】IxI中华典藏网

谨按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夫胃脘心脾痛者或因身受寒邪口食冷物内有鬰热素有顽痰死血或因恼怒气滞虫动作痛种种不同若不分而治之何能愈乎予曰是寒则温之是热则清之是痰则化之是血则散之是气则顺之是虫则杀之庶乎临证不眩惑也夫IxI中华典藏网

附腹痛【脇痛 新增】IxI中华典藏网

腹痛方论IxI中华典藏网

内经曰寒气入经而稽迟涩而不行客於脉外则血少客於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按内经举痛论言寒邪外客而痛者甚为详悉未能尽述学者自宜检閲外有因虚因实因伤寒因痰火因食积因死血者种种不同原病式曰热鬰於内而腹满坚结痛者不可言为寒也东垣曰腹中诸痛皆因劳役过甚饮食失节中气不足寒邪乘虚而入客之故卒然而作大痛经言得炅则止炅者热也以热治寒治之正也此事难知集论曰伤寒中脘痛太隂也理中汤黄茋建中汤之类脐腹痛者少隂也四物汤真武汤附子汤之类小腹痛厥隂也重则正阳散回阳丹轻则当归四逆汤之类若夫杂病腹痛四物苦练汤酒煮当归丸之类夏月腹痛肌热恶热脉洪数属手太隂足阳明黄芩芍药汤主之秋月腹痛肌寒恶寒脉沉疾属足太隂足少隂桂枝芍药汤主之四时腹痛芍药甘草汤主之丹溪曰腹痛有积热有食积有痰有死血脉弦者多属食积宜温散之如乾姜炒苍术川芎白芷香附姜汁之类是也不可用峻利药攻下之盖食得寒则凝热则化更兼行气快气药助之无不可者脉滑者是痰痰因气滞宜导痰解鬰二陈汤加台芎苍术香附之类是也脐下忽大痛人中黑色者多死腹中水鸣乃火击动其水也凡腹痛以手不可按者属实宜大黄芒硝下之实痛不可用参芪白术盖补其气气旺不通而痛愈甚也IxI中华典藏网

草豆?方【东垣方】治脐腹虚胀疼痛IxI中华典藏网

泽泻【一钱】   木香【三分】   神麯【四分】IxI中华典藏网

半夏    枳实【麸炒黄色】  草荳仁IxI中华典藏网

黄茋【春夏勿用】  益智仁   甘草【炙各半钱】IxI中华典藏网

青皮    陈皮【各六分】  川归【七分】IxI中华典藏网

茯苓【七分】IxI中华典藏网

右细切作一服加生姜三片水一盏半煎至一盏温服IxI中华典藏网

小建中汤治伤寒阳脉濇隂脉弦腹中急痛者【方见虚劳门】真武汤治腹痛下利四肢沉重【方见咳门】理中汤治霍乱头疼身寒腹痛四逆汤治伤寒下利腹痛四肢逆冷IxI中华典藏网

附子汤【方并见中寒类】四物苦练汤治脐下虚冷腹痛【方见疝门】芍药甘草汤治四时腹痛IxI中华典藏网

芍药    甘草【炙】IxI中华典藏网

右等分每服五钱生姜三片水一盏半煎至一盏温服IxI中华典藏网

元戎云腹痛脉弦伤气用本药○脉洪伤金加黄芩○脉缓伤水加桂枝○脉濇伤血加当归○脉迟伤寒加乾姜IxI中华典藏网

酒煮当归圆治小腹下痛IxI中华典藏网

茴香【五钱】   良姜    附子【各七钱】IxI中华典藏网

当归【一两】IxI中华典藏网

右四味细切以无灰酒一碗半煮乾再焙乾入後药炙甘草   苦练【生用】   丁香【各五钱】IxI中华典藏网

木香    升麻【各一钱】  柴胡【二钱】IxI中华典藏网

炒黄盐   全蝎【各三钱】  玄胡索【四钱】IxI中华典藏网

右为细末酒煮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二三丸空心白汤下IxI中华典藏网

桃仁承气治因跌扑损伤瘀血作腹痛者IxI中华典藏网

内加当归苏木红花入酒童便煎服下之【方见血气门】IxI中华典藏网

二陈汤养胃汤【俱见疟门】黄苓芍药汤治腹痛脉洪【方见痢门】备急大黄圆治心腹诸卒疼痛百病【方见内伤门】IxI中华典藏网

绞肠沙作痛以樟木煎汤大吐或白矾调汤吐之盐亦可探吐宜刺委中出血IxI中华典藏网

脇痛【新增】IxI中华典藏网

脇痛方论IxI中华典藏网

内经曰肝病者两脇下痛引小腹令人善怒虚则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善恐如人将捕之又曰怒则气逆虚则呕血及【阙】泄故气上矣盖心出血肝纳血因大怒而血不归经或随气而上出於口鼻或留於本经而为脇痛又或岁木太过而木气自甚或岁经有余而木气被鬰皆能令人脇痛经曰病脇下满气逆二三岁不已病名曰息积是亦肝木有余之证也外有伤寒发寒热而脇痛者足少阳胆足厥隂肝二经病也治以小柴胡汤无有不効者丹溪曰脇痛者肝火盛木气实有死血有痰流注肝急木气实用苍术川芎青皮当归之类痛甚者肝火盛以当归龙会丸姜汁下是泻火之要药死血用桃仁红花川芎痰流注以二陈汤加南星苍术川芎肝苦急急食辛以散之用抚芎川芎苍术血病入血药中行血故也去滞气须用青皮青皮乃肝胆两经之药也IxI中华典藏网

左金丸泻肝火行温为热甚之反佐IxI中华典藏网

黄连【六钱】   吴茱茰【一钱】IxI中华典藏网

右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菉豆大每服三伍十丸淡姜汤下IxI中华典藏网

当归龙会丸治内有湿热两脇痛先以琥珀膏贴痛处却以生姜汁吞此丸痛甚者须炒令热服IxI中华典藏网

草龙胆   当归    大栀子IxI中华典藏网

黄连    黄芩【各两】   大黄IxI中华典藏网

芦会【半两】   木香【一钱半】  黄栢【一两】IxI中华典藏网

麝香【半钱】IxI中华典藏网

右十味为末面糊丸一方加柴胡川芎各半两又方加青黛半两蜜丸治脇痛面丸降肝火IxI中华典藏网

推气散治右脇疼痛胀满不食IxI中华典藏网

枳殻    桂心    片子姜黄【各半两一本作IxI中华典藏网

殭蚕】     甘草【炙一钱半】IxI中华典藏网

右为末每服二钱姜枣汤调下酒亦可IxI中华典藏网

枳芎散治左脇痛刺不可忍者IxI中华典藏网

枳实【炒】   川芎【各半两】  粉草【炙一钱半】IxI中华典藏网

右为末每服二钱姜枣汤下酒亦可IxI中华典藏网

盐煎散【和剂方】治男妇人一切冷气攻上胸脇刺痛不能已及脾胃虚冷呕吐泄泻膀胱小肠气妇人血气IxI中华典藏网

砂仁    甘草【炙】   茯苓IxI中华典藏网

草果仁【去皮煨】 肉豆?   川芎【洗】IxI中华典藏网

茴香【炒】   荜澄茄   大麦芽IxI中华典藏网

?榔    良姜    枳殻IxI中华典藏网

苍术    陈皮【去白】   羌活IxI中华典藏网

厚朴IxI中华典藏网

右?咀每服三钱水一盏入盐少许煎七分去柤空心温服IxI中华典藏网

小柴胡汤【见痎疟门】二陈汤【见痰饮门】琥珀膏【见积聚门】IxI中华典藏网

谨按丹溪曰脇痛肝火盛木气实有死血有痰流注予每度之凡左脇痛甚者即是肝盛木气实也宜用龙会丸左金丸辛凉之剂以治之凡右脇痛即是痰流注并食积宜用盐煎散顺气丸等药辛温之剂以治是也又尝论曰左脇痛胃脘痛妇人多有之以忧思忿怒之气素蓄於中发则上冲被湿痰死血阻滞其气不得条逹故治妇人诸痛诸疾必以行气开鬰为主而破血散火兼之庶乎得法矣谚云香附缩砂妇人之至宝此之谓也IxI中华典藏网

