咆哮了的土地
作者:蒋光慈
中国现代长篇小说。蒋光慈著。1932年湖风书局出版单行本时易名为《田野的风》。作品描写了大革命前后广大农村中剧烈的阶级斗争,反映了党领导下早期农村革命运动的面貌,显示了中国农村革命斗争的伟大力量。作品描写了大革命风暴即将到来时,革命工人张进德和革命知识分子李杰回到了家乡,在农民中播撒了反抗的火种,土地开始咆哮了。他们组织了农会,动摇了地主阶级的统治。在这巨大的时代浪潮的冲击下,农民们开始觉醒。不久“马日事变”发生,反动势力卷土重来。觉醒的农民在张进德等的领导下武装反抗,冲出包围,夺回了“金刚山”。作品着重塑造了两个革命者的形象。张进德是一个矿工。他沉着老练,耿直勇敢,阶级觉悟高,反抗性强,讲究斗争策略,善于联系群众,有丰富的革命斗争经验,是一位成熟的农民运动领导干部。李杰是一个知识分子出身的革命者。他曾参加黄埔军官学校,卷入革命洪流中。他看到某些假革命的真面目,于是回到家乡做实际工作。他在斗争中经受了严峻的考验,与地主家庭展开了坚决的斗争,赢得了农民的信任,最后在战斗中牺牲。作品崭新的主题和人物在当时的进步文坛上具有开拓意义。小说既有浓郁的革命激情,又有细致的客观描绘,生活实感很强。《咆哮了的土地》是作者长篇小说的代表作。收入《蒋光慈文
章节列表
升序↑猜你喜欢的书
法兰西内战
德国马克思(Karl Marx,1818~1883)著。1871年3月18日至5月28日,法国无产阶级在巴黎举行了革命,本书是马克思受第一国际总委会委托,就巴黎公社革命而写的宣言,定稿于1871年5月30日。马克思在书中揭露了资产阶级政客的本质,论述了巴黎公社产生的历史必然性;论述了无产阶级用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进而夺取政权的经验教训;提出并论证了巴黎公社的伟大历史意义及其原则;高度赞扬了巴黎无产阶级的英勇斗争精神。指出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国家机器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必须用暴力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专政国家。马克思阐明了公社的实质是工人阶级的政府,它是生产者同占有者进行阶级斗争的结果。高度赞扬了公社实行的真正民主制度,该著作还指出,公社式的工人政府,不是资产阶级议会式的,它应是同时兼管行政和立法的工作机关。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要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必须经过长期斗争,经过一系列使环境和人都改变的历史过程。该著作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部力作。中译本由人民出版社1961年出版,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编译。
澄怀园语
《澄怀园语》是清代名臣张廷玉所作。张廷玉(1672—1755),字衡臣,号砚斋,安徽桐城人,大学士张英次子。康熙三十九年(1700)进士,历任太子洗马、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学士、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保和殿大学士、军机大臣等职务,是清代前期汉人大臣中知名的重臣。张廷玉去世后,配享太庙,谥号文和。整个清代,汉大臣配享太庙的,仅有张廷玉一人。《澄怀园语》是张廷玉一生修身处世、齐家为政的经验总结。在为人处世方面,张廷玉训诫子侄要恪守圣贤的教化,刻苦读书治学,居家行孝悌之义,交友则谨慎坦诚待人。在为政方面,张廷玉深感自身所受到的清廷恩宠厚重,他告诫子侄戒骄戒躁,在为官方面需谨慎安静,居安思危才能保证家族事业的昌盛不息。
增修互注礼部韵略
简称“增韵”。南宋毛晃增注,其子居正校勘重增。成书于绍兴三十二年(1162)。五卷。是书以*《礼部韵略》收字太狭,乃搜采典籍,依韵增附。又《韵略》凡字有别体别音者,以墨阑圈其四围,舛漏颇多。晃并为厘定,于音义字画之误,一一辨证。凡增二千六百五十五字,增圈一千六百九十一字,订正四百八十五字。居正续拾所遗,复增一千四百零二字,各标总数于每卷之末。
夜
丁玲的《夜》发表于一九四一年六月十日在延安出版的党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署名晓菡.这一时期她还陆续写下了《我在霞村的时候》(1940),《在医院中》(1940),《三八节有感》(1942),《风雨中忆萧红》(1942)等一系列作品.在这些作品中,《夜》所蕴育的真正的价值却鲜少有人谈论,其实,它意义并不亚于其他的作品.本文试图立足于《夜》这一文本,给予进一步认识丁玲及其创作的可能性.
偷拳
民国武侠北派五大家之一白羽所作武侠小说,故事讲述杨露蝉世居冀南广平府,务农为业,承先人的余荫,席丰履厚,家资富有,但却生而孱弱,从小多病。他父宠爱弱子,恐其不寿,教杨露蝉读书之暇,跟从护院的武师李德发,习练武技,藉此强身健体;又买些拳图剑谱之类·.. 后为了投师陈长兴学习陈式太极拳,不惜装哑巴,做讨饭的,冻得昏迷过去了,这才进得到陈家做了家丁,才有机会“偷拳”学艺,正是一颗痴学的心打动了陈长兴,陈长兴将一身功夫都教给了他。后来,杨露禅在陈氏太极拳的基础上,创编了杨式太极拳,成就一代宗师。
十一面神咒心经义疏
佛典注疏。唐慧沼撰。一卷。是唐玄奘译《十一面神咒心经》(即《十一面观世音神咒经》)的注释书。疏文先释经题,次以六门释解经文,即:一明大义、二明经宗、三明功能、四明阶位、五明感应、六明释文义。此书不载于中国历代大藏经。今见载于日本《卐字续藏》及《大正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