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辨症
作者:马宗元马宗元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鲍明远集
10卷,刘宋鲍照撰,《四库全书》收录此集。《隋书·经籍志》著录其集10卷,而注日梁6卷,然则后人又续增矣。此本为明正德庚午朱应登所刊,云得自都穆家,卷数与《隋志》合。未审即《隋志》旧本否。考其编次,有后人重辑之明验,知非梁时旧本矣。此集收赋10篇,即《芜城赋》、《游思赋》、《飞蛾赋》、《尺蠖赋》、《舞鹤赋》、《芙蓉赋》、《观漏赋》、《野鹅赋》、《伤逝赋》、《园葵赋》。或为咏物,或为抒情。其中抒情之作《芜城赋》,最能代表鲍照辞赋创作水平。鲍照文集有《四库全书》本。《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及《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同时收录其文集。此书有明汪士贤刊本、明正德庚午朱应登刊本、明活字本、清扬州刊本、明程荣刊本、《四部丛刊》本等。
山家清供译注
饮食论著。南宋林洪撰。2卷。洪字龙发,号可山,泉州(今属福建)人,肄业杭州。是书记述各色粥、饭、酒、菜肴、点心等凡百余品,皆以山林野味、蔬果、中草药等制作。每品均介绍其原料和制作方法,并多引证前人有关诗词、故事,时寓讽谏之意。其中颇多药膳,如青精饭、百合面、黄精果、真君粥、萝菔面、麦门冬煎等,均涉及疗效。末又附《茶供》、《新丰酒法》2篇,论述茶叶的煎法、功用,及新丰酒的酿制技术。是书反映出宋代文人清静养生、讲究美食的风气,所述颇为详明,为饮食文化研究的重要资料。此外,还可视为中国较早的药膳食谱,对古代医药研究有一定参考价值。有《夷门广牍》、《说郛》、《丛书集成初编》等本。
野菜赞
《野菜赞》顾景星撰,具体介绍食法及野菜之异名,且有诗赞之
医说
医史、医话著作。10卷。南宋·张杲撰辑。刊于1224年(嘉定17年),在同类著作中,此书出现是比较早的。张氏博览群书,寻觅见闻,锐意搜辑医事典故,凡涉于医者,则分类录载。及至晚年,犹搜访不辍,共历时30年,将“目览之文,耳听之说”编成此书。书中广泛集录了南宋以前各种医著及文史著作中有关医学典故,传说等史料,分为历代医家、医书、本草、针灸、诊法及多种病证、养生等49类。卷首为“历代名医姓氏”,共载自上古至五代唐慎微一百四十六位医家姓名、传略,按年代顺序排列,显示了较高的史学水平。书中汇聚了许多具有生动情节的医话、医案,发人深省,增长学识。如赵学敏《串雅·序》中提到的“欧阳修暴利几绝,乞药于牛医;李防御治嗽得官”的故事即卷六“车前止暴利”和卷四“治痰嗽”,成为盛赞民间医药的佳话。另外还记载了不少怪疾险证,奇方异治,增广读者见闻,并保存了民间医学和有关卫生保健健论述。全书以丰富的资料,和生动活泼的形式,受到读者的赞赏,但其中也辑有一些佛、道宗教的迷信内容。现存有最早的宋刊本。明代刻本《四库全书》本。国外有日本、朝鲜版本。另外,明代俞弁仿此体例,写成《续医说》10卷。
温热逢源
温病类著作。清柳宝诒撰。三卷。宝诒字孙,号冠群,江苏江阴人。为人和厚好学,能文工书,尤长于医,擅治温热。苏、常一带,妇孺皆知。柳氏学验俱富,编撰有《柳选四家医案》、《惜余医话》、《素问说意》等书。因谓温病诊治之难,乃远绍经旨、典籍,旁摭前贤所论,参以己见,撰成此书。上卷选录《内经》、《难经》、《伤寒论》 中关于伏气化温之条文,博引各家精论,结合个人见解,详为注释。中卷选录吴又可《瘟疫论》、周禹载《温热暑疫全书》、蒋问斋《伏邪篇》、张石顽 《伤寒绪论》 中有关温热之条文,逐条评点,商榷辨正。下卷为作者对温热病理论的阐发,重点讨论伏气温病,其间附以验案以证其说。全书以伏气温病为中心,对其因、机、证、治进行了深入的阐发,力倡邪伏少阴,独具只眼。论理精辟,辨证明晰,发展了伏气温病理论,是温病学重要文献。评论前人,时有武断之嫌,将吴又可所论之瘟疫亦视为伏气温病,是瑜中之瑕。此书原系未刊稿,后收编于《三三医书》 中,一九二四年刊行。另有一九五九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排印本。
从征实录
日记体史学著作。又名《先王实录》、《海上实录》、 《延平王户官杨英从征实录》。书成于1674年至1681年间,按编年体详细记载郑成功自1649年至1662年间征战南北、经营台湾的史实。这些史实,多为作者身经目睹,或采自六官案牍,翔实可信。因作者职务之便,书中所记财政与军政之事尤详。郑氏子孙后世秘藏此书。1921年在郑氏故里南安石井乡发现抄本,1931年影印行世。1958年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将其收入《台湾文献丛刊》第32种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