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笈七签
作者:张君房
道教类书。北宋张君房编集。道教称书箱为“云笈”,分道书为三洞(洞真、洞玄、洞神)四辅(太玄、太平、太清、正一)等七部,故名。喻取七部精英之意。本书包括三洞经教,日月星辰,洞天府地,杂修斋戒,秘要诀法,存思魂神,诸家气法,金丹内丹,神仙符图,庚申尸解,道教灵验,颂赞歌赋等,皆分门别类汇集,不仅集北宋以前《道藏》主要内容的大成,而且还保存了不少已失传的道教经籍的篇章,是研究道教方术的重要资料。《四库全书总目》称此书“类例既明,指归略毕,纲条科格,无不兼赅,《道藏》菁华,亦大略具于是矣”。全书共一百二十卷。收入《道藏》第六七七至七○二册。并见于《道藏辑要》参集、井集。编入《道藏要籍选刊》第一册。
章节列表
升序↑- 序
- 卷一 道德部
- 卷二 混元混洞开辟劫运部
- 卷三 道教本始部
- 卷四 道教经法传授部
- 卷五 经教相承部
- 卷六 三洞经教部
- 卷七 三洞经教部·本文
- 卷八 三洞经教部·经释
- 卷九 三洞经教部·经释
- 卷十 三洞经教部·经
- 卷十一 三洞经教部·经二
- 卷十二 三洞经教部·经三
- 卷十三 三洞经教部·经四
- 卷十四 三洞经教部·经五
- 卷十五 三洞经教部·经六
- 卷十六 三洞经教部·经七
- 卷十七 三洞经教部·经八
- 卷十八 三洞经教部·经九
- 卷十九 三洞经教部·经十
- 卷二十 三洞经教部·经十一
- 卷二十一 天地部一
- 卷二十二 天地部二
- 卷二十三 日月星辰部一
- 卷二十四 日月星辰部二
- 卷二十五 日月星辰部三
- 卷二十六 十洲三岛部
- 卷二十七 洞天福地部
- 卷二十八 二十八治部
- 卷二十九 禀生受命部一
- 卷三十 禀生受命部二
- 卷三十一 禀生受命部三
- 卷三十二 杂修摄部一
- 卷三十三 杂修摄部二
- 卷三十四 杂修摄部三
- 卷三十五 杂修摄部四
- 卷三十六 杂修摄部五
- 卷三十七 斋戒部
- 卷三十八 说戒部一
- 卷三十九 说戒部二
- 卷四十 说戒部三
- 卷四十一 杂法部
- 卷四十二 存思部一
- 卷四十三 存思部二
- 卷四十四 存思部三
- 卷四十五 秘要诀法部一
- 卷四十六 秘要诀法部二
- 卷四十七 秘要诀法部三
- 卷四十八 秘要诀法部四
- 卷四十九 秘要诀法部五
- 卷五十 秘要诀法部六
- 卷五十一 秘要诀法部七
- 卷五十二 杂要图诀法部
- 卷五十三 杂秘要诀法部
- 卷五十四 魂神部一
- 卷五十五 魂神部二
- 卷五十六 诸家气法部一
- 卷五十七 诸家气法部二
- 卷五十八 诸家气法部三
- 卷五十九 诸家气法部四
- 卷六十 诸家气法部五
- 卷六十一 诸家气法部六
- 卷六十二 诸家气法部七
- 卷六十三 金丹部一
- 卷六十四 金丹部二
- 卷六十五 金丹部三
- 卷六十六 金丹部四
- 卷六十七 金丹部五
- 卷六十八 金丹部六
- 卷六十九 金丹部七
- 卷七十 金丹部八
- 卷七十一 金丹部九
- 卷七十二 金丹部十
- 卷七十三 金丹部十一
- 卷七十四 方药部一
- 卷七十五 方药部二
- 卷七十六 方药部三
- 卷七十七 方药部四
- 卷七十八 方药部五
- 卷七十九 符图部一
- 卷八十 符图部二
- 卷八十一 庚申部一
- 卷八十二 庚申部二
- 卷八十三 庚申部三
- 卷八十四 尸解部一
- 卷八十五 尸解部二
- 卷八十六 尸解部三
- 卷八十七 诸真要略部
- 卷八十八 仙籍旨诀部
- 卷八十九 诸真语论部
- 卷九十 七部语要部
- 卷九十一 七部名数要记部
- 卷九十二 仙籍语论要记部一
- 卷九十三 仙籍语论要记部二
- 卷九十四 仙籍语论要记部三
- 卷九十五 仙籍语论要记部四
- 卷九十六 赞颂部·赞颂歌
