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

作者:叶紫
丰收

短篇小说。叶紫著。写于1933年5月。初载1933年6月《无名文艺月刊》创刊号。收入短篇小说集《丰收》(1935年8月上海容光书店初版)。它是叶紫的处女作和代表作。作品主人公云普叔是个勤劳淳朴、安贫知命的农民。在连年兵灾天旱中,老父幼儿饥饿惨死,卖屋卖女,一家人挣扎在死亡线上。但他毫无怨尤,相信勤耕可换得温饱,不分日夜地带领全家抗旱防洪,终于盼到一个罕见的丰收年。谁知谷价猛跌,地主豪绅乘机重利盘剥,反动政府用各种苛捐杂税敲榨勒索,到手的丰收果实终被劫掠一空。血泪现实使他开始醒悟,认识到只有支持儿子去参加抗租斗争才是生路。小说真实地反映旧中国农村的悲惨景象,揭示了残酷的阶级压迫和剥削必然导致农民的迅速觉醒和反抗。作品以深刻的思想力量和动人的艺术形象鲜明地揭示了:农民如果要摆脱地主的剥削和压迫,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下组织起来进行斗争的唯一途径。鲁迅曾将《丰收》收入他主编的《奴隶丛书》,并为之作序。茅盾也撰文指出它“展开了农事的全场面”,“是一篇精心结构的佳作”。(茅盾《几种纯文艺的刊物》)

章节列表

升序↑

猜你喜欢的书

千利休:本觉坊遗文

千利休:本觉坊遗文

《千利休:本觉坊遗文》,是日本文学家井上靖晚期的代表作之一。小说取材日本战国时代末期著名的事件:一代茶圣千利休被丰臣秀吉赐死。 作为丰臣秀吉的茶头,千利休的被赐死一直可算是一个谜。利休究竟如何惹恼了秀吉,竟被长久以来一直侍奉的人下令切腹,数百年来一直是史家和历史爱好者探讨的课题,也是小说家发挥的阵地。大多数小说家都从历史背景,人际关系,阴谋与阳谋等各个方面,去解释利休切腹事件。 本书以利休的一个并不出名的弟子本觉坊的记录为线索,通过本觉坊与东阳坊,与古田织部,与织田有乐等茶人,围绕先师利休之死,围绕茶道的对话,去试图理解利休的茶道以及利休生命最后时刻的心境。最终通过本觉坊的梦境,理解了师父利休一生于茶道的追求,理解了师父寂茶的真谛。利休通过秀吉的赐死,得以于浮华中解脱,真正完成了自身的“寂茶”之道。日本文学中从来不乏对生死这等人生大命题的探讨,而本书中的利休,并非以茶道参透生死,而是以生死参透茶道,从而令自己毕生追求的“寂茶”得以真正完成。

翠渠摘稿

翠渠摘稿

七卷。《补遗》一卷。明周瑛(1430—1518)撰。周瑛,字梁石,号翠渠。莆田 (福建)人。成化五年(1469)进士、历官知广德府、南京礼部郎中、四川参政、右布政使。著有《翠渠类稿》。此本乃其门人林近龙所选录,故名《摘稿》。凡七卷。郑岳撰《周瑛传》,称“其文章浑成雅健、诗格调高古。”周瑛亦曾作绝句云:“老去归平淡,时人或未知”。则其自命不在以繁音缛节务谐俗耳。《补遗》 乃康熙四十七年(1708)戊子其七世孙周维镳于家乘中抄出,凡说三篇,序一篇,诗十八首。然冠以郑岳所撰《周瑛传》。其八世孙周成又于雍正十年(1732)求得周瑛自撰志铭,补录于后,又列于题跋之中。则有失于编次之规。张诩作陈献章行状,称周瑛为陈献章门人,周成在跋中力辨其非。据《四库全书》编撰者以二人之集考之,二人系始合终暌,而张诩与周成乃各执一偏。《明史·儒林传》亦称“周瑛始与献章友,献章之学主于静,瑛以为不然,谓学当以居敬为主。”是书收入 《四库全书》。

梁启超家书

梁启超家书

梁启超著。主要讲述了该书是梁启超写给自己子女的书信的一部合集,体现了梁启超独特的教子良方。包括2封致妻子李蕙仙的信,给孩子们的信134篇。大致前29篇为文言,第30篇后为白话。梁启超作为中国近代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一位存世著作且多且厚,涉及范围且深且广的学术大家,他的整个体系的思想对近代中国产生了长远的影响。但是鲜少被人知晓的是,他同时也是一个优秀而成功的父亲。他长大成人的子女有九人,他们个个成才,各有所长,有的是新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有的是著名的考古学家,有的是著名的图书馆学家,有的从事经济学研究,有的从事社会活动,有的是著名的火箭控制系专家……更有三人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这在中国家庭中是非常少见的。梁启超的子女们几乎都有出国留学的经历,却在学成以后悉数回到祖国,建设中国,这与梁启超成功的人格教育是分不开的。

类证普济本事方续集

类证普济本事方续集

方书。又名《续本事方》。10卷。宋许叔微(知可)撰。为许氏《普济本事方》之续编,体例一如《普济本事方》。作者分类汇编各科效验方剂,分为治诸虚进食血气并论、治诸积热等疾、治诸风等疾、治诸冷等疾凡22门,共录方300余首。每方列述主治、药物、剂量及用法,间述方剂“本事”,即有关该方的治验和辑录原委。现存日本享保二十年(1735年)向井八三郎刊中正堂训点之与《普济本事方》合刊本,内题《普济本事方及类证普济本事方》;日本元文三年(1738年)刻本及《三三医书》本。

血证论

血证论

中医临床医学专著。《中西汇通医书五种》之一。八卷。唐宗海著。书成于光绪十年(1884),现存有光绪十年刻本及嗣后刊刻的十余种刻本。光绪十六年唐氏家藏板刻本其后附有《医学一见能》。光绪十八年江顺成书局出版唐氏《中西汇通医书五种》,收录此书于其中。1958年及1977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铅印本。卷一为血证总论;卷二~六对血上干、血外渗、血下泄、血中瘀证及失血兼见诸证的170余种血证的辨证治疗作了较详细的探讨;个中有不少新的见解,能给人以启迪。卷七~八为方论,共收200余方。

律吕新书

律吕新书

乐律学专著。二卷。宋蔡元定撰。约成书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年)。蔡元定,字季通,号西山。生于宋绍兴五年(1135年),卒于庆元四年(1198年)。建阳(今属福建)人。为南宋音律学家和理学家。朱熹之弟子。受平原郡王韩侂胄罢黜理学影响,被贬,死于舂陵。著有《律吕新书》、《燕乐书》(已佚,仅《宋史·乐志》中存数百字)、《洪范解》、《大衍详说》等。《律吕新说》二卷含二十三章,前附序。上卷为《律吕本源》,共十三章;下卷为《律吕辨证》,共十章。该书提出在传统十二律外加用六个变律构成十八律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