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克巩

成克巩
  • 姓名:成克巩
  • 别名:字子固
  • 性别: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1608
  • 逝世日期:1691
  • 民族族群:

成克巩(1608—1691),字子固,直隶大名人。其父成基命,是明代的大学士。克巩虽在崇祯十六年(1643)中了进士,但并没有光耀几天就逃回老家,躲避明末的战乱。


顺治元年(1644),清统治者定都北京。为了稳固统治地位,扩大统治基础,竭力拉拢前明的文武官绅,在这一背景下,成克巩于顺治二年(1645)经左庶子李若琳推荐,出任国史院检讨;三年之后,又被提升为秘书院侍读学士,不久,即被提拔为弘文院学士。顺治九年(1652),成克巩被调到吏部任职,先任吏部侍郎,次年升为吏部尚书。


吏部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及调动等事务。作为吏部的长官,成克巩上任不久就上疏说:“吏部的四司,分省设官,原负责本省官吏的考证工作。现在应当让各司按人建簿,详细记录各省官员的政绩情况,以备将来缺员时推选官吏之用;督抚此前没有考核成果,应当分门别类地建立个人事迹档案,具体应有四方面内容:一是消弭盗贼,二是开垦荒田,三是清理钱粮,四是纠除贪悍。根据这四方面内容,以决定对他们的奖赏与惩罚。对官员的推选任用应当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区别对待。有的地方很繁琐,有的地方则相对简单一些,有的地方是战略要冲,有的则比较偏僻,如江南的苏、松等郡,长期以来就是老大难地区,并非新任邑令所能解决的。对这种地方,应当派十分干练的官员前去治理。如果他们干得出色,就予以提拔,否则,就把他们调离此地。”这些意见很有意义,但清帝还没有决定是否颁行,成克巩就被调任秘书院大学士。这一位子还没有坐热,就因推荐御史郝浴失人被降了二级,但很快又官复原职。


顺治十二年(1655),成克巩被封为太子太保。当时,左都御史一职空缺,世祖福临让克巩暂时代任,答应将来有了合适人选时仍让他回到内院。成克巩对此不太计较,上任不久,就对用人、财政、学校、刑法及水利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用人是治理国家的首要任务,而任用重要官员尤其如此。当今的通政使李日芳、甘肃巡抚周文叶、陕西巡抚陈极新都已年老体弱,昏庸至极,根本无法理政,应当立即撤换;国家财政比较紧张,应规定丈量编审的具体时间;学校冒滥情况也比较严重,应当严格限定考贡入学的数额;任枢密者,遇到问题不得借行查之名推卸责任;管刑法者,不得宽恕反坐,避免刁滑之习;如果有兴修水利工程,应当认真核算开支,杜绝侵吞公款之弊。福临见到此疏,大加赞赏。


在成克巩上疏言事之后,给事中孙光祀弹劾左通政吴逵兄吴逵企图叛逆,受到了法司的提审。此事传到成克巩耳中,他便上疏揭发左都御史龚鼎孳因与吴达是同乡知情不报,要求对鼎孳一并惩治。龚鼎孳见状大为吃惊,急忙上疏辩解他根本不知道吴逵与吴达的兄弟关系。这种辩解苍白无力,自然免不了被剥夺俸禄的处分。此后不久,成克巩回到了内院。顺治十五年(1658),克巩出任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次年,被加少傅兼太子太傅。


顺治十七年(1660),成克巩因两个同名同姓的人物惹了一身麻烦。这一年,户部推荐了浙江布政参议李昌祚出任大理寺少卿。在此之前,扬州人李之春图谋起事被告发,他的同伙当中有一人也叫李昌祚。也许成克巩对此事并不了解,结果在和大学士刘正宗联名推荐浙江的李昌祚时只字没提扬州的李昌祚,给人制造了口实。而且,成克巩在任吏部尚书时曾将周亮工推荐提拔为福建布政使,周亮工为政不廉,贪赃枉法,受到了应有的惩处。周亮工虽咎由自取,但成克巩也有提拔官员失人的责任,于是便上疏引咎请罪。这事还没有处理结果,左都御史魏裔介又弹劾大学士刘正宗,言辞之中把成克巩牵了进去。成克巩匆忙上疏辩解,但李昌祚和周亮工的事情怎么也辩解不清楚,结果激怒了清世祖,被世祖骂为巧饰罪过,当然免不了由诸王大臣讨论罪过的程序。


按照诸王大臣的讨论意见,成克巩罪当夺官,但由于世祖平时对他不错,也就免于处分。说起世祖与成克巩的关系确实非同一般。世祖总以为克巩是世家子,知道事情不少,因而对他破格提拔,并令大臣把画工带到克巩官邸,为他画像,画好后呈给世祖。无论是白天还是深夜,世祖经常用纸片形式向克巩询问对时事的看法;克巩城府颇深,发表评论时总是比较谨慎,世祖对此颇有看法。因此,现在有人攻击克巩,世祖便借机批评他太会附和,但是,由于平时两人感情较深,世祖也就仅仅责备一下而已,仍让他继续留任原来的职务。


