笏山记
作者:蔡召华
演义小说,三卷六十九回。东莞冷道人守白氏(蔡召华)著。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上海广智书局活版部印行。“笏山”,据书中自云“在云南蒙化之西,天日晴朗,人遥望万笏柱天,曰此笏山也,亦呼万笏山”(第一回),全书记的是笏山王颜少青统一笏山三庄五百余乡的征战历史,及其征战过程中与他十六位娘子的遇合因缘。本书兼有侠义、言情、公案、战争、理想等类小说的成分,叙述一连串光怪陆离的故事。其情节主线是一位叫颜少青的才子如何建立笏山王国,成为笏山王。笏山是小说虚构的一块与世隔绝的地域,说是在云南蒙化之西。作者笔下的笏山王国,并无什么新鲜的施政措施,依然是封建王朝的格局,看不到什么理想主义的色彩。小说的吸引力不仅在于它对贪官污吏和作为暴君写照的可庄公的揭露,主要还在于它曲折离奇的战争故事,以及在战争中夹杂着颜少青与十五位女子之间的爱情纠葛,所形成的令人目不暇接的场景。
章节列表
升序↑- 第一回 可家儿读书贻笑 玉氏子出山求名
- 第二回 赂本官拙行铁扇子 惩土恶痛打丁霸王
- 第三回 聚黑狱三虎谈情 揭覆盆万民属目
- 第四回 叶县民遮道留车 蒲府官怜才雪狱
- 第五回 罢印符门生作娇客 联手足武士亦诗人
- 第六回 筑鸾楼可庄公纳妹 会牛岭玉乡长兴师
- 第七回 玉公登坛大破敌 韩氏受赂先背盟
- 第八回 困古庙可僧椎救生盟主 出碣门绍军车载死...
- 第九回 避公位牛岭赋新诗 劫囚车韩庄遭烈火
- 第十回 遵遗嘱绍庄公会丧 陷深坑铁先锋丧命
- 第十一回 绍秋娥铁棒打韩庄 颜少青彩旗聘可女
- 第十二回 访榕坊众小厮拿石 宿茆屋两村女联床
- 第十三回 赠金盏颜庄公赂鄙夫 闹镜房可娘子调娇...
- 第十四回 血溅花园炭团误弑可明礼 火燃眉坂娇鸾...
- 第十五回 破可兵香姐擒飞虎 逃韩难张女救真龙
- 第十六回 杀韩煦马首集磨刀 救崇文龙飞领令箭
- 第十七回 左眉庄仗义立韩陵 养晦亭新诗联绍女
- 第十八回 桃花乡奇女任百莺弄巧 松树冈奸人与双...
- 第十九回 病尼姑草坡秘授两头铲 莽娘子毛洞同诛...
- 第二十回 霞洞酒杯盟足足二女同逃 竹山醋碗歃香...
- 第二十一回 大智力降五娘子 少青齐纳两佳人
- 第二十二回 谈离合锦囊私解字 救庄乡黄石两兴师
- 第二十三回 伐韩陵绍庄公大盟葛水 医可当雪娘子...
- 第二十四回 燕娘杏娘十字坡齐鏖巨敌 庄公庄勇一...
- 第二十五回 莽乡主挥拳夺乡长 多情女感梦说情郎
- 第二十六回 代鸿雁一女戴星霜 效鸾皇两雌误云雨
- 第二十七回 夺状头百花舆争御雌才子 屯双角万竹...
- 第二十八回 会重关娇鸾娘子夸奇宝 传华札跨凤才...
- 第二十九回 聘花容五佳人齐开谏口 踏月影两娘子...
- 第三十回 水月尽多风月竹外闻琴 禅房权作洞房花...
- 第三十一回 赵无知权扮新夫婿 百不败计赚假佳人
- 第三十二回 战唐埗诛暴立贤 闹洞房移花接木
- 第三十三回 嫂侮姑众乡勇拟攻开泰 兄刺妹诸娘子...
- 第三十四回 迎娇婿赵乡长称公 火蓬婆范佳人破敌
- 第三十五回 观军容呼家宝登台论将 信天命绍潜光...
- 第三十六回 立界表重寻旧雨柳沾泥 露真情一度春...
- 第三十七回 欺可氏手札赚飞熊 讽绍公眉庄媒卜凤
- 第三十八回 寻少青黄石虚兴救可师 荐小黑紫霞大...
- 第三十九回 三勇召道中苦谏花容 百兽歼洞里祥呈...
- 第四十回 接紫藤书三庄勇中途逢败将 复黄石地两...
- 第四十一回 少青回兵赴家难 娇鸾驻马雪奇冤
- 第四十二回 立寿官百经营不负遗孤 死韩公一纸书...
- 第四十三回 僭王号两宗妃同被殊恩 卖韩庄四贰臣...