附内伤【新增 伤食调理脾胃】IxI中华典藏网

辨脉法IxI中华典藏网

古人以脉上辩内外伤於人迎气口人迎脉大於气口为外伤气口脉大於人迎为内伤此辩固是但其说有所未尽耳外感风寒皆有余之证是从前客邪来也其病必见於左手左手主表乃行阳二十五度内伤饮食及饮食不节劳役所伤皆不足之病也必见於右手右手主里乃行隂二十五度故外感寒邪则独左寸人迎脉浮紧按之洪大紧者後甚於弦是足太阳寒水之脉按之洪大而有力中见手少隂心火之脉丁与壬合内显洪大乃伤寒脉也若外感风邪则人迎脉缓而大於气口一倍或两倍三倍内伤饮食则右寸气口脉大於人迎一倍伤之重者过在少隂则两倍太隂则三倍此内伤饮食之脉若饮食不节劳役过甚则心肺变见於气口是心火刑肺其肝木挟心火之势亦来薄肺经云侮所不胜寡於畏者是也故气口脉急大而涩数时一代而涩也涩者肺之本脉大者元气不相接脾胃不及之脉洪大而数者心脉刑肺也急者肝木挟心火而反尅肺金也若不甚劳役惟右关脾脉大而数谓独大於五脉数中显缓时一代也如饮食不节寒温失所则先右关胃脉损弱甚则隐而不见惟内显脾脉之大数微缓时一代也宿食不消则独右关脉沉而滑经云脉滑者有宿食也以此辩之岂不明白易见乎但恐山野间卒无医者何以诊候故复说病证以辩之IxI中华典藏网

辩隂证阳论IxI中华典藏网

甚哉隂阳之证不可不详也徧观内经中所说变化百病其源皆由喜怒过度饮食失节寒温不适劳役所伤而然夫元气谷气荣气清气卫气生发诸阳上升之气此六者皆饮食入胃谷气上行胃气之异名其实一也既脾胃有伤则中气不足中气不足则六腑阳气皆絶於外故经言五臓之气已絶於外者是六腑之元气病也气伤臓乃病臓病则形乃应是五臓六腑真气皆不足也惟隂火独旺上乘阳分故荣卫失守诸病生焉其中变化皆由中气不足乃能生发耳後有脾胃以受劳役之疾饮食又复失节耽病日久事息心安饱食太甚病乃大作槩其外伤风寒六淫客邪皆有余之病当泻不当补饮食失节中气不足之病当补不当泻举世医者皆以饮食失节劳役所伤中气不足当补之证认作外感风寒有余客邪之病重泻其表使荣卫之气外絶其死只在旬日之间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可不详辩乎按隂阳应象论云天之邪气感则害人五臓是八益之邪乃风邪伤人筋骨风从上受之风伤筋寒伤骨盖有形质之物受病也系在下焦肝肾是也肝肾者地之气难经解云肝肾之气已絶於内以其肝主筋肾主骨故风邪感则筋骨疼痛筋骨之絶则肾肝之本亦絶矣乃有余之证也及云水谷之寒热感则害人六腑是七损之病乃内伤饮食也黄帝鍼经解云适饮食不节劳役所伤温从下受之谓脾胃之气不足而反下行极则冲脉之火逆而上是无形质之元气受病也系在上焦心肺是也心肺者天之气故难经解云心肺之气已絶於外以其心主荣肺主卫荣者血也脉者血之腑神之所居也卫者元气七神之别名卫护周身在於皮毛之间也肺絶故皮毛先絶神无所依故内伤饮食则亦恶风寒是荣卫失守皮肤间无阳以滋养不能任风寒也皮毛之絶则心肺之本亦絶矣盖胃气不升元气不生无以滋养心肺乃不足之证也计受病之人饮食失节劳役所伤因而饱食内伤者甚多外伤者间而有之世俗不知往往将元气不足之证便作外伤风寒表实之证而反伤心肺是重絶其表也安得不死乎古人所谓实实虚虚医杀之耳若曰不然请以衆人之耳闻目见者证之向者壬辰改元京师戒严迨三月下旬受敌者凡半月解围之後都受病不受病者万无一二既病而死者继踵而不絶都门十有二所每日各门所送多者二千少者不下一千似此者几三月此百万人岂俱感风寒外伤者耶大抵人在围城中饮食不节乃劳役所伤不待言而知由其朝饥暮饱起居不时寒温失所动经三两月胃气亏乏久矣一旦饱食太过感而伤人而又调治失宜其死也无疑矣非惟大梁为然远在真佑兴定间如东平如太原如凤翔解围之後病伤而死无不然者余在大梁凡所亲见有表发者有以巴豆推之者有以承气汤下之者俄而变结胸发黄又以陷胷汤丸及茵陈汤下之无不死者盖初非伤寒以调治差悞变而似真伤寒之证皆药之罪也往者不可追来者犹可及辄以平生已成之効着内外伤辨论一篇推前哲之余论历举近世之变故庶几同志者审其或中触类而长之免後人之横夭耳僭易之罪将何所逃乎IxI中华典藏网

辨寒热IxI中华典藏网

外伤寒邪之证与饮食失节劳役形质之病及内伤饮食俱有寒热举世尽将内伤饮食失节劳役不足之病作外伤寒邪表实有余之证反泻其表枉死者岂胜言哉皆由不别其寒热耳今细为分解之外伤寒邪发热恶寒寒热并作其热也翕翕发热又为之拂拂发热发於皮毛之上如羽毛之拂明其热在表也是寒邪犯高之高者也皮肤毛腠者阳之分也是卫之元气所滋养之分也以寒邪乘之鬰遏阳分阳不得伸故发热也其面赤鼻气壅塞不通心中烦闷稍以袒祼露其皮肤已不能禁其寒矣其表上虚热止此而已其恶寒也虽重衣下幕逼近烈火终不能御其寒一时一日增加愈甚必待传入里作下证乃罢其寒热齐作无有间断也其内伤饮食不节或劳役所伤亦有头痛项强腰痛与太阳表证微有相似余皆不同论中辩之矣内伤不足之病表上无阳不能禁风寒也此则常常有之其燥热发於肾间者间而有之与外中寒邪略不相似其恶风寒也盖脾胃不足荣气下流而乘肾肝此痰厥气逆之渐也若胃气平常饮食入胃其荣气上行以舒於心肺以滋养上焦之皮肤腠理之元气也既下流其心肺无所禀受皮肤间无阳失其荣卫之外护故阳分皮毛之间虚弱但见风见寒或居隂寒处无日阳处便恶之也此常常有之无间断者也但避风寒及温煖法或添衣盖温养其皮肤所恶风寒便不见矣是热也非表伤寒邪皮毛间发热也乃肾间受脾胃下流之湿气间塞其下攻隂火上冲作蒸蒸而燥热上彻头顶傍彻皮毛浑身燥热作须待袒衣露居近寒凉处即已或热极而汗出而亦解彼外伤恶寒发热岂有汗出者乎若得汗则病愈矣以此辩之岂不如黑白之易见乎当内虚而伤之者燥热也或因口吸风寒之气鬰其隂火使咽膈不通其吸入之气欲入为膈上冲脉之火所拒使隂气不得入其胸中之气为外风寒所遏而不得伸令人口开目瞪极则声发於外气不得上下塞於咽中而气欲絶又或因哕因呕因吐而燥热发必有所因方有此证其表虚恶风寒之证复见矣表虚之弱为隂火所乘燥发须臾而过其表虚无阳不任风寒复见矣是表虚无阳常常有之其燥热则间而有之此二者不齐燥作寒巳寒作燥巳非如外伤之寒热齐作无有间断也百病俱有身热又为之肌热又为之皮肤间热以手扪之方知者是也乃肌体有形之热也亦须皆待隂阳既和汗出则愈矣慎不可於此上辩之以其虚实内外病皆有之故难辩耳只依先说病人自觉发热恶寒之热及燥作之热上辩之为准则矣IxI中华典藏网

辩外感八风之邪或有饮食劳役所伤之重者三二日特与外伤风者相似其余证有特异者若不将两证重别分解犹恐将内伤不足之证误作有余外感风邪虽辞理有重复处但欲病者易辩医者易治耳IxI中华典藏网

外感八风之邪乃有余证也内伤饮食不节劳役所伤皆不足之病也其内伤亦恶风自汗若在温煖无风处则不恶矣与外伤鼻流清涕头痛自汗颇相似分之特异耳外感风邪其恶风自汗头痛鼻流清涕常常有之一日一时增加愈甚直至传入里作下证乃罢语声重浊高厉有力鼻息拥塞不通能饮食腹中和口知味大小便如常筋骨疼痛不能动摇便着床枕非扶不起其内伤与饮食不节劳役所伤然亦恶风居露地中遇大漫风起却不恶也惟门窗隙中些小贼风来必大恶也与伤风伤寒俱不同矣况鼻流清涕头痛自汗间而有之鼻中气短少气不足以息语则气短而怯弱妨食或食不下或不饮食三者互有之腹中不和或腹中急而不能伸口不知五谷之味小便频数而不渇初劳役得病食少小便赤黄大便常难或秘或结或虚坐只见些小白脓时有下气或泄黄如糜或溏泄色白或结而不通若心下痞或胸中闭塞如刀劙之痛二者亦互作不并出也有时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脇痛必脐下相火之势如巨川之水不可遏而上行使阳明之经逆行乱於胸中其气无止息甚则高喘热伤元气令四肢不收无气以动而懒倦嗜卧其外感风寒俱无此证故易分别耳IxI中华典藏网

