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唐名医方选卷第四

(日)喜多村直宽  撰Qnb中华典藏网

五脏虚实Qnb中华典藏网

《千金》疗肝劳虚寒胁下痛,胀满气急,眼昏浊视不明,槟榔汤方(《外台》)Qnb中华典藏网

生姜(按今《千金》作母姜)  附子(炮,各七两)  槟榔(七枚,合皮碎)  茯苓(三两)  桔梗(四两)  橘皮  桂心(各三两)  白术(四两)  吴茱萸(五两)Qnb中华典藏网

上九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为三服。若气喘,加芎三两,半夏四两洗,甘草二两炙。Qnb中华典藏网

又疗胆腑实热,精神不守,泻热,半夏千里水汤方(同上)Qnb中华典藏网

半夏(洗)  宿姜(各二两)  酸枣(五合)  黄芩(一两)  远志(去心)  茯苓(各一两)  生地黄(五两)  秫米(一斗)Qnb中华典藏网

上八味细切,取流水五升煮秫米令蟹目沸,扬之三千下,澄清,取五升煮药,取二升半,分为三服。Qnb中华典藏网

《千金翼》泻脾汤Qnb中华典藏网

主脾脏病气实,胸中满不能食方(同上)Qnb中华典藏网

茯苓  厚朴(炙。各四两)  甘草(炙)  人参  黄芩(各二两)  桂心(五两)  生姜(八两)  半夏(一升,洗)Qnb中华典藏网

上八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为三服。此方又主冷气在脾脏,走出四肢,手足流。亦逐水气。Qnb中华典藏网

又主脾气实,其人口淡甘,卧愦愦,痛无常处,呕吐反胃方Qnb中华典藏网

大黄(六两)Qnb中华典藏网

上一味,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分再服。又主食即吐并大便不通者,加甘草二两,煮取二升半分,为三服。Qnb中华典藏网

《深师》厚朴汤Qnb中华典藏网

疗冷实服温脾汤不瘥,乃服此汤方。(同上)Qnb中华典藏网

厚朴(四两,炙)  桂心(二两)  枳实(三两,炙)  生姜(五两)Qnb中华典藏网

上四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为三服,相去五里久,不过五剂。Qnb中华典藏网

又温脾汤Qnb中华典藏网

疗脾胃中冷结实,头痛壮热,但苦下痢,或冷滞赤白如鱼脑方。Qnb中华典藏网

人参(一两半)  干姜  附子(炮。各二两)  大黄(三两)Qnb中华典藏网

上四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分为三服。Qnb中华典藏网

又大温脾汤Qnb中华典藏网

疗脾胃中冷不得食,又谷不消,向向胀满,时苦下痢方。Qnb中华典藏网

黄芩  人参  芍药  附子(炮。各三两)  甘草(炙)  干姜  大黄  厚朴(炙。各二两)Qnb中华典藏网

上八味切,以水八各煮取二升八合,分为三服,亦可四服,得下,佳。不下,须臾复服,甚良。Qnb中华典藏网

《千金翼》温脾汤Qnb中华典藏网

主脾气不足,虚弱下痢,上入下出方。(同上○按《医心》引《僧深方》)Qnb中华典藏网

干姜  大黄(各三两)  人参  附子(炮)  甘草(炙。各二两)Qnb中华典藏网

上五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分为三服。Qnb中华典藏网

又温脾汤Qnb中华典藏网

主脾气不足,水谷下痢,腹痛,食不消方。Qnb中华典藏网

半夏(四两,洗)  干姜  赤石脂  白石脂  厚朴(炙)  桂心(各三两)  当归  芎  附子(炮)  甘草(炙)  人参(各二两)Qnb中华典藏网

上十一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为三服。Qnb中华典藏网

又建脾汤Qnb中华典藏网

主脾气不调,使人身重如石,欲食即呕,四肢酸削不收方。Qnb中华典藏网

芍药  甘草(炙)  黄芪(各一两)  生姜(二两)  生地黄(一两)  白蜜(一升)Qnb中华典藏网

上六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内蜜搅令调,煎令数沸。服八合,日三夜一。Qnb中华典藏网

《深师》疗宿寒,脾胃中冷,心腹胀满,食不消化,温脾丸方(同上)Qnb中华典藏网

大黄(二两)  麦曲(熬)  干姜(各三两)  厚朴(炙)  附子(炮)  当归  甘草(炙)  桂心  人参  枳实(炙。各一两)Qnb中华典藏网

上十味捣下筛,蜜和服如梧子十五丸,日三,增至二十丸亦得,食已服之。无当归者用芎一两代之。Qnb中华典藏网

《千金》疗肉极热,则身体津液脱,腠理开,汗大泄,厉风气,下焦脚弱,越脾汤方(同上)Qnb中华典藏网

麻黄(六两,去节)  石膏(八两,碎,绵裹)  生姜(三两)  甘草(炙,三两)  附子(炮,一枚)  大黄(十五枚,擘)Qnb中华典藏网

上六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五合,去滓,分为三服。一名起脾汤。Qnb中华典藏网

《删繁》疗肉极虚寒则脾欬,其状右胁下痛,阴阴引肩背痛,不可以动,动则欬,腹胀满,留饮痰癖,大小便不利,少腹切痛,膈上寒,大半夏汤方(同上)Qnb中华典藏网

半夏(一升,洗)  白术  茯苓  人参  甘草(炙)  附子(炮)  橘皮(各二两)  生姜(八两)  桂心(三两)Qnb中华典藏网

上九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分为四服。Qnb中华典藏网

又疗肉极虚寒,则皮肤不通,外不得泄,名曰厉风。内虚外实,腰脚疼弱,大风引汤方Qnb中华典藏网

独活(四两)  当归  茯苓(各二两)  干姜  甘草(炙)  人参  黄芪  防风(各二两)  桂心  附子(炮。各一两)  大豆(二升,熬,去皮)Qnb中华典藏网

上十一味切,以水一斗,酒三升,煮取四升,去滓,分为四服,昼三夜一。Qnb中华典藏网

又疗肉极寒,肌肉变,舌萎,名曰恶风,腰脚疼弱,小风引汤方Qnb中华典藏网

独活  防风  茯苓  甘草(炙)  人参(各三两)  当归  干姜(各二两)  附子(一枚,炮)  大豆(二升,熬,去皮)Qnb中华典藏网

上九味切,以水一斗,酒三升,煮取二升,去滓,分为四服,日三夜一。Qnb中华典藏网

《删繁》疗肺虚劳损,腹中寒鸣切痛,胸胁逆满,气喘,附子汤方(同上)Qnb中华典藏网

附子(炮)  甘草(炙。各二两)  宿姜  半夏(洗,破。各四两)  大枣(二十枚,擘,去皮核)  白术(三两)  仓米(半两)Qnb中华典藏网

上七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分为三服。Qnb中华典藏网

又建中汤,疗肺虚损不足,补气方Qnb中华典藏网

黄芪  芍药(各三两)  甘草(炙,二两)  桂心(三两)  生姜(八两)  半夏(五两,洗)  大枣(十二枚,擘)  饴糖(十两)Qnb中华典藏网

上八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为三服。Qnb中华典藏网

又疗气极寒,伤风肺虚欬,气短不得息,胸中迫急,五味子汤方Qnb中华典藏网

五味子  甘草(炙)  紫菀  桂心  附子(炮)  麻黄(去节)  干姜  芎(各二两)  细辛(一两)  干枣(二十枚,擘)Qnb中华典藏网

上十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为三服。Qnb中华典藏网

《千金》疗气极寒虚,皮毛焦,津液不通,虚劳百病,气力损乏,黄芪汤方(同上)Qnb中华典藏网

黄芪(四两)  人参  白术  桂心(各二两)  生姜(八两)  干枣(十枚,擘,去核)  附子(五分,炮)Qnb中华典藏网

上七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为三服。Qnb中华典藏网

《删繁》疗肾劳实热,少腹胀满,小便黄赤,未有余沥,数而少,茎中痛,阴囊生疮,栀子汤方(同上)Qnb中华典藏网

栀子(三两)  子芩(四两)  石膏(五两,碎,绵裹)  淡竹叶(切)  生地黄(切)  榆白皮(各一升)  芍药  通草  石韦(去毛。各三两)  滑石(八两,碎,绵裹)Qnb中华典藏网

上十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绞去滓,分为三服。Qnb中华典藏网

又疗肾热,小便黄赤不出,出如栀子汁,或如黄柏汁,每欲小便即茎头痛方Qnb中华典藏网

榆白皮(切,三升)  滑石(八两,碎)  子芩  瞿麦  通草(各三两)  石韦(四两,拭去毛)  冬葵子(一升)  车前草(切,二升)Qnb中华典藏网

上八味切,以水二斗煮车前草取一斗,去滓,澄清,取七升,下诸药煮取三升五合,去滓,温分四服。Qnb中华典藏网

又疗骨极,主肾热病,则膀胱不通,大小便闭塞,面颜枯黑,耳鸣,虚热,三黄汤方Qnb中华典藏网

大黄(切,别渍水一斗)  黄芩  芒硝(各三两)  栀子(十四枚)  甘草(一两,炙)Qnb中华典藏网

上五味切,以水四升先煮三物,取一升五合,去滓,下大黄更煎两沸,下芒硝,分为三服。Qnb中华典藏网

又疗精极实热,眼视无明,齿焦发落,形衰体痛,通身虚热,竹叶黄芩汤方Qnb中华典藏网

竹叶(切,三升)  黄芩  茯苓(各三两)  生姜(六两)  麦门冬(去心)  甘草(炙)  大黄(各二两)  芍药(四两)  生地黄(切,一升)Qnb中华典藏网

