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山侠踪

作者:郑证因
荒山侠踪

《荒山侠踪》是郑证因创作的一部民国武侠小说,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精彩的情节设计而著称。小说以昂古喀兰山为背景,围绕一群侠士的恩怨情仇展开,讲述了他们如何在荒山野岭中历经艰险,最终惩恶扬善的故事。郑证因在小说中巧妙运用了“恩仇结”和“英雄会”的经典侠义模式,使得故事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同时,他的叙事手段也带有不同于传统的色彩,为武侠小说叙事开辟了新天地。这部小说是郑证因武侠作品的代表作之一,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创作风格。

章节列表

升序↑

猜你喜欢的书

周易郑康成注

周易郑康成注

易学著作。宋王应麟辑东汉郑玄《周易注》佚书。一卷。魏晋以后,郑玄《周易注》与王弼《周易注》成为当时的显学。二者并驾齐驱,王注在南朝盛行,郑注则独霸北朝。郑注《周易》是一本集两汉《易》学之大成的著作,但是由于隋唐时,人们认为老、庄、《周易》都是南方之学,视南学为正宗,而视北学为末流。尤其是唐初孔颖达奉诏统一天下学风,编撰《周易正义》时只以王弼《周易注》为底本,定王注为天下一尊,于是郑注《周易》逐渐被人们所淡忘。王应麟根据《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以及宋代《崇文总目》所保存郑注的《文言》、《说卦》、《序卦》、《杂卦》四篇,又搜集各种《易》书所引残章断句,条分缕析,将它整理成书。本书体例是,将所搜集残断之句与经文相应的,就分附经文之下,并保存经文异字;对那些不能确定为诠释哪条经文的,则附在书后,又将郑玄《易赞》、《左传正义》、《礼记正义》、《周礼正义》中论述互卦的部分共八条,也附录在书后。由于本书所搜集的佚文并不是很全面,因而后世又有多人对它加以补正。主要版本有《玉海》附刊本、《秘册汇函》本、《四库全书》本、《四部丛刊三编》本。

灰衣人

灰衣人

我深信故老们流传下来的俗谚,有好多都是有着强固的心理根据的。譬如酒人们所颂赞的那“酒逢知己干杯少”一句,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霍桑和我都是不会饮酒的。有一次他因着多喝了几杯,竟至闹出一件笑话,我曾记过一篇《失败史的一页》;因此,霍桑平日更难得饮酒。可是也有例外。那天晚上,霍桑因着好几天没有见我,说得高兴,他竟会和我一同上万丰酒楼去小酌。

四分律比丘含注戒本

四分律比丘含注戒本

简称《四分律含注戒本》、《含注戒本》。律学著述。唐贞观八年(634)道宣撰。初撰为一卷,永徽二年(651)重修后作二卷,今本作三卷。系后秦佛陀耶舍译《四分律比丘戒本》的注释书。道宣自序称,《四分戒本》卷首偈文为“广”“略”二教之通序,其后为二教大宗,又各分三分,即:序分、正宗分、流通分。“广教正宗分”指八篇,共二百五十戒之文;“略教正宗分”指过去七佛所说之戒文。注释书有:道宣自撰的《四分律含注戒本疏》四卷、宋道言的《释四分戒本序》一卷。本书及《戒本疏》后由唐鉴真传至日本。现存宋刻本,并见载于日本《续藏经》及《大正藏》。

阿弥陀经疏

阿弥陀经疏

全一卷。新罗沙门元晓撰。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七册。亦为注释鸠摩罗什所译之阿弥陀经。初述大意,谓此经乃佛出世之大意,人、天等四辈入道之要门,耳闻经名则入一乘而无返,口诵佛号则出离三界而不还。次释经宗致,谓此经直以超过三界、二种清净为其宗,令诸众生于无上道得不退转。复次解释本文,以正宗分中多善根福德因缘发菩提心为正行,而以一至七日执持名号为助行,由此乃得往生。

大佛顶首楞严经文句

大佛顶首楞严经文句

全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文句》,性相二宗。犹波之与水。从来不可分隔。而其流弊也。甚至分河饮水。此岂文殊弥勒之过。亦岂马鸣护法之旨哉。谓真如受熏。譬如劫火洞然。虚空安得独冷。谓真如不受熏。譬如劫火洞然时。虚空何尝烂坏。故知得其语脉者。合则双美。失其宗趣者。离则两伤。观大佛顶经第四卷云。

信心铭

信心铭

禅宗著述。隋僧璨著。一卷。是一篇四言体韵文,计一百四十六句,五百八十四字。内容为歌颂信心不二、不二信心的境界,强调远离一切对立差别、是非得失之妄念,平等自在。作者提倡一即一切、相互融通的华严思想。本篇与傅大士的《心王铭》、牛头宗法融的《心铭》的主旨相近。此文是禅宗的早期文献,对研究中国禅宗史有史料价值。见载于《景德传灯录》卷三○。敦煌遗书中也发现有此文的唐写本。