辩手背手心IxI中华典藏网

内伤及劳役饮食不节病手心热手背不热外伤风寒则手背热手心不热此辩至甚皎然IxI中华典藏网

辩口鼻IxI中华典藏网

若饮食劳役所伤其外证必显在口必口失谷味必腹中不和必不欲言纵勉强对荅声必怯弱口沃沫多唾鼻中清涕或有或无即隂证也外伤风寒则其外证必显在鼻鼻气不利声重浊不清利其言壅塞盛有力而口中必和伤寒则面赤鼻壅塞而乾伤风则鼻流清涕而已内经云鼻者肺之侯肺气通於天外伤风寒则鼻为之不利口者坤土也脾气通於口饮食失节劳役所伤口不知谷味亦不知五味又云伤食恶食伤食明矣IxI中华典藏网

辨气少气盛IxI中华典藏网

外伤风寒者故其气壅盛而有余内伤饮食劳役者其口鼻中皆气短促不足以息何以分之盖外伤风寒者心肺元气初无减损又添邪气助之使鼻气壅塞不利面赤不通其鼻中气不能出并从口出但发一言必前轻而後重其言高其声壮厉而有力是伤寒则鼻乾无涕面壅色赤其言前轻後重其声壮厉而有力者乃有余之验也伤风则决然鼻流清涕其声嗄其言响如从瓮中出亦前轻而後重高掲而有力皆气盛有余之验也内伤饮食劳役者心肺之气先损为热所伤热既伤气四肢无力以动故口鼻中皆短气少气上喘懒女人有所问十不欲对其一纵勉强荅之其气亦怯其声亦低是其气短少不足之验也明白如此虽妇人女子亦能辨之岂有医者反不能辨之乎IxI中华典藏网

辩头痛IxI中华典藏网

内证头痛有时而作有时而止外证头痛常常有之直须传入里实方罢此又内外证之不同者也IxI中华典藏网

辩筋骨四肢IxI中华典藏网

内伤等病是心肺之气已絶於外必怠惰嗜卧四肢沈困不收此乃热伤元气脾主四肢既为热所乘无气以动经云热伤气又云热则骨消筋缓此之谓也若外伤风寒是肾肝之气已絶於内肾主骨为寒肝主筋为风自古肾肝之病同一治以其递相维持也故经言胆主筋膀胱主骨是也或中风或伤寒得病之日便着?枕非扶不起筋骨为之疼痛不能动摇乃形质之伤经云寒伤形又云寒则筋挛骨痛此之谓也IxI中华典藏网

辩外伤不恶食若劳役饮食失节寒温不适此三者皆恶食IxI中华典藏网

仲景伤寒论云中风能食伤寒不能食二者皆口中和而不恶食若劳役所伤及饮食失节寒温不适三者俱恶食口不知五味亦不知五谷之味只此一辩足以分内外有余不足二证也阳寒证虽不能食而不恶食口中和知五味亦知谷味盖无内证则心气和脾气通知五谷之味矣IxI中华典藏网

辩渇与不渴IxI中华典藏网

外感风寒之邪三日以外谷消水去邪气传里始有渴也内伤饮食失节劳役久病者必不渇是邪气在血脉中有余故也初劳役形质饮食失节伤之重者必有渇以其心火炽上尅於肺金故渇也及当以此辩之虽渇欲饮冷水者当徐徐少与之不可纵意而饮恐水多峻下则胃气愈弱轻则为胀重则传变诸疾必反覆闷乱百脉不安夜则增剧不得安卧不可不预度也IxI中华典藏网

辩劳役受病表虚不作表实治之IxI中华典藏网

或因劳役动作肾间隂火沸腾事闲之际或於隂凉处解脱衣裳更有新沐浴於背隂处坐卧其隂火下行还归肾间皮肤腠理极虚无阳但风来为寒凉所遏表虚不任其风寒自认外感风寒求医解表以重絶元气取祸如反掌苟幸而免者致虚劳血气皆弱不能完复且表虚之人为风寒所遏亦是虚邪犯表始病一二日之间时与外中贼邪有余之证颇相似处故致疑惑请医者只於气少气盛上辩之其外伤贼邪必语声前轻後重高厉而有力若是劳役所伤饮食不节表虚不足之病必短气气促上气高喘懒语其声困弱而无力至易见也若毫厘之误则千里之谬已上者辩证别有治法用药正论故作此说分解於後IxI中华典藏网

辩证与中热颇相似IxI中华典藏网

复有一等乘天气大热之时在於路途中劳役得之或在田野间劳形得之更或有身体薄弱食少劳役过甚又有修善当斋之人胃气久虚而因劳役得之者皆与阳明中热白虎汤证相似必肌体扪摸之壮热必燥热闷乱大恶热渇而饮水以劳役过甚之故亦身疼痛始受病之时特与中热外得有余之证相似若悞与白虎汤旬日必死此证脾胃大虚元气不足口鼻中气皆短促而上喘至日转以後是阳明得时之际病必少减若是外中热之病必到日晡之际大作讝语其热增加大渇饮水烦闷不止其劳役不足者皆无此证尤易为分解若有难决疑似之证必当待一二日而求医治疗必不至错误矣饮食不节劳役形体所受病皆脾虚腠理元气已絶於往往病人将自己表虚不任风寒但有风来寒至招认作伤风召医以泻其表反重虚其虚轻则致危困虚劳重则必死深可哀悯故时一说以祛医者之惑IxI中华典藏网

论天地隂阳生杀之理在升降浮沉之间IxI中华典藏网

隂阳应象论云天以阳生隂长地以阳杀隂藏然岁以春为首正正也寅引也少阳之气始於泉下引隂升而在天地人身上即天之分百谷草木皆甲坼於此时也至立夏少隂之火炽於太虚则草木盛茂垂枝布叶乃阳之用隂之体此所谓天以阳生隂长经言岁半以前天气主之在乎升浮也至秋而太隂之运初自天而下逐隂降而彻地则金振燥令风厉霜飞品物咸殒其枝独在若乎毫毛至冬则少隂之气复服於泉下水氷地拆万类周密隂之用阳之体也此所谓地以阳杀隂藏经云岁半已後地气主之在乎降沉也至於春气温和夏气暑热秋气清凉冬气冷冽此则正气之序也故曰履端於始序则不愆升已而降降已而升如环无端运化万物其实一气也设或隂阳错综胜复之变自此而起万物之中人一也呼吸升降傚象天地凖绳隂阳盖胃为水谷之海饮食入胃而精气先输脾归肺上行春夏之令以滋养周身乃清气为天者也升已而下输膀胱行秋冬之令为传化糟粕转味而出乃浊隂为地者也若夫顺四时之气起居有时以避寒暑饮食有节及不暴喜怒以颐神志常欲四时均平而无偏胜则安不然损伤脾真气下溜或下泄而久不能升是在秋冬而无春夏乃生长之用?於殒杀之气而百病皆起或久升而不降亦病焉於此求之则知履端之义矣IxI中华典藏网

劳倦所伤论IxI中华典藏网

调经篇云隂虚生内热岐伯曰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腕不通而胃气热热气薰胸中故内热举痛论云劳则气耗劳则喘且汗出内外皆越故气耗矣夫喜怒不节起居不时有所劳伤皆损其气气衰则火生火旺则乘其脾土脾主四肢故困热无气以动懒於语言动作喘乏表热自汗心烦不安当病之时宜安心静坐以养其气以甘寒泻其热火以酸味收其散气以甘温补其中气经言劳者温之损者温之者是也金匮要略云平人脉大为劳脉极虚亦为劳矣夫劳之为病其脉浮大手足烦热春夏剧秋冬差【脉大者热邪也极虚者气损也春夏剧者时助邪也秋冬差者时胜邪也】以黄耆建中汤治之此亦温之之意也夫上古圣人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形与神俱百岁乃去此谓治未病也今时之人去圣人久远则不然饮食失节起居失宜妄作劳役形气俱伤故病而後药之是治其已病也推其百病之源皆因饮食劳倦而胃气元气散解不能滋荣百脉灌溉脏腑卫护周身之所致也故苍天之气贵清静阳气恶烦劳噫饮食喜怒之间寒暑起居之际可不慎欤IxI中华典藏网

饮食劳倦论IxI中华典藏网

古之至人穷隂阳之造化究乎生死之际所着内经悉言人以胃气为本盖人受水谷之气以生所谓清气荣气卫气春升之气皆胃气之别称也夫胃为水谷之海饮食入胃游溢精气上输於脾脾气散精上归於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於四时五臓隂阳揆度以为常也苟饮食失节寒温不适则脾胃乃伤喜怒忧恐劳役过度而损耗元气既脾胃虚衰元气不足而心火独盛心火者隂火也起於下焦其系系於心心不主令相火代之相火下焦包络之火元气之贼也火与元气不能两立一胜则一负脾胃气虚则下流於肾肝隂火得以乘其土位故脾胃之证始得之则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其脉洪大而头痛或渇不止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盖隂火上冲则气高而喘身烦热为头痛为渇而脉洪大脾胃之气下流使谷气不得升浮是生长之令不行则无阳以护其荣卫不任风寒乃生寒热皆脾胃之气不足所致也然而与外感风寒所得之证颇同而理异内伤脾胃乃伤其气外感风寒乃伤其形伤外为有余有余者泻之伤内为不足不足者补之汗之下之吐之尅之皆泻也温之和之调之养之皆补也内伤不足之病苟误认作外感有余之病而反泻之则虚其虚也难经云实实虚虚损不足而益有余如此死者医杀之耳然则奈何曰惟当以甘温之剂补其中升其阳甘寒以泻其火则愈内经曰劳者温之损者温之盖温能除大热大忌苦寒之药泻胃土耳今立补中益气汤IxI中华典藏网