上九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为三服。Qnb中华典藏网

《古今录验》疗虚损失精,黄芪汤方(同上)Qnb中华典藏网

黄芪   当归  甘草(炙。各二两)  桂心(六两)  苁蓉  石斛(各三两)  干枣(百三十枚)  白蜜(二升)Qnb中华典藏网

上八味切,以水一斗煮取四升,内蜜煎取三升。分为四服,日三夜一,以食相间。Qnb中华典藏网

《深师》鹿角汤,疗劳梦泄精方(同上)Qnb中华典藏网

鹿角(一具,屑)  韭白(半斤)  生姜(一斤)  芎  茯苓(各二两)  当归  鹿茸(炙。各二两)  白米(五合)Qnb中华典藏网

上八味切,先以水五斗煮鹿角取一斗二升,去滓,内诸药煮取四升,分服一升,日三夜一。鹿角唯取肥而嫩者,打令碎也。Qnb中华典藏网

《小品》龙骨汤Qnb中华典藏网

疗梦失精,诸脉浮动,心悸少急,隐处寒,目眶疼,头发脱者,常七日许一剂至良方。(同上)Qnb中华典藏网

龙骨  甘草(炙。各二分)  牡蛎(三分,熬)  桂心  芍药(各四分)  大枣(四枚擘)  生姜(五分)Qnb中华典藏网

上七味切,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分再服。虚羸浮热汗出者,除桂加白薇三分,附子三分炮,故曰:二加龙骨汤。Qnb中华典藏网

《千金》疗脾热胁痛,热满不歇,目赤不止,口唇干裂方(同上)Qnb中华典藏网

石膏(一斤,碎,绵裹)  生地黄汁(一升)  赤蜜(一升)  淡竹叶(切,五升)Qnb中华典藏网

上四味,以水一斗二升煮竹叶取七升,去滓,澄清,煮石膏取一升五合,去滓,下地黄汁,两沸,下蜜煎取三升,细细服之。Qnb中华典藏网

治脉实洪满,主心热病,升麻汤方(《千金》)Qnb中华典藏网

升麻  栀子仁  子芩  泽泻  淡竹叶  芒硝(各三两)  生地黄(切,一升)Qnb中华典藏网

上七味㕮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下芒硝,分二服。Qnb中华典藏网

治皮虚,主大肠病寒气关格,蒴藋蒸汤方(同上)Qnb中华典藏网

蒴藋根叶(切,三升)  菖蒲叶(切,二升)  桃叶皮枝(剉,二升)  细糠(一斗)  秫米(三升)Qnb中华典藏网

上五味,以水一石五斗煮取,米熟为度,大盆器贮之。于盆上作小竹床子罩盆,人身坐床中,四面周回,将席荐障风,身上以衣被盖覆,若气急时,开孔对中泄气,取通身接汗,可得两食久许,如此三日,蒸还温药足汁用之。若盆里不过热,盆下安炭火。非但治寒,但是皮肤一切劳冷,悉皆治之。Qnb中华典藏网

治肾间有水气,腰脊疼痛,腹背拘急绞痛方(《千金翼》○按《医心》引《僧深方》名茯苓汤,治肾着之为病,从腰以下冷痛而重如五千钱,腹肿方。)Qnb中华典藏网

茯苓  白术(各四两)  饴糖(八两)  干姜  甘草(炙。各二两)Qnb中华典藏网

上五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内饴糖煎之令烊,分为四服。Qnb中华典藏网

癥癖积聚Qnb中华典藏网

《医门方》疗癥瘕,腹内、胁下、小腹胀满痛疼,即发,其气上冲不能饮食,或呕逆气急烦满方(《医心》)Qnb中华典藏网

半夏(十分)  生姜(十分)  大黄(十二分)  槟榔仁(十分)  人参(八分)  吴茱萸(六分)  厚朴(二分,炙)  桔梗(八分)  茯苓(六分)  枳壳(六分,炙)  大枣(十二枚)Qnb中华典藏网

水九升煮取三升,下大黄更煮三沸。分温三服,服相去八九里,当利三二行。Qnb中华典藏网

《样要方》疗卒暴癥瘕,腹中有物坚如石,痛如刺,昼夜啼呼,不疗百日内皆死方(同上)Qnb中华典藏网

大黄(半斤)  朴硝(半斤)Qnb中华典藏网

上先捣大黄为散,然后和朴硝,以蜜合令相得。于铜器中置汤上煎令可丸,丸如梧子大。酒饮任性服廿丸,日二,不知,加之,以知为度。(今按《葛氏方》朴硝三两,《范汪方》有白蜜一斤半。)Qnb中华典藏网

《千金》治蛇瘕,大黄汤方Qnb中华典藏网

大黄(半两)  乌贼鱼骨(二枚)  皂荚(六铢)  芒硝(如鸡子一枚)  黄芩(半两)  甘草(大如大指一尺)Qnb中华典藏网

六味以水六升煮之三沸,去滓,内芒硝。适寒温尽服之,十日复者,作如上法,欲服之,一宿勿食,平旦服当下病也。Qnb中华典藏网

《样要方》治痃癖方(同上)Qnb中华典藏网

鳖甲(六分,炙)  桔梗(六分)  枳壳(六分)  白术(六分)  生姜(八分)  大黄(十分)  前胡(四分)Qnb中华典藏网

上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六合,分温三服。Qnb中华典藏网

《葛氏方》治腹中冷澼,水谷阴结,心下停淡,两胁痞满,按之鸣,转逆害饮食方(同上)Qnb中华典藏网

大黄(三两)  甘草(二两)  蜜(一升二合)  枣(廿七枚)Qnb中华典藏网

以水三升煮枣取一升,内诸药煮取一升七合,分再服。(按《外台》引《肘后》云:上四味切,以水三升先煮三物取一升一合,去滓,内蜜,再上火煎令烊,分再服。)Qnb中华典藏网

《广利方》理癖气腹痛,两肋胁胀满,食少方Qnb中华典藏网

柴胡(六分)  桔梗(八分)  通草(八分)  茯苓(六分)  赤芍药(四分)  郁李仁(四分)  鳖甲(四分,炙,碎)Qnb中华典藏网

切,以水二大升煎取九合。食后,分温三服,如人行七八里进一服。Qnb中华典藏网

《必效》疗癖方(《外台》)Qnb中华典藏网

大黄(十两)Qnb中华典藏网

上一味捣筛,醋三升和煎调,内白蜜两匙煎,堪丸如梧子。一服三十丸,以利为度,小者减之。Qnb中华典藏网

牛黄(三大豆许)  麝香(一当门子大)  朱砂(准麝香)  生犀角(小枣许,别捣末)Qnb中华典藏网

以上四味并研,令极细,汤成后内之。Qnb中华典藏网

大黄(一两)  吊藤(一两)  升麻(一两)  甘草(半两,炙)  鳖甲(半两,炙)  丁香(五十枚)Qnb中华典藏网

上十味切,以水三升先煮大黄等六味取强半升,绞去滓,内牛黄等四味和绞。分为三服,每服如人行十时久。忌如药法。若利出如桃胶、肉酱等物,是病出之候。特忌牛马肉。其药及水并是大两大升,此药分两是十五以上人服,若十岁以下,斟量病减之。Qnb中华典藏网

《广济》疗癖结心下硬痛,巴豆丸方(同上)Qnb中华典藏网

巴豆(三枚,去心皮,熬)  杏仁(七枚,去尖皮,熬)  大黄(如鸡子大)Qnb中华典藏网

上三味捣筛大黄,取巴豆、杏仁别捣如膏,和大黄入蜜和丸。空肚,以饮服如梧子七丸,日一服,渐加,以微利下病为度。Qnb中华典藏网

《救急》中候黑丸,疗诸癖结淡饮等大良方(同上)Qnb中华典藏网

桔梗(四分)  桂心(四分)  巴豆(八分,去心皮,熬)  芫花(十二分,熬) 杏仁(五分,去皮、尖、两仁者,熬)Qnb中华典藏网

上五味先捣三燥药成末,别捣巴豆、杏仁如膏,合和又捣一千杵,下蜜又捣二千杵,丸如胡豆。浆服一丸,取利,可至二三十丸。儿生十日欲痫发,可与一二丸如黍米。诸腹不快,体中觉患,便服之,得一两行利即好。Qnb中华典藏网

