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义海撮要

作者:李衡
周易义海撮要

十二卷,宋李衡著。宋熙宁间蜀人房审权,病谈《易》之家,有的泥于阴阳,有的拘于象数,乃斥去不采,而专取明于人事的百家之说,上起郑玄、下至王安石,编为一集,而以孔颖达《周易正义》冠首。如有异同疑似,则各加评议,附于篇末,名《周易义海》,共一百卷。李衡因其芜杂重复,乃删掇精要,以成此书,故名《撮要》。《四库全书提要》指出:“其程子、苏轼、朱震三家之说,则原本未收,衡所续入。第十二卷《杂论》,亦衡所补缀,故婺州教授朱汝能楼锷《跋》称‘卷计以百,今十有一’,盖专指所删房本也。《书录解题》作十卷,又传写之误矣。

李衡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我们怎样读书

我们怎样读书

本书是范寿康1927年任春晖中学校长时主编的。早期的春晖中学,曾荟萃了一大批名师硕儒,如李叔同、夏丏尊、朱自清、朱光潜、丰子恺等先后在此执教,有“北南开,南春晖”的美誉。在课外读物泛滥的今天,民国最著名的中学——春晖中学编辑的课外读物是怎样的?令人好奇。在书中,几十位如雷贯耳的文化大家躬身为中学生讲述读书与思考的门径。他们娓娓而谈,使读者在平和、风趣、谨严的谈话中找到读书的真趣味。

拨镫序

拨镫序

一篇。书论。唐代林蕴撰。林蕴,唐代元和(806—820年)年间人。字复梦,泉州蒲田(今福建泉州)人,蕴世通经,西川节度使韦皋辟推官,累迁礼部员外郎,出为邵州刺史。从卢肇授“拨镫法”,从此书日进。是篇首先提出“拨镫四字法”,依次为:推、拖、捻、拽,为四种运指之法。提出“用笔之力,不在于力;用于力,笔死矣”。强调笔力为点画形态体现出来的艺术上的“力”与物理学上的“力”不同的观点。有《书苑菁华》本、《历代书法论文选》本。

游宦纪闻

游宦纪闻

宋代笔记。宋张世南撰。《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为十卷。有《稗海》本、《知不足斋丛书》本、《说郛》本、《宋人百家小说》本、宋人《笔记小说大观》本、《四库全书》本。现有以《知不足斋丛书》本为底本校理的排印本。《四库提要》曰: “其书多记杂事旧闻,而无一语及时政。”该书涉及面很广,当代掌故、逸闻轶事、风土人情、文物鉴赏,以及艺文、小学、考古、术数、医药、园艺等,皆有所及。凡108条,颇有史料价值。张世南本为文献故家,曾随父官于蜀,自称“遍历四路数十郡,周旋凡二十余年”。后又历游浙、闽等地,见闻广博。本书就是他记述半生经历的随笔。

活幼心书

活幼心书

儿科著作。三卷。元代医家曾世荣编撰。刊于1294年。卷上将儿科疾病编成歌赋75首,便于习诵。卷中本论,将儿科病证分别立论43篇(附补遗8篇),对小儿诸病的特点,发病规律、治疗原则等论述颇详,并介绍了作者的临床心得;卷下信效方,载有治疗小儿疾病的各种方剂230首,其中有不少方剂为曾氏所独创,选录切于实用的儿科验方。现有清刻本、《中国医学大成》本及其他近代刊本。

四分律疏饰宗义记

四分律疏饰宗义记

四分律疏饰宗义记,十卷,唐定宾作,缺卷一本末。

父母恩重经

父母恩重经

中国人假托佛说所撰经典。作者不详。一卷。经文谓人生在世,父母为亲,非父不生,非母不育。经中详述了一个人从小到大,父母的辛勤劳苦,提出“父母之恩,昊天罔极”。并描写了逆子不孝父母之种种情状。经中谓:“若有一切众生能为父母作福造经烧香请佛礼拜,供养三宝,或饮食众僧,当知是人能报父母其恩。”此经在《大周刊定众经目录》、《开元录》中有著录,判为伪经。《开元录》并谓:“经引丁兰、董黯、郭巨等,故知人造。”但除李盛铎旧藏本外,其余敦煌本皆未见郭巨等中国古代著名孝子的故事,抑已删去。有传世单行本,与敦煌本文字不尽相同。据说共有异本三、四种。历代大藏经均未收,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