补中益气汤IxI中华典藏网

黄芪【劳役热甚一钱】 甘草【炙已上各五分】 人参【去芦】IxI中华典藏网

升麻    柴胡    橘皮IxI中华典藏网

当归身【酒洗】  白术【已上各三分】IxI中华典藏网

右件?咀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早饭後温服如伤之重者二服而愈量轻重治之IxI中华典藏网

立方本指IxI中华典藏网

夫脾胃虚者因饮食劳倦心火亢甚而乘其土位其次肺气受邪须用黄芪最多人参甘草次之脾胃一虚肺气先絶故用黄芪以益皮毛而闭腠理不令自汗上喘气短损真元气人参以补之心火乘脾炙甘草用甘温以泻火热而补脾胃中元气若脾胃急痛并大虚腹中急缩者宜多用之经云急者缓之白术苦甘温除胃中热利腰脐间血胃中清气在下必加升麻柴胡以引之引黄芪甘草甘温之气味上升能补胃气之散解而实其表也又缩带脉之缩急二味苦平物之薄者隂中之阳引清气上升也气乱於胸中为清浊相干用去白陈皮以理之又能助阳气上升以散滞气助诸甘辛为用也嗌乾者加乾葛脾胃气虚不能升浮为隂火伤其生发之气荣血大亏荣气不营隂火炽盛是血中伏火日渐煎熬血气日减心包与心主血血减则心无所养致使心乱而烦病名曰悗悗者心惑而烦闷不安也故加辛甘微温之剂生阳气阳生则隂长或曰甘温何能生血曰仲景之法血虚以人参补之阳旺则能生隂血更以当归和之少加黄蘖以救肾水能泻隂中之伏火如烦犹不止少加生地黄补肾水水旺而心火自降如气浮心乱以朱砂安神丸镇固之则愈IxI中华典藏网

四时用药加减法IxI中华典藏网

内经曰胃为水谷之海又云肠胃为市无物不包无物不入寒热温凉皆有之其为病也不一故随时证於补中益气汤中权立四时加减法於後IxI中华典藏网

以手扪之而肌表热者表热也只服补中益气汤一二服得微汗则已非正发汗乃隂阳气和自然汗出也○若更烦乱如腹中或周身有刺痛皆血涩不足加当归身【五钱或一钱】○如精神短少加人参【五分】五味子【二十个】○头痛加蔓荆子【三分】痛甚加川芎【五分】○顶痛脑痛加藁本【五分】细辛【三分】诸头痛并用此四味足矣○如头痛有痰沈重懒倦者乃太隂痰厥头痛加半夏【五分】生姜【三分】○耳鸣目黄颊颔肿颈肩臑肘臂外後亷痛面赤脉洪大者以羌活【一钱】防风藁本【已上各七分】甘草【五分】通其经血加黄芩黄连【已上各三分】消其肿人参【五分】黄芪【七分】益元气而泻火邪另作一服与之○嗌痛颔肿脉洪大面赤者加黄芩甘草【已上各三分】桔梗【七分】○口乾嗌乾者加葛根【五分】升引胃气上行以润之○如夏月咳嗽者加五味子【二十五个】麦门冬【去心五分】○如冬月咳嗽加不去根节麻黄【五分】○如秋凉亦加○如春月天温只加佛耳草欵冬花【已上各五分】IxI中华典藏网

若久病痰嗽肺中伏火去人参以防痰嗽增益耳食不下乃胸中胃上有寒或气澁滞加青皮木香【已上各三分】陈皮【五分】此三味为定法○如冬月加益智仁草豆IxI中华典藏网

?仁【已上各五分】○如夏月少加黄芩黄连更加?榔草豆?仁缩砂仁白豆?仁【已上各五分】○如春初犹寒少加辛热之剂以补春气之不足为风药之佐益智草豆?可也○心下痞夯闷者加芍药黄连【已上各一钱】○如痞腹胀加枳实木香缩砂仁【已上各三分】厚朴【七分】如天寒少加乾姜或中桂【桂心也】○心下痞觉中寒加附子黄连【已上各一钱】不能食而心下痞加生姜陈皮【已上各一钱】能食而心下痞加黄连【五分】枳实【三分】脉缓有痰而痞加半夏黄连【已上各一钱】脉弦四肢满便难而心下痞加黄连【五分】柴胡【七分】甘草【三分】○腹中痛者加白芍药【五分】甘草【三分】如恶寒觉冷痛加中桂【五分】○如夏月腹中痛不恶寒不恶热者加黄芩甘草【已上各五分】芍药【一钱】以治时热也○腹痛在寒凉时加半夏益智草豆?之类○如腹中痛恶寒而脉弦者是木来尅土也小建中汤主之盖芍药味酸於土中泻木为君如脉沈细腹中痛是水来侮土以理中汤主之乾姜辛热於土中泻水以为主也如脉缓体重节痛腹胀自利米谷不化是湿胜以平胃散主之苍术苦辛温泻湿为主也○脇下痛或脇下缩急俱加柴胡【三分甚则五分】甘草【三分】○脐下痛者加真熟地黄【五分】如不已者乃大寒也加肉桂【伍分】IxI中华典藏网

朱砂安补丸IxI中华典藏网

朱砂【五钱别研水飞为衣】甘草【五钱五分】  黄连【去须净酒洗六钱】当归【去芦二钱五分】 生地黄【一钱五分】IxI中华典藏网

内经曰热湿所胜治以甘寒以苦泻之以黄连之苦寒去心烦除湿热为君以甘草生地黄之甘寒泻火补气滋生隂血为臣以当归身补其血不足朱砂纳浮溜之火而安神明也IxI中华典藏网

右件除朱砂外四味共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黍米大以朱砂为衣每服十五丸或二十丸津唾咽下食後或温水凉水少许送下亦得此近而奇偶制之缓也IxI中华典藏网

参术调中汤泻热补气止定喘和脾胃进饮食白术【五分】   黄耆【四分】   桑白皮IxI中华典藏网

甘草【炙】   人参【已上各三分】 麦门冬【去心】IxI中华典藏网

青皮【去白】   陈皮【去白】   地骨皮IxI中华典藏网

白茯苓【已上各二分】五味子【二十个】IxI中华典藏网

右件?咀如麻豆大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大温服早饭後忌多语言劳役IxI中华典藏网

升阳补气汤治饮食不时饥饱劳役胃气不足脾气下溜气短无力不能寒热早饭後转增昏闷须要眠睡怠惰四肢不收懒倦动作及五心烦热IxI中华典藏网

厚朴【姜制五分】  升麻    羌活IxI中华典藏网

白芍药   独活    防风IxI中华典藏网

甘草【炙】   泽泻【已上各一钱】 生地黄【一钱五分】柴胡【二钱五分】IxI中华典藏网

右件为麤末每服五钱水二盏生姜三片枣二枚煎至一盏去滓大温服食前IxI中华典藏网

加腹胀及窄狭加厚朴○如腹中似硬加砂仁【已上各三分】IxI中华典藏网

双和散治虚劳少力补血益气IxI中华典藏网

白芍药【二两五钱】 黄茋    熟地黄IxI中华典藏网

川芎    当归【已上各一两】 甘草【炙】IxI中华典藏网

官桂【已上各七钱五分】IxI中华典藏网

右为麤末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枣二枚煎至七分去滓温服IxI中华典藏网

如大病之後虚劳气乏者以此调治不热不冷温而有补IxI中华典藏网

升阳顺气汤治因饮食不节劳役所伤腹脇满闷短气遇春则口淡无味遇夏虽热犹有恶寒饥则常如饱不喜食冷物IxI中华典藏网

黄茋【一两】   半夏【三钱汤洗七次】 草豆?【二钱】IxI中华典藏网

神麯【一钱五分炒】 升麻    柴胡IxI中华典藏网

当归身   陈皮【已上各一钱】 甘草【炙】IxI中华典藏网

黄蘖【已上各五分】 人参【去芦三分】IxI中华典藏网

右件?咀每服三钱水二盏生姜三片煎至一盏去滓温服IxI中华典藏网

升阳益胃汤治脾胃虚则怠惰嗜卧四肢不收时值秋燥令行湿热少退体重节痛口乾舌乾饮食无味大便不调小便频数不欲食食不消兼见肺病洒浙恶寒惨惨不乐面色恶而不和乃阳气不伸故也当升阳益气也IxI中华典藏网

