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十年
作者:苏青
长篇小说。苏青作。1944年上海天地出版社出版。作品写一位有文化、有上进心、热爱生活、向往自由的青年女子苏怀青,由家庭包办而结婚,生儿育女,由家乡迁居上海,但“在结婚十年中几乎不曾有过合理的生活”,夫妻感情逐渐恶化,最后终于离婚的故事。作者在《后记》中声明,“本文不是自传,只是自传体的小说”。故事没有传奇或浪漫性的情节,从头到尾是一般夫妇婚姻生活的日常事件,充满浓郁真切的生活气息。然而,作家在其中又着重表现了男女婚姻方面的社会新旧文明的交织与冲突,对束缚和不尊重妇女的封建伦理道德,对重男轻女的社会风气和诸多歧视、苛待妇女的社会现象进行了揭露和抨击;对妇女渴望得到男女平等的生活权利,得到应有的社会理解和尊重,得到幸福生活乃至情爱与性生活的正常满足等诸方面的心愿,进行了大胆表白。
章节列表
升序↑猜你喜欢的书
阿尔贝·萨瓦吕斯
《阿尔贝·萨瓦吕斯》于一八四二年五月脱稿,五月二十九至六月十一日在《世纪报》上连载。同年编入《人间喜剧》十六卷本第一卷,属“风俗研究·私人生活场景”。这篇小说以地位悬殊的不幸恋爱为题材,描写了一个才能出众,却没有财产和爵位的青年律师阿尔贝的悲剧故事。他为了配得上他所爱的公爵夫人,呕心沥血,追名逐利,惨淡经营达十余年。就在他即将成功之际,一个偷偷爱上他的贵族少女罗萨莉施展种种卑鄙手段,拆散了这一对情人,断送了阿尔贝的一生。作者在小说中揭露了路易-菲力浦时代外省名利场中的种种肮脏交易,同时也指责了虚伪狭隘的宗教教育及上层社会妇女的自私、骄横和残酷无情。
上清大洞真经
作者不详,或云为东晋杨羲假托神灵所造。道教上清派主要经典。简称《大洞真经》、 《上清真经》,一名《三十九章经》,一名《九天太真道经》。上清派称之为道教三奇的第一奇,说若得《大洞真经》,不须金丹之道,读之万遍,便可成仙。因此历代传授不绝。自来有不同的传本,陶弘景时即有两种,一为大卷,一为三十九章。今《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存三种《大洞真经》:《太上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五卷,为宋末元初传本;《上清大洞真经》六卷,为南宋茅山宗三十八代宗师蒋宗瑛校勘本,当为茅山宗坛本;《大洞玉经》二卷,太玄赵真人注本。一般以《上清大洞真经》六卷本和陈景元《上清大洞真经玉诀音义》为真传本。该书第一卷为“诵经玉诀”,述修炼者诵咏《大洞真经》三十九章之前的存思礼仪,并附以《入室存思之图》,着重存思五方之气,存思日月及二十四星。第二至第六卷为“三十九章经”,每章存思一神降临修炼者身中某一部位,然后诵《大洞玉经》这一章,默念祝咒,存呼神名,祈请其护卫。全书以生门死户,守雌抱雄为主,认为百神常存,各居其所,各理其务,只要存养自己神气,吟咏宝章,则神真下降,与身中神气混融,终获长生不死之道。这是典型的道教上清派炼养方法,是《黄庭经》的延伸,对我们研究上清经系,上清派历史及道教炼养学说都有一定意义。注本有宋陈景元《上清大洞真经玉诀音义》一卷,元卫琪《玉清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注》十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
周易易简说
三卷,明高攀龙著。自序以为,其知易知,其能简能, 易简则天下之理得。故诠释《易》义,每条不过数言。主旨以天下有非易之心,而无非心之易,故贵于学。学之所在知非易则非心,非心则非易,易则吉,非易则凶,可见其书大旨。《四库全书》本。此书大略抄自高氏《周易孔义》而小有删改。全书阐释《易》旨,兼取朱熹、陆九渊之学,以“学《易》以检心”为主。《四库全书提要》指出:“是书诠解《易》义,每条不过数言。《自序》云:‘其知易知其能简能,易简而天下之理得。’
巴黎茶花女遗事
法国小仲马原著,林纾、王寿昌译。1899年2月由福州吴玉田付梓问世。同年夏,素隐书屋托昌言报馆代印本。广为流传的有1901年秋玉情瑶怨馆校本、1909年上海广智书局铅印本、1924年商务印书馆印行本,再版达20多次,一时“纸贵洛阳,风行海内”。该作叙述了贵族青年亚猛(今译阿尔芒)与沦落为巴黎名妓的乡村姑娘马克(今译玛格丽特)的爱情悲剧,批判了资产阶级的虚伪性,歌颂了马克对亚猛忠贞不渝的爱情。其特点正如邱炜萲所言:“以华人之典料,写欧人之性情,曲曲以赴,煞费匠心。好语穿珠,哀感顽艳。读者但见马克之花魂,亚猛之泪渍,小仲马之文心,冷红生之笔意,一时都活,为之欲叹观止。”(阿英《晚清文学丛钞·小说戏曲理论卷》)它改变了国人对西方小说的认识,促进了国人观念的变化,打开了翻译西方文学的时代风气,并对当时中国文学创作产生很大的影响。首先是题材和人物塑造上的影响,传统的“才子佳人小说”演变为“新才子佳人小说”,模仿之作纷纷问世,如钟心青的《新茶花》、何诹的《碎琴楼》、林纾的《柳亭亭》、苏曼殊的《碎簪记》和徐枕亚的《玉梨魂》等。其次是叙事方式上的影响。《巴黎茶花女遗事》保留了原著叙述者轮流交代的叙事结构、第一人称叙述以及书信体小说的叙事方式,形成叙述者话语和人物话语之间全新的关系,打破了中国传统的史传叙事和白话章回小说的叙事模式。总之,该译作大力促进了清末民初新言情小说的兴起与繁荣。
到莫斯科去
现代长篇小说。胡也频著。上海光华书局1936年6月初版。作品描写女主人公素裳为了追求有意义的人生,舍弃安逸舒适的贵妇人生活而投奔革命的历程。素裳的丈夫徐大齐是20年代中后期的新贵。素裳在生活条件优越的家庭中感到寂寞,她思考妇女在社会上的地位,渴望工作,服务于社会事业,不满沽名钓誉的丈夫和他周围的那批政客。素裳通过好朋友叶平,认识了广州起义失败后从南方来北京准备去欧洲的共产党人施洵白。素裳在同施洵白的交往中,对他产生了爱情,并在施洵白的影响下,产生了革命的信念,两个人决定同去莫斯科。徐大齐偷看了素裳的日记,在他们动身的前夕,告密于市政府和国民党市党部,秘密逮捕了施洵白,并在当夜处决了他。素裳得知真相后,新仇旧恨使她下定决心,“她要继续着洵白的精神,一直走向那已经充满着无数牺牲者的路。”她在叶平的帮助下,当天夜里独自出走,去上海找关系,到莫斯科去。作品还刻划了一些受当时不同思潮影响的女性。胡也频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后,主张新文学必须要“着实地抓住这斗争底时代的现实”,“深入于无产阶级的社会而经历他们的生活和体验他们的意识”(《到莫斯科去·序》)。《到莫斯科去》就是作者这种主张的实践。
天王太子辟罗经
一卷,失译人名。天王之太子名辟罗,由天飞来诣佛所,佛为说善恶应报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