《深师》主久寒癖,胸满短气,心腹坚,呕吐,手足逆冷,时来时去,痛不欲食,食即为患,心冷引腰背强急,吴茱萸丸方(同上)Qnb中华典藏网

吴茱萸(八分)  附子(三分,炮)  厚朴(五分,炙)  半夏(五分,炙)  桂心(五分)  人参(五分)  矾石(五分,熬)  枳实(五分,炙)  干姜(五分)Qnb中华典藏网

上九味下筛,蜜和。酒服如梧子二十丸,日三,不知,增之。Qnb中华典藏网

《集验》疗冷热久癖实,不能饮食,心下虚满如水状方(同上)Qnb中华典藏网

前胡(四两)  生姜(四两)  枳实(三两,炙)  半夏(四两,洗)  白术(三两)  茯苓(四两)  甘草(二两,炙)  桂心(二两)Qnb中华典藏网

上八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Qnb中华典藏网

崔氏疗痃癖积冷,发如锥刀所刺,鬼疰往来者方(同上)Qnb中华典藏网

乌头(八分,炮)  人参(八分)  桂心(八分)  附子(八分,炮)  干姜(八分)  赤石脂(八分)  朱砂(三分,研)Qnb中华典藏网

上七味捣筛,蜜和为丸如梧子。以暖酒服七丸,稍稍加之至十丸。Qnb中华典藏网

《延年》疗两肋胀急,痃满不能食,兼头痛壮热,身体痛方(同上)Qnb中华典藏网

枳实(三两,炙)  桔梗(二两)  鳖甲(二两,炙)  人参(二两)  前胡(二两)  生姜(四两)  槟榔(七枚,并子破)  桂心(二两)Qnb中华典藏网

上八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二升五合,去滓,分温三服,如人行七八里久。Qnb中华典藏网

《救急》疗腹中痃气连心以来,相引痛紧急方(同上)Qnb中华典藏网

白术(三两)  枳实(三两,炙)  柴胡(四两)  鳖甲(二两,炙)Qnb中华典藏网

上四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五合,去滓,空肚,分三服,相去七八里久,能连服三四剂,始知验。Qnb中华典藏网

《延年》人参丸,主痃癖不能食方(同上)Qnb中华典藏网

人参(八分)  白术(六分)  枳实(六分,炙)  橘皮(四分)  桂心(七分)  甘草(三分,炙)  桔梗(五分)Qnb中华典藏网

上七味捣筛,蜜和为丸如梧子大。一服十五丸,酒下,日二服,加至二三十丸。Qnb中华典藏网

又疗冷气,两肋胀满,痃气不能食方Qnb中华典藏网

白术(三两)  人参(二两)  茯苓(三两)  枳实(三两,炙)  生姜(五两)  桔梗(二两)  桂心(一两半)Qnb中华典藏网

上七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五合,去滓,分温三服,如人行七八里久。Qnb中华典藏网

又半夏汤,主腹内左肋痃癖硬急,气满不能食,胸背痛者方Qnb中华典藏网

半夏(五两,洗)  生姜(四两)  桔梗(二两)  吴茱萸(二两)  前胡(三两)  鳖甲(三两,炙)  枳实(二两,炙)  人参(一两)  槟榔子(十四枚,打破)Qnb中华典藏网

上九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二升七合,去滓,分温三服,如人行八九里久。Qnb中华典藏网

《千金》三棱草煎,主癥癖方Qnb中华典藏网

三棱草(取一大束)Qnb中华典藏网

上一味,水五石煮取一石,去滓,更煎取三斗,铜器中重釜煎如稠糖出,内密器中。且以酒一盏服一匕,日二服,每服常令酒气相续。Qnb中华典藏网

《备急》宿食不消,大便难,练中丸方(同上)Qnb中华典藏网

大黄(八两)  葶苈(熬)  杏仁(去皮尖,熬)  芒硝(各四两)Qnb中华典藏网

上四味捣筛,蜜和丸如梧子。服七丸,日三,不知,稍加至十丸。Qnb中华典藏网

《僧深方》消石大丸Qnb中华典藏网

治十二癥瘕,及妇人带下,绝产无子,及欲服寒食散面。腹中有癥瘕僻实者,当先服消石大丸下之,此丸不下,水谷但下,病耳,不令人极也。(《医心》)Qnb中华典藏网

消石(六两○按《千金》云:朴硝亦得。)  河西大黄(八两)  上党人参(二两)  甘草(三两)Qnb中华典藏网

凡四物各异捣,下筛,以三岁苦酒置铜器中,以竹箸柱铜器中,一升作一刻,凡三刻,以置火上,先内大黄使微沸,尽一刻,乃内余药,复尽一刻,余有一刻,极微火便可,丸如鸭子中黄,欲合药当先斋戒一宿,勿令小儿、女人、奴婢见也。欲服者二丸,若不能服大丸,可分作小丸,不可过四丸。药丸欲令大,不欲令细,能不分又善。若人羸者可小食,强者不须也。若妇人服,下者如鸡肝如米汁正黑,或半升或三升,下后慎风寒,作一杯酒粥食之,然后作羹臛,自养如产妇法。Qnb中华典藏网

治卒食不消欲成癥积方(《千金》)Qnb中华典藏网

煎艾汁如饴,取半升一服之,便刺吐去宿食,神良。Qnb中华典藏网

治心下有物大如杯,不得食者方(《肘后百一》)Qnb中华典藏网

葶苈(二两,熬之)  大黄(二两)  泽漆(四两)Qnb中华典藏网

捣筛,蜜丸,和捣千杵。服如梧子大二丸,日三服,稍加。Qnb中华典藏网

《经验方》治男子妇人五般积气成聚(《本草》)Qnb中华典藏网

黑牵牛一斤,生,捣末八两,余滓于新瓦上炒合香熟,放冷,再捣取四两熟末,十二两拌令匀,炼蜜和丸如桐子大。患积气至重者,三五十丸,煎陈橘皮生姜汤下,临卧空心服之。如二更至三更已来,药行时效应未动,再与三十丸投之,转下积聚之物。常服十丸至十五丸,行气甚妙。小儿十五以下,七岁以上,服五丸至七丸。年及五十以上,不请服。Qnb中华典藏网

主痃癖久不瘥方(《千金·月令》)Qnb中华典藏网

大黄(十两)  鳖甲(五两,炙)  朴硝(三两)Qnb中华典藏网

上捣筛为末,以三年米酢和大黄如稀粥,于瓷器中盛重汤煎,待欲堪丸,下鳖甲末及朴硝和之,众手丸如桐子大。空腹,酒饮任下三十丸。Qnb中华典藏网

《龙门方》治弦癖病腹坚如石方(《医心》)Qnb中华典藏网

取苦瓠开口,盛大严醋满中,密塞口,釜中煮令极热,出瓠以熨坚处,冷即更煮,煮时即作葱豉粥食之,每熨时皆以衣衬身。Qnb中华典藏网

《新录方》治暴癥坚在心胁下,欬逆不下食或下不断方(同上○按《外台》引《备急》)Qnb中华典藏网

吴茱萸三升,碎之,以酒和,煮令热,布帛物裹以熨癥上,冷更炒更燔用之,癥当移走,复遂熨之。(《外台》云:逐熨都消乃止也。)Qnb中华典藏网

《肘后》熨癥方(《外台》)Qnb中华典藏网

灶中黄土(一斤)  生葫(一升)Qnb中华典藏网

上二味先捣葫熟,内土复捣,以好苦酒浇令浥浥。先以涂布一面,仍?病上,又涂布上,干复易之,取令消止。Qnb中华典藏网

痰饮Qnb中华典藏网

《广济》疗心胸中痰积,气噎,呕逆食不下方(《外台》)Qnb中华典藏网

柴胡  橘皮(各六两)  茯苓(十分)  人参  麦门冬(去心)  鸡苏(各八分)  生姜(二十分)  槟榔仁(四分,末,汤成下)Qnb中华典藏网

上八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五合,绞去滓,分温三服,服别相去如人行七八里进一服。未瘥,三日更服一剂,以利为度。Qnb中华典藏网

《千金》疗胸中痰饮,腹中水鸣,食不消,呕吐水汤方(同上)Qnb中华典藏网

大腹槟榔(四十枚,合子碎)  (八两)  半夏(半升,洗)  杏仁(四两,去尖皮,熬)  橘皮(三两)  茯苓(五两)  白术(四两,切)Qnb中华典藏网

上七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Qnb中华典藏网

《范汪》姜椒汤Qnb中华典藏网

主胸中积聚痰饮,饮食减少,胃气不足,欬逆吐哯方。(同上)Qnb中华典藏网

半夏(三两,洗)  生姜(汁,七合)  桂心  附子(炮)  甘草(炙)  茯苓  桔梗(各一两)  蜀椒(二合,汗)  橘皮(二两,切)Qnb中华典藏网

上九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内姜汁煎取二升半,分三服,服三剂佳。若欲服大散并诸五石丸,必先服此方,及进黄芪丸辈必佳。Qnb中华典藏网