黄茋【二两】   半夏【洗此一味脉澁者用】人参【去芦】IxI中华典藏网

甘草【炙已上各一两】 黄连【一钱】   白芍【何故秋旺用人参白术芍药之类反补肺为脾胃虚则肺最受邪故因时而补也】 独活IxI中华典藏网

防风【以秋旺故以辛温溺之】     羌活【已上各五钱】橘皮【四钱】   茯苓【小便利不渴者勿用】柴胡IxI中华典藏网

泽泻【不淋勿用】  白术【已上各三钱】IxI中华典藏网

右?咀每服秤三钱生姜五片枣二枚煎至一盏去查温服早饭後或加至五钱IxI中华典藏网

门冬清肺饮治脾胃虚弱气促气弱精神短少衂血吐血IxI中华典藏网

紫菀茸【一钱五分】 黄耆    白芍药IxI中华典藏网

甘草【已上各一钱】 人参【去芦】   麦门冬【已上各五分】当归身【三分】  五味子【三个】IxI中华典藏网

右?咀分作二服每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柤温服食後IxI中华典藏网

○局方中大阿胶丸亦宜用IxI中华典藏网

升阳散火汤【方见火门】IxI中华典藏网

当归补血汤【方见热门】IxI中华典藏网

饮食所伤论IxI中华典藏网

隂阳应象论云水谷之寒热感则害人六府痹论云隂气者静则神藏躁则消亡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此乃混言之也分之为二饮也食也饮者水也无形之气也因而大饮则气逆形寒饮冷则伤肺病则为喘咳为肿满为水泻轻则当发汗利小便使上下分消其湿解酲汤五苓散生姜半夏枳实白术之类是也如重而畜积为满者芫花大戟甘遂牵牛之属利下之此其治也食者物也有形之血也如生气通天论云因而饱食筋脉横解汤澼为痔又云食伤太隂厥隂寸口大於人迎两倍三倍者或呕吐或痞满或下痢肠癖当分寒热轻重而治之轻则内消重则除下如伤寒物者半夏神麯乾姜三棱广木巴豆之类主之如伤热物者枳实白术青皮陈皮麦蘖黄连大黄之类主之亦有宜吐者隂阳应象论云在上者因而越之苽蒂散之属主之然而不可过剂过剂则反伤肠胃盖先因饮食自伤又加之以药过故肠胃复伤而气不能化食愈难消矣渐至羸困故五常政大论云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小毒治病十去其七凡毒治病不可过之此圣人之深戒也IxI中华典藏网

论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分而治之IxI中华典藏网

痹论云隂气者静则神藏躁则消亡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此混言之也分之为二饮也食也又经云因而大饮则气逆因而饱食筋脉横解则肠癖为痔饮者无形之气伤之则宜发汗利小便使上下分消其湿解酲汤五苓散之类主之食者有形之物伤之则宜损其谷其次莫若消导丁香烂饭丸枳术丸之类主之稍重则攻化三棱消积丸木香见睍丸之类主之尤重者则或吐或下苽蒂散备急丸之类主之以平为期盖脾已伤又以药伤使营运之气减削食愈难消故五常政论云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不尽行复如法圣人埀此严戒是为万世福也如能慎言语节饮食所谓治未病也IxI中华典藏网

辩内伤饮食用药所宜所禁IxI中华典藏网

内伤饮食付药者受药者皆以为琐末细事是以所当重者为轻利害非细殊不思胃气者荣气也卫气也谷气也清气也资少阳生发之气也人之真气衰旺皆在饮食入胃胃和则谷气上升谷气者升腾之气也乃足少阳胆手少阳元气始发生长万 化之别名也饮食一伤若消导药的对其所伤之物则胃气愈旺五谷之精华上腾乃清气为天者也精气神气皆强盛七神护卫生气不乏增益大旺气血周流则百病不能侵虽有大风苛毒弗能害也此一药之用其利博哉易水张先生尝戒不可用峻利食药食药下咽未至药丸施化其标皮之力始明便言空快也所伤之物已去若更待一两时辰许药尽化开其峻利药必有情性病去之後脾胃安得不损乎脾胃既损是真气元气败坏促人之夀当时说下一药枳实一两麸炒黄色为度白术二两只此二味荷叶裹烧饭为丸以白术苦甘温其甘温补脾胃之元气其苦味除胃中之温热利腰脐间血故先补脾胃之弱过於枳实尅化之药一倍枳实味苦寒泄心下痞闷消化胃中所伤此一药下胃其所伤不能即去须待一两时辰许食则消化是先补其虚而後化其所伤则不峻利矣当是之时未悟用荷叶烧饭为丸之理老年味之始得可谓神奇矣荷叶之一物中央空虚象震卦之体震者动也人感之生足少阳甲胆也甲胆者风也生化万物之根蒂也左传云履端於始序则不愆人之饮食入胃营气上行即少阳甲胆之气也其手少阳三焦经人之元气也手足经同法便是少阳元气生发也胃气谷气元气甲胆上升之气一也异名虽多止是胃气上升者也荷叶之体生於水土之下出於秽污之中而不为秽污所染挺然独立其色青形乃空清而象风木者也食药感此气之化胃气何由不上升乎其主意用此一味为引用可谓远识深虑合於道者也更以烧饭和药与白术恊力滋养谷气而补令胃厚再不至内伤其利广矣大矣若内伤脾胃以辛热之物酒肉之类自觉不快覔药於医者此风习以为常医者亦不问所伤即付之以集香丸巴豆大热药之类下之大便下则物去遗留食之熟性药之热性重伤元气七神不炽经云热伤气正谓此也其人必无气以动而热困四肢不举传变诸疾不可胜数使人真气自此衰矣若伤生冷硬物世医或用大黄牵牛二味大寒药投之物随药下所伤去矣遗留食之寒性药之寒性重泻其阳阳去则皮肤筋骨肉血脉无所依倚便为虚损之证论言及此令人寒心夫辛辣气薄之药无故不可乱服非止牵牛而已至真要大论云五味入胃各先逐其所喜攻攻者尅伐泻也辛味下咽先攻泻肺之五气气者真气元气也其牵牛之辛辣猛烈夺人尤甚饮食所伤肠胃受邪当以苦味泄其肠胃可也肺与元气何罪之有夫牵牛不可用者有五此其一也况胃主血为物所伤物者有形之物也皆是血病血病泻气此其二也且饮食伤於中焦止合尅化消导其食重泻上焦腹中已虚之气此其三也食伤肠胃当塞因塞用又寒因寒用枳实大黄苦寒之物以泄有形是也反以辛辣牵牛散泻真气犯大禁四也殊不知鍼经第一卷第一篇有云外来客邪风寒伤人五脏若误泻胃气必死误补亦死其死也隂气有余故躁今内伤肠胃是谓六腑不足之病反泻上焦虚无肺气肺者五臓之一数也为牵牛之类朝损暮损其元气消耗此乃暗里折人夀数犯大禁五也良可哀叹故特着此论并方庶令四海闻而行之不至天横耳此老夫之用心也胃气岂可不足复明养胃之理故经曰安谷则昌絶谷则亡水去则荣散谷消则卫亡荣散卫亡神无所依仲景云水入於经其血乃成谷入於胃脉道乃行故血不可不养胃不可不温血温胃和荣卫将行常有天命谷者身之大柄也书与周礼皆云金木水火土谷惟修以奉养五脏者也内伤饮食固非细事苟妄服食药而轻生损命其可乎哉黄帝鍼经有说胃恶热而喜清大肠恶清冷而喜热两者不和何以调之岐伯曰调此者饮食衣服亦欲适寒温寒无凄怆暑无出汗饮食者热无灼灼寒无凔凔寒温中适故气将特乃不致邪僻也【详说见於本经条下】是必有因用岂可用俱寒俱热之食药致损者与内经云内伤者其气口脉反大於人迎一倍二倍三倍分经用药又曰上部有脉下部无脉其人当吐不吐者死如但食不纳恶心欲吐者不问一倍二倍不当止与瓜蒂散吐之但以指或以物探去之若所伤之物去不尽者更诊其脉问其所伤以食药去之以应塞因塞用又谓之寒因寒用泄而下降乃应太隂之用其中更加升发之药令其元气上升塞因塞用因曲而为之直何为曲内伤胃气是也何为直而升发胃气是也因治其饮食之内伤而使生气增益胃气完复此乃因曲而为之直也若依分经用药其所伤之物寒热温凉生硬柔輭所伤不一难立定法只堕所伤之物不同各立治法临时加减用之其用药又问病人从来禀气盛衰所伤寒物热物是喜食而食之邪不可服破气药若乘饥困而食之邪当益胃气或为人所勉劝强食之宜损血而益气也诊其脉候伤在何臓方可与对病之药岂可妄泻大真生气以轻丧身宝乎且如先食热而不伤继之以寒物因後食致前食亦不消化而伤者当问热食寒食孰多孰少斟酌与药无不当矣喻如伤热物二分寒物一分则当用寒药一分热药二分相合而与之则荣卫之气必得周流更有或先饭酒而後伤寒冷之食及伤热食冷水与氷如此不等皆当验其节次所伤之物约量寒热之剂分数各各对证而与之无不取验自忖所定方药未敢便为能尽药性之理姑用指迷辩惑耳随证立方备陈於後IxI中华典藏网

