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药尔雅
作者:梅彪梅彪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是1961年王力教授受教育部委托主编的《古代汉语》教材中的一部分(第八、九单元的通论部分)。《古代汉语》书稿的原始基础是 1959年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汉语讲义》。讲义分为文选、常用词和通论三个部分,由北京大学中文系王力、林焘、唐作藩、郭锡良、曹先擢、吉常宏、赵克勤、陈绍鹏等先生编写。本书是王力教授主编的一部非常传奇的关于中国古代文化的通论性经典作品。在编写这部书稿的时候,就动用了当时中国所有的古代文化研究领域最顶尖级的专家。那些响当当的名字,王力、丁声树、朱文叔、洪诚、殷孟伦、陆宗达、张清常、冯至、魏建功、姜亮夫、叶圣陶,各个全都是今天学人难以望其项背的大师。这本书自1961年出版以来前后历经4次重要修订,到今天仍然是大众认识中国古代文化面貌最重要、最全面的基础参考书。全书分礼俗、宗法、饮食、衣饰等十四个方面。本书曾在港台地区出版并被译成日、韩等语言流行于海内外。
坐忘论
古代养生术书。唐司马承祯著。分总论和信教、断缘、收心、简事、真观、泰定、得道等七条。吸收了佛释的正心和止观学说,阐发道教修仙理论。主张修仙时要收心、守静、简事、真观、去知识、绝欲望,应物而不为物累,“与道同身而无体”(《得道》),以达“形同槁木,心若死灰”(《泰定》)的境界。也就是修道的七个步骤和层次,集中讲坐忘收心,主静去欲的问题。认为学道之初,要须安坐,收心离境,不着一物,入于虚无,心于是合道。因为境为心造,只有收心,使其一尘不染,超凡脱俗,不断清除为凡尘所染之心,才能向“静”和“虚无”的心体回归。故收心的关键在于主静去欲。
易童子问
北宋欧阳修撰。凡三卷三十七章。此书设童子与师问对之语,以说《易》旨。卷一、卷二说六十四卦卦辞及《彖传》、《象传》大义。卷三则考辨《易传》七种的内容,认为《系辞传》、《文言》、《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五种非出自一人之手,不可视为孔子所作。收入《欧阳文忠公文集》 (第七十六至七十八卷)。
小豆棚
文言小说集。 清曾衍东(1750?—1820前后)撰,参见附录小传。自序写于乾隆六十年(1795),最后成书约在嘉庆、道光之际(1820前后),即作者逝世之前,历时二十年上下。原书八卷。今存残钞本一至六卷。又残钞本五、六两卷,上有批语及修改文字,当是作者手笔。光绪六年(1880),项震新分类整理,略有删汰,存二百零三篇,分十六卷。书前除自序外,还有嘉庆二十一年(1816)彭左海为曾衍东写的小传,项震新的叙等。其后,坊间印本有多种。作品深受《聊斋志异》影响,但是又具有一定的独创性,是早期仿聊斋的优秀作品之一。
顺宗实录
亦称《唐顺宗实录》。唐韩愈撰,共5卷,收入《韩昌黎集》外集。实录是我国中古时期出现的编年体史书,它以封建帝王为中心,是由起居注和日历发展而来的。起居注是皇帝的言行录,始于汉武帝。实录的最早撰修者为南北朝梁时的周兴嗣,他所撰修的《梁皇帝实录》三卷,今已不传。唐实录由房玄龄等创修,后来历代皇帝也都有实录,共计有25种之多,大都亡佚,仅存《顺宗实录》。是现存唯一的唐代帝王实录,主要记载了唐顺宗李诵在位的八个月中,即永贞元年(805)正月至八月唐王朝所发生的各种重大事件,保存了一些有关唐代历史的珍贵史料。书成于唐元和九年(814)。以前史官韦处厚《先帝实录》尚未周悉,因予重修。愈等于韦书削除常事,增补关于时政诸事凡十之六七,遂成此编。
比较宗教学
《比较宗教学》堪称宗教圣典。圣严法师以其学通古今、演绎东西,倾力将欧亚古文明国度所衍生成熟的宗教派别,与原始宗教,依源流、内涵、经典分论;同时又作一统合论述巨细靡遗。分立:原始宗教、未开化民族的宗教、古代民族的宗教、印度的宗教、中国的宗教、少数人的宗教、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及佛教十章、四十五节、二百四十七篇,其工程之浩繁,难以尽数,是为人类文明史中之最重要的文化资产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