又白术茯苓汤Qnb中华典藏网

主胃中结痰饮,澼结齐下,弦满呕逆不得食,亦主风水方。Qnb中华典藏网

白术(五两)  茯苓  橘皮  当归  附子(炮,各二两)  生姜  半夏(各四两,切)  桂(四两)  细辛(四两,一作人参)Qnb中华典藏网

上九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服一剂良。Qnb中华典藏网

又旋覆花汤Qnb中华典藏网

主胸膈痰结唾如胶,不下食者方。Qnb中华典藏网

乌头(五枚,去皮,熬)  旋覆花  细辛  前胡  甘草(炙)  茯苓(各二两)  半夏(一两,洗)  生姜(八两)  桂心(四两)Qnb中华典藏网

上九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为三服。Qnb中华典藏网

《古今录验》疗胸膈痰饮,食啖经日则并吐出,食皆不消,出如初,空腹一两日,聚食还复吐之,极不便。此由痰饮聚下绝不通,服此丸宣通下气方(同上)Qnb中华典藏网

吴茱萸  泽泻  白术  芍药  汉防己  赤茯苓(各二两)  蜀大黄(二两)Qnb中华典藏网

上七味捣筛,蜜和为丸如梧子大。饮服二十五丸。Qnb中华典藏网

《千金》夫上气汗出而欬者,此为饮也,干枣汤主之,若下后不可与也。干枣汤主肿及支满澼饮方(同上)Qnb中华典藏网

大黄  大戟(各一两)  芫花(炒)  荛花(各半两)  甘草(炙)  甘遂  黄芩(各一两)  干枣(十枚)Qnb中华典藏网

上八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六合,分四服,空心服,以快下为佳。Qnb中华典藏网

《深师》消饮丸Qnb中华典藏网

疗酒澼,饮酒停痰水不消,满逆呕吐,目视茫茫,耳聋,腹中水声方。(同上)Qnb中华典藏网

干姜  茯苓(各三两)  白术(八两)  枳实(四枚,炙)Qnb中华典藏网

上四物捣筛,蜜和丸。服如梧子五丸,日三,稍加之。若下去,枳实加干姜二两,名为五饮丸。Qnb中华典藏网

《范汪》疗留饮宿食,桑目丸方(同上)Qnb中华典藏网

桑耳(二两)  巴豆(一两,去皮,熬,蒸五升米下)Qnb中华典藏网

上二味捣和,以枣膏丸如麻子。先食服一丸,不下服二丸,病下即止。Qnb中华典藏网

《集验》疗痰澼,心腹痛兼冷方(同上)Qnb中华典藏网

鳖甲(炙)  柴胡  赤芍药(各八两)  甘草(炙)  枳实(炙)  生姜  白术(各六分)  槟榔(七个,末,汤成下)Qnb中华典藏网

上八味切,以水六升煮七味取二升半,去滓,内槟榔末,分服八合,当利。Qnb中华典藏网

《深师》朱雀汤Qnb中华典藏网

疗久病癖饮,停痰不消,在胸膈上液液,时头眩痛若挛,眼睛、身体、手足、十指甲尽黄,亦疗胁下支满,饮辄引胁下方。(同上)Qnb中华典藏网

即十枣汤。Qnb中华典藏网

又半夏汤Qnb中华典藏网

疗痰冷癖饮,胸膈中不理方。Qnb中华典藏网

白术(三两)  半夏(一升,洗)  生姜(八两)  茯苓(二两)  人参  桂心  甘草  附子(炮。各二两)Qnb中华典藏网

上八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绞去滓,分温三服。Qnb中华典藏网

《千金翼》半夏汤Qnb中华典藏网

主痰饮癖气,吞酸方。(同上)Qnb中华典藏网

半夏(三两,洗)  生姜(六两,烧)  附子(一枚,烧)  吴茱萸(三百粒,炒)Qnb中华典藏网

上四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分温三服,老少服半合,日三。Qnb中华典藏网

《范汪》: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疗心腹虚冷,游痰气上,胸胁满,不下食,呕逆,胸中冷,半夏汤方(同上)Qnb中华典藏网

半夏(一升,洗)  生姜(一斤)  橘皮(四两)Qnb中华典藏网

上三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若心中急及心痛,内桂心四两。若腹痛,内当归四两。羸瘦老小者,服之佳。Qnb中华典藏网

又方Qnb中华典藏网

半夏(一升,汤洗)  生姜(一斤)  桂心(三两)  甘草(三两,炙)Qnb中华典藏网

上四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Qnb中华典藏网

《千金》茯苓汤,主胸膈痰满方(同上)Qnb中华典藏网

茯苓(四两)  半夏(一升,洗)  生姜(一斤)  桂心(八两)Qnb中华典藏网

上四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分四服。冷极者加大附子四两,气满者加槟榔三七枚。Qnb中华典藏网

《千金翼》论曰:凡痰饮盛,吐水无时,节其源,为冷饮过度,遂令固冷,脾胃气羸,不能消于食,饮食饮入胃,皆变成冷水,反吐不停者,赤石脂散主之(同上)Qnb中华典藏网

赤石脂(三升)Qnb中华典藏网

上一味捣下筛,服方寸匕,日三,酒饮并可稍稍加至三匕,服尽三斤,则终身不吐水又不下利,补五脏,令肥健。有人痰饮服诸药不瘥,惟服此一斤则愈。Qnb中华典藏网

《集验》疗宿食结实及痰澼癖实,瓜蒂散方(同上)Qnb中华典藏网

瓜蒂(一两)  赤小豆(四两)Qnb中华典藏网

上二味捣筛,温汤三合,以散一钱匕投汤中和服之,须臾当吐,不吐,更服半钱汤三合,令吐,如吐不止,饮冷水。Qnb中华典藏网

《肘后》胸中多痰,头痛不欲食,及饮酒则瘀菹痰方(同上)Qnb中华典藏网

矾石(一两)Qnb中华典藏网

上一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内蜜半合,顿服之,须臾未吐,饮少热汤。Qnb中华典藏网

《延年》茯苓汤Qnb中华典藏网

主风痰气发即呕吐欠呿,烦闷不安或吐痰水者方。(同上)Qnb中华典藏网

茯苓(三两)  人参  生姜  橘皮  白术(各二两)Qnb中华典藏网

上五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温分三服,中间任食。(按:又茯苓饮主心胸中有停痰宿水,自吐水出后心胸间虚,气满不能食,消痰气,令能食方。更有枳实二两炙,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八合。)Qnb中华典藏网

又疗风痰饮气逆满,恶心不能食方Qnb中华典藏网

人参(二两)  枳实(炙)  白术(各三两)  生姜(四两)  桂(一两半)Qnb中华典藏网

上五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分温三服。Qnb中华典藏网

《广济》疗饮气痰膈,食则呕吐方(同上)Qnb中华典藏网

茯苓(八分)  橘皮(六分)  甘草(四分,炙)  生姜(八分)  鸡苏(六分)  人参(四分)Qnb中华典藏网

上六味切,水六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二服,服别相去如人行六七里进一服,不利。Qnb中华典藏网

《千金》悬饮者,干枣汤主之(《医心》)Qnb中华典藏网

甘草(四两)  大枣(廿枚)  干姜(二两)Qnb中华典藏网

三味,水一斗煮取二升,分三服。Qnb中华典藏网

小品方》茱萸汤Qnb中华典藏网

治胸中积冷,心下淡水烦满,汪汪不下食,心胸应背欲痛方。(同上)Qnb中华典藏网

生姜(三两)  半夏(三两,洗)  桂心(三两)  吴茱萸(三两)  人参(一两)  大枣(卅枚)  甘草(一两,炙)Qnb中华典藏网

凡七物,水九升煮取三升,内白蜜五合,分三服。Qnb中华典藏网

《胡泠方》治淡冷澼气方(同上○按《外台》引《古今录验》名姜附汤,疗冷,胸满短气,呕沫,头痛,饮食不消化方。《千金翼》云:亦主卒风,大良。)Qnb中华典藏网

生姜(八两○《外台》云十二分)  附子(四两,生○《外台》云六分)Qnb中华典藏网

二物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分再服。(葛氏同○按《外台》云:上二味切,以水八升煎取三升二合,分为三服。)Qnb中华典藏网

集验方》治胸中淡饮,腹中水鸣,食不消,呕吐水汤方(同上)Qnb中华典藏网

大槟榔(卅口,合子碎)  半夏(八两,洗)  生姜(四两)  杏仁(四两)  白术(四两)  茯苓(五两)  橘皮(三两,切)Qnb中华典藏网

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Qnb中华典藏网

《效验方》甘草丸,治留饮方(同上)Qnb中华典藏网

甘草(二分,炙)  瓜蒂(一分)Qnb中华典藏网

凡二物治下筛,蜜丸如梧子。欲下病,服三丸,日一。三丸不下,增之,以吐为度。Qnb中华典藏网

《新录方》治淡饮方(同上)Qnb中华典藏网

苦瓠穰  赤小豆(等分)Qnb中华典藏网

捣筛,蜜丸。饮服如小豆三丸,大佳。Qnb中华典藏网

大茯苓汤Qnb中华典藏网

主胸中结痰饮,僻结脐下,弦满呕逆不得食,亦主风水方。(《千金》)Qnb中华典藏网

茯苓  白术(各三两)  当归  橘皮  附子(各二两)  生姜  半夏  桂心  细辛(各四两。一作人参)Qnb中华典藏网

上九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服三剂良。Qnb中华典藏网

治冷热久,澼实,不能饮食,心下虚满如水状方(同上)Qnb中华典藏网

前胡  生姜  茯苓  半夏(各四两)  甘草  枳实  白术(各三两)  桂心(二两)Qnb中华典藏网

上八味㕮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Qnb中华典藏网

《斗门方》治胸膈壅滞,去痰开胃(《本草》)Qnb中华典藏网

用半夏净洗,焙干,捣罗为末,以生姜自然汁和为饼子,用湿纸裹,于慢火中煨令香熟,水两盏,用饼子一块如弹丸大,入盐半钱煎取一盏。温服,能去胸膈壅逆,大压痰毒,及治酒食所伤,其功极验。Qnb中华典藏网

