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衡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西川青羊宫碑铭
寺观志。唐乐朋龟撰。一卷。朋龟曾官兵部侍郎。中和四年(884)成稿,凡九千余字。记道观西川青羊宫的地理位置及四周自然景观、动物、植物、矿物、居民、政区隶属沿革等,虽以道家说教,行文迷离,然有关地理记述较多。所记道教传说、历代川蜀政治与军事史实,可供研究该地区唐代历史参考。有《道藏》本, 《重刊道藏辑要》本。
哀江南赋
北朝庾信作。这是作者被迫留滞北朝后写的。他在序中说:“追为此赋,聊以记言,不无危苦之词,惟以悲哀为主。”作者在赋中追溯故国梁朝兴亡的经过和原由,深刻地表达了对故国的沉痛感情。比如赋中描写西魏攻破江陵后的情景:“冤霜夏零,愤泉秋沸。城崩杞妇之哭,竹染湘妃之泪。……于是瓦解冰泮,风飞电散,浑然千里,淄渑一乱,雪暗如沙,冰横似岸,逢赴洛之陆机,见离家之王粲,莫不闻陇水而淹泣,向关山而长叹。”把江陵人民所遭受的苦难和流离迁徙的惨景,生动地描绘出来。作者也在赋中倾诉了自己的身世之痛:“提挈老幼,关河累年。死生契阔,不可问天。况复零落将尽,灵光岿然。日穷于纪,岁月复始,逼迫危虑,端忧暮齿。”笔墨间流宕着难以尽言的故国之思和乡关之情。这篇赋多用典故成语。作者善于选用适当的故实巧妙地表达自己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意蕴含蓄,而无晦涩之弊。通篇骈体,由于句式的束缚,有时在用事造句上不免牵强。赋的情调悲苦而不伤于纤弱,具有一种苍凉的意绪。杜甫说:“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指的就是这篇作品。
中国历史青年通读本
包括上古史、中古史、近世史、现代史、综论5编以及一篇附录。上古史讲述了从太古之传说到春秋战国,内容涉及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酣畅淋漓地描绘了中国从无到有、从蛮荒到文明,开启了历史前进的车轮;中古史是从秦之大一统到明之灭亡,浩浩荡荡1800余年,王朝更迭、分分合合、世事变迁,内容涉及内政外交、工农兵商、交通贸易、学术思想等各方面,见证了这一阶段的民族融合、盛世繁华、战火纷飞、王朝离乱,展示了一幕幕叹为观止的繁荣与惨不忍睹的凄凉哀歌;近世史讲述了从清初到清末,内容涉及民族融合、文化渐被、外力压迫、政体改革、国际关系等方面,见证了从清初之勃兴到大平天国,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之役,从宪政运动的提出到失败......这一段段历史是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开始,是丧权辱国、民族屈辱的开始,是历史变革的助推器;现代史讲述了从辛亥革命到中华民国到军阀混战,内容涉及内政外交、国计民生、民族运动、国际关系等方面,展示了民族性之发挥、民族解放之渴望,是中国历史黎明前期的最后一个黑暗;综论讲述了历史与人类生活之关系、中华民族形成与复兴、文化演进及其光荣、国际地位等方面,从宏观的进化论的角度充分展示了中国历史的前进与演变,揭示了民族复兴之必然与希望;附录展示的是本国史提纲,用清晰的分类呈现了学术、文字、赋税、宗教、刑法、兵制、改革等中国历史方方面面的承袭与发展,让读者阅读起来更简洁明了,能更好地把握和理解本书的精髓。
国初群雄事略
为明钱谦益编撰。系杂史类史书,记述了元末明初韩林儿、郭子兴、徐寿轩、陈友谅、张士诚等事略。是据元末所存《元史》等各种史书、事录、文集、杂记、碑刻等裁辑而成的史料汇编。全书按人物分类,卷一记韩山童、韩林儿、刘福等事,卷二记郭子兴、朱元璋等事,卷三记徐寿辉等事,卷四记陈友谅事,卷五记明玉珍事,卷六记何真事,卷七记张士诚事,卷八记方国珍事,卷九至十二记扩廓贴木儿、李思齐、纳哈出、陈友定等事。其中所记史料,可供参考。该书作于明末,刊于清,有《适园丛书》本流传。今有中华书局标点本。
中边分别论疏
中边分别论疏,卷三,新罗元晓撰。收于续第七十五套第一册至第三册。
念佛镜
凡二卷。唐即道镜、善道共集。全称求生西方净土念佛镜。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七册。系以对比方式提出念佛门与其他法门,而鼓吹念佛一行。题名念佛镜,意在照明念佛行人,增益信心,断除疑惑。内分十一门,阐释念佛之名义、体德等。依次为:劝进念佛门、自力他力门、念佛得益门、已得往生门、校量功德门、校量斋福门、疑谤得罪门、誓愿证教门、广摄诸教门、释众疑惑门、念佛出三界门。此外,有关道镜及善道之传历不明,一般推测彼等为本文中常述及之大行和上之门人,约为贞元、元和时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