易水张先生枳术丸治痞消食强胃IxI中华典藏网

白术【二两】   枳实【麸炒黄色】IxI中华典藏网

右为细末荷叶裹烧饭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多用白汤下无时白术者本意不取其食速化俱久令人胃气强实不复伤也IxI中华典藏网

橘皮枳术丸治老幼元气虚弱饮食不消或脏腑不调心下痞闷IxI中华典藏网

橘皮    枳实【麸炒去穰已上各一两】IxI中华典藏网

白术【二两】IxI中华典藏网

右为细末荷叶烧饭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熟水送下食远○夫内伤用药之大法所贵服之强人胃气令胃气益厚虽猛食多食重食而不伤此能用食药者也此药久久益胃气令人不复致伤也IxI中华典藏网

麴蘖枳术丸治为人所勉劝强食之致心腹满闷不快枳实【麸炒去穰】  大麦糵【面炒】  神麯【炒已上各一两】IxI中华典藏网

右为细末荷叶烧饭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用温水下食远IxI中华典藏网

木香枳术丸破滞气消饮食开胃进食IxI中华典藏网

木香    枳实【麸炒去穰已上各一两】IxI中华典藏网

白术【二两】IxI中华典藏网

右为细末荷叶烧饭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温水送下食远IxI中华典藏网

木香化滞汤治因忧气食湿面结於中脘腹皮底微痛心下痞满不思饮食食之不散常常痞气IxI中华典藏网

半夏【一两】   草豆?仁  甘草【已上各五钱】IxI中华典藏网

柴胡【四钱】   木香    橘皮【已上各三钱】枳实【麸炒去穰】  当归稍【已上各二钱】红花【五分】IxI中华典藏网

右件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水二大盏生姜五片煎至一盏去滓稍热服食远忌酒湿面IxI中华典藏网

半夏枳术丸治因冷食内伤IxI中华典藏网

半夏【汤洗七次】  枳实【麸炒已上各一两】白术【二两】IxI中华典藏网

右为细末荷叶烧饭为丸如菉豆大每服五十丸温水送下添服不妨热汤浸蒸饼为丸亦可IxI中华典藏网

○如食伤寒热不调每服加上二黄丸十丸白汤送下丁香烂饭丸治饭食所伤IxI中华典藏网

丁香    京三棱   广茂【炮】IxI中华典藏网

木香【已上各一钱】 甘草【炙】   甘松【去土】IxI中华典藏网

缩砂仁   丁香皮   益智仁【已上各三钱】香附子【五钱】IxI中华典藏网

右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菉豆大每服三十丸白汤送下或细嚼亦可不拘时候IxI中华典藏网

○治卒心胃痛甚效IxI中华典藏网

草豆?丸治秋冬伤寒冷物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脇膈咽不通IxI中华典藏网

草豆?【面裹煨去皮取仁】     枳实【麸炒黄色】IxI中华典藏网

白术【已上各一两】 大麦糵【麸炒黄色】 半夏【汤洗七次】IxI中华典藏网

黄芩【刮去皮生】  神麴【炒黄色各五钱】 乾生姜IxI中华典藏网

橘皮    青皮【已上各二钱】 炒盐【伍分】IxI中华典藏网

右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菉豆大每服五十丸白汤下量所伤多少加减服之IxI中华典藏网

○如冬月用别作一药不用黄芩岁火不及又伤冷物加以温剂是其治也然有热物伤者从权以寒药治之随时之宜不可不知也IxI中华典藏网

三黄枳术丸治伤肉食湿面辛辣味厚之物填塞闷乱不快IxI中华典藏网

黄芩【二两】   黄连【酒洗】   大黄【湿纸煨】IxI中华典藏网

神麯【炒】   橘皮    白术【已上各一两】枳实【麸炒五钱】IxI中华典藏网

右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菉豆大一倍每服五十丸白汤送下量所伤服之IxI中华典藏网

除湿益气丸治伤湿面心腹满闷肢体沉重IxI中华典藏网

枳实【麸炒黄色】  神麯【炒黄色】  黄芩【生用】IxI中华典藏网

白术【已上各一两】 萝卜子   红花【三分是一钱分十也】IxI中华典藏网

右为细末荷叶烧饭为丸如菉豆大每服五十丸白汤送下量所伤多少服之IxI中华典藏网

三棱消积丸治伤生冷硬物不能消化心腹满闷京三棱【炮】  广茂【炒】   炒麴【已上各七钱】青橘皮   巴豆【和皮米炒黑燋去米】陈皮【已上各五钱】IxI中华典藏网

丁皮    益智【已上各三钱】 茴香【五钱炒】IxI中华典藏网

右为细末醋打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加至二十丸温生姜汤下食前量虚实加减如更衣止後服之IxI中华典藏网

备急大黄丸疗心腹诸卒暴百病IxI中华典藏网

大黄    巴豆【去皮】   乾姜【已上各一两】IxI中华典藏网

右须要精新好药捣罗蜜和更捣一千杵丸如小豆大每服三丸老少量之IxI中华典藏网

益胃散治服寒药过多或脾胃虚弱胃脘痛IxI中华典藏网

陈皮    黄茋【已上各七钱】 益智仁【六钱】IxI中华典藏网

白豆?仁  泽泻    乾姜IxI中华典藏网

姜黄【已上各三钱】 缩砂仁   甘草IxI中华典藏网

厚朴    人参【已上各二钱】IxI中华典藏网

右为细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七分温服食前○如脉弦恶寒腹痛乃中气弱也以仲景小建中汤加黄茋钱氏异攻散加芍药选而用之○如渇甚者以白术散加葛根倍之IxI中华典藏网

论酒客病IxI中华典藏网

夫酒者大热有毒气味俱阳乃无形之物也若伤之止当发散汗出则愈矣此最妙法也其次莫如利小便二者乃上下分消其湿何酒病之有今之酒病者往往服酒症丸大热之药下之又有用牵牛大黄下之者是无形元气受病反下有形隂血乖悞甚矣酒性大热已伤元气而复重泻之况亦损肾水真隂及有形隂血俱为不足如此则隂血愈虚真水愈弱阳毒之热大旺反增其隂火是谓元气消亡七神何依折人长命不然则虚损之病成矣金匮要略云酒疸下之久久为黑疸慎不可犯此戒不若令上下分消其湿葛花解酲汤主之葛花解酲汤IxI中华典藏网

白豆?仁  缩砂仁   葛花【已上各五钱】IxI中华典藏网

乾姜    神麯【炒】   泽泻IxI中华典藏网

白术【已上各二钱】 橘皮【去白】   猪苓【去皮】IxI中华典藏网

人参【去芦】   白茯苓【各一钱五分】木香【五分】IxI中华典藏网

莲花青皮【去穰三分】IxI中华典藏网

右为细末秤和匀每服三钱七白汤调下但得微汗酒病去矣此盖不得已而用之岂可恃赖日日饮酒此药气味辛辣偶因酒病服之则不损元气何者敌酒病故也若频服之损人天年IxI中华典藏网

五苓散治伤寒温热病表里未解头痛发热口燥咽乾烦渇饮水或水入即吐或小便不利及汗出表解烦渇不止者宜服之又治霍乱吐利燥渇引饮之证IxI中华典藏网

泽泻【二两五钱】  猪苓    茯苓IxI中华典藏网

白术【已上各一两五钱】桂【一两】IxI中华典藏网

右为细末每服二钱热汤调服不计时候服讫多饮热汤有汗出即愈IxI中华典藏网

○又治瘀热在里身热黄疸浓煎茵陈蒿汤调下食前服之○如疸发渇及中暑引饮亦可用水调服之IxI中华典藏网

家秘加味枳术丸治脾胃虚弱饮食减少胸膈膨闷酒伤食积气滞腹满常服则进食寛中和畅脾胃白术【泔浸土炒二两】 枳实【去穰麸炒一两】 神麯【炒】IxI中华典藏网

麦糵【炒研取粉】  陈皮【去白】   山查肉IxI中华典藏网

香附【炒已上各一两】 缩砂仁【炒五钱】IxI中华典藏网

右为细末荷叶烧陈老米饭为丸如菉豆大每服五十丸用清米饮或滚水送下如胸膈膨闷枳殻汤送下如酒伤乾葛汤送下如脾胃虚弱者加人参五钱附伤食IxI中华典藏网

伤食方论IxI中华典藏网

病源曰宿食不消由藏气虚弱寒气在於脾胃之间故使谷不化也宿谷未消新谷又入脾气既弱故不能磨之则经宿而不消也令人腹胀气急噎气醋臭时或增寒壮热是也或头痛如疟之状寸口脉浮大按之反涩尺脉亦微而涩者则宿食不消也丹溪云伤食恶食者胸中有物宜导痰补脾用二陈汤加白术山查川芎苍术服之IxI中华典藏网