茱萸消石汤,土久寒,不欲饮食,数十年澼饮方(《千金》)Qnb中华典藏网

吴茱萸(八合)  消石(一升)  生姜(一斤)Qnb中华典藏网

上三味,以酒一斗水解令得二斗,煮药取四升,服二升,病即下去,勿更服也。初下如泔,后如污泥,若如沫滓,吐者更可服之,养如乳妇法。Qnb中华典藏网

咳嗽Qnb中华典藏网

张仲景方治卅年咳,大枣丸方(《医心》)Qnb中华典藏网

大枣(百枚,去核)  杏仁(百枚,熬)  豉(百廿枚)Qnb中华典藏网

凡三物,豉、杏仁捣令相得,乃内枣捣,令热和调,丸如枣核。一丸含之,稍咽汁,日二,渐增之,常用良。Qnb中华典藏网

《效验方》款冬花丸,治卅年咳,上气呕逆,面肿方(同上)Qnb中华典藏网

杏仁(三分,熬)  干姜(二两)  甘皮(一两)  麻黄(三两)  甘草(二两)  款冬花(二两)Qnb中华典藏网

凡六物,治下筛,以蜜和,丸如梧子。先食,服三丸,日三。Qnb中华典藏网

《录验方》小紫菀丸,治上气,夜欬逆,多浊唾方(同上)Qnb中华典藏网

干姜(二两)  甘皮(二两)  细辛(二两)  紫菀(三分)  款冬花(二两)  附子(二两)Qnb中华典藏网

凡六物下筛,蜜和,丸如梧子。先食,服五丸,日二。Qnb中华典藏网

又大紫菀丸,治上气欬逆方Qnb中华典藏网

紫菀(二两)  五味子(二两)  橘皮(二两)  香豉(二两)  干姜(二两)  桂心(二两)  杏仁(二两)  细辛(二两)  甘草(二两)  款冬花(二两)  食茱萸(二两)Qnb中华典藏网

凡十一物捣筛,蜜和,丸梧子。一服五丸,日三,夜含一丸如杏核大,咽汁,昼更含。Qnb中华典藏网

《范汪方》投杯汤Qnb中华典藏网

治久咳上气,胸中寒冷,不能得食饮,卧不安,床牵绳而起,咽中如水鸡声方。(同上)Qnb中华典藏网

款冬花(卅枚,一方廿枚)  细辛(一两)  紫菀(二两,一方一两)  甘草(二两,一方一两)  五味子(半升,一方大枣廿枚)  杏仁(卅枚)  半夏(半升,洗,一方三两)  桂心(三两)  麻黄(二两,一方四两)  干姜(二两)Qnb中华典藏网

凡十物㕮咀,以水八升煮得二升。先食,适寒温再服,温卧汗出即愈。(《外台》引《深师》无五味子,有大枣二十颗擘,干姜作生姜。)Qnb中华典藏网

《小品方》治咳嗽上气,呼吸攀绳,肩息欲死,覆杯汤方(同上)Qnb中华典藏网

麻黄(四两)  甘草(二两)  干姜(二两)  桂肉(二两)  贝母(二两)Qnb中华典藏网

凡五物,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再服,即愈。(今按《范汪方》云:苗■士孙粟男,儿四岁,极啼,已多饮水,得上气喘息欲死,师灸之,与五味汤不瘥。苗与此覆杯汤,儿不能饮,母稍稍含之,一夜至明,尽得愈。又《外台》引《古今录验》云:有人先有风患,兼有石热取冷,当风饮酒,房事体虚,末春因天行病,至夏中瘥,尚虚。自风热未除,兼药石势过伤于胃气,因腹胀坚如石,气息不利,因自下后变四肢肿,游走无定,小便不通。积服利药,忽吐逆不下食,变哕,至掣动百脉,状如嘘唏,积日乃变上气,服此方加杏仁二两,与两剂,上气得止。)Qnb中华典藏网

《小品》疗咳嗽,紫菀七味汤方(《外台》)Qnb中华典藏网

紫菀(半两)  五味子(一两)  桂心(二两)  杏仁(七十枚,去皮、尖、两仁,碎)  干姜(四两)  麻黄(四两,去节)  甘草(二两,炙)Qnb中华典藏网

上药切,以水九升煎取二升半,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Qnb中华典藏网

《延年》紫菀饮,主咳嗽方(同上)Qnb中华典藏网

紫菀  贝母  茯苓  杏仁(去皮、尖、两仁者)  生姜(各三两)  人参(二两)  橘皮(一两,去脉)Qnb中华典藏网

上七物切,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三服,如人行七八里更进一服。Qnb中华典藏网

《深师》疗五嗽,一曰上气嗽,二曰饮嗽,三曰鱢嗽,四曰冷嗽,五曰邪嗽方(同上)Qnb中华典藏网

特生矾石(一两,泥包,烧半日)  款冬花(一两)  豉(三百枚,捣千杵)  巴豆(十六枚,去心皮熬,别捣如脂)Qnb中华典藏网

上四味捣筛,蜜和。服如大豆,米饮下二丸,不知,稍增至四五丸。Qnb中华典藏网

《备急》华佗五嗽丸方(同上)Qnb中华典藏网

皂荚(炙)  干姜  桂心Qnb中华典藏网

上三物等分,捣筛,蜜和,丸如梧子。服三丸,酒饮俱得,日三。Qnb中华典藏网

《千金》疗新久咳嗽,款冬花煎方(同上)Qnb中华典藏网

款冬花  干姜(为末)  芫花根(熟熬,为末。各二两)  五味子  紫菀(各三两)Qnb中华典藏网

上五味,先以水一斗煮三物取三升半,去滓,内芫花、干姜末,加白蜜三升合投汤中令调,于铜器中微火煎令如饴,可一升半。服枣核大,含之,日三服,曾数用,甚良。Qnb中华典藏网

又疗暴热咳,杏仁饮方Qnb中华典藏网

杏仁(四十枚,去皮、尖、两仁,研)  柴胡(四两)  紫苏子(一升)  橘皮(一两)Qnb中华典藏网

上四味切,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常服饮之不妨。Qnb中华典藏网

《深师》疗冷咳逆气,干姜汤方(同上)Qnb中华典藏网

干姜(四两)  紫菀(一两)  杏仁(七十枚,去皮、尖、双仁,切)  麻黄(去节,四两)  桂心  甘草(炙。各二两)  五味子(一两)Qnb中华典藏网

上七味切,水八升煮取二升七合,分三服。平体人加射干(一两)代干姜。Qnb中华典藏网

《古今录验》疗忽暴咳失声语不出,杏仁煎方Qnb中华典藏网

杏仁(一升,去皮、尖、两仁者,熬)  通草(四两)  紫菀  五味子(各三两)  贝母(四两)  桑白皮(五两)  蜜(一升)  清糖(一升)  生姜(汁,一升)Qnb中华典藏网

上九味切,以水九升煮五味取三升,去滓,内杏仁脂、姜汁、蜜糖和搅,微火上煎取四升。初服三合,日再夜一,稍稍加之。Qnb中华典藏网

《延年》杏仁煎,主气嗽方(同上)Qnb中华典藏网

好杏仁(一升,去皮、尖、两仁者,酥熬)  糖(一合)  蜜(五合)  酥(一合)  生姜汁(一合)  贝母(八合,别筛末)  苏子汁(一升,以七小合苏子研,水和滤取汁)Qnb中华典藏网

上七味,先捣杏仁如泥,内后六味药合煎如稠糖。取如枣大含咽之,日三,但嗽发细细含之。Qnb中华典藏网

《小品》疗咳,生姜五味子汤方(同上)Qnb中华典藏网

五味子(五合)  生姜(八两)  紫菀(一两)  半夏(二两,洗)  吴茱萸(一两)  款冬花(半两)  细辛(一两)  附子(一枚,炮)  茯苓(四两)  甘草(二两,炙)  桂心(一两)Qnb中华典藏网

