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豪侠传
作者:张恨水章节列表
升序↑- 第一回 古寺卖书奇人隐负贩 通衢喝彩烈士激同胞
- 第二回 儿女子情跃屏惊艳侣 大丈夫事试马说明师
- 第三回 冷巷夜行隔墙听醉语 花栏午静小院过芳踪
- 第四回 重币卑辞轻车访贱役 狂风暴雨黑夜走奇囚
- 第五回 谈笑戏奴才通衢散步 仓皇惊警告飞箭传书
- 第六回 聚首倾杯越城夸往事 斩香试剑眩目服精工
- 第七回 传钵说奇逢龙游天外 踏青欣幸遇驻马林前
- 第八回 陌上遗芳巾美人示意 楼头布幻局座客移形
- 第九回 侧帽回廊落魂喧刺客 扬鞭大道慨古论英雄
- 第十回 待渡大河送人生远志 回眸隔座品茗鉴芳心
- 第十一回 勾月走单骑窃符救友 空拳入白刃麾敌无人
- 第十二回 枪马任西东援师飞弹 衣巾迷黑白欺敌解围
- 第十三回 闺阁传疑玉人劳局外 乡农受侮怪客入城来
- 第十四回 风鹤相惊满城迎御史 衣冠不整高座弄庸官
- 第十五回 再起疑团忽亡钦使迹 同欣快举小约菜佣家
- 第十六回 月下狂欢舞钩评绝技 天涯此别停马说奇人
- 第十七回 窗外生风闻声窥角技 书丛留画对影笑传神
- 第十八回 微泄春光拒婚提旧恨 侈谈洋务译述勉前程
- 第十九回 急雨走篷车泥途送信 西风鸣铁马高阁潜踪
- 第二十回 同过郑州旅窗谈大侠 独来华岳岭脊觅高人
- 第二十一回 绝顶斜阳喜逢逃世客 荒山冷月险过斗棋亭
- 第二十二回 峭壁洞居烹茶作夜话 平原马到赠剑祝雄图
- 第二十三回 一闪灯光破窗惊剑遁 同干杯酒露臂看刀痕
- 第二十四回 林木参天单骑访古堡 月华满地双影跃高枝
- 第二十五回 一举回天病身惊快事 双枪中的妙手卜前程
- 第二十六回 黄叶庄中看刀布妙局 红鸳烛下举盏庆良缘
- 字词名物考释
猜你喜欢的书
社会支柱
又译《社会栋梁》或《社会柱石》。挪威作家亨利克·易卜生创作于1877年的四幕话剧。剧中主角博尼克是个唯利是图的船主,以正直的企业家和道德高尚的人自诩,为了巩固自己的名声,散布谣言,中伤自己的妻舅约翰。多年以后,约翰带着异父同母妹妹洛娜从美国回来,博尼克从前曾经追求过洛娜。在资产阶级社交界为博尼克举行的庆祝会上,他得到这个可怕的消息,陷于绝望,假意忏悔,使宾客们大为震惊。但博尼克又提出分享修建铁路的利益的建议,于是他那一度动摇的威望重新恢复。这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就是资产阶级的“社会支柱”。
中国的一日
现代报告文学集。茅盾主编。上海生活书店1936年9月出版。这是仿照高尔基主编《世界的一日》而发起的《中国的一日》征文运动的来稿编辑而成的。征文选定当年5月21日这一天为写作内容,要求参加者写下当天“所发生的事”,或“社会上一部分人的生活状况”。前后不到3个半月的时间,来稿数百万言,3000篇以上。“除了僧道妓女以及‘跑江湖’等特殊‘人生’而外,没有一个社会阶层和职业‘人生’不在庞大的来稿中占一个位置。”编者从来稿中选出490篇,计80万言,编成这部报告文学集。 书前收有蔡元培的《〈中国的一日〉序》的墨迹、茅盾《关于编辑的经过》和长幅木刻《全国大事记》。正文分18编:第1编“全国鸟瞰”。是当天的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教育与体育等要闻,概括地反映全国重大事件。征文稿分别收入第2编到第17编。其中第2编到第15编又以地域划分,其中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重要省市单独成编,其他省市按地域相近合并成编;第16编《海·陆·空》,反映军队的生活。第17编“侨迹”,报道海外华侨的动态。第18编“一日间的娱乐”,报道各大城市当天的电影、戏剧、广播等娱乐节目。书中插入照片、木刻、漫画等69幅。作品的形式多种多样。其中“有短篇小说,有报告文学、有小品文、有日记、信札、游记、速写、印象记,也有短剧”,但绝大部分是生活速写与报告文学。茅盾说:“从中国的每一角落,发出了悲壮的呐喊,沉痛的声诉、辛辣的诅咒,含泪的微笑,抑制着的然而沸腾的热情,醉生梦死者的呓语,宗教徒的欺骗,全无心肝者的狞笑!这是现在中国一日的然而也不仅限于此一日的奇瑰的交响乐!”(《关于编辑的经过》)
