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生集

作者:佚名
救生集

方书。4卷。清虚白主人鉴定。分急救、感冒、瘟疫、伤寒等38门,门下详分为广济丸、熨足心法、泄泻初起方等1000余条,博收古方、验方及各种非药物疗法。是一部分类详细,收方宏富的实用方书。现存道光十三年(1833年)太极轩刻本。

猜你喜欢的书

高布赛克

高布赛克

《高布赛克》于一八三〇年三月六日在《时尚》杂志上首次发表,篇名为《高利贷者》,同年编入玛门、德洛奈-瓦莱版《私人生活场景》时,易名为《行为不端的危险》。一八三五年编入《十九世纪风俗研究》中的“巴黎生活场景”,篇名改为《高布赛克老爹》。一八四二年收进菲讷版《人间喜剧》第二卷,重新列入“私人生活场景”,篇名又改为《高布赛克》。本篇以雷斯托伯爵的家庭悲剧为故事线索,但主要因塑造了一个高利贷者的典型形象而闻名于世。高布赛克虽仍以收取抵押品的高利贷方式聚敛财富,却已大大不同于莫里哀笔下愚蠢的放债人。他老谋深算,冷酷无情,俨然是金钱势力的化身。他和与他类似的十来个金融家控制着法国的银行、商界、政府信用机构、司法界甚至整个社会,成为“无人知晓的国王”,人们“命运的主宰”。作者一方面揭露这个人物的贪婪、吝啬,同时也承认他的才干和力量,但和纽沁根、杜·蒂耶之类银行家相比,高布赛克的剥削方式毕竟属于相当原始的类型。

亨利六世

亨利六世

《亨利六世》是英国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创作戏剧,首次出版于1623年。该剧上篇写英国在英法百年战争中由于贵族不和而失利;中篇写国内贵族的纷争和平民起义,导向内战;下篇写红白玫瑰战争时期的封建内战,红玫瑰贵族集团一度战败,国王被杀。在整个剧本中亨利六世被描写成了一位昏聩无能君王。贯穿全剧有一个中心思想,就是有了强有力的王权,王国才得平安,而作臣下的职责就是尽忠国事,不得为私利横生事非。

月亮宝石

月亮宝石

9世纪英国著名小说家柯林斯的代表作之一。小说写于1868年,采用了各个人物分头叙述不同的故事,再将它们连贯起来的写法。故事讲了1799年,英国侵略印度圣城西林加巴坦时,英军到处烧杀抢掠,胡作非为。英国军官汗卡什在宫中抢到了闻名于世的月亮宝石,将它带回了英国。自此,灾难也接踵而来。三个印度人跟踪宝石来到英国,伺机夺回国宝。作贼心虚的汗卡什自觉由于宝石,自己的生活将始终处在印度人步步紧逼的阴影下,于是嫁祸他人,将宝石送给了外甥女雷茜儿。于是雷茜儿家失去了往日的宁静生活,一连串怪异的事情发生了。不久,宝石失踪,印度人也随即在英国消失。在贪婪者手中历经磨难的宝石经过印度人不屈不挠的努力,终于又重新回到了印度月亮女神神像的额头上。故事的人物刻画栩栩如生,塑造了料事如神的探长克夫的形象,形成了以后侦探小说以探长为主角的基础。情节神秘莫测,错综复杂,离奇曲折。故事揭露了上流社会的世态炎凉,暴露了宗教的虚伪。

绞刑架下的报告

绞刑架下的报告

捷克作家伏契克(1903—1943)的报告文学。全书共分8章。作者从他被捕的第一天写起,一直写到被判处死刑,写出了整个在狱期间所遭到的德国法西斯的骇人听闻的拷打与迫害,同时又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对革命、对胜利的坚定信念。他在狱中组织和领导了“狱中集体”,与法西斯匪徒进行斗争。作者还记述了许多同狱革命者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展示了他们崇高的精神风貌;也写了叛徒出卖战友,庸人悲观绝望的情景。在死神临近之际,作者以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表明,他为欢乐而生,为欢乐而死,并叮嘱同志们和亲友,不要为他的死而悲哀,因为他的名字永远不会和悲哀联在一起。此书以作者自身的经历塑造了一个勇于为真理和人民事业献身的共产党人形象,揭露和控诉了法西斯的残暴,并以感人肺腑的言语,激励人们用正义的力量战胜一切黑暗势力。在艺术上,记实与抒情结合,突破一般特写作品单纯纪事的局限,将自己强烈而真挚的情感和对未来的理想有机地与作者亲身经历融和在一起,既有叙事作品的细节描写,又有抒情作品的主观表现,甚至还有政论作品的犀利笔调。笔锋所至,无拘无束,唯有真实与真情赫然显现,因而使整部作品具有一种不同凡响的艺术魅力。

佛说八大人觉经讲记

佛说八大人觉经讲记

佛说八大人觉经讲记,于凌波居士著,十二讲。觉字在辞书上的解释,大致说,有知的意思,也有悟的意思。知从外入,悟从内发。如生理器官受外界刺激、而对事物的辨别是知,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见闻觉知,是外入的知;再如《孟子万章》:‘使先知觉后知’,是内发的悟。因此,孙中山先生著《三民主义》,在民权主义第三讲中说:‘世界人类其得之于天赋者约分三种:有先知先觉者,有后知后觉者,有不知不觉者。先知先觉者为发明家,后知后觉者为宣传家,不知不觉者为实行家。此三种人互相为用,协力进行,则人类之文明进步必能一日千里。’

大乘起信论疏

大乘起信论疏

凡四卷。唐代法藏述,宗密注。略称起信论注疏。乃宗密摘录法藏之大乘起信论义记,兼加部分己说而成。全书分二篇,第一篇总述义门,又分:辨教起因缘、约诸藏所摄、显教义分齐、明教所被机、能诠教体、所诠宗趣等六门。第二篇随文解释,又分解名题、解文义二门。总述义门之六门同于法藏义记十门之初六门;随文解释之二门中,解名题包含义记之第七释论题目、第八造论时节、第九翻译年代等三门,解文义则相当于义记之第十随文解释门。据凤潭之起信论义记幻虎录卷一、普寂之义记要决卷上所载,本书虽依准法藏之起信论义记而作,然以添削过多,又每每自加臆断,窜改义记,故历来颇有以俞换金之讥。本书之注疏本有:起信论随疏记(传奥)、起信论笔削记(子璇)、起信论会阅(续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