上十一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分温三服,老人可服五合。Qnb中华典藏网

《延年》紫菀饮,主咳方Qnb中华典藏网

紫菀(一两半)  贝母(二两)  人参(一两)  橘皮(半两)  生姜(一两)  杏仁(一两半,去皮、尖、两仁者,研)Qnb中华典藏网

上六味切,以水二升五合煮取八合,分三服,欲再服亦得。Qnb中华典藏网

《古今录验》百部汤,疗咳,昼夜不得眠,两眼突出方(同上)Qnb中华典藏网

百部(半两)  生姜(半斤)  细辛(三两)  贝母(三两)  甘草(二两,炙)  杏仁(四两,去皮、尖、两仁者)  紫菀(三两)  桂心(一两)  白术(二两)  麻黄(六两,去节)  五味子(二两)Qnb中华典藏网

上十一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分三服。Qnb中华典藏网

又疗咳,麻黄五味子汤方Qnb中华典藏网

麻黄(四两,去节)  五味子(五合)  甘草(二两,炙)  半夏(二两,洗)  干姜(五两)  细辛(二两)  桂心(六两)  杏仁(三两,去皮、尖、两仁者)Qnb中华典藏网

上八味切,以水一斗煮取四升,去滓,分温五服,日三夜二。Qnb中华典藏网

《深师》疗三十年咳,芫花煎方(同上)Qnb中华典藏网

芫花(二两)  干姜(三两,末之)Qnb中华典藏网

上二味,以水五升煮芫花取三升,去滓,内姜末,加蜜一升合煎之如糜。一服如半枣,日三,不知,加之。一方不用干姜,取芫花汁、蜜和煎,令可丸,服如梧子三丸,日三。Qnb中华典藏网

《千金》疗三十年咳嗽方Qnb中华典藏网

蜜(一斤)  生姜(二斤,取汁)Qnb中华典藏网

上二味先秤铜铫知斤两讫,内蜜复秤知斤两,次内姜汁以微火煎,令姜汁尽,惟有蜜斤两在止。且服如枣大,含一丸,日三。Qnb中华典藏网

又疗久咳不瘥方Qnb中华典藏网

兔矢(四十九枚)  胡桐律(一分)  硇砂(三分)Qnb中华典藏网

上三味捣筛,蜜和为丸。服如梧子三丸,令吐冷物尽则瘥。Qnb中华典藏网

《集验》疗久患(《医心》久患作忽暴)气嗽,发时奔喘,坐卧不得,并喉里呀声,气欲绝方(同上)Qnb中华典藏网

麻黄(去节)  杏仁(去尖、皮、两仁者,碎)  紫菀(各三两)  柴胡  橘皮(各四两)Qnb中华典藏网

上五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分三服,一剂不瘥,频两三剂,从来用甚验。Qnb中华典藏网

《备急》疗久咳奔喘,坐卧不得,并喉里呀声,气绝方(同上)Qnb中华典藏网

麻黄(去节)  干苏叶  橘皮(各三两)  杏仁(四两,去皮、尖、两仁者,碎)  柴胡(四两)Qnb中华典藏网

上五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服两剂必瘥,甚效。Qnb中华典藏网

《深师》疗上气,咽喉窒塞,短气不得卧,倚壁而息,腰背苦痛,支胁满不能食,面色痿黄,贝母饮方Qnb中华典藏网

贝母  石膏(绵裹,碎)  桂心  麻黄(去节)  甘草(炙,各二两)  杏仁(三十枚,去皮、两仁者)  生姜(五两)  半夏(五两,洗)Qnb中华典藏网

上八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Qnb中华典藏网

又疗咳而下利,胸中痞而短气,心中时悸,四肢不欲动,手足烦,不欲食,肩背痛,时恶寒,海藻汤方Qnb中华典藏网

海藻(四两)  茯苓(六两)  半夏(五合,洗)  五味子(五合)  细辛(二两)  杏仁(五十枚,去尖、皮、两仁者)Qnb中华典藏网

上六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分三服。(《千金》有生姜一两)Qnb中华典藏网

《古今录验》胡椒理中丸,疗咳嗽逆气,不能饮食,短气方(同上)Qnb中华典藏网

胡椒  荜菝  干姜  款冬花  甘草(炙)  橘皮  高良姜  细辛(各四两)  白术(五两)Qnb中华典藏网

上九味捣筛,蜜和,丸如梧子。一服五丸,日再。Qnb中华典藏网

又泻肺汤,疗欬逆短气方Qnb中华典藏网

人参(三分)  生姜(四分)  半夏(五分,洗)  甘草(四分,炙一)  橘皮(十二分)  竹叶(二两)Qnb中华典藏网

上六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三服。此方亦疗霍乱。Qnb中华典藏网

《近效》疗久咳兼唾血方(同上)Qnb中华典藏网

白前(三两)  桑白皮  桔梗(各二两)  甘草(一两,炙)Qnb中华典藏网

上四味切,以水二大升煮取半大升。空腹,顿服。若重者,十数剂。Qnb中华典藏网

《延年》紫苏饮Qnb中华典藏网

疗咳嗽短气,唾涕稠,喘乏,风虚烦损,发无时者,宜服此方。(同上)Qnb中华典藏网

紫苏  贝母(各二两)  紫菀(一两)  麦门冬(一两,去心)  枣(五枚,擘)  葶苈子(一两,熬令黄,别捣)  甘草(一两,炙)Qnb中华典藏网

上七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为四服,每服如人行七里。Qnb中华典藏网

《深师》疗气上迫满,或气不通,烦闷,喘呕,苏子汤方(同方)Qnb中华典藏网

苏子(一升)  干姜(三两)  半夏(四两,洗)  桂心  人参(各一两)  橘皮  茯苓(各三两)  甘草(一两,炙)Qnb中华典藏网

上八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分为三服。若虚热,去干姜用生姜六两,加黄芩二两。Qnb中华典藏网

《删繁》疗肺热气上,咳息奔喘,橘皮汤方Qnb中华典藏网

橘皮  杏仁(四两,去尖皮)  柴胡  麻黄(去节。各三两)  干苏叶(二两)  母姜(四两,去尖)  石膏(八两,研,绵裹)Qnb中华典藏网

上七味切,以水九升先煮麻黄两沸,除沫,下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Qnb中华典藏网

《千金》疗肺热闷不止,胸中喘急,惊悸,客热来去,欲死不堪,服药泄胸中喘气方(同上)Qnb中华典藏网

桃花(一斗)  芫花(一斗)Qnb中华典藏网

上二味,以水四斗煮取一斗,去滓,以故布手巾内汁中,薄胸温四肢,不盈数日即歇。Qnb中华典藏网

又疗肺热,言音喘息,短气,好唾脓血方Qnb中华典藏网

生地黄(切,二升)  石膏(八两)  淡竹茹(如鸡子大一枚)  杏仁(四两,去尖、皮、两仁,研)  羚羊角(犀角,三两)  芒硝(三两)  赤蜜(一升)  麻黄(五两,去节)  升麻(三两)Qnb中华典藏网

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下蜜煮两沸,分三服。Qnb中华典藏网

《延年》地黄麦门冬煎,主肺热兼咳方(同上)Qnb中华典藏网

生地黄汁(三升)  生麦门冬(三升)  生姜汁(一合)  酥(二合)  白蜜(二合)Qnb中华典藏网

上五味,先煎地黄、麦门冬、姜汁等,三分可减一分,内酥蜜煎如稀饧,内贝母末八分,紫菀末四分,搅令调。一服一匙,日二服夜一服。Qnb中华典藏网

又羚羊角饮,主肺热,胸背痛,时时干咳,不能食方Qnb中华典藏网

羚羊角(屑,二两)  贝母  生姜  茯苓(各三两)  橘皮  人参  芍药(各二两)Qnb中华典藏网

上七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八合,去滓,分温三服,每服如人行八九里久更服。Qnb中华典藏网

《广济》疗患肺胀气急,瘕嗽喘粗,眠卧不得,极重,恐气欲绝,紫菀汤方(同上)Qnb中华典藏网

紫菀(六分)  甘草(八分,炙)  槟榔(七枚)  茯苓(八分)  葶苈子(三合,熬,末,汤成下)Qnb中华典藏网

上五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半,绞去滓,分温三服,每服如人行四五里久进之,快利为度。Qnb中华典藏网

《救急》疗肺气积聚,心肋下满急,发即欬逆上气方(同上)Qnb中华典藏网

麻黄(三两,去节)  杏仁(去双仁、尖、皮)  柴胡  生姜  半夏(洗十遍)  葶苈子(熬,研如脂,汤成下。各四两)  干枣(十二枚,擘)  槟榔(十枚,并子碎)Qnb中华典藏网

上八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八合,去滓,分温三服,每服相去如人行八九里久。Qnb中华典藏网

又方Qnb中华典藏网

茯苓  干苏茎叶  橘皮  麻黄(各三两)  杏仁(去尖、皮、两仁者)  柴胡  生姜(各四两)  Qnb中华典藏网

上七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二升七合,去滓,分温三服,每服如人行八九里久。Qnb中华典藏网

《广济》疗上气方(同上)Qnb中华典藏网

葶苈子(五合,熬紫色,别捣如泥)  桑根白皮(切)  大枣(二十枚,擘)Qnb中华典藏网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绞去滓,内葶苈子泥如枣大,煮之三分减一。顿服,以快利为度。Qnb中华典藏网