- 卷九十七 赞颂部·歌诗
- 卷九十八 赞颂部·诗赞辞
- 卷九十九 赞颂部·赞诗词
- 卷一百 纪传部·纪一
- 卷一百一 纪传部·纪二
- 卷一百二 纪传部·纪三
- 卷一百三 纪传部·传一
- 卷一百四 纪传部·传二
- 卷一百五 纪传部·传三
- 卷一百六 纪传部·传四
- 卷一百七 纪传部·传五
- 卷一百八 纪传部·传六
- 卷一百九 纪传部·传七
- 卷一百一十 纪传部·传八
- 卷一百一十一 纪传部·传九
- 卷一百一十二 纪传部·传十
- 卷一百一十三 纪传部·传十一
- 卷一百一十四 经传部·传十三
- 卷一百一十五 纪传部·传十四
- 卷一百一十六 纪传部·传十五
- 卷一百一十七 灵验部一
- 卷一百一十八 灵验部二
- 卷一百一十九 灵验部三
- 卷一百二十 灵验部四
- 卷一百二十一 灵验部五
- 卷之一百二十二灵验部六
张君房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美芹十论
兵书。又称《御戎十论》。宋代辛弃疾撰。乾道元年(1165年),辛弃疾上奏分析宋、金形势,提出抗金主张的美芹十论1卷。其中审势、察情、观衅3论,言客观上金之可胜。其余自治、守淮、屯田、致勇、防徵、久任、详战7论,则言主观上宋之能胜。
太上化道度世仙经
太上化道度世仙经,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似出于唐宋间。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经文分作三品。第一《化道品》,劝人修心炼性,清心寡欲。谓修道者应「持斋奉戒,淡泊为门,身心清静,无爱无憎」。第二《五彩品》,谓「天地与人,元同一根」;「人之生死,患害色身」。劝人随顺天地,自然无欲。第三《玄理品》,论述「餐津服炁」之法。宣称:「故炼金丹者,以津液为本也,服气者五行之正气也。」全篇要旨为论述修心服气之道。
清代官书记明台湾郑氏亡事
四卷。撰著人姓名不详。该书原名《平定海寇方略》,系未刻稿本,民国初年在整理内阁大库档案时发现的。傅孟真因厌恶《平定海寇方略》之名,而改为现名 (但在现名下,仍记有原名)的。本书所记的内容,正如朱希祖在《记明台湾郑氏亡事叙》中所说:“此书所记,起于康熙十八年二月命康亲王杰淑等会议征剿海寇机宜,至康熙二十三年授郑克塽公衔,刘国轩、冯锡范伯衔止。而以海寇郑锦发端,并追记其祖芝龙、父成功大略。”其中,自康熙十八年二月至十九年八月清军攻克金门、厦门,占领福建全省,为第一二卷;自二十年六月清廷命总督姚启圣担负统一台湾的重任,至二十三年于台湾设立郡县为第三四卷。书中详细记述了康熙帝在统一台湾时所采取的剿抚兼施的策略,以及总督姚启圣、提督施琅在分别执行这一策略时所立的功绩,同时也赞扬了康熙帝在台湾设立府县、巩固国家疆域的措施。本书被发现后,即存于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后由该所出版铅印本发行于世。
佛教与中国文学
佛教是庞大而复杂的历史事实,中国文学也是庞大而复杂的历史事实,张中行的《佛教与中国文学》这本小书用个“与”字把两者联起来,只是想说说,将近两千年来,佛教对于中国文学,主要产生了什么影响。称之为“影响”,意思是:如果没有佛教,中国文学作品中就不会有或不会沿着这样的路径而有某某等内容;或者从另一面说,因为有了佛教,中国文学作品中才有或沿着这样的路径而有某某等内容。
优婆塞五戒相经笺要
优婆塞五戒相经笺要,一卷,宋天竺三藏求那跋摩译,明沙门智旭笺要,云昉(弘一大师)校并补释。
别传心法议
别传心法议,一卷,残册,宋戒珠撰,附祭怀要禅师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