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课儿策
作者:高鼎汾高鼎汾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同治永新县志
江西地方志。清萧玉春修,李炜纂。二十六卷,首一卷。玉春字璧卿,湖南蓝山人。赐同进士出身,官永新知县。炜,福建永定人。举人,历官知县。永新旧志始于明万历,中经清康熙、道光二修。是志奉檄为通志备采,于同治十三年(1874)成书。约五十四万字。卷首有舆图、山水图等十五幅。正文分地理、建置、食货、职官、选举、学校、武备、人物、艺文、杂类十门。门下分沿革、山水、寺观、物产、公廨、户口、田赋、文职表、名宦、列传、金石、祥异等六十九目。以旧志为基础,凡抄自旧志外皆注出处。沿革表列自虞夏至清乾隆永新隶属分合。有关该地山水、寺观等诗文典故皆散见于山水寺观记载之中。武备载后汉迄清同治间兵革大事五十余次,其中有明末农民起义军在吉安、永新附近与清军交战的记载。人物分目繁细,记儒行、文苑、列女等千余人。金石收颜真卿龙溪石刻、岳飞分墨庄石刻等并记刻石位置、字体大小、风格等,较为珍贵。有同治十三年(1874)刻本,台北《中国方志丛书》本。
新修本草
简称《唐本草》。本草类著作。中国古代第1部由政府组织编修并颁行的药学著作。唐代苏敬等23人编修于显庆二年至四年(657—659)。正文二十卷,目录一卷,《药图》 七卷,《图经》二十五卷,目录一卷,凡五十四卷。约七万七千字。正文为在《本草经集注》 基础上修订与增补而成。共载药八百五十种,分玉石、草、木、禽、兽、虫鱼、果、菜及有名未用等九类,并记各药性味、主治与用法。本书继承历代本草成就,重视民间经验,提出“下询众议”,“定群言之得失”。并下诏全国,征集各地药物标本,予以描绘。总结唐以前药物学成就,有较高学术水平与科学价值,为我国第一部药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对国内外医学界影响颇著。唐朝规定为医学生必修课本之一,日本也早有传抄本,并定为学医必读之书。有清光绪十五年(1889)德清傅氏影刻唐卷子本(残存卷四、五、十二、十五、十七至二十,补辑三,共十一卷。《纂喜庐丛书》之二),一九三六年日本大阪本草图书刊行会影印书写卷子本(此本残存卷四、五、十二、十七、十九共五卷。附日文唐新修本草解说),一九五七年上海卫生出版社影印本。
太上灵宝洪福灭罪像名经
不署撰者。元始天尊述天尊应号、三十六部真经、十方一切得道诸仙圣众名,劝人志心信礼,忏悔发愿。
大学中庸今注今译
《大学中庸今注今释》由我国近现代著名出版教育家王云五先生主编,《大学》详细地归纳了先秦儒家的伦理道德思想,系统地讲述了儒家安身立命的原则和方法。相传为孔子的弟子曾参所作。《大学》、《中庸》是中国古典珍品之一,它们是《礼记》中的二篇。《中庸》论述的也是修身养性之道,然而它侧重于与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所谓“中庸”,即考虑问题时内心要中正,称之为“执中”;在具体处理问题时方法又要灵活多变,称之“行权”。《大学》、《中庸》的言论与思想,涉及到人的自身修养,人与他人,人与社会等多方面内容,对于今人来说,还是具有普遍的教育和启发意义。本书特将《大学》、《中庸》合而为一,并配以注释,以飨广大读者。
代宗朝赠司空大辨正广智三藏和上表制集
亦称《赠司空大辨正广智不空三藏碑表集》,简称《不空表制集》。佛教文献。唐圆照集,撰时不详。六卷。该书是唐代密宗创始人不空和弟子在肃宗、代宗两朝所奏表章的汇编,实为一百三十六篇(《序》称一百四十四篇),并附出皇帝批折五十三篇,包括肃宗朝批折六篇、代宗朝批折四十七篇。书分六卷:卷一收表制二十一篇,批折八篇;卷二收表制二十四篇,附批折六篇;卷三收表制十九篇,附批折九篇;卷四收表制十九篇,附批折三篇;卷五收表制三十篇,附批折十六篇;卷六收表制二十三篇,附批折十一篇。其中半数以上是不空生前的奏表,其余为不空卒后其弟子的奏表、祭文、碑文、诗、颂、塔铭及诏敕等。该书是研究不空及其弟子行状的重要资料,对研究肃宗、代宗两朝佛教情况亦有参考价值。
甘露经陀罗尼咒
佛说甘露经陀罗尼,一卷。唐实叉难陀译。以此经中有‘取水一掬,咒之七遍,散于空中,其水一渧,变成十斛甘露。一切饿鬼,并得饮之,无有乏少,皆悉饱满。’故谓之施甘露真言,亦曰十甘露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