《必效》疗上气方(同上)Qnb中华典藏网

半夏(洗)  茯苓(各四两)  橘皮  白术(各三两) 生姜(五两)  槟榔(十颗)Qnb中华典藏网

上六味切,以水一斗渍一宿,煮取二升七合。分三服,更加甘草(三两),人参(二两),前胡(三两),紫苏(一两)。Qnb中华典藏网

《古今录验》温中汤,疗上气方(同上)Qnb中华典藏网

甘草(三两,炙)  桂心(四两)  生姜(一斤)Qnb中华典藏网

上三味切,以水七升半煎取三升,分五服。Qnb中华典藏网

《深师》疗卒上气,胸心满塞,半夏苏子汤方(同上)Qnb中华典藏网

半夏(五两,洗)  苏子(一升)  生姜(五两)  大枣(四十枚,擘)  橘皮  桂心(各三两)  甘草(二两,炙)Qnb中华典藏网

上七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七合,分三服,气即下。Qnb中华典藏网

又疗卒急上气,胸心满,竹筿下气汤方Qnb中华典藏网

生甘竹筿(一虎口)  石膏(一两,绵裹)  生姜  橘皮(各三两)  甘草(二两,炙)Qnb中华典藏网

上五味切,以水七升煮竹筿取四升半,去滓,内诸药煮取二升,分二服。此方疗忽上气不止者,服两三剂瘥。Qnb中华典藏网

《备急》葛氏疗卒上气,鸣息便欲绝方(同上)Qnb中华典藏网

桑根白皮(切,三升)  生姜(切,半升)  吴茱萸(半升)Qnb中华典藏网

上三味切,以酒五升煮三沸,去滓,尽令服之,入口则愈。(《肘后百一方》用水七升酒五升)Qnb中华典藏网

又方Qnb中华典藏网

即麻黄汤,云此方名小投杯汤。有气疾者,亦可为散将服之。冷多加干姜三两,淡唾者加半夏三两洗之。Qnb中华典藏网

《近效》疗久上气,气急卧不得方(同上)Qnb中华典藏网

紫苏叶(二两)  生姜  麻黄(去节)  杏仁(去皮、尖、两仁者,碎。各三两)  赤茯苓  桑根白皮  葶苈子(各二两。熬)  橘皮(一两半)Qnb中华典藏网

上八味切,以水八升先煮麻黄,去沫,下诸药和煮,取二升七合,绞去滓,分三服,每服如人行七八里久,温服之。Qnb中华典藏网

崔氏疗肺热而咳,上气喘急,不得坐卧,身面肿,不下食,消肿下气,止咳立验方(同上)Qnb中华典藏网

葶苈子(二十分,熬,别捣令熟)  贝母(六分)  杏仁(十二分,去皮尖,熬,别捣)  紫菀(六分)  茯苓  五味子(各六分)  人参  桑白皮(各八两)Qnb中华典藏网

上八味捣筛,蜜和,丸如梧子。一服十丸,日二服,甚者夜一服,渐渐加至二三十丸,煮枣汁送之。若肿气盛者,宜服此药。若小便不利者,宜服后方。Qnb中华典藏网

又方Qnb中华典藏网

葶苈子(二十分,熬令变色,别捣极熟)  杏仁(十二分,去皮尖,熬,别捣)  茯苓(六分)  牵牛子(八分,熬)Qnb中华典藏网

上四捣筛,蜜和为丸如梧子许。每服八丸,日再夜一服,渐渐加至二十丸,煮枣汁送之。Qnb中华典藏网

《深师》疗久逆上气,胸满,喉中如水鸡鸣,小投杯汤方(同上○《千金》名麻黄石膏汤)Qnb中华典藏网

小麦(一升)  麻黄(四两,去节)  厚朴(五两)  石膏(如鸡子大一枚,碎绵裹)  杏仁(五合,去皮、尖、两仁者,切)Qnb中华典藏网

上五味,以水一斗煮取小麦熟,去麦内药煮取三升,分三服。咳嗽甚者,加五味子、半夏洗,各半升,干姜三累,经用甚良。Qnb中华典藏网

又疗咳逆上气,鱢嗽冷嗽,昼夜甚,喉中水鸡鸣,钟乳丸方Qnb中华典藏网

钟乳  人参  桂心  干姜(各八分)  附子(炮)  款冬花  细辛(各六两)  紫菀(十分)  杏仁(四分,去皮、尖、两仁者,熬)Qnb中华典藏网

上九味捣筛,蜜和。酒服如小豆二丸,日三。不知,稍稍加之。Qnb中华典藏网

又疗上气咳嗽,喉中水鸡鸣,唾脓血腥臭,麻黄汤方(同上)Qnb中华典藏网

麻黄(六两,去节)  桂心(一两)  甘草(炙)  杏仁(去皮尖。各二两) 生姜(八两,一方用干姜三两)Qnb中华典藏网

上五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半,分五服。已用疗咳唾脓血,喉中腥臭得力后,长将丸服。Qnb中华典藏网

又疗久欬逆上气,体肿,短气,胀满,昼夜倚壁不得卧,喉常作水鸡鸣,白前汤方Qnb中华典藏网

白前(二两)  紫菀  半夏(洗。各三两)  大戟(切,七合)Qnb中华典藏网

上四味切,先以水一斗渍之一宿,明旦煮取三升,分三服。Qnb中华典藏网

《小品》疗欬逆,喉中如水鸡声,贝母汤方(同上)Qnb中华典藏网

贝母  甘草(炙。各二两)  麻黄(去节)  桂心(各四两)  半夏(洗)  干姜(各三两)  杏仁(七十枚)Qnb中华典藏网

上七味切,以水二斗三升,先煮麻黄得十沸,内药煮取三升。温服七合,日三。Qnb中华典藏网

《肘后》疗咳上气,喘息便欲绝方(同上)Qnb中华典藏网

末人参服之方寸匕,日五六。Qnb中华典藏网

《深师》疗上气及诸逆气,神验,白前汤方(同上)Qnb中华典藏网

白前(五两)  紫菀  杏仁(去尖、皮、并两仁者)  厚朴(炙。各三两)  半夏(洗)  麻黄(去节。各四两)  生姜(一斤,一方用八两)  人参  桂心(各二两)  甘草(一两,炙)  大枣汁(十四枚,擘)Qnb中华典藏网

上十一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Qnb中华典藏网

《千金》疗上气不得卧神秘方(同上)Qnb中华典藏网

橘皮  生姜  紫苏  人参  五味子(各五两)Qnb中华典藏网

上五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三服。Qnb中华典藏网

《古今录验》疗积病后暴上气固笃,投杯汤方(同上)Qnb中华典藏网

石膏(四两,碎)  甘草(二两,炙)  五味子(三两)  大枣(二十枚,擘)  人参 桂心  半夏(洗)  杏仁(各二两)  麻黄(三两,去节)  生姜(四两)Qnb中华典藏网

上十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一服六合,日三夜一。Qnb中华典藏网

《深师》疗上气咳嗽,苏子煎方(《古今录验》○按《深师》名贝母散,捣筛,酒服。治久咳上气,喉中鸣,昼夜不得卧。)Qnb中华典藏网

苏子(二升)  生姜(汁,二升)  白蜜(二升)  生地黄(汁,二升)  杏仁(二升,去尖、皮、两仁者,熬)Qnb中华典藏网

上五味,捣苏子,以地黄、姜汁浇之,绢绞取汁,更捣,以汁浇复绞,如此六七过,令味尽,去滓。熬杏仁令黄黑,捣令如脂,又以向汁浇之,绢绞取汁,往来六七过,令味尽,去滓。内蜜,和置铜器中,于重汤中煎之成。一服方寸匕,日三夜一。Qnb中华典藏网

《必效》疗上气咳嗽,呕逆不下食,气上方(同上)Qnb中华典藏网

橘皮  紫菀(各三两)  人参  茯苓  柴胡  杏仁(去尖、皮、两仁者。各二两)Qnb中华典藏网

上六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为三服。患冷加生姜二两;患热加麦门冬三两去心;不能食加白术二两,厚朴二两炙。Qnb中华典藏网

《广济》疗上气咳嗽,兼水气癖气方(同上)Qnb中华典藏网

葶苈子(熬)  贝母  桔梗  鳖甲(炙)  防葵(各六分)  白术  茯苓  大戟  枳实(炙)  紫菀  旋覆花  杏仁  橘皮(各四分)  芫花  大黄(十分)  皂荚(一分,炙,去皮子)Qnb中华典藏网

上十六味捣筛,蜜和为丸。空腹,以饮服如梧子五丸,日二服,渐渐加至十丸,以微利为度。Qnb中华典藏网

《近效》疗上气,腹内胀满,饮食不消,欲作霍乱及咳嗽,紫苏子丸方(同上)Qnb中华典藏网

紫苏子  橘皮(各二两)  高良姜  桂心  人参(各一两)Qnb中华典藏网

上五味捣筛,蜜和为丸。每服十五丸,酒饮任下。若食瓜脍等物,有生熟气拟似霍乱者,则含枣栗许大,细细咽取汁令消尽,应时立应,常有此药永不患霍乱,甚神效也。Qnb中华典藏网