圣祖即位后,成克巩被调到秘书院,任大学士,康熙二年(1663),要求退休,被批准后即回到了直隶老家。在老家一直过着比较安逸的生活,康熙三十年(1691)病逝,时年84岁。

成克巩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戴蕾斯·拉甘

戴蕾斯·拉甘

《戴蕾斯·拉甘》是左拉的长篇小说。描述了女子戴蕾斯在嫁给姑母的儿子卡米耶后,与年轻男子洛朗相遇并产生了激情的碰撞。戴蕾斯和情夫一次次偷情,因无法结合而谋杀了身体孱弱、愚钝木讷的丈夫卡米耶。这对男女为了逃避杀人后产生的可怖幻觉,最终双双选择服毒自杀。

地狱的滑稽大师

地狱的滑稽大师

旧式的道口旁,一辆奇怪的敞篷车上放着一个奇怪的石膏女裸体塑像。一个突如其来的机会,这个奇怪的塑像被甩到了铁轨上,并且被飞驰的列车轧过。奇怪的是,这个塑像竟流出了血,原来塑像里竟放了一具女尸……名侦探明智小五郎接手了这一前所未有的案件,在调查过程中,竟查出每个受害者死前,都会收到一个滑稽的木偶作为预告。新闻记者称凶手为地狱的滑稽大师,小五郎与这位滑稽大师展开了激烈的较量,终于查出了真正的凶手。整个故事扑朔迷离,情节发展在常人意料之外,读来使人欲罢不能。

重修台湾县志

重修台湾县志

清鲁鼎梅主修,王必昌总辑。乾隆十七年(1752)书成刊刻。十五卷。分疆域、山水、建置、赋役、学校、祠宇、礼仪、武卫、职官、选举、人物、风土、艺文十三志,每志一卷,惟艺文两卷,外加杂记一卷。本书舆图较旧志简略,山川、风俗、潮汐、海道则详为辨正各家之记载,疆域沿革,按年叙述,广录有关资料,原文皆台湾入清版图之重要文献。凡例末云:凡志,略斯遗,详或疑滥。然志台湾,与其略也宁详。故凡有关事地人之诗文文献随兴附注于下,不厌其繁。

书斋夜话

书斋夜话

四卷,宋末元初俞琰撰。此书为俞琰读书论文时随手笔记而成,杂记经史及先儒之说,也有他本人的论文之语。第一卷主要辩论经义。如斥孔安国称洛书锡禹之非,确有见解。于诸经字训,正讹考异,颇有功夫,如谓《论语》“富与贵”章当就“不以其道”为句,《孟子》“则慕少艾”为慕爱少衰之意,“少”字当读为上声等,可供治学者参考。第二卷和第三卷,主要推阐先儒之说,对《河图》、《洛书》及《先天图》、《太极图》等加以研究,认为《丹诀》与《易》相通,原本出于道家。第四卷主要记录论诗评文之语,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版本主要有《四库全书》本、《宛委别藏》本等。

五经蠡测

五经蠡测

六卷。明蒋悌生(生卒年月不详)撰。悌生字仁叔,福宁州(今福建霞浦)人,洪武初举明经,任本州训导。此书乃作者为避元末战乱,潜遁蓝田深谷中修研经籍,时有所得,辄笔录而成。内容包括《周易》、《尚书》、《毛诗》、《春秋》。书名为五经而实只四经,是因此书在蒋悌生时并未定稿传世,直到明嘉靖十七年,浮梁闵文振纂修州志,始得书稿于其后人,序而刻之,其时原稿已残缺不全,《礼记》部分已全佚。今所见传本中说经之文或大写或夹注,有些只有经文或章句之目而无训释,体例散乱,正说明此书为草稿而非定稿。悌生解经虽以宋人为主,却并不墨守宋学,对前人成说多所订正,又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尤为后人所称道,认为他名虽不及熊朋来,书则实在朋来上。但由于书稿成于穷山,所见书籍有限,考据引证非其所长,成为该书主要缺陷。取名“蠡测”,含义也正在于此。今存有明嘉靖十七年蒋世滋刻本,清通志堂经解本。

般若心经略疏连珠记

般若心经略疏连珠记

佛典注疏。宋乾道元年(1165)师会述。二卷。是法藏撰《般若心经略疏》的注释书。全书不分目次,依法藏略疏的顺序对心经经义进行广释。书中大量引用法藏疏文并加以发挥。见载于明版诸藏。《般若心经释义》 即《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