荳?橘红散温脾养胃升降隂阳和三焦化宿食IxI中华典藏网

丁香    木香【各一两】  肉荳?IxI中华典藏网

人参    厚朴【姜汁制】  神麯【炒】IxI中华典藏网

乾姜【炮】   半夏麯   橘红【去白】IxI中华典藏网

甘草【炙】   藿香【去土】   白术【各半两】IxI中华典藏网

右?咀每三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一枚煎七分去渣温服IxI中华典藏网

保和丸专治一切食积IxI中华典藏网

山查【六两】   神麯    半夏IxI中华典藏网

茯苓【各二两】  陈皮    连翘IxI中华典藏网

萝卜子【各一两】IxI中华典藏网

右为末炊饼子如梧子大每服七八十丸食远白汤下IxI中华典藏网

大枳殻丸【御药院方】治一切酒食伤胸膈闭闷疼痛饮食不消两脇刺痛呕逆恶心并皆治之IxI中华典藏网

蓬莪术【煨香热】 厚朴【去皮姜制】  人参【去芦】IxI中华典藏网

青皮    黑牵牛【炒】  枳殻【麸炒去穰】IxI中华典藏网

茯苓【去皮】   木香    陈皮【去白】IxI中华典藏网

白术【各一两】  ?榔    大黄【锦纹者各二两】半夏【汤炮七次】  麦糵【微炒】   神麯【炒黄】IxI中华典藏网

三棱【各一两】IxI中华典藏网

又一方有乾生姜五钱IxI中华典藏网

右为末姜汁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姜汤下常服美食IxI中华典藏网

木香?榔丸治一切气滞心腹痞满脇肋胀闷大小便结滞不利者并亦服之IxI中华典藏网

木香    ?榔    青皮【去白】IxI中华典藏网

陈皮【去白】   枳殻【麸炒】   广茂【煨切】IxI中华典藏网

黄连【各一两】  黄栢【去粗皮一两】 香附IxI中华典藏网

大黄【炒各三两】  黑牵牛【生取头末各三两】IxI中华典藏网

右为末滴水丸如豌豆大每服三五十丸食後生姜汤送下加至以利为度IxI中华典藏网

秘方化滞圆理一切气化一切积夺造化有通塞之功调隂阳有补泻之妙久坚沉痼磨之自消暴积留导之立去IxI中华典藏网

南木香【坚实者不见火】丁香【去苞不见火】 青皮【四花者去白】红橘皮【水浸去白】 黄连【大者各二钱半】 京三棱【慢火煨】莪术【慢火煨各五钱】 半夏麯【三钱】IxI中华典藏网

前八味晒乾共研为细末IxI中华典藏网

巴豆【去殻滚汤泡逐一研开去心膜以瓦器盛用好醋浸过一指慢火熬至醋乾秤六钱重碾IxI中华典藏网

细将前药末和再碾令匀入後乌梅肉膏巴豆若乾止用四钱五分】IxI中华典藏网

乌梅【用肉厚者打研去核细剉火焙乾为细末秤五钱重用米醋调略清慢火熬成膏和入前IxI中华典藏网

药】IxI中华典藏网

右通和匀了用白面八钱重水调得所慢火调糊为丸如粟米大每服五七丸人盛者十丸五更空心用橘皮汤下○常服磨滞不欲通泄津液咽下○停食饱闷枳殻汤下○但有所积物取本汁冷下○因食吐不止津液咽下即止○食泻不休及霍乱呕吐俱用冷水下○赤痢冷甘草汤下○白痢冷乾姜汤下○心动石菖蒲汤下○赤白痢冷甘草乾姜汤下○诸气痛生姜橘皮汤下○小肠气痛茴香酒下○妇人血气当归汤下IxI中华典藏网

若欲宣积滚姜汤下仍如丸数未利再服利多饮冷水一口补住○小儿量岁数加减丸服疳积常服米饮IxI中华典藏网

下不拘时服○孕妇勿服此药得热则行得冷则止IxI中华典藏网

丁香烂饭圆治食伤卒心痛三黄枳术圆治伤肉食湿面辛辣味厚之物填塞闷乱不安葛花解酲汤治饮酒太过呕吐痰逆心神烦乱胸膈痞塞手足战摇饮食减少小便不利【方俱见内伤门】IxI中华典藏网

大柴胡汤治内伤饮食郁结在里身热烦燥日晡发热如疟脉实而滑数者用此微利IxI中华典藏网

柴胡【四钱】   黄芩    芍药【各二钱半】IxI中华典藏网

半夏【二钱】   大黄【二钱】   枳实【一钱五分】IxI中华典藏网

右?咀作一服加生姜三片枣二枚水二锺煎一锺去柤温服以利为度未利再投一服IxI中华典藏网

附调理脾胃【新增】IxI中华典藏网

调理脾胃方论IxI中华典藏网

内经曰胃者五藏六府之海也水谷皆入於胃五藏六府皆禀气於胃胃者五藏之本六府之大源也又曰胃为水谷之海饮食入胃游溢精气上输於脾脾气散精上归於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於四时五藏隂阳揆度以为常也以此论之若夫饮食有节寒温适宜脾胃壮实则外邪不能侵内邪不能起何恙之有哉苟因饮食失节寒温不适则脾胃虚弱而百病生焉况脾胃属土土为五行之本万物藉土而生故古人以调理脾胃为医中之王道厥有旨哉予鄙见欲人知节饮食适寒温以养脾胃之本倘有脾胃虚弱最易作疾故开诸方於後择而用之苟得脾壮实固本澄源之事也夫IxI中华典藏网

调中益气汤【东垣方】治因饥饱劳役损伤脾胃元气不足其脉弦或洪缓而沉按之无力中之下时得一澁其证身体沉重四肢倦懒百节烦疼胸满短气膈咽不通心烦不安耳鸣耳聋目有瘀肉热壅如火覩物昏花口中沃沫饮食失味怠惰嗜卧忽肥忽瘦溺色变或清利而数或上饮下便或夏月飱泄腹中虚痛不思饮食IxI中华典藏网

升麻    柴胡    橘皮【各二分】IxI中华典藏网

木香【二分】   甘草【炙】   人参IxI中华典藏网

苍术【各五分】  黄茋【一钱】   当归【五分】IxI中华典藏网

芍药【三分】   五味子【七个此後三味出东垣证効方有之】IxI中华典藏网

右?咀作一处水煎食前热服如时显热燥是不元蒸蒸发也加生地黄黄栢如大便虚坐不得或大便了而不了腹常逼廹血虚血澁也加归身IxI中华典藏网

治中汤治脾胃不和呕逆霍乱中满虚痞或泄泻参苓白术散治脾胃虚弱饮食不进或呕吐泄泻及大病後调助脾胃此药最好【方并见虚劳门】平胃散治脾胃不和呕吐痰水胸膈痞滞不美饮食并皆治之【方见泄泻门】枳术圆治痞消食理脾强胃【方见内伤门】家秘加味枳术丸治脾胃虚弱饮食减少胸膈膨闷酒伤食积气滞腹满常服则进食寛中和畅脾胃【方见内伤门】养胃汤【三因方】治脾胃虚寒呕逆恶心腹脇胀痛肠鸣泄泻或有外感寒热如疟骨节烦疼并皆治之【方见痎疟门】IxI中华典藏网

白术和胃丸治病久不能食而臓腑或结或溏此胃气虚弱也常服则和中理气消痰去湿和脾胃进饮食厚朴【制】   半夏【各一两】  白术【一两二钱】IxI中华典藏网

陈皮【八钱】   ?榔    枳实【各二钱半】IxI中华典藏网

木香【一钱】   人参【七钱】   甘草【炙三钱】IxI中华典藏网

右为末生姜汁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每三十丸温水食远服IxI中华典藏网

补脾丸【心法秘方】有脾虚而恶汤药者制此丸用汤吞省口苦而易於从也IxI中华典藏网

白术【半斤】   苍术    茯苓IxI中华典藏网

陈皮【各三两】  芍药【半斤】IxI中华典藏网

右为末粥糊丸加润下丸可作催生用上热甚者加清金丸尤妙与此药必无产患IxI中华典藏网

养脾丸【和剂方】治脾胃虚冷心腹胀闷呕逆恶心泄泻大麦蘖【炒】  白茯苓【去皮】  人参【去芦各一斤】白术【半斤】   乾姜【炮】   缩砂【去皮各二斤】甘草【炙一斤半】IxI中华典藏网

