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衡

- 姓名:李衡
- 别名:字彦平
- 性别:男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江都(今江苏扬州)人
- 出生日期:1100
- 逝世日期:1178年
- 民族族群:
李衡(1100-1178年)字彦平,江都(今江苏扬州)人。绍兴二年进士,为吴江主簿,徙知溧阳。召对,擢监察御史。出知婺州,召拜司封郎中,迁枢密院检详官。引年挂冠,筑庵圆明村,自号乐庵。复除侍御史,同知贡举。上疏论张说不当居枢管,廷争移时,再请致仕,遂定居于昆山。淳熙五年卒,年七十九。喜读书,家中聚书逾万卷,道学精明,达理悟性。他以禅悟之法论作诗,谓“学诗如参禅,初不在言句。伛偻巧承蜩,梓庆工削锯。借问孰师承,妙处应自悟”,“君欲问活法,活法无觅处”,对于南宋时吕本中所倡导的作诗“活法”颇存疑议。著有《乐庵语录》、《和寒山拾得诗》,已佚。其弟子龚昱辑有《乐庵语录》五卷。《全宋诗》卷一九○四录其诗十首。《全宋文》卷四二二六收有其文。事迹见《淳祐玉峰志》卷中、《宋史》卷三九○本传。
猜你喜欢的书
双城记
英国作家狄更斯1859年写的长篇小说。作品以梅尼特医生的经历为主要情节线索,展示了十八世纪七十年代中叶到九十年代上半叶法国、英国的复杂社会关系,描绘了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和贵族的专横残暴以及人民群众在法国大革命时期与压迫者的殊死斗争。农家之女狄尔斯的姐姐、哥哥惨遭贵族厄弗里蒙地侯爵兄弟的迫害,抱恨死去。医生梅尼特在侯爵府中目睹惨状,写信给朝廷陈述事情经过,但信却转到侯爵手中,侯爵兄弟俩派人将医生投入巴士底狱。医生的女儿路茜由医生的朋友送往英国。医生在狱中写下“文件”,记载厄弗里蒙地侯爵兄弟俩的罪行。梅尼特被囚禁十八年之久出狱,逃往英国伦敦。女儿路茜与化名的法国青年代尔那和英国青年卡尔登成为朋友,她爱上了代尔那。医生虽已觉察到代尔那就是侯爵的儿子,仍旧同意女儿和代尔那结婚。一七八九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后,侯爵之家已经受到惩罚。代尔那早已放弃财产与贵族头衔。1792年,代尔那在法国被捕,落入革命者得伐石夫妇手中,而得伐石太太就是与厄弗里蒙地侯爵有深仇的狄尔斯。代尔那被判处死刑。卡尔登与代尔那面貌相似,冒名顶替,救出代尔那。医生一家安全离开巴黎时,卡尔登从容地上了断头台。作品表现出作者博爱和宽恕一切的观点。与狄更斯过去的作品比较起来,这部小说中幽默的笔调减弱,占优势的是忧郁感伤的情绪和紧张的戏剧性情节。
盈川集
十卷。《附录》一卷。唐杨炯 (650—695)撰。杨炯,弘农华阳 (今属陕西省)人,文学家,诗人,官至盈川县县令。为官严酷,自负清高。幼年聪明好学,显庆四年(659),应神童举及第,待制弘文馆。诗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齐名,称 “初唐四杰”。著有《盈川集》。其文学主张见于所著《王勃集序》,在序中杨炯批评了唐高宗龙翔初年以来“争相许微”,“竞为雕刻,”“骨气却尽,刚健不闻” 的绮靡文风,而提倡“宏博”的文风。从而揭开了唐诗革新的序幕。杨炯所作赋、序、碑、铭等文章,皆用骈体、排宕恣肆。其诗擅长五律,写边塞题材较有特色。传作品未能尽脱齐梁文风。《盈川集》为唐代诗文别集。此集主要内容,诗文合编为十卷,附录一卷。此为明万历中龙游童佩从诗书中搜集、诠次编成,并以本传及赠答之文、评论之语,列为附录一卷,皇甫访作序。凡赋八首、诗三十四首、杂文三十九首。今人徐明霞点校的《杨炯集》,1980年中华书局出版,是较常见的版本。
中麓画品