童学书程
一卷。书论。明代丰坊撰。是书系丰氏为初学书法者而作。是书从论用笔、论次第、论名言、论法帖、论墨迹、论临摹、学书次第之图、楷书、行书、草书、篆书、八分等各个角度为学书者指示具体的循序渐进的门径,并举出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宜学什么书体,什么碑帖,皆一一写出。
西王母女修正余十则
纯阳子誓渡众生,已有《九皇丹经注》,为男子修仙之津粱。不忍坐视女子具有夙根、素存道念者不得真传,误入歧途、沦于鬼趣。乃于已未盂冬朔日临焕彩楼,感不二仙子,诚将西王母口授魏元君真传,原名《女大金丹诀》阐之。申改女修正途九则,上仍冠以西王母三字,并请颁示女真九戒,以肃道风,共成十则,统沐慈准受授,然元负能身率者。仙子勉诸,道用无边,而道基还自十则始,是为序。
紫箫记
传奇。明汤显祖撰。《曲品》著录。主人公霍小玉、李益名字出自唐蒋防小说《霍小玉传》,但剧中与紫箫有关的情节出自《大宋宣和遗事》亨集。此剧又有增饰。写陇西李益,前朝相国李揆子,赴京应试,与花卿、石雄、尚子毗结交。花卿邀李益过府饮酒,令侍妾鲍四娘侑觞,汾阳王郭子仪孙郭小侯亦在座。花卿见郭小侯所乘骏马,心甚爱之,即以爱妾四娘相换。四娘入郭府后思念花卿,小侯怜之,将她放置别院居住。霍王爱姬郑六娘有女名小玉,拜鲍四娘为师学歌,歌唱李益之词而爱其人。四娘遂从中牵合,使小玉与李益成婚。元宵节之夕宪宗驾幸华清宫,令教坊奏李益新度之曲,叹为才子。李益与小玉等亦至华清宫观灯,热闹中走散。小玉拾得紫玉箫一支,被内监捉住,送入宫中郭妃处审问。郭妃询知是李益眷属,派人护送回宅。后来,李益中状元,奉旨为参军至朔方任职,与小玉分别。吐蕃与唐和亲,李益送公主出塞,又娶徐氏为妾,同受磨难。结果是“尚子毗开围救友,唐公主出塞还朝”。剧情拖沓,曲文好用典故,说白多四六骈语,填塞学问,作者自谓有“秾长之累”。今存34出,不及全剧情节之半。《列朝诗集小传》说,汤显祖死后,其子汤开远取显祖续成之《紫箫记》残本及词曲未行者,“悉焚弃之”。今存明刊本多种,《古本戏曲丛刊初集》据万历年间富春堂本影印。
双论
音译《那摩迦》。南传佛教论典。为南传上座部根本七论之一。“双论”,是说本论由十双相对的问答组成,故名。全论共十品:第一根本品,为总纲;第二蕴品,说三科中的五蕴;第三处品,谈三科中的十二处;第四界品,阐述三科中的十八界;第五谛品,阐述苦、集、灭、道四谛;第六行品,述宗教实践;第七随眠品,讲禅定心理变化;第八心品,叙心识活动;第九法品,概述诸法的性质;第十根品,谈眼、耳、鼻、舌、身、意等诸根。论中先列举问题,再提出各种相关的事情;接着逐一进行解答,将此问题进一步展开;最后阐明作者的看法,并对各问题给予确切的定义。这种回答的方法和步骤被称为“施设”(内分总说和义释)、“转分”和“遍知”三法。全论旨在说明诸法之间的相互关系。十品中除第一品和第八品无转分、遍知二法,其他各品皆使用三法。本论在南传七论中排在第六,位于《论事》之前。从章节安排来看,此书有的内容比较特别,如第七品中分为随增、有随眠、断、遍知、已断、生、界七种,分类独特,不同于一般教理上的分类方法。公元5世纪南传上座部佛教著名论师觉音曾对此论作过注释,近代英国学者里斯·戴维夫人(Mrs.Rhys Davids)曾刊行过转写为罗马字母的巴利文本。日本渡边昭宏则将其译为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