右为末炼蜜为丸每两作八丸每服一丸细嚼姜汤下IxI中华典藏网

补脾汤【三因方】治脾胃虚寒泄泻腹满气逆呕吐饮食不消IxI中华典藏网

人参【去芦】   茯苓【去皮】   草果【去皮】IxI中华典藏网

乾姜【炮各一两】  麦芽【炒】   甘草【炙各一两半】厚朴【去皮姜制】  陈皮【去白】   白术【各七钱半】IxI中华典藏网

右?咀每服四钱水一盏煎七分去渣空心温服IxI中华典藏网

温脾散【本是方】开胃进食利气散寒湿温中IxI中华典藏网

青皮【去白】   陈皮【去白】   砂仁IxI中华典藏网

船上茴香【炒】 良姜    桔梗IxI中华典藏网

白芷    厚朴【各一两】  木香IxI中华典藏网

麦芽    香附    白术【各半两】IxI中华典藏网

甘草【一两半】  红豆    乾葛【各三钱】IxI中华典藏网

右?咀每服三钱水一盏枣一枚煎七分去渣空心服IxI中华典藏网

八味理中丸【百一选方】治脾胃虚冷饮食不化胸膈痞闷或呕吐痰水或肠呜泄泻IxI中华典藏网

砂仁    川姜    麦芽【各二两】IxI中华典藏网

白茯苓   神麯【炒】   人参【各一两】IxI中华典藏网

白术【四两】   甘草【炙一两半】IxI中华典藏网

右为末炼蜜丸每两分作十丸空心用一丸姜汤嚼下或加半夏麯一两为末入盐点服亦可IxI中华典藏网

参苓平胃散【御药院方】治脾胃不和不思饮食心腹脇肋胀满刺痛口苦无味胷满短气呕哕恶心噫气吞酸面色痿黄肌体瘦弱怠惰嗜卧体重节痛常多自利或发霍乱及五噎八痞膈气反胃宜服IxI中华典藏网

厚朴【制】   橘皮【各五两】  苍术【米泔浸半斤】甘草【炙】   茯苓【各二两】  人参【二两】IxI中华典藏网

右?咀水二盏生姜三片枣一枚煎至一盏去渣温服不拘时一方枣肉丸小豆大服五十丸姜汤下空心常服调气暖胃化宿食消痰饮辟风寒凉温四时非节之气IxI中华典藏网

异功散【拔粹方】治脾胃虚冷肠鸣腹痛自利不思饮食IxI中华典藏网

人参    茯苓    白术IxI中华典藏网

甘草【炙】   橘皮【各等分】IxI中华典藏网

右?咀每服五钱生姜三片枣一枚水二盏煎八分温服IxI中华典藏网

六君子汤【圣惠方】治脾脏不和不进饮食上燥下寒服热药不得者IxI中华典藏网

人参    白术【各一两】  橘红IxI中华典藏网

半夏【汤泡七次】  枳殻【去白麸炒】  甘草【炙各半两】IxI中华典藏网

右?咀每服一两生姜七片枣一枚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温服IxI中华典藏网

木香人参生姜枳术丸【拔粹方】开胃进食IxI中华典藏网

木香【三钱】   人参【三钱半】  乾生姜【一钱半】枳实【一两炒】  白术【一两半】  橘皮【四钱】IxI中华典藏网

右件为末用荷叶烧饭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温水送下食前服IxI中华典藏网

藿香安胃散【卫生宝监】治脾胃虚弱不能饮食呕吐不待腐熟IxI中华典藏网

藿香    丁香    人参【各二钱半】IxI中华典藏网

橘红【半两】IxI中华典藏网

右?咀水二盏生姜三片煎至一盏温服不拘时IxI中华典藏网

寛中进食丸滋形气美饮食IxI中华典藏网

神麯【炒四钱】  木香【五分】   草荳?仁【五钱】枳实【炒四钱】  半夏【七钱】   甘草【炙一钱】IxI中华典藏网

人参    乾生姜   青皮IxI中华典藏网

猪苓【各一钱】  陈皮    白术IxI中华典藏网

白茯苓   泽泻【各二钱】  砂仁【一钱半】IxI中华典藏网

大麦芽【一两】IxI中华典藏网

右为末汤浸蒸饼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温米饮下食远服之IxI中华典藏网

八珍汤【御药院方】治血气理脾胃IxI中华典藏网

当归    赤芍药   川芎IxI中华典藏网

熟地黄   人参    白茯苓IxI中华典藏网

甘草    砂仁【各等分】IxI中华典藏网

右?咀每服三钱水一盏姜七片枣二枚煎至七分空心温服IxI中华典藏网

凝神散病後收歛胃气清凉肌表IxI中华典藏网

人参    白术    茯苓IxI中华典藏网

山药【各一两】  粳米    扁豆【炒】IxI中华典藏网

知母    生苄    甘草【炙各五钱】IxI中华典藏网

淡竹叶   地骨皮   麦门冬【各二钱半】IxI中华典藏网

右?咀每服五钱水盏半姜三片枣一枚煎至一盏去渣温服IxI中华典藏网

加减保和丸消痰利气扶脾胃进饮食IxI中华典藏网

山查    神麯【炒】   半夏【汤泡七次】IxI中华典藏网

茯苓【去皮各三两】 陈皮【洗】   连翘IxI中华典藏网

萝卜子【各二两】 白术【五两】   苍术【米泔浸去粗皮】枳实【去白各一两】 香附【去皮酒浸】  厚朴【姜制各二两】黄芩【去腐酒浸炒】 黄连【去须酒浸炒各一两】IxI中华典藏网

右为细末姜汁面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渐加至七八十丸食後茶汤任下IxI中华典藏网

加味枳术丸【明医杂着】论曰人之一身脾胃为主胃阳主气脾隂主血胃司纳受脾司运化一纳一运化生精气津液上升糟粕下降斯无痛矣人惟饮食不节起居不时损伤脾胃胃损则不能纳脾损则不能化脾胃俱损纳化皆难元气斯弱百邪易侵而饱闷痞积关格吐逆腹痛泄痢等证作矣况人於饮食岂能一一节调一或有伤脾胃便损饮食减常元气渐惫矣故洁古制枳术之丸东垣发脾胃之论使人常以调理脾胃为主後人称为医中王道厥有旨哉近世论治脾胃者不分隂阳气血而率皆理胃所用之药又皆辛温燥热助火消隂之剂遂致胃火益旺脾隂愈伤清纯中和之气变为燥热胃脘乾枯大肠燥结脾脏渐絶而死期廹矣殊不知脾胃属土属温位居长夏故温热之病十居七八况土居四季寒热温凉各依其时岂可偏用辛热之剂哉今举枳术丸方立加减法於後IxI中华典藏网

白术【二两去梗】  枳实【一两麸炒】IxI中华典藏网

右为细末荷叶包饭烧取出杵烂和药杵匀丸如菉豆大每服五六十丸清米汤下此法一补一消取饮食缓化不令有伤东垣加陈皮一两名橘皮枳术丸治老幼元气衰弱饮食少进久服令人多食而不伤若元气素弱饮食难化食多即腹中不和疼痛泄泻此虚寒一也加人参白芍药【酒炒】神麯【炒】大麦芽【炒杵去皮各一两】宿砂木香【各五钱】IxI中华典藏网

若素有痰火胸膈郁塞咽酸噎气及素有吞酸吐酸之证或有酒积泻结痛此皆温热也加黄连【姜汁炒】白芍药【酒炒】陈皮【各一两】石膏生甘草【各五钱】缩砂木香【各二钱】川芎【四钱】IxI中华典藏网

若伤食饱闷痞塞不消加神麯大麦芽山查子【各一两】如有食积痞块在腹者再加黄连厚朴瓜蒌【制各五钱】积坚者再加蓬术【醋煮】昆布【各三钱】IxI中华典藏网

若伤冷食不消腹痛溏泄加半夏【姜制一两】缩砂乾姜【各炒】神麯大麦芽【各五钱】IxI中华典藏网

若人性多气恼夹气伤食气滞不通加川芎香附米【各一两】木香黄连【姜制各五钱】IxI中华典藏网

若胸膈不利人过服辛香燥热之药以致上焦受伤胃脘乾燥呕吐膈噎反胃加黄连【姜炒】山栀子【炒各五钱】白芍药当归【各一两】桔梗生甘草石膏【各五钱】胸膈顽痰胶结及大便燥秘再加芒硝【五钱】IxI中华典藏网

若素有痰者加半夏【姜炒】橘红白茯苓【各一两】黄芩【炒】黄连【姜炒各五钱】IxI中华典藏网

若人能食好食但食後反饱难化此胃火旺脾隂虚也加白芍药【酒炒一两半】人参【七钱】石膏【火煅一两】生甘草【五钱】黄连【炒】香附米【炒】木香【各四钱】IxI中华典藏网

若年高人脾虚血燥易饥易饱大便燥难加白芍药当归【各一两】人参【七钱】升麻甘草【炙各四钱】山查子大麦芽桃仁【去皮尖各五钱】此老人常服药也IxI中华典藏网

仁斋直指卷六IxI中华典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