《延年》贝母煎,主暴热咳方(同上)Qnb中华典藏网

贝母(三两)  紫菀  五味子  百部根  杏仁(去皮、尖、两仁者,研)  甘草(炙。各二两)Qnb中华典藏网

上六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去滓,和地黄汁三升,生麦门冬汁一升,白蜜五合,好酥二合,生姜汁一合。又先取地黄、麦门冬及汤汁和煎减半,内苏、姜汁搅,不得停手,又减半,内蜜煎如稠糖,煎成。取如枣大含咽之,日三,夜再服。Qnb中华典藏网

《古今录验》疗呷咳,书墨丸方,大神验,万年县令席君懿送(同上)Qnb中华典藏网

书墨(二分)  甘遂(二分)  葶苈子(二分,熬)  前胡(五分)  大黄(五分)  巴豆(二分,去心皮,熬)Qnb中华典藏网

上六味捣筛为散,巴豆、葶苈别细研,蜜和,丸如梧子。以白蜜粥清饮,且空腹服三丸,人弱服二丸,则利水或吐,三日以后更一服,还如上法,不过三服愈。疗三十年咳,如利不止者,以冷白饮止之,吐利止后,食禁生冷醋滑,猪鱼鸡面,油酒冷水,芦笋。此药宜春夏服之,有毒之药,宁从少起。(《广济》疗瘕嗽上气,喉中作水鸡鸣。)Qnb中华典藏网

崔氏疗咳方(同上)Qnb中华典藏网

杏仁(一升,去尖、皮、两仁,熬)  苏子(汁,五合)  生姜汁(五合,煎)  蜜(五合,煎令沫尽)Qnb中华典藏网

上四味,先捣杏仁作脂讫,内诸药和煎,搅调三四沸,药成。含咽如枣大,日三四。Qnb中华典藏网

《必效》疗咳嗽积年不瘥者,胸膈干痛不利方(同上)Qnb中华典藏网

生姜(五两)  饧(半大升)Qnb中华典藏网

上二味,取姜刮去皮如算子,切之,置汤中微火煎使熟。食使尽则瘥,段侍御用之极效。Qnb中华典藏网

《深师》疗肺气不足,逆满上气,咽喉中闭塞,短气,寒从背起,口中如含霜雪,语言失声,甚者吐血,补肺汤方(同上)Qnb中华典藏网

五味子(三两)  干姜(二两)  款冬花(二两)  桂心(一两)  麦门冬(一升,去心)  大枣(一百枚,擘)  粳米(二合)  桑根白皮(一斤)Qnb中华典藏网

上八味切,以水一斗二升,先煮枣并桑白皮、粳米,五沸后内诸药,煮取三升,分三服。Qnb中华典藏网

《近效》疗久上气,气急卧不得方(同上)Qnb中华典藏网

紫苏叶(二两)  生姜  麻黄(去节)  杏仁(各三两)  赤茯苓  桑根白皮  葶苈子(各二两。熬)  橘皮(一两半)Qnb中华典藏网

上八味切,以水八升先煮麻黄,去沫,下诸药和煮取二升七合,绞去滓,分三服,每服如人行七八里久,温服之。Qnb中华典藏网

《深师》疗咳嗽上气,射干煎方(同上)Qnb中华典藏网

射干(八两)  紫菀(半两)  胶饴(五两)  细辛(半两)  干姜(五两,末)  生竹沥(一升)  芫花根(半两)  桑根白皮  款冬花(各八两)  附子(半两,炮)  甘草(半两,炙)  白蜜(一升半)Qnb中华典藏网

上十二味,先切射干,合蜜、竹沥汁煎五六沸,绞去滓,乃合饴、姜末煎令如餔。服酸枣一丸许,日三夜一,不知增之。Qnb中华典藏网

《广济》疗上气,肺热咳嗽,多涕唾方(同上)Qnb中华典藏网

白前(四分)  生麦门冬(十分,去心)  贝母  石膏  甘草(炙)  五味子  生姜(各四分)  黄芩(五分)  杏仁(四十颗)  淡竹叶(切,一升)  白蜜(一匙)Qnb中华典藏网

上十一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七合,绞去滓,内白蜜更上火煎三沸。分温三服,每服如人行五六里,须利三两行,汤成后宜加芒硝八分。Qnb中华典藏网

《深师》疗上气抢心,胸奄奄不得息,腹中胀满,食辄吐,苏子汤方(同上)Qnb中华典藏网

苏子(一升)  大枣(三十颗)  半夏(三两,冼)  橘皮  生姜  桂心(各一两)  蜀椒(二分,汗)Qnb中华典藏网

上七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分三服。Qnb中华典藏网

《承祖方》治上气咳嗽,杏仁丸方(《医心》)Qnb中华典藏网

杏仁(一升,熬)  干姜(二两)  细辛(二两)  紫菀(二两)  桂心(二两)Qnb中华典藏网

捣下筛,杏仁别如脂合,和以蜜丸。服如枣核一枚,日三。Qnb中华典藏网

《录验方》治久咳熏法(同上)Qnb中华典藏网

蜡纸一张,熟艾薄布遍纸上,熏黄末一两,款冬花末二分,前遍布艾上,着一苇筒卷之,寸列以绳系之,烧下头,欲咽取三寸烟,亦可卅咽,欲计差,欲尽剂,一百日断盐及酢。(今按《本草》雄黄一名熏黄)Qnb中华典藏网

《效验方》游气汤,治上气一来一去无常,缓急不足,不得饮食,不得眠方(同上)Qnb中华典藏网

生姜(八两)  厚朴(四两,炙)  人参(二两)  茯苓(四两)  桂心(五两)  半夏(一升,洗)  枳实子(五枚,炙)  甘草(二两,炙)  黄芩(三两)Qnb中华典藏网

凡九物切,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服七合,日三。Qnb中华典藏网

《僧深方》治短气欲绝,不足以息,烦挠,养气止烦,竹根汤方(同上)Qnb中华典藏网

竹根(一斤)  麦门冬(一升)  甘草(二两)  大枣(十枚)  粳米(一升)  小麦(一升)Qnb中华典藏网

凡六物,水一斗煮麦、米熟,去之,内药煮取二升七合。服八合,日三,不能饮,以绵滴口。Qnb中华典藏网

《医门方》治胸中痞塞,短气腷腷者,或腹急痛方(同上)Qnb中华典藏网

茯苓(四两)  甘草(二两)  半夏(三两)  生姜(三两)  杏仁(百颗)Qnb中华典藏网

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分温三服。Qnb中华典藏网

治肺热,饮酒当风,风入肺,胆气妄泄,目青,气喘方(《千金》)Qnb中华典藏网

麻黄(四两)  五味子  甘草(各三两)  杏仁(五十枚)  母姜(五两)  淡竹叶(切,一升)Qnb中华典藏网

上六味㕮咀,以水七升先煮麻黄,去沫,下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三服。Qnb中华典藏网

治肺寒损伤气嗽,及涕唾鼻塞方(同上)Qnb中华典藏网

枣肉(二升,研作脂)  杏仁(一升,熬,研为脂)  酥  生姜汁  白糖  生百部(汁)  白蜜(各一升)Qnb中华典藏网

上七味合和,以微火煎,常搅,作一炊久。下之细细温清酒服二合,日二。Qnb中华典藏网

治肺气不足,咳唾脓血,气短不得卧,麻子汤方(同上)Qnb中华典藏网

麻子(一升)  桂心  人参(各二两)  阿胶  紫菀(各一两)  生姜(三两)  干地黄(四两)  桑白皮(一斤)  饧(一斤)Qnb中华典藏网

上九味㕮咀,以酒一斗五升,水一斗五升,合煮取四升,分五服。Qnb中华典藏网

主消痰疾理嗽方(《千金·月令》)Qnb中华典藏网

杏仁(三十七颗,去皮尖,研碎)  麻黄(四分,去根节,先洗)  升麻(八分)  五味子(四分,研破)  甘草(四分,炙)  贝母(八分,切)Qnb中华典藏网

上以水二大升先煎麻黄,去上沫,下诸药煮取七合,去滓,不问食前后,任意饮之。Qnb中华典藏网

主肺热方(同上)Qnb中华典藏网

知母  大青  石膏  生地黄  黄芩  桔梗(以上各五分)  甘草(二分,炙)Qnb中华典藏网

上以水一大升煎取七合,去滓,服之。Qnb中华典藏网

主肺热,肩背疼,痛闷,胃弱方(同上)Qnb中华典藏网

桔梗(六分)  甘草(五分,炙)  青木香(四分)Qnb中华典藏网

上切,以水一升二合煮取半,去滓,分再服。Qnb中华典藏网

《兵部手集》治小儿大人欬逆短气,胸中吸吸,咳出涕唾,嗽出臭脓涕粘(同上)Qnb中华典藏网

淡竹沥一合服,日三,五服,大人一升。Qnb中华典藏网

晋唐名医方选卷第四Qnb中华典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