一卷。明李开先(1502—1568)撰。李开先字伯华,号中麓。山东章丘(今山东章丘)人。嘉靖八年(1529)进士,官至太常侍少卿。曾上疏指责朝政,罢官家居近三十年。李开先与当时的王慎中、唐顺之、陈东、赵时春、熊过、任瀚、吕高等并称“嘉靖八才子”。李开先喜藏书,又长于戏曲创作,著有传奇《宝剑记》和院本《园林午梦》。另有诗文集《闲居集》。建国曾辑印他的著述《李开先集》。此《中麓画品》一书,大致是仿谢赫、姚最之例,品评明代画家之画,共分五品,每品之中优劣兼陈。据王士祯《香祖笔记》说:章丘李中麓太常,藏书画极富,自负鉴赏,尝作《画品》,次第明人。按此书持论往往与众不同,如对当时名家,以戴文进、吴伟、陶成、杜堇为第一等。以倪瓒、庄麟为次等。而沈周、唐寅则居四等。李开先之论,后人多指责其偏颇。据说李开先与王世贞友善,王世贞曾观李开先所藏画,以为无一佳者。可见李开先鉴赏眼光,确不同于时人。此书《四库全书》收入存目,另有《函海》乾隆本、道光本、光绪本;《丛书集成初编》本、《美术丛书》(民国二十五年上海神州国光社排印)本。
素圃医案
医案。清郑重光撰。四卷。重光有《伤寒论条辨续注》已著录。另著有《温疫论补注》等。是书取生平治验中“亢害疑似”之证,于康熙四十六年(1707)撰辑成帙,时年七十岁。卷一伤寒治效,卷二暑证、疟疾、痢疾治效,卷三诸中(中风)证治效、男病治效,卷四女科治效、胎产治效。载案百八十二则,三万余字。每案详叙姓氏年龄、证候、病因、病程、脉象、辨证、立法、方药、预后等项,其伤寒治效中,多载厥阴经证,概因三阳显而易见;男病治效中贡姓武弁破伤风一案,仅用小续命汤加减十余剂即愈此众医束手之证,成为名案,曾被收入《冷庐医话》中。重光精通脉诊,临证辨治深得古法。崇尚李东垣、张景岳,长于温补,自谓专补苦寒之偏,而不囿于温补。有康熙间古歙许氏刻本,一九三六年世界医书局铅印《珍本医书集成》本。
易学启蒙通释
南宋胡方平撰。二卷。《四库全书》本。此书阐释朱熹《易学启蒙》之旨,多引朱熹门人及后学之说为释,是研读《启蒙》的可取参考书。《四库全书提要》指出:“方平之学,出于董梦程;梦程之学,出于黄幹;幹,朱子婿也。故方平及其子一桂皆笃守朱子之说。此书即发明朱子《易学启蒙》之旨。”又云:“盖《易》之为道,理数并存,不可滞于一说。朱子因《程传》专主明理,故兼取邵子之数以补其偏,非脱略《易》理,惟著此书以言数也。
所行藏经
巴利名Cariya^-pit!aka 。又译作若用藏。属巴利文小部经(Khuddaka-nika^ya)之一。内容叙述现在劫的释尊之所行(cariya^),即释尊之本生故事。分为七波罗蜜,收集三十五个本生故事。(一)施波罗蜜,计有大善见王(Maha^sudassana)、大典尊(Maha^govinda)、尼弥王(Nimi)等十本生。(二)戒波罗蜜,计有瞻箄耶龙(Campeyyana^ga)、摩登伽(Ma^tan%nga)、法天子(Dhamma-devaputta)等十本生。(三)出离波罗蜜,计有优怛阇耶王子(Yudhan~jaya)、受马那沙王子(Somanassa)等五本生。(四)决定波罗蜜,仅有铁密雅(Temiya)本生。(五)真实波罗蜜,计有鱼王(Maccha-ra^ja)、普明王(Sutasoma)等六本生。(六)慈悲波罗蜜,计有舒凡那沙马(Suvan!n!a-sa^ma)、耶卡拉惹王(Ekara^ja)等二本生。(七)舍波罗蜜,仅有摩诃洛马汗撒(Maha^loma-ham!sa)本生。又本书之注释收于达磨波罗所著之真谛灯(Paramattha-di^pani^)中。本书所列七波罗蜜,与巴利所传之十波罗蜜相较,则未列出相当于智慧、精进、忍辱等三波罗蜜之本生。所收三十五本生中,除大典尊、法天子二种外,余者在巴利文本生经(Ja^taka)约五百五十种本生中皆有相同之故事;与圣勇(梵A^ryas/u^ra )之梵文本生鬘所收三十四种本生相较,内容一致者有十二种。此外,本书各本生之叙述较之本生经之叙述,略嫌简略,或谓系自本生经摘录者。然本书之用语朴实,类似巴利文法句经之用语,而现存之本生经则显示曾受本书影响之痕迹。故两书中何者为根源,诸学者尚无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