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医院秘藏膏丹丸散方剂
作者:佚名猜你喜欢的书
德意志人
本书是本雅明收集的从1783年至1883年一个世纪以来的25封书信,书信以时间排序,有的来自法兰克福汇报,有的来自名人书信,有的就来自普通市民阶层,这些书信集中展示了德国在欧洲地位的变迁和自法国大革命以来德国市民阶层的巨大思想变化,尤其有意思的是,本雅明特别注意德国市民在法国大革命后词汇使用的变化,他对每封书信尤其是这些变化进行了点评,展现出的是这一历史时期德意志人尤其是市民阶层的风云变迁,不仅具有史料价值,而且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这一重要历史时期进行重新阐释。
文说
刘师培著。这是“隐法《雕龙》”而写的。全文除“序”外,分《析字》、《记事》、《和声》、《耀采》、《宗骚》等篇。作者认为:“皇古学术, 溯源史官,记动记言、实惟史职;是记事之文,起原至古。”记事之文应重事实,“文以记事,故事外无文;若词涉不经,言等子虚。”(《记事》)在谈到文的起源时说:“上古未有文字,先有语言”、“言出于口,声音以成,是为有韵之文”,所以“古文之文, 以音为主”(《和声》),韵文是最早的文。作者基于这样的观点,认为“骈文之一体, 实为文类之正宗”。接着列举《三都》、文饶《会昌》、刘琨《劝进》、 中郎《太邱》等等文章为赋体、制敕、书表、碑志、序文、游记、论体、颂铭箴赞、檄文、 祭文等等各类文体之正宗(《耀采》)。作者认为文体是随时代而变迁的,文学创作应该重视文采。他崇尚六朝骈文,赞赏骚体,认为“《楚词》之书,其用尤广;上承风诗之体, 下开词赋之先”(《宗骚》)。他主张划清文学创作与学术著作、实用文字的界限。这些见解,对发展文学创作是有益的。
孙子章句训义
《孙子章句训义》以清孙星衍校《孙子十家注》为底本,并以明正统道藏本、谈恺嘉靖本、崇文官书局《百子全书》本对勘。害中所称“章句”,是指对诸本所长择善而从;所称“训义”,是指对《十家注》中前后重复、相互矛盾的句子“削其繁剩,笔其精粹”。钱基博先生在选辑古注精华的同时,非常注意运用近代军事观点和两次世界大战中的战例对孙子军事原则予以发挥,见解透辟,析理精微,校勘也有自己独到之处。此书是民国期间较有影响的《孙子》注本之一。
修真历验钞图
修真历验钞图,原不题撰人。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灵图类。《通志‧艺文略》着录「修真历验钞并图一卷,罗子一撰。」又《云笈七签》卷七十二载《真元妙道修丹历验钞》一卷,题「草衣洞真子凝述」。罗子一疑为唐代道士,以草衣洞真子之名撰此书。书前有短序,谓此书备述丹法之要妙,据师传口诀及真经之解,将其不显者略而显之,集为图论。书中有十二图,每图后附短论,略述十二月炼丹之采药、火侯要诀。是以外丹术语解释内丹之图书。
青溪暇笔
明代文言笔记小说集, 姚福撰。今存版本有《顾氏明朝四十家小说》本、《纪录汇编》本、 《今献汇言》本、《续说郛》本、 《五朝小说》本、 《说库》本、 《历代小史》本等。唯《历代小史》本题作《清溪暇笔》。按《四库全书总目》作三卷,而作者自序作二卷。自序在提到写作经过时说,作者是从平日的读书或见闻中拈出“其中可惊、可喜、可怪、可笑、可考、可疑者”而写成的, 此书杂记作者读书所得及杂录耳目见闻等。共三卷,其首卷所述明初轶事,多为正史所不载者,可补正史之不足,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其它无甚可采。
孟子解
注释书。宋苏辙撰。成书年代不详,旧本首题颖滨遗老字,为其晚年退居之号。陈振孙《书录解题》考证此书实为少年时所作。全书1卷。以《孟子》原文文句为条目,阐发其义,名物训诂较少而文意阐释为多,释义与章指相关联,立义醇正不支,自有所见,但部分篇章未免驳杂,是瑕瑜互见之作。收入《指海》,有道光本、影道光本。辙少年时作《论语略解》、《孟子解》,前者今已不存,后者史志中有著录。该书共二十四章,对《孟子》多有发挥,同时也有辨难,如第二十章以《周官》驳《桃应篇》窃负而逃;以孔子之论性驳孟子之论性等。辙受释、道、墨诸家影响,援以入儒,难免被后人讥为驳杂不纯。该书不囿于一家之言,大胆设论,自有所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