- 第四十四回 感累叶收录旧庄公 布四邻始即新王位
- 第四十五回 大晋封诸娘子一朝渥泽 小施展多智侯...
- 第四十六回 旧恩欢续南薰宫 吉语新留群玉府
- 第四十七回 新历成穷匠人一朝遇合 旧雨聚老夫婿...
- 第四十八回 给玉佩韩公子抱乳拜丈人 忌历书绍眉...
- 第四十九回 劫法场绍纬设谋救父 战铁山司马失算...
- 第五十回 降将权时留幕府 王师大举伐眉山
- 第五十一回 议眉京呼相遣军分守险 火林箐绍王赏...
- 第五十二回 乱宗嗣瞋云私育伪储君 媚邻邦潜光忍...
- 第五十三回 劳大夫拙用美人计 可新妇巧点探花郎
- 第五十四回 晋王恩幸诸营 可妃病邀殊眷
- 第五十五回 窦将军夷庚寨怒诛妖道 乐童子樊仙岩...
- 第五十六回 布檄文一巧匠鸦飞鸢闹 乱宫阃两国舅...
- 第五十七回 破碣门绍主出降 迎王师晋军奏凯
- 第五十八回 分十道花余余初定鸿图 破三城可足足...
- 第五十九回 两才人新诗强结百年缘 四奇媛狂歌醉...
- 第六十回 倒神像仙子投胎 试凯歌才人挥管
- 第六十一回 韩春荪白衣中状元 杨三弟赤身召仙子
- 第六十二回 劫妖囚黄石侯中途被弑 阻毒雾伏魔伯...
- 第六十三回 火兽无功遭急雨 娇鸾转念悟慈云
- 第六十四回 慈云庵封发酬君宠 延秋亭同心解主忧
- 第六十五回 奔紫都玉兄弟说妖人 布檄文张指挥得...
- 第六十六回 改公文一字诛韩水 净妖雾两妃遇颛和
- 第六十七回 斗分身白发小儿丧命 破妖阵蓝眉仙子...
- 第六十八回 复故土玉重华五岁封侯 泣深宫可炭团...
- 第六十九回 从龙飞凤绘功臣 玉牒珠囊贻后嗣
蔡召华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凫藻集
五卷。明高启 (1336—1374)撰。高启,字季迪,长洲(今江苏省苏州)人。元末隐居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与杨基、张羽、徐贲齐名,称“吴中四杰”。洪武初,召修《元史》,为翰林院国史编修。授户部右侍郎,不受。尝赋诗有所讽刺,后被太祖借故腰斩。其诗爽朗清逸,部分作品对民生疾苦有所反映,对明的统 一也作了歌颂。又能文。著有 《高太史大全集》 十八卷、《凫藻集》五卷《扣舷集》一卷。有人评其诗。说:“高启诗才富健,工于摹古,为一代巨擘。而古文则不甚著名。然生于元末,距宋未远,犹有前辈轨度,非洪宣以后渐流为肤廓冗沓,号台阁体者所能及之。”此集为文集,不知何人所编,共五卷。以其按诗集体例编次,可能为高启自定。集末有《魏夫人宋氏墓志铭》。魏夫人是江苏苏州知府魏观之母。按《明史》本传,高启坐为魏观作《上梁文》见法,则为其末年之作。盖平生古文,尽于此集。初无刻本。周忱为苏州巡抚时,始得其抄本于郡人周立。周立之姑,即高启之妇。正统九年(1444),监察御史浙江钱塘(今杭州)郑士昂又得本于忱,因命教授张素校刊,而周忱为之序。此本为雍正六年(1728)浙江桐乡金檀所刻,即因郑本而正其讹,多所校正。金檀辑注其诗题为《高青立诗集注》并附 《扣舷集》、《凫藻集》 刊刻行世,而成一家完书。
草阁集
六卷。《拾遗》 一卷。《文集》一卷。附《筠谷诗》一卷。明李昱(约1367前后在世)撰。李昱,字宗表,号草阁,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卒年不详。洪武中,官国子监助教。著有 《草阁集》。李昱元季避战乱于浙江永康、东阳间,曾馆于胡氏。故集中与胡伯宏兄弟赠答之篇什最多。此集乃李昱没后胡伯宏及其友徐孟玑、陈公明所辑。拾遗一卷,则是其门人唐光祖所辑。拾遗之后,又附杂文四篇,题曰 《文集》,不知何人所续辑,或亦出自光祖之手。李昱诗才力雄赡,古体长篇,大抵清刚隽上,矫矫不群。近体诗亦卓然不群。虽为高、杨、张、徐诸入盛名所掩,实则并驾中原,未定孰居先后。末附《筠谷诗》 一卷,不著名氏。据宋濂在序中称:“其子李辕,字公载,为诗能继其家。”《千顷堂书目》亦载有《幸辕筠谷集》,注为李昱之子,官宜纶县(今广东儋县)丞。殆编录者以其卷帙无多,而附于其父文后。是集收入 《四库全书》。
岭南荔枝谱
记载广东荔枝的专谱。作者吴应逵,字鸿来,号雁山,鹤山(今广东鹤山)人。乾隆六十年(1795)举人。此书成于道光六年(1826)。自序说:“长夏苦热避暑荔枝湾上,良朋既集,各征事实,因纂缉成编。”是由友人提供材料编辑而成的。 全书六卷。卷一《总论》。讨论荔枝之名的来由,描述荔枝的生态,叙述荔枝的历史,说明荔枝的吃法,选录前人赞荔的文辞。卷二《种植》。叙述荔枝的特性、荔枝栽培方法、虫害的防治及广东的主要产地。卷三《节候》,记叙荔枝花开、果熟的时令及天气对荔枝收成的影响。卷四《品类》,记述广东荔枝的80多个品种。现有的广东名荔如挂绿、糯米糍、桂味、妃子笑等,书中均有详细的介绍。卷五、六《杂事》,辑录有关的典故和传说以及保鲜、加工的方法。 《岭南荔枝谱》是“爰采旧文”撰成的,引书94种,资料繁富,可以说是清代中叶广东荔枝资料的汇编。所引资料均注出处,态度颇为严谨。唯所引文献多有删节。有《岭南丛书》本和《丛书集成》本。
千金谱
全称《居家必备千金谱》,为曾流传于闽南、台湾的闽南语蒙学书籍。连雅堂在《雅言》说:“贫家子弟无力读书,为人学徒,以数钱买《千金谱》一本,就店中长辈而读之,可识千余字。是书为泉人士所撰,中有方言,又列货物之名,为将来记帐之用。若聪颖者可再读他书及简明尺牍并学珠算,不三四年可以略通文法,而书算皆能矣。”1984年。吴登神在《南瀛文献》第29期上发表〈千金谱考释〉,对全篇每字句都加以标音及注释。
行军掉队记
掉队以后,我们,一共是五个人,在这荒山中已经走了四个整天了。我们的心中,谁都怀着一种莫大的恐怖。本来,依我们的计划,每天应该多走三十里路,预料至多在这四天之内,一定要追上我们的部队的。但是,我们毕竟是打了折扣,四天过了还没有追上一半路程。彷徨,焦灼……各种各色的感慨的因子,一齐麇集在我们的心头。五个人中间,只有我一个人有一枝手枪——一枝土式的六子连——其余的四个人,差不多都只靠着我这枝东西保护。
因园集
十三卷。清赵执信撰。赵执信字伸符,号秋谷,晚号饴山老人,山东益都人。康熙十八年 (1679)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颇为朱彝尊等所引重,官至右春坊右赞善。赵执信少颖慧,工吟咏,承其家学。所居因园,依山构建亭榭,各极天趣,又性好游览,历游所至,前来请他写诗文者甚多。徜徉五十余年,著有《声调谱》、《谈龙录》、《饴山文集》六卷、词一卷。其诗集流传颇多。诸本往往不同。此本末有乾隆六年(1741)赵执信门人丁际隆《跋》称:“是秋重谒秋谷先生于因园,时先生病目弥甚,不作诗者六年矣。从仲君羹梅得先生手定诗稿,分十三集,录副未及校,而羹梅遂索原本以去,岁寒无事,乃校一过,曩见手书《济南竹枝》及《宿法庆寺》二律,皆不在,盖所删多矣。”羹梅者,为江苏常熟仲显保之字,为赵执信门人之冠,与赵执信关系最为密切,则是集为赵执信晚年定本手授者。《因园集》十三集,一曰《并门集》、二曰《闲斋集》、三曰《还山集》、四曰《观海集》、五曰《鼓枻集》、六曰 《涓流集》、七曰 《葑溪集》、八曰《红叶山楼集》、九曰《浮家集》、十曰 《金鹅馆集》、十一曰《回帆集》、十二曰《怀旧集》、十三曰《磺庵集》,集各一卷,按本来面目分开,不按篇页多少。赵执信娶王士祯之甥女,原本与王关系很好,相传以求作《观海集序》,士祯屡失其期,遂渐相结怨,一生不睦。今观《还山集》中,尚有酬士祯诗二首,又为士祯作《西城别墅十三咏》。至《鼓枻集》中《渡江》一首,已有“只应羡诗老,持节问岷源”句。注曰: “谓阮翁”,又《悼吴孝廉》一首,有“渔洋未识名先著”句“阮翁”指王士祯号阮亭,“渔洋”亦指王士祯号“渔洋山人”。诗中提到王士祯时,其词气已不和平,自是以还,遂互相排击。相较之王之规模阔于赵,而流弊伤于肤廓;赵之才力锐于王,而末派病于纤小,使两家互救其短,正可以各见所长。有周永年家藏本。有《四库全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