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斋易说

作者:赵彦肃
复斋易说

六卷,宋赵彦肃著。赵彦肃号复斋,其书故名。大旨在依象数以求理, 言象数以六爻为主。以为先圣作《易》,有画而已;后圣系其辞,一言一字皆自画中来。其说与朱熹不合。故《语类》谓其说太精,取义太密,或伤简易之旨。《通志堂经解》本。此书大旨,欲缘《易》之象数,以求义理。《四库全书提要》出:“彦肃所著有《广杂学辨》、《士冠礼婚礼馈食图》,皆为朱子所称。惟论《易》与朱子不合。故《朱子语录》谓其为说太精,取义太密,或伤简易之趣。

赵彦肃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确定性的寻求

确定性的寻求

副标题:关于知性关系的研究。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的主要哲学著作之一,1929年首次出版于纽约。该书从历史和现状的角度全面阐述了实用主义的认识论和价值论。全书分为11章:1.逃避危险,2.哲学对常住性的寻求,3.权威的冲突,4.承受的艺术与控制的艺术,5.观念在工作中,6.观念的游戏,7.理智权威的所在,8.智慧的自然化,9.方法至上,10.善的构成,11.哥白尼式的革命。本书中杜威讨论了作为架通认识与评价这两个领域的中介环节的重要意义。杜威研究知与行的关系,强调知识具有实践的意义,指出理论与实践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这种内在联系使得知识成为实现人类目的的工具和手段。书中叙述了传统的区分知识与行动的方法对哲学概念的影响,说明了在自然科学结论和价值观念之间进行协调的问题如何支配着各派哲学,阐明了科学本身就是一种有目的的实践行动的方式,知识的确定是一个不断追求的过程。

抱犊山房集

抱犊山房集

六卷。清嵇永仁(1637—1676)撰。嵇永仁,字留山,号抱犊山农,江苏无锡人。康熙初,为福建总督范承谟幕客。康熙十三年(1674)耿精忠在福建起兵响应吴三桂反清,执范承谟,并胁嵇永仁降,稽永仁不从,投入狱中。逾三年,范承谟被杀,嵇永仁自缢身死。嵇永仁工诗文,好医理,著稿盈案。亦工曲,有传奇 《扬州梦》、《双报应》及杂剧 《续离骚》。曲录《续离骚》共含四剧,为:“扯淡歌”、“泥神庙”、“笑布袋”及 “骂阎罗”。康熙四十七年 (1708)追赠他为国子监助教。是集前三卷为 《吉吉吟》、《百苦吟》,皆其陷狱时,与范承谟及同难诸人唱和诗;《和泪谱》,则为同难诸人所作小传。第四卷:《葭秋集》;第五卷:《竹林集》,乃其旧时所作。第六卷附录同时被难的会稽王龙光、华亭沈天成二人之诗文。雍正中,其子曾筠编次付梓,并以诰敕及谕祭文等列于卷首。嵇永仁受难时是以诸生身份作幕宾,尚未受官职,而以生命与叛乱强藩抗争,显示了正直封建知识分子的气节。他狱中所为诗文,皆缕述当时实事。狱中不得笔墨,以炭屑画于四壁。闽人重其人品,录而传之,得存于世。今诵其词,奕奕然犹有生气。有雍正中刊本、《四库全书》本。

集思医案

集思医案

医案,清代易巨荪撰,不分卷。书首苏任之序言曰:易巨荪“其运用经方比英庇两公(注:即陈英畦、黎庇留)更为灵活,书未付梓。前见友人存手稿一册,因借抄一本,以资玩索,本省医籍中以医案为最少见,得此一册为本省医林著述中生色不少”。次为易巨荪序例。易巨荪云:“《伤寒》、《金匮》有体有用,尤极心摹力迫,每于无字无方处着眼。爰将平日所治各症,自癸未(1883年)至甲午(1894年),择其与经旨相发明者,辑为一卷,名曰《集思医案》。”医案部分,约5万字,占全书篇幅95%以上,乃全书精华所在,内容十分丰富。医案虽无编章目录,但分作49个段落,计录病案62例,其中内儿科46例,妇产科9例,鼠疫7例。所处方药,除有时方补中益气汤之外,其余均为仲景经方。医案之书写,字句朴实简练,主症重点突出,有记有议,夹杂粤语方言。既继承了历代中医病案体例优良传统,又具有鲜明岭南地方特色。

格致余论

格致余论

中医理论著作。一卷。元朱震亨撰。另有《丹溪心法》已著录。成书于至元七年(1347)。本书有医论41篇,阐述了“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理论,提出内伤阴虚火热的病机;相火妄动、阴精亏损是导致各种疾病的关键;认为抑制相火、养阴是养生及治疗的关键,并拟定滋阴降火、和血疏血、导痰引滞等治疗方法。作者反对滥用辛燥之剂。该书对后世医家影响很大。有元刻本、明正德间刻本、《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本。

天籁集

天籁集

二卷。白朴撰。前有至元十二年(1275)西溪老人王博文子勉序,谓与白朴有三十年之旧,时会于江东。白朴言“作诗不及唐人,未可轻言诗。平生留意长短句,散失之馀,仅二百篇。愿吾子序之”。后经兵燹散失。洪武七年(1374),白朴孙白溟得之姑孰士大夫家,传写失真,字多谬误。经江阴孙大雅考订,序而归之,见洪武九年孙大雅序。清初朱彝尊编《词综》,憾未得白朴只字。康熙三十九年(1700),六安杨希洛从白朴裔孙白驹处得《天籁集》,由朱彝尊析为二卷,遂付刊行世。末附《摭遗》一卷,皆掇拾他书所载套数小令。朱彝尊跋云:“兰谷词源出苏辛,而绝无叫嚣之气,自是名家。元人擅此者少,当与张蜕庵称双美,可与知音道也。”傅增湘《藏园群书经眼录》卷一九云:“是书环溪王皜手书上版,书法秀美,如铁画银钩,雕镌亦精,堪与林鹿原手书《渔洋精华录》相伯仲。其朱竹垞序、像赞及诸跋,以行书隶书上版,印记套朱,实清初精刻本中之至精者。”光绪十八年(1892),王鹏运借皕宋楼所藏杨希洛刻本,刊于《四印斋所刻词》。王鹏运跋云:“此本从皕宋楼藏书移钞,即杨刻也。仁甫词洵如《提要》所云,清隽婉逸,调适韵谐,足与张玉田相匹。乃沈晦越数百年,始得竹垞、希洛为之表襮,而别集孤行,流传极鲜。其由显而晦,又将二百年矣。杨刻卷首有仁甫小像,末附摭遗,为所制曲,兹刻皆未之及。卷中讹阙,以无可校正,悉仍其旧云。”《全金元词》据四印斋本入录,上卷四十八首,下卷五十六首,共一百四首。间以丁氏善本书室藏钞本《天籁集》校正。

二荷花史

二荷花史

清木鱼歌作品。有清光绪年间丹桂堂刊本,全名《新刻评点第九才子二荷花史》,四卷六十七则,爱莲主人评点。评点本眉批有“作者是麦先生”,“闻作者十二三岁时作此祭文”(指作品中的《祭小青文》),“千古不得志才子”等语,可知作者姓麦,系早慧而不得志的文人。 叙述书生白莲偶读 《小青传》 有感,夜梦小青赠以双荷,后来结识何映荷、裴丽荷二女,经过种种挫折终成眷属。本书艺术技巧颇高,人物形象生动,语言流畅,结构新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