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定道德经注

作者:成克巩
御定道德经注

福临钦定。成克巩纂。上下两篇。有《四库全书》本行世。《道德经》乃春秋时老子即李耳(老聃)所著。为中国古代影响最为深远的哲学名著,被历代所重视。自汉代人河上公为该书注释开其端,紧随其后注释者代不乏人,据《四库全书》馆臣统计,至清初已达80余家300余卷。注释方式不一,或为之解,或为之疏,或为之音,或为之章句,或为之谱,或为之传。各有侧重,各具特色。而注释者之身分不等,其中包括名臣如羊祜、苏辙;名儒如王弼、王肃;逸士如严遵、孔登、陶弘景、戴逵、皇甫谧; 道家如葛洪、杜光庭等,多有阐发。而以帝王之尊如梁武帝、唐玄宗、宋徽宗、明太祖等对此书也各有注解,见仁见智,或浅或深,众说纷纭,各有不同。福临留心典籍,对此书及各家注释详加探讨,深有体会。他认为道德二字含义精深:“道者,先天地而为万物宗,生生化化,莫得而名者也。惟至人凝道于身。故其德为玄德,而其言为圣言。”而老子是“道贯天人,德超品汇”之人。他所著此五千余言之书,是“明清净无为之旨”。该书“原非虚无寂灭之说,权谋术数之谈”。本是一部“以人能清静无为,则忠孝油然而生,礼乐合同而化”的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有益之书,但其“切于身心,明于伦物”的奥妙道理,却世所“鲜能知之也”。因而为之注释者甚众,或认为是修炼之书,或认为是权谋

成克巩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石门集

石门集

诗文集。元人梁寅(1303—1389)撰。七卷。寅字孟敬,新喻(今江西新余)人。元末辟为集庆路儒学训导,以亲老乞归,隐居教授。明洪武初征修礼书。书成将授官,称老病辞还,结庐石门山。四方之士多从之学。称“梁五经”或石门先生。寅对易、书、诗、春秋、周礼、礼记等皆有训释。另对历书、格物等亦有研究。著述不下数千卷,皆失传。唯是集尚存。史载马氏玲珑山馆抄本为最早本,清人编《四库全书》时以该本与新喻县刻本互校成为今本。以诗为主,存二百首。文二卷,仅记、序十七篇。诗多拟古乐府。抒情婉曲,寄托深远。虽文采入流但气魄不足,内容亦显空洞。有《四库全书》本。

春梦录

春梦录

元代传奇小说。一卷。郑禧撰。郑禧,字宗鲁,号天趣,温州平阳(今属浙江)人,泰定元年(1324)进士及第。文前有郑禧自序,交代创作这篇传奇文的目的,序作于延祐戊午(1319)。文后有署为“嘉子述”(《说郛》卷115作“真子述”)的后序。作者及第前在友人家中坐馆。城西有吴氏女,生长于儒家,才色双全。二人诗书往来,女慕其才,欲结秦晋之好,不得已愿求其次。两人郎才女貌,然小人挑拨其间,用财物诱惑吴母,吴母贪财允亲。女被逼无奈,抑郁而死。全文情节颇象后世的才子佳人小说的模式,只是缺乏一个令人非常艳羡,而在现实社会中又极难实现的大团圆结局,这可能对才子佳人小说的情节设置有一定的影响。全文以诗词成篇,写得颇有情致。《娇红记》中也有很多诗词,而在唐宋传奇中这种情况颇为少见,表现出一种诗词向小说渗透的倾向,这可能与唐诗宋词的成熟有关。此文有陶宗仪《说郛》本、陶珽《说郛》本、《绿窗女史》本和《香艳丛书》本等。

苏东坡传

苏东坡传

林语堂著。张振玉译。原作为英文,中文译本有1977年台湾远景出版社的宋碧云译本和1979年之张振玉译本。台湾金兰文化出版社1986年4月出版的35册《林语堂经典名著》将张振玉译本列为第4册。大32开本,417页,约31万字。全书分4卷28章。第1卷“童年与青年”分5节;第2卷“壮年”分9章;第3卷“老练”分9章;第4卷“流放岁月”分5章,后附年谱、参考书及资料来源。此书因原为美国读者而写,故文字流畅如话,许多诗词及其它资料被作者以散文表达。但作者并未置传记文学的真实原则于不顾,在资料翔实的基础上,作者坚持考据、义理、词章三要点,以生动形象的笔触为之,遂使本书成为今人所写的一本苏东坡传记的佳作。张氏译本也基本上体现了原作的水平与风格。

大乘起信论直解

大乘起信论直解

大乘起信论直解,两卷, 马鸣菩萨造论,真谛三藏释论,唐法藏造疏,明德清直解。

因明入正理论疏前记

因明入正理论疏前记

因明入正理论疏前记,三卷,唐智周撰,日本贤敞与后记合序,又云因明论纪衡。简称《前记》。汉传因明著作。在日僧贤敞所作的序中,认为慧沼“虽撰述綦、断,究畅八门要旨”,但“未令于疏文分释,繇旃学者,虚功难以成业者乎,爰濮阳其门人也,覃思研精而考前哲,宗统噩而以彰灼,前后二记重披二因,玄猷妙晓,自他两益。”该著对《大疏》的诠解十分仔细,如对“五明”的提法、“从本为论”问题、八能立过失分类都有专述,特别对因明的论辩学体系,按《瑜伽师地论·本地分》作了系统介绍。对《正理门论》的本颂也有专解。现存于日本《续藏经》第一辑第八十六套第五册。

地藏菩萨陀罗尼经

地藏菩萨陀罗尼经

全一卷。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册。本经叙述地藏菩萨之誓愿、功德、陀罗尼等。地藏菩萨系以‘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为其大愿;即为利益五浊恶世之众生,而不惜身命。故凡众生称其名号者,皆可速成意愿,灭除烦恼罪垢,住于涅槃道之第一乐。本经中之陀罗尼共有六十三句,诵此陀罗尼可袪除一切苦恼系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