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有天地
作者:张恨水章节列表
升序↑- 第一回 夸上任特报一封书 劝为官拼舍三年息
- 第二回 靠土发财总须风水 吃里爬外转有人情
- 第三回 见礼篮迎宾到密室 慕官样指主买陈衣
- 第四回 车上千金求官登道 镜中一笑对客凝眸
- 第五回 似羞非羞半朝顾盼 有意无意一饭经营
- 第六回 席上传杯美人计就 座中践足荡子魂消
- 第七回 信口开河同炫政绩 夤缘入室自缚情罗
- 第八回 着色魔误事恨旅客 弄乖巧探信拜嘉宾
- 第九回 二成打牌敬陪科长 五股拆账大吃寿头
- 第十回 学人情空房说鬼话 问天气酒座失官仪
- 第十一回 佳馔乍尝食不知味 名花四绕看到移情
- 第十二回 隐奇思羹汤吃后退 发妙论碗碟账中包
- 第十三回 小计勾魂掌中秘画 微资辱志车后亲随
- 第十四回 访香巢耗资入圈套 买肥缺论价说交情
- 第十五回 别具深心苞苴婉谢 饱餐秀色玉体横陈
- 第十六回 藏现洋机灵谋合作 送相片明白表深情
- 第十七回 借色揩油冤家斗智 开箱现款傀儡逞能
- 第十八回 好朋友骗人谈义气 假厅长见客露排场
- 第十九回 敲铜盘奇闻报喜信 刻豆腐妙术拓印章
- 第二十回 一千元买来假委任 七五扣索将大赃银
- 第二十一回 调虎离山良朋各散 引狼入室大责谁承
- 第二十二回 索欠款闭户作商量 觅新枝当面谋补救
- 第二十三回 为捞本谋借阎王债 因图利拟设鸡蛋捐
- 第二十四回 两客入笼公文作饵 四兵护轿官样还家
- 第二十五回 下马威居心吓村妇 上任费信口骗乡愚
- 第二十六回 无故酬情疏朋送礼 有心借饷武士登门
- 第二十七回 借急债还须仗武力 拜把子原自有文章
- 第二十八回 荐人才风凉三字诀 行贿赂龌龊一箱银
- 第二十九回 博妇人怜衣冠雪耻 为国家计朱紫壮观
- 第三十回 两月排衙门可罗雀 一番捣鬼钱不通神
- 名物考
猜你喜欢的书
心理物理学纲要
德国哲学家和物理学家费息纳(GustavTheodor Fechner,1801~1887)著,1860年出版。作者将心理物理学的定义表述为“讨论心物之函数的关系或相互关系的正确的科学”。(见李汉松编著:《西方心理学史》第131页)它的公式为:S=KlogR(S代表感觉强度,R代表刺激强度,K为常数)意思是,刺激作为几何级数增加时,感觉作为算术级数增加。此书的历史功绩在于将实验研究和数学计算同时介入心理学,推动了科学心理学的诞生。18世纪时康德曾断言,心理现象复杂多变,既不能实验,也不能用数学公式推算。19世纪初,赫尔巴特曾用数学公式推算,但因为无实验数据计算,终于失败了。费息纳的心理物理学却在两方面都获得成功,尽管他的研究目的在于论证泛灵论二元论的心物关系,但此书提出的研究方法和一些新的概念一直为实验心理学沿用着。为此,曾有人主张,实验心理学或说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应从本书出版的时间算起。
性命古训辨证
傅斯年著,1947年商务印书馆版,分上下2卷,共22章。辨证了周代金文中生、令、命三字之统计及字义;《周诰》中性字、命字;《诗经》、《论语》、《左传》、《国语》中之性字、命字;告子、孟子、荀子,《吕氏春秋》言性之本原及区别;生字与性、令、命诸字之语言学关系;阐释了周初人之帝、天、天命无常之义;诸子天人论道源;自类别的人性观至普遍的人性观;《墨子》非命论;汉代性之二元说,理学之地位。本书是为辨证阮元《性命古训》而作,对研究中国伦理学史有一定参考价值。
百正集
诗别集。南宋末连文凤撰。三卷。文凤字百正,号应山,三山(今属福建)人。入元,改姓名为罗公福,为“月泉吟社”中人,相传:至元二十三年,吴渭邀谢翱、文凤等,举月泉诗社,以“春日田园杂兴”为题,征诗四方,得二千七百余首,文凤名列第一,余未详。其集久不传,清修《四库全书》时,据《永乐大典》所载,辑成是编,厘为三卷。卷一、二为诸体诗百余首,卷三为赋三篇,序、记各二篇,说、传各一篇。《四库全书总目》评云:“观其所佛,大抵清切流丽, 自抒性灵,无宋末江湖诸人纤琐粗犷之习”,“文格雅洁,亦不失前民矩矱”。有《丛书集成初编》本,《知不足斋丛书》、《四库全书》本。今人栾贵明自现存《永乐大典》中又辑得六条。见中华书局一九八三年《四库辑本别辑拾遗》下册。
小心斋札记
明哲学家顾宪成著。顾宪成提出用“小心”工夫反对王学末流,并将自己书斋取名为“小心斋”,札记故名。书中认为程朱所说的“性即理”一语“极说得直截分明,亘古亘今、颠朴不破”(卷十一)。“性,太极也”,“性,天道也。”(卷四)批辟佛老,反对将儒佛合一。“无声无臭,吾儒之所谓空也。无善无恶,(佛、老)二氏之所谓空也。名似而实远矣。”(同上)提出“语本体,只是‘性善’二字。语工夫,只是‘小心’二字”(卷十八)。用“性善本体论”反对周汝登等人的“无善无恶”论。认为“点出‘善’字,正示性有定体,不可以歧见淆也”;提出“‘性’字,正示善有大原,不可以局见窥也”(卷二)。倡导“以诚敬存之,是收摄保住工夫,以义理栽培,是维持助发工夫”(卷一)。而工夫只在“小心”,“小心只是个敬”(卷十二),“敬”只是“有所畏谨,不敢放纵。身心收敛,如有所畏”(卷二)。书中还反对“见成良知”,强调学习践履。“世间那有见成良知,犹言世间那有见成圣人。”(卷十一)要求人们“立志”作“圣贤”,否则“浮生浪死,虚担一个人名而已”(卷一)。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蔡献臣始为刻版,止十二卷。后宪成子与淳刻本为十六卷。清康熙年间,其曾孙贞观刻《顾端文公遗书》三十七卷,内收《小心斋札记》为十八卷。
一字顶轮王念诵仪轨
简称《一字顶念诵仪轨》、《一字顶轮王仪轨》,亦称《一字佛顶轮王念诵仪轨》。密教仪轨经典。唐天宝十二年(753)不空译于武威开元寺,田良正笔受。一卷。属持明密教佛顶部持念仪轨,说一字顶轮王及诸佛顶轮王印明诸法。见载于日本《大正藏》。
大乘庄严宝王经
梵名Avalokites/vara -gun!a-ka^ran!d!a-vyu^ha ,西藏名Za-ma-tog-bkod-pa 。凡四卷。又称庄严宝王经。宋代天息灾译。今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册。内容叙说观自在菩萨之威力化现及六字大明陀罗尼‘唵(om!)么(ma)抳(n!i)钵讷铭(padme)吽(hu^m!)’之功德。现存之梵本系一八七三年出版于加尔各答。至于西藏译本,据传,西元四、五世纪顷,藏王曾自空中得此经,其后,派遣端美三菩提自尼波罗(今之尼泊尔)得